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知识产权 与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知识产权 与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核心竞争力 ——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知识价值链 ——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知识产权保护 —— 发展保护的必由之路 综合利用和保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课程内容. 核心竞争力 —— 一、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论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 知识价值链 —— 三、利用知识价值链提升核心竞争力 知识产权保护 —— 四、知识产权战略与核心竞争力提升. 一、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论.

Download Presentation

知识产权 与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知识产权 与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2. 核心竞争力——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知识价值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知识产权保护 —— 发展保护的必由之路 综合利用和保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 课程内容 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论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 知识价值链—— 三、利用知识价值链提升核心竞争力 知识产权保护 —— 四、知识产权战略与核心竞争力提升

  4. 一、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论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在企业管理理论界, 有两大理论学说引人瞩目: 一是战略管理理论中的资源学派, 又称能力学派; 二是随着知识经济到来而迅速发展的知识管理理论。 回顾两种理论发展的历史渊源发现,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在研究本质上是一致的, 最终都将焦点集中于企业的“知识”及企业知识管理的能力上面。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在于对知识的管理能力

  5. 一、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论 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不同的理论学派有不同的看法。总的来讲,分为四个学派: 1、最早出现的是“整合协调观”。强调竞争力是技术、知识、创新的整合协调。 之后,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逐步细化与专业化: 2、知识载体观: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3、创新平台观: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4、技术能力观:强调技术的重要性

  6. 一、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论 整合协调观 知识载体观 创新平台观 技术能力观

  7. 一、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论 • 整合协调观 •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初形成与P rahalad 和 Ham el 1990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HBR ) 上发表了“企业核心能力”一文,提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在于企业具有基于企业内部资源的竞争对手难于模仿的能力。 • “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 特别是如何协调各种不同的生产技能 和整合不同的技术流的学识。”

  8. 一、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论 整合协调观 Henderson & Cockbum(1994)对整合协调观进行了推进: 企业核心竞争力由元件能力和构架能力构成。元件能力是局部能力与知识,是日常解决问题的基础;而构架能力是运用这些元件能力的能力,即以新的灵活方式把它们整合起来。 强调了对知识、能力、技术的有机整合,灵活则强调了创新。

  9. 一、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论 • 知识载体观 • 伦纳德-巴顿(Leonard-Barlon,2000):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集合。它包括四个维度:知识系统、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规范系统。 • 更突出了知识的重要性

  10. 一、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论 • 创新平台观 • Meger & Utterbark(1997):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核心竞争力在更大的程度上就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 • 基于产品族与产品平台,核心竞争力可分部为四个维度:产品技术能力、对用户需求理解能力、分销渠道能力、制造能力。

  11. 一、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论 • 技术能力观 • Patel & Pavitt(1997):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分配资源较多。相对优势明显的技术。 • 企业专有技术能力有助于解释以下问题:企业异质性存在的原因、企业随时间的变化以及是否能够保持竞争优势等。

  12. 核心竞争力的属性特征 虽然研究者对核心竞争力概念的理解有不同的认识,但对其特征的认识已经趋于一致。目前,核心竞争能力特征主要有5点:

  13. 核心竞争力对当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影响 • 从争夺最终产品市场占有率转向争夺核心性中间产品市场份额; • 从重视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转向了现代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 • 从注重做好全面管理转向注重集中做好关键环节的管理; • 从横向多元化扩张转向业务归核化发展; • 从争取分散企业风险转向努力增强企业实力; • 从追求规模经济效益转向培育持续性竞争优势。 • 企业与供应商的联盟合作会使企业的边界变得模糊。

  14.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 • 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管理! • 管理的路径: • 1、核心竞争力的鉴别 • 2、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 3、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知识价值链模型

  15.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 • 核心竞争力的鉴别 • 它是否是竞争差异化的有效来源? • 是否存在顾客可感知的价值? • 是否实现了范围经济?表现在是否覆盖了多个部门或产品? • 是否提供了潜在进入市场的多种方法?

  16.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 • 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 开发与获取核心专长和技能阶段; • 竞争力要素的整合阶段; • 开发核心产品市场; • 企业独特的文化价值观的建立。

  17.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 •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 提高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组织变革) •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进步) • 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资源整合) •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支持)

  18. 三、核心竞争力构建:知识价值链模型 知识价值链 对形成核心竞争力起关键作用的知识管理活动分成两类: 一类是知识管理的主要活动,它们围绕知识管理过程展开,即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共享、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应用; 另一类是知识管理的辅助活动,它们围绕知识管理支撑条件和其他影响因素而展开。 企业借助上述活动来实现知识的价值增值,因此我们将这个描述性理论模型称之为知识价值链模型。

  19. 心 竟争 力 • 知识价值链模型 辅助活动 主要活动

  20. 名称 含义 示例 知识 获取 企业将外部环境中的知识转换到企业内部,能够为企业所用的管理过程。 聘请专家顾问、收集市场信息、引进技术 知识 共享 企业通过各种交流方式,能够在最佳时机、最佳地点、以最合适的形式,将最合适的知识传递给企业中最合适的成员的过程。 内部技术论坛、知识库、知识黄页、知识地图、标杆管理、跨部门人员交流沙龙、人员流动 知识 创新 企业在已有知识资源基础上开发、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 新工艺设计、产品技术开发、营销创新 知识 应用 将知识作用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增强企业核心能力的过程。 技术成果商业化、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知识价值链的主要活动

  21. 1知识的获取 • 企业将外部环境中的知识转换到企业内部,能够为企业所用的管理过程。 • 企业要获得并维持其竞争优势,必须不断地吸纳外部知识。对创新过程而言,不论是在什么样层次上进行的创新,外部知识源常常是关键的。吸收外部知识的能力即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是构成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 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当要学习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发生联系时,才能达到了学习的最佳状态。所以,知识的吸收是个渐进的过程。 • 知识获取的途径包括:聘请专家顾问、收集市场信息、引进技术等

  22. 2.知识的共享 • 企业通过各种交流方式,能够在最佳时机、最佳地点、以最合适的形式,将最合适的知识传递给企业中最合适的成员的过程。 • 只有在知识得到共享之后,组织才对知识拥有更大的所有权。 • (Ikujiro Nonaka,1991)知识的共享的途径:默会——默会、明晰——明晰、默会——明晰、明晰——默会之间转换。 • 从默会知识到明晰知识即默会知识明晰化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外化(externalization)过程 • 从明晰的知识到默会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知识个内化(internalization)过程。 • 知识共享的途径包括:内部技术论坛、知识库、知识黄页、知识地图、标杆管理、跨部门人员交流沙龙、人员流动

  23. 3.知识的创新 • 企业在已有知识资源基础上开发、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 • 知识创新的途径包括:新工艺设计、产品技术开发、营销创新等

  24. 4.知识的应用 • 将知识作用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增强企业核心能力的过程。 • 知识的应用是技术成果商业化的过程、如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25. 名称 含义 示例 知识 测评 组织对内部知识资源以及自身开展知识管理状况进行测量和评价的活动。 知识审计、智力资产管理、知识管理活动效果评估 知识 组织 使得组织成为一个知识管理活动的有机整体的协调、激励、调节活动。 知识贡献激励体制、学习型团队的建立和协调 知识 控制 组织在对知识进行准确测评的基础上,为了保证知识资源的质量和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监督、控制、保护等措施和活动。 专利申报与保护、挽留关键技术人员、许可权交易管理、技术标准的确立、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 知识 技术 企业为了保证知识管理的主要活动和其他辅助活动的正常展开而配置、开发、应用适当技术和工具的活动。 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专家系统、知识挖掘,存储和传递技术的开发 知识 领导 企业以适当的方式领导组织,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活动。 制定知识管理战略、设置CKO、营造学习共享文化 知识价值链的辅助活动

  26. 1.知识评测 • 对内部知识资源以及自身开展知识管理状况进行测量和评价的活动。 • 评估知识资源、知识生成和知识新陈代谢的价值 • 知识的评测的具体手段包括知识审计、智力资产管理、知识管理活动效果评估等

  27. 2、知识组织 • 在知识管理活动中,加强合作管理,将合适的过程和资源在合适的时间带到合适的地点,并充分加以运用。 • 使得组织成为一个知识管理活动的有机整体的协调、激励、调节活动。 • 知识组织的手段包括:建立知识贡献激励体制、学习型团队的建立和协调

  28. 3. 知识控制 • 控制是为了使得知识面的质量和数量满足需求,并符合安全性的要求。 • 是组织在对知识进行准确测评的基础上,为了保证知识资源的质量和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监督、控制、保护等措施和活动 • 知识控制的手段包括:专利申报与保护、挽留关键技术人员、许可权交易管理、技术标准的确立、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

  29. 4. 知识技术 • 企业为了保证知识管理的主要活动和其他辅助活动的正常展开而配置、开发、应用适当技术和工具的活动。 • 包括: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专家系统、知识挖掘,存储和传递技术的开发

  30. 5. 知识领导 • 企业以适当的方式领导组织,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活动。 • 从制度上建立条件,使得知识管理的引导工作更富有成效。 • 包括制定知识管理战略、设置首席知识官(Chief Knowledge Officer,CKO)CKO、营造学习共享文化

  31. 名称 含义 示例 知识 获取 企业将外部环境中的知识转换到企业内部,能够为企业所用的管理过程。 聘请专家顾问、收集市场信息、引进技术 知识 共享 企业通过各种交流方式,能够在最佳时机、最佳地点、以最合适的形式,将最合适的知识传递给企业中最合适的成员的过程。 内部技术论坛、知识库、知识黄页、知识地图、标杆管理、跨部门人员交流沙龙、人员流动 知识 创新 企业在已有知识资源基础上开发、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 新工艺设计、产品技术开发、营销创新 知识 应用 将知识作用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增强企业核心能力的过程。 技术成果商业化、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知识价值链的主要活动

  32. 名称 含义 示例 知识 测评 组织对内部知识资源以及自身开展知识管理状况进行测量和评价的活动。 知识审计、智力资产管理、知识管理活动效果评估 知识 组织 使得组织成为一个知识管理活动的有机整体的协调、激励、调节活动。 知识贡献激励体制、学习型团队的建立和协调 知识 控制 组织在对知识进行准确测评的基础上,为了保证知识资源的质量和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监督、控制、保护等措施和活动。 专利申报与保护、挽留关键技术人员、许可权交易管理、技术标准的确立、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 知识 技术 企业为了保证知识管理的主要活动和其他辅助活动的正常展开而配置、开发、应用适当技术和工具的活动。 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专家系统、知识挖掘,存储和传递技术的开发 知识 领导 企业以适当的方式领导组织,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活动。 制定知识管理战略、设置CKO、营造学习共享文化 知识价值链的辅助活动

  33. 心 竟争 力 • 知识价值链模型

  34. 领导 明确项目目标、项目经理选拔和职责选定、团队精神 竞 技术 搜索引擎知识地图 实时沟通网络,BBS 项目开发、测试产品 客户服务数据库、应答中心 控制 争 知识获取质量、风险控制 共享效果、知识安全控制 实时控制、源代码质量控制 缺陷追踪 组织 招聘人才 团队成员选拔和组织 创新激励措施 销售机制、客户服务系统 测评 知识获取风险、成本控制 知识共享质量测评 软件构建、创新效率测评 系统测试、公开测试、项目评估 优 产品市场需求知识、开发平台知识、专家知识 专家讨论方案、组建研发团队、分享有关开发经验、人员培训等 系统构建、功能开发、细节设计 软件产品发行、服务客户 势 知识应用 知识创新 知识获取 知识共享 知识价值链实例

  35. 知识价值链作用 知识价值链模型对知识管理活动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为企业竞争力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36. 三、核心竞争力构建:知识价值链模型 • 知识价值链作用 一是知识价值链模型揭示了那些对于核心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的知识管理活动,将知识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 它是帮助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制定竞争战略的有效工具。

  37. 三、核心竞争力构建:知识价值链模型 • 知识价值链作用 二是知识价值链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知识管理的系统分析模型。 知识价值链基本上涵盖了知识管理的所有活动类型,用知识链模型作为分析工具,企业可以评估本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甚至可以通过知识价值链的比较,发现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制定正确的知识管理战略。

  38. 三、核心竞争力构建:知识价值链模型 • 知识价值链作用 三是知识价值链体系是大量知识价值链的一体化系统。 它对于理解和分析企业能力、企业的扩张(横向扩张和纵向扩张)以及企业在产业中的定位,提供了理论工具。

  39. 市场竞争能力 核心业务能力 核心产品能力 技术竞争能力 核心技术领先程度 新技术吸收能力 新技术应用能力 新技术延展能力 管理竞争能力 战略管理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企业文化导向能力 三、核心竞争力构建:知识价值链模型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测指标体系

  40. 三、核心竞争力构建:知识价值链模型 • 市场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置 主营领域的市场前景 市 场 竞 争 能 力 企业在主营领域的市场地位 核心业务能力 主营领域带来的收益份额 核心产品的品牌忠诚度 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核心产品能力 核心产品的市场前景 核心产品延伸的市场领域数 图:市场竞争能力指标体系

  41. 四、知识产权保护 —— 发展保护的必由之路 知识产权是保证知识价值链现实操控性的关键,是与技术、市场同等重要的资源。 技术: 产品产生的现实性,具有生产产品的能力 市场: 从市场取得利润的现实性 知识产权: 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可能性

  42. 四、知识产权保护 ——发展保护的必由之路

  43. 四、知识产权保护——发展保护的必由之路 综合利用和保护,提高企业竞争力

  44. 核心竞争力——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知识价值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知识产权保护 —— 发展保护的必由之路 综合利用和保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5. LOGO www.themegallery.com Thank 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