1 / 37

Chapter 8 ~ Labor and Human Capital

Chapter 8 ~ Labor and Human Capital. 69642020 鄭宇容 69642021 洪曉莉. Outline . 8.1 中國勞動的制度改革 8.1.1 勞動力 8.1.2 就業:所有權與勞動力流動 8.1.3 就業、失業和國有部門的縮減 8.1.4 非正式部門:城鎮勞動市場中新興的二元化 8.1.5 鄉鎮勞動市場 8.2 在今天的中國,勞動市場會如何運行? 8.2.1 教育的報酬

finn
Download Presentation

Chapter 8 ~ Labor and Human Capital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apter 8 ~Labor and Human Capital 69642020 鄭宇容 69642021 洪曉莉

  2. Outline • 8.1 中國勞動的制度改革 • 8.1.1 勞動力 • 8.1.2 就業:所有權與勞動力流動 • 8.1.3 就業、失業和國有部門的縮減 • 8.1.4 非正式部門:城鎮勞動市場中新興的二元化 • 8.1.5 鄉鎮勞動市場 • 8.2 在今天的中國,勞動市場會如何運行? • 8.2.1 教育的報酬 • 8.2.2 人力資本和教育程度 • 8.2.3 其他特質 • 8.2.4 遷移的決定 • 8.2.5 勞動市場的結論 • 8.3 社會保障 • 8.4 結論

  3. 前言 • 1990年代中期中國被解僱了將近5千萬的勞工,大約佔了公共企業人力資源的40%。 • 中國的勞動力正在轉變中:從明顯的低技能、重體力的勞動者轉變成中等收入經濟體系。

  4. 8.1 中國勞動的制度改革8.1.1 勞動力 • 2004年就業人口為75,200萬人,經濟活動人口為76,823萬人。 • 2000年人口普查顯示,有超過70%的人口於工作年齡,女性勞動參與率高。 • 1990年人口普查顯示,中國勞動參與率為86%,但已逐漸下降,因大學人口增加和提早退休造成。 • 城鎮和農村平均就業年齡逐漸增長,1978年平均為31歲,2000年平均為37歲。

  5. 8.1 中國勞動的制度改革8.1.2 就業:所有權與勞動力流動 • Figure 8.1 • 1960年大躍進崩潰 • 1978年有37,000的城鎮員工離職或被解雇,大約只佔了所有勞動者1%中的二十分之一。 • 有退休可能的勞動者是離職或被解雇的勞動者的10倍之多,而死在工作上的勞動者是離職或被解雇的勞動者的4倍之多。 • 1978年在蘇俄有16%員工離職,且其中自願的工作轉換比中國普遍。 • 1978年市場轉變開始,但城鎮勞動市場僵固已嚴重妨礙市場力量引入。

  6. 8.1 中國勞動的制度改革8.1.2 就業:所有權與勞動力流動 • 改革的第一階段中,農村集體的崩潰造成數以百計的家庭農場企業產生。 • 從1978年到1996年將近20年以來,都市就業體系的改變其實是受到限制的。 • 私有企業面臨到官方不公平的對待。小規模的企業(ex:餐廳、小工廠)是可以被接受的,但經營大規模且資本密集的企業幾乎是不可能的。 • 公有企業不被允許解僱勞工。

  7. 8.1 中國勞動的制度改革8.1.2 就業:所有權與勞動力流動 • 1986年後新的勞動者以一紙5年的契約被僱用,只有當兩邊都滿意時契約才會被延續。 • 公有企業(包含國有企業、城鎮集體和鄉鎮企業) 佔總就業量的24%,只比1978年的25%少一點。 • 在1990年代中期之後,整個制度結構有明顯的改變。

  8. Figure 8.1

  9. 8.1 中國勞動的制度改革8.1.3 就業、失業和國有部門的縮減 • 1978-1979年公開失業的浮現。 • 1980年代勞動成長率以每年平均2.5%成長。 • 1990年代中期,開始處理國有部門人員過剩的問題。 • 剩餘勞動(surplus worker)、下崗員工(laid-off worker)的出現。 • 1993-2003年,官方統計有2818萬人被解雇。

  10. 8.1 中國勞動的制度改革8.1.3 就業、失業和國有部門的縮減 • 1998年創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Ministry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 再就業中心(Reemployment Center ; RECs)對下崗員工提供職業訓練和職業搜尋服務。 • 下崗員工在在就業中心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年。 • Figure 8.2

  11. Figure 8.2

  12. 8.1 中國勞動的制度改革8.1.3 就業、失業和國有部門的縮減 • 上海在1996年7月創立第一個在就業中心,針對紡織和建設部門的下崗員工。 • 在黑龍江被解雇的員工從他們的再就業中心得到的津貼只有1997年平均國有企業薪資的6%,上海是43%。

  13. 8.1 中國勞動的制度改革8.1.4 非正式部門:城鎮勞動市場中新興的二元化 • 實際上中國計劃經濟中並沒有非正式部門,除了農夫銷售商品給城鎮市場之外。 • Figure 8.3 • 新公司的型態包含了有限責任和合資(控股)公司。 • 非正式部門:私有、自僱以及“其他” • 遷移者在建造和紡織廠佔主要地位。 • 都市居住者在政府或地方服務業佔主要地位。 • 兩者互相競爭:零售業、餐廳和小額貿易 。

  14. Figure 8.3

  15. 8.1 中國勞動的制度改革8.1.5 鄉鎮勞動市場 • 個人擁有一些非農就業的比例明顯的增加,從1982年的15%增加到1995年的32%,在2000年更達到43%。 • 到2000年時,16-20歲的人口已經有76%從事非農工作。 • 鄉村勞動者的工作選擇: • 繼續在農場工作 • 離開農場並且接受地方非農業的工作 • 從這個地區遷移

  16. 8.2 在今天的中國,勞動市場會如何運行? • 勞動者特質對所得影響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和人力資本。 • 8.2.1 教育的報酬 • 8.2.2 中國改變中的人力資本稟賦 • 8.2.3 探討三個可能跟勞動者生產力有關的特質: 經驗、共產黨員和性別 • 8.2.4 個人特色和遷移選擇之間的影響

  17. 8.2 在今天的中國,勞動市場會如何運行?8.2.1 教育的報酬 • 社會主義制度提供基礎教育給整體人口,但對較高技能或教育者的報酬不足。 • 共產黨成員、男性並在工作上較有年資者有較高所得。 • 市場經濟基本要求為個人能夠得到對自己投資創造新的產出和收入。 • 投資在教育---人力資本---增加了經濟體的總生產力。

  18. 8.2 在今天的中國,勞動市場會如何運行?8.2.1 教育的報酬 • 相關文獻 • Zhang Junsen et al. (2005) • Figure 8.4 • Zhou Xueguang(2000) • Appleton, Song, and Xia(2005)

  19. 8.2 在今天的中國,勞動市場會如何運行?8.2.1 教育的報酬 • Figure 8.4 Return to an additional year of schooling 10.9% 9.7%

  20. 8.2 在今天的中國,勞動市場會如何運行?8.2.1 教育的報酬 • 1990s市場的勞動力被獎勵。有動機去執行更大的生產力,勞動市場需求改變也改變了所得的決定因素。 • 現存的工作者中,較低教育的工作者較可能被解雇:從最近經驗結果,每少一年的教育,就有一個百分點被解雇 (Appleton et al.2002) 。 • 教育報酬的增加提供個人將投資在他們的人力資本及實質貢獻的保證去累積中國朝向技術密集經濟。

  21. 8.2 在今天的中國,勞動市場會如何運行?8.2.2 人力資本和教育程度 • 2000年人口普查,只有20%的中國工作年齡人口有高中學歷。 • Table 8.1顯示教育程度資料。 • 表中分類教育程度被定義的方法有浮報。(分類包含部分程度)

  22. 8.2 在今天的中國,勞動市場會如何運行?8.2.2 人力資本和教育程度 • Table 8.1 人口教育程度

  23. 8.2 在今天的中國,勞動市場會如何運行?8.2.2 人力資本和教育程度 • 1982年改革初期人口普查。 • 三分之二的成人受過正式學校教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為文盲或半文盲。 • 高等教育的人口低於1%,印度是中國的三倍。 • 2001到2005年大學畢業數成長三倍。 • 性別、年齡和居住地也是知識決定因素。 • 鄉村:十五歲以上女性19%文盲,男性8%。 • 城市:十五歲以上女性7%,男性2%。

  24. 8.2 在今天的中國,勞動市場會如何運行?8.2.2 人力資本和教育程度 • 1990中期政府開始強調基礎教育,採納九年義務教育並消除年輕人口中的文盲。 • 鄉村地區成效不彰。 • 地方財務被財政體制壓縮,收入減少。 • 限制向人民收取非正規費用。 • 中國對教育的總花費從1990中期開始一直維持在GDP的3%,低於其他可比較的經濟。 • 地方政府在政策壓力下呈現教育的推展,但實際上他們沒有足夠的資源。 • 城市和農村之間教師資源和設備品質的缺口相當龐大。

  25. 8.2 在今天的中國,勞動市場會如何運行?8.2.3 其他特質 • 工作經驗 。 • 所有權形態和部門對教育報酬的變動隨著時間縮小。 • 中國共產黨成員。 • 性別。 • 社會主義期間,”同工同酬”。 • Appleton, Song, and Xia 發現男女薪資差異從1988年的12%到1999年增加為22%,2002年為19%。但與美國(25%)相比差距較小。 • 性別缺口主要原因為歧視。

  26. 8.2 在今天的中國,勞動市場會如何運行?8.2.4 遷移的決定 • 移民者的移動在於機會的搜尋,因此預期移民是由於薪資差異所造成。 • 假設移民決策由家計單位而不是個人決定。 • Taylor, Rozelle, and de Brauw(2003) 發現額外的家庭工作者增加個人移民機會。

  27. 8.2 在今天的中國,勞動市場會如何運行?8.2.4 遷移的決定 • 中國獨特的制度特色影響移民的決策。 • 集體有權力和動機將稀少土地重分配給留在家鄉的居民。 • 家計登記體制增加了居住在城市的成本(和風險)。 • 都市勞動市場有很大的區隔。 • 基於以上原因,預期中國移民者採”sojourning”的型式。

  28. 8.2 在今天的中國,勞動市場會如何運行?8.2.4 遷移的決定 • 教育和外移人口的間的互相影響。 • 移民的研究發現教育鼓勵移民。 • Zhou(1999)、Hare(1999)、De Brauw and Giles(2005)發現兩者關係微弱。 • De Brauw et al.(2002)發現遷移勞動力越來越年輕並且正規教育報酬增加。 • 年輕工作者透過遷移或地方非農就業增加農民工專業化。 • 中國的遷移形態遠離先前sojourning世代並隨著年輕人離開家鄉大規模的移動。

  29. 8.2 在今天的中國,勞動市場會如何運行?8.2.5 勞動市場的結論 • 中國勞動市場工作者的生產力報酬更有競爭和效率。 • 起初去除都市和農村市場絕對的分隔,以區隔的都市勞動市場所取代,農村的移民大多工作在非正式部門。 • 勞動市場整合預期可顯著改善中國經濟生產力。

  30. 8.3 社會保障 • 中國朝向市場經濟,全體社會保障體系由工作單位的控制移至政府機關管理的國家社會計劃。 • 在中國創造可行的社會保險網路極為重要,原因如下: • 都市工作者習慣有養老金制度並感到理所當然 。 • 企業在競爭市場運作且無法負擔不成比例的養老金支出。 • 中國面臨空前速度的人口老化和很低的每人平均所得。 • 國有企業快速收縮,且都市經濟成長部門在社會保障機制外。 • 國家廠商縮減開支創造大量相對年輕退休者。

  31. 8.3 社會保障 • 中國無一致的國家系統。 • 只有都市居民(一般政府部門或國有企業員工)有公共退休金利益。 • 農村主要人口沒有包含在養老金系統中。 • 中國國務院1995年三月簽訂”The Directive on Further Reform of the Enterprise Pension System.” (國務院關於深化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建立多支柱養老系統 。

  32. 8.3 社會保障 • 多支柱養老系統資金由國家,企業和個人支付。 • 強制性公共管理支柱。 • 由公共管理,以支定收,通過徵稅籌資,目標是實現收入再分配和共同保險,通過生活狀況調查確定養老水平或實行最低年金保證或統籌形式。 • 強制性私營支柱。 • 強制個人儲蓄以年老時使用。籌資方式以收定支,繳款加上投資收入積累起來轉化為個人退休養老金。 • 自願性支柱。 • 完全積累式支柱,由自願性儲蓄加年金構成,通過個人儲蓄計劃或職業年金計劃實現。 參考蔡昉、林毅夫<中國經濟>

  33. 8.3 社會保障 • 2000年九月中國國務院建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NSSF),直接由國務院管理。 • 選擇專業資產管理公司和信託去運作,並允許部分投資在股市。 • Table 8.2顯示龐大的社會保障系統。 • 2003年,四千五百萬人退休,每2.7個工作者負擔一個退休者。

  34. 8.3 社會保障 • Table 8.2 社會保障系統

  35. 8.3 社會保障 • 健康保險在近年也有巨大轉變。 • 健康保險較養老制度在都市涵蓋程度較低。 • 改革主要任務是建立保障城鎮職工基本醫療需求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即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根據財政、企業和個人的承受能力,。 •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原則: • 基本醫療保險的水平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 • 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及其職工都要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屬地管理。 • 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職工雙方共同負擔。 • 保險基金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 參考 中國健康保險網http://www.zgjkbxw.com/bencandy.php?fid-18-id-352-page-1.htm

  36. 8.4 結論 • 勞動市場在各方面發生變動。 • 去除了控制經濟下國有企業員工對於職業享有特權的社會狀態。 • 農村工作者搜尋都市就業並且都市工作者有較高水準的技能和訓練。 • 都市間所得差異增加。 • 下崗職工所得下降更加惡化由於需要去適應連續危險工作並社會保險供應的辨別較之前不完整。

  37. 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