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森林可以更新,属于再生的自然资源。反映森林资源数量的主要指标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 森林有哪些重要作用?. 1 、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 2 、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够为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食品. 3 、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和减轻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2.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森林可以更新,属于再生的自然资源。反映森林资源数量的主要指标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森林可以更新,属于再生的自然资源。反映森林资源数量的主要指标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

  3. 森林有哪些重要作用?

  4. 1、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1、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 2、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够为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食品

  5. 3、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和减轻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3、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和减轻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 4、还有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等功能;5、森林还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哺育着各种飞禽走兽和生长着多种珍贵林木和药材。

  6. 中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森林质量不高,林龄结构以幼龄林、中龄林和人工林为主。中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森林质量不高,林龄结构以幼龄林、中龄林和人工林为主。

  7. 2001年3月12日,中国全国绿化委员会发布的第一份《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目前,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已达4666.7万公顷,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森林面积已达1.5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55%。2001年3月12日,中国全国绿化委员会发布的第一份《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目前,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已达4666.7万公顷,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森林面积已达1.5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55%。

  8. 我国森林资源匮乏,特别是后备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少得可怜。我国森林资源匮乏,特别是后备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少得可怜。 为搞好木材的节约代用,保护环境,我国将制定《木材节约代用管理办法》。

  9. 据全国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到1998年,我国仅有森林15894.1万公顷,人均只有0.12公顷,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木材蓄积量124.88亿立方米,人均不足1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森林覆盖率为16.55%,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1.3%。另外,我国木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目前缺口占需求量的45%,预计到2005年全社会木材供需缺口将扩大到9000万立方米,占58%。因此,增加森林资源,保护环境,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后备资源,必须搞好木材节约代用。据全国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到1998年,我国仅有森林15894.1万公顷,人均只有0.12公顷,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木材蓄积量124.88亿立方米,人均不足1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森林覆盖率为16.55%,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1.3%。另外,我国木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目前缺口占需求量的45%,预计到2005年全社会木材供需缺口将扩大到9000万立方米,占58%。因此,增加森林资源,保护环境,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后备资源,必须搞好木材节约代用。

  10. 目前我国木材节约代用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一、木材节约代用工作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不合理使用和浪费木材现象仍比较严重; 二、木材节约代用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滥用木材、浪费木材的行为缺乏约束; 三、我国木材加工业技术落后,管理水平差,产品质量不高,浪费木材现象严重。 为实现木材资源的合理利用,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木材资源短缺问题,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经贸委目前正在组织制定《木材节约代用管理办法》。

  11. 天然草场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草原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然,在畜牧业向舍饲、半舍饲方向发展的今天,人们却开始追求"绿色"食品,草原畜牧业独具的"绿色"性和原始性,在人们需求中更表现出了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天然草场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着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家畜存栏量的越来越大,天然草场面积越来越小,植被也越来越差。现在,不是"风吹草低见牛羊",而是"风吹荒野沙满天飞"。在内蒙古的科尔沁大草原,以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的科尔沁右翼前旗为例,1984年有天然草场1841.5万亩(草原普查),到1992年则减少为1564万亩,在短短的8年时间里,2775万亩天然草场消失了。所以,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加强综合治理措施,保护天然草场资源,才能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天然草场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草原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然,在畜牧业向舍饲、半舍饲方向发展的今天,人们却开始追求"绿色"食品,草原畜牧业独具的"绿色"性和原始性,在人们需求中更表现出了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天然草场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着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家畜存栏量的越来越大,天然草场面积越来越小,植被也越来越差。现在,不是"风吹草低见牛羊",而是"风吹荒野沙满天飞"。在内蒙古的科尔沁大草原,以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的科尔沁右翼前旗为例,1984年有天然草场1841.5万亩(草原普查),到1992年则减少为1564万亩,在短短的8年时间里,2775万亩天然草场消失了。所以,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加强综合治理措施,保护天然草场资源,才能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12. 天然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 1、使用不合理,严重超载过牧 草牧场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可以无止境的使用甚至任意践踏、破坏的,无限加大放牧强度,超过草场的实际载畜能力,草场植被就会遭到严重破坏,失去再生机会,逐渐变成荒漠。

  13. 材料: 科尔沁草原的野生药材主要有黄苓、芥梗、防风、赤芍等,的确是难得的宝贵资源,但被采挖过的草场变得一片狼藉,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土坑,致使多年生牧草减少,一年生草本植物增多,草地根系变浅。搂草可以使牧草在根茎部折断,有的连根拔起,即使没有拔根的,草根也受到了致命的创伤,失去了翌年春天的发芽能力,同时草场的表土被搂活,风天活土便随风流动。森林等综合生态、环境的破坏加之滥挖滥搂,无情地加速了天然草场的退化、沙化。 说明了什么?

  14. 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原始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 过去几十里甚至数百里的大草原上,如今到处都是村屯、牧点、农场,人口数量的增长加重了有限土地面积的负担,野生林(主要是柞树、桦树)严遭砍伐(山区草原牧民多以此为燃料),使草场失去了防风固沙的保护。 在半农半牧区,农牧民还有很多年延续下来的挖药搂草的习惯,挖药材虽然能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对草场的破坏却不可忽视。

  15. 在科尔沁北部草原,近年来骤增了大量的大大小小的农场(小麦场),开垦种麦,当然要选择那些地势平坦,土质最好的地块,一般都是优质打草场,小的数千亩,大的几万亩。无节制的开垦,不但大大减少了优质草场面积,也将原始的大草原开垦得七零八落,破坏了自然植被,降低了草原的抗风沙能力。在科尔沁北部草原,近年来骤增了大量的大大小小的农场(小麦场),开垦种麦,当然要选择那些地势平坦,土质最好的地块,一般都是优质打草场,小的数千亩,大的几万亩。无节制的开垦,不但大大减少了优质草场面积,也将原始的大草原开垦得七零八落,破坏了自然植被,降低了草原的抗风沙能力。 3、无节制的开垦,大面积减少了优质草场。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已经颁布多年,但非法开垦草原,搂草挖药等破坏行为却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是《草原法》没有真正执行到实处,尤其是非法开垦草原,有关部门大多是睁一眼闭一眼,因为耕地面积的扩大可以提高农业税收,既使有审批程序的,一般也都是无效审批。非法开垦者被举报,执法部门一般都给予罚款处理,很少勒令弃耕还草,无形中开垦者等于花钱(被罚的款)买到了合法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已经颁布多年,但非法开垦草原,搂草挖药等破坏行为却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是《草原法》没有真正执行到实处,尤其是非法开垦草原,有关部门大多是睁一眼闭一眼,因为耕地面积的扩大可以提高农业税收,既使有审批程序的,一般也都是无效审批。非法开垦者被举报,执法部门一般都给予罚款处理,很少勒令弃耕还草,无形中开垦者等于花钱(被罚的款)买到了合法权。 4《草原法》执行不到位

  17. 5、鼠虫害久灾难除 鼠害对草原造成的破坏相当严重。在鼠害区,绿色的草原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鼢鼠打洞倒出的直径在05-1.0m之间的半球状黑色土丘,密度高的连成大片大片的黑色地带,不但把植被埋在土下,倒出的土干燥后被风一吹便随风流动。此外,由于土丘的影响,使机械打草无法进行。灭鼠工作从1980年起到现在几乎没有间断过,但效果却很不理想,主要原因一是参加灭鼠工作的人太少;二是没有科学的灭鼠方法,用夹子夹对鼠群起不到致命的打击,用药毒又很难找到有效老鼠不毒家畜的特效药。

  18. 主要综合治理措施 1实行草牧场长期有偿承包使用制度 2科学使用草场实行定居轮牧 3严格执行《草原法》,严惩破坏草场者 4营造牧防林 在牧区积极营造一定面积的牧防林,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使草原建设走上以草为主,以料为辅,以水带草,以林护草综合建设的道路,既能有效地解决林草矛盾,又能防止草场退化,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19. 5加强人工、半人工草地建设 据报道美国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牧草的种植,把苜蓿等优质高产牧草列为"四大种植"之一,列在与小麦、水稻、大豆同等的地位,并且选择水土比较好的地方种植。实践证明,人工种植牧草是畜牧业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可以有效地缓解天然草场的压力,提高贮草的质量和贮量,通过增草实现增畜,使天然草场得以休养生息。引导广大养畜户大力种植优质高产牧草,自觉地由粮转草,由农转牧,形成新的草业产业,为畜牧业的大发展开拓新的更加充足的饲草饲料来源。

  20. 6加大退耕还草还林力度 在半农半牧区和牧区与农区的交界地带,种植业大都存在着广种薄收的现象,尤其是沙化地区和寒温地带的山区,土质沙化严重的和坡度较高土质较差的地块,常年是投入多产出少,农民都抱着"庄稼不收年年种"的想法舍不得弃耕。随着种植业投入也在逐步提高,将那些投入和产出比例失调的劣质块退耕还草还林不失为有识之举,这样既能把种植业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在优良地块上.

  21. 7、扩大可饲性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 在农业比较发展的今天,可饲性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在内蒙古一般的半农半牧区旗县年产玉米秆、豆秆都在30万吨以上,但用来饲养家畜的却非常少,绝大部分都被农民当作燃料烧掉了,可利用转化潜力之大,是农牧区畜牧业得以大发展的主要依托。通过提高秸秆的利用率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区产业结构调整,而且可以改变畜牧业发展单纯依赖牧区的局面,有效地减轻牧区草场压力,是发展畜牧业的有效途径。

  22. 8广泛号召全民灭鼠 鼠害波及面广,面积大,单靠一时一刻的工作不可能有效。现在能采取的办法是发动广大养畜户,齐心协力,共同行动除灭鼠害,采取责任到位各负其责的办法,承包户保证把自家境内的鼠害灭绝,自己出力自己受益,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3. 思考:森林、草原等植被破坏造成的环境问题?思考:森林、草原等植被破坏造成的环境问题? 课本P46

  24. 生物多样性减少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

  25. 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如:藏羚羊。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如:藏羚羊。

  26. 墨西哥蝾螈

  27. 南美貘

  28. 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9. 自然原因一、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自然原因一、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 二、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30. 人为原因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人为原因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 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 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31.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 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 2 .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3. 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共同的大事,最主要的是要行动,这必须所有缔约国广泛合作,积极行动,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对濒临灭绝的物种、破坏严重的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实行有效的保护和抢救。

  32. 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受到侵蚀(破坏、磨损、散、搬运、沉积的过程)的现象,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受到侵蚀(破坏、磨损、散、搬运、沉积的过程)的现象,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 •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东北黑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等地区,都有水土流失发生。而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33. 水土流失的治理 造成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如毁林毁草开荒。大面积的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的后果是: A、。 B、。 肥沃的表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泥沙淤积,使河流下游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多水患

  34.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15~16题: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15~16题: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km2)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粮食平均单产(万kg/公顷) 粮食总产(亿kg) 19 75 19% 333 420 38 10% 1.23 1.025 19 95 12% 478 350 42 35% 0.9 0.975 1、上述材料反映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 最主要原因是: A. 退耕还牧面积增大 B. 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C. 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D. 人口增长过快 2、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问题是: A. 风沙危害严重 B. 水土流失加剧 C. 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 D. 光照条件差 C B 3、该地气候产生哪些变化? 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气温年较差增大

  35. 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36. 右图表示发生在某些地区的相互关联现象,下列各项中其中的一些中间环节,按因果关系将图中的代码分别填入各项前的括号内。右图表示发生在某些地区的相互关联现象,下列各项中其中的一些中间环节,按因果关系将图中的代码分别填入各项前的括号内。 ( )生存条件恶化 ( )劳动生产率低,需要增加劳动力 ( )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 ( )土地生产力下降 ( )人均资源少 ( )当前的生存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 ( )社会保险不完善,需要多养子女以保证老有所养 ( )人均收入减少 ( )教育落后,环境意识薄弱 ( )对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I或J A或B E或F J或I C或D G或H B或A D或C H或G E或F

  37. 看地图,熟悉黄土高原区的位置和范围 40°N 34°N 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南起秦岭,北面以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高原相接,包括山西、陕西、宁夏的大部分和青海、甘肃、内蒙古、河南的一部分

  38. 脆弱的环境

  39. 尖锐的人地矛盾 人均耕地减少 破坏植被 土地退化 人口增长 自然灾害频繁 燃料需求增加 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毁林开荒 开垦荒地 破坏生态平衡 需要更多劳力 人口继续增长

  40. 例题解析: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 D.环境恶化 解析:土地承载力是有限的,人口过度增长势必导致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加剧人地矛盾。故答案为B。

  41. 巩固自测: 1、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及该区导致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 ) A黄土高原——自然因素 B黄土高原——人为因素 C南方低山丘陵——自然因素 D南方低山丘陵——人为因素 2、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太行山以东,乌鞘岭以西 B横跨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C植被以牧草为主,但覆盖率低 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 D

  42. 3、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1)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2)水土流失严重(3)人地矛盾尖锐(4)环境遭破坏后恢复困难( ) A (1)(2) B (2)(3) C (2)(4) D (1)(4) 4、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无关的是( ) A季风气候 B过渡性地理位置 C植树造林 D人口增长 5、黄土高原比较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是:(1)地质地震灾害(2)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3)台风(4)水土流失、土壤侵蚀(5)酸雨( ) A(1)(2)(3)(4) B(1)(2)(4)(5) C(1)(2)(4) D(1)(4)(5) D C C

  43. 6、黄土高原( ) A人地关系缓和 B农业历史悠久 C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D宜农荒地较多 7、黄土高原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 A煤炭 B铁矿 C有色金属 D稀有金属 8、有人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治理有赖于植被,而植被恢复的必要条件则是人口数量与土地承载力的协调。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B A 此观点正确。理由是: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有赖于植被覆盖率的提高。植被恢复必须协调人口数量与土地承载力的关系,人口太多,则耕地需求量大,滥垦、滥伐、过樵、过牧在所难免,水土流失加剧,环境恶化,经济也难以发展。

  44. 材料: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有27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11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的土壤约有16亿吨,导致黄河含沙量极高,“一碗水、半碗泥”。有人称之为“中国动脉大出血”,“中华大地上一块流浓的伤疤”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造成黄土高原现代水土流失严重的主导因素是。 人为因素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因素有: A、,B、。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夏季多暴雨、冲刷能力强 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有: A、, B、, C、, 植被严重破坏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开矿

  45. 阅读课本、查找资料:举出引起黄土高原植被遭严重破坏实例。阅读课本、查找资料:举出引起黄土高原植被遭严重破坏实例。 说出哪种情况对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最严重和彻底? 毁林毁草开荒、战争、建筑工程、樵采 黄土高原存在哪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它产生哪些后果? 轮荒耕作制度、经营粗放,使植被及种源破坏殆尽、无法恢复 黄土高原主要有哪些矿产?开矿对黄土高原破坏表现哪些方面? 煤、天然气等,破坏植被,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 触发机制,增加河流泥沙含量。

  46. 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 从上表说明植被具有哪些作用?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47. 国家应如何调整黄土高原的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政策:国家应如何调整黄土高原的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政策: 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改变粗放经营农业模式。 2、退耕还林还牧、重点 营造水土保持林。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轮封轮牧。 4、对矿区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

  48.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在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促成良性循环的关键在于_______ 。 G B A 农林牧综合治理 D C E F (1) 将代表不同涵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空白圈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 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B. 社会经济效益提高 C. 农林牧综合治理 D. 水土流失加重 E. 水土流失减轻 F. 毁林开荒 G. 粮食单产提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