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身體評估技巧 Physical Assessment Skills

身體評估技巧 Physical Assessment Skills. 2007/03/03 黃麗珠. 評 估 技 巧. 視 診 (Inspection) 觸 診 (Palpation) 叩 診 (Percussion) 聽 診 (Auscultation). 視 診. 乃是檢查者利用視覺仔細察看個案外觀、皮膚顏色、臉部表情及身體對稱性等,並注意有無異常之情形。 在視診的過程中,檢查者應該仔細比較個案身體左右的對稱性 (symmetry) 。 充足的光線及適度暴露個案身體的部位為視診之要素。. 觸 診.

Download Presentation

身體評估技巧 Physical Assessment Skill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身體評估技巧Physical Assessment Skills 2007/03/03 黃麗珠

  2. 評 估 技 巧 • 視 診(Inspection) • 觸 診(Palpation) • 叩 診(Percussion) • 聽 診(Auscultation)

  3. 視 診 • 乃是檢查者利用視覺仔細察看個案外觀、皮膚顏色、臉部表情及身體對稱性等,並注意有無異常之情形。 • 在視診的過程中,檢查者應該仔細比較個案身體左右的對稱性(symmetry)。 • 充足的光線及適度暴露個案身體的部位為視診之要素。

  4. 觸 診 • 乃是檢查者利用手部的觸覺,評估個案皮膚表面的紋理結構、溫度、濕度、壓痛、腫脹、震顫、搏動、腫塊及器官的位置與大小等。檢查者宜運用下列最敏感的部位進行評估檢查: ㄧ.指尖(手指墊,pads of the fingers):手部最敏感的 區域,適用於辨別細微觸覺的差異。 二.手背:該處皮膚較其他部位薄,故適用於分辨溫 度的改變。 三.手掌:以掌指關節或雙手尺側面對於振動 (vibration)最敏感

  5. 觸 診 • 依施力的不同可將觸診分為淺觸診(light palpation)及深觸診(deep palpation)。前者是最安全且最常被使用的評估技巧。 • 淺觸診(輕觸診):檢查者手紙倂攏,運用指腹輕柔下壓皮膚1-2cm,再以旋轉按摩的方式平穩地觸壓個案的皮膚表面,其主要目的是評估表層組織是否有腫塊、壓痛、肌肉阻力增強(疑似闌尾炎)或液體積存等現象。 • 深觸診:檢查者運用單手或雙手(可用於肥胖個案之檢查)同時下壓個案的皮膚約4-5cm,主要目的是檢查深部組織是否有腫塊、器官腫大或反彈痛的情形。

  6. 觸 診

  7. 觸 診--注意事項 • 觸診前須向個案解釋操作目的,並確保手部溫暖且指甲已修短。 • 輕觸診一定要在深部觸診前做。 • 間歇施力比持續施力適宜,在輕及間歇之壓力下最能維持觸診之感覺。 • 疼痛部位應於最後檢查。 • 觸診技巧視不同之身體部位及不同的病人情況而有所差別。 • 觸診時注意觀察個案臉部表情及非語言之不適情形。

  8. 叩 診 • 叩診乃是檢查者利用手指或手部,短暫敲擊個案的皮膚表面,藉由震動產生的聲音特性,顯示出身體內部(體表下5~7 cm)器官的位置、大小及密度等 ㄧ.直接叩診:乃是檢查者利用手腕移動的力量,以兩 隻(或以上)手指的指腹或手部,輕敲個案的皮膚 體表面,該技巧常被運用於尋找觸痛的部位。 二.間接叩診: 1.執行此技巧時檢查者的雙手都必須參與操作,非 慣用手的中指(稱叩診板)置於個案皮膚表面,慣 用手的中指做為敲擊的手指(稱叩診槌)。 2.通常該技巧最常被運用在檢查個案的肺臟密度、 橫膈膜位置、肝臟與脾臟大小及腹水現象等。

  9. 叩 診 三.拳狀叩診(fist percussion):將手握成拳狀,以拳側直接敲擊檢查部位;亦可先將一手手掌平至於檢查部位,再用另一手之拳側再進行敲擊。拳狀叩診多用於下背部之檢查,有助於確定因發炎或疾病所造成的腎臟、肝臟或膽囊之壓痛。

  10. 依聲音振動的強度、音調、及持續時間,可將叩診音分為實音(flatness)、濁音(dullness)、共鳴音(反響音,resonance)、過度共鳴音(hyperresonance)及鼓音(tympany)等五種。依聲音振動的強度、音調、及持續時間,可將叩診音分為實音(flatness)、濁音(dullness)、共鳴音(反響音,resonance)、過度共鳴音(hyperresonance)及鼓音(tympany)等五種。

  11. 叩 診--注意事項 • 盡量保持周圍環境的安靜,以免外在的噪音混淆。 • 移除個案及檢查者身上會發出聲響的飾品,以免因叩擊的動作產生噪音。 • 同一叩診部位的叩擊動作不需超過2或3次,否則檢查者要重新評估自己技巧的正確性。 • 叩診時應注意動作越輕巧,則產生的叩音會越清晰。

  12. 聽 診 • 乃是檢查者利用聽覺,仔細聆聽個案體內發出的各種聲音。在選用聽診器時聽診器的膜面適合聽取高頻的聲音(呼吸音、腸音、S1、S2心音、肋膜摩音),鐘面適合聽取柔軟、低頻的聲音(心雜音、嘈音、靜脈唔音),膜面緊貼在個案的體表面上;鐘面輕貼在個案的體表面上。

  13. 評估前準備 ㄧ.個案準備 • 排空膀胱 • 解釋檢查目的 • 確保個案的隱私及舒適 • 準備檢查姿勢 二.環境及用物準備 • 溫暖且舒適 • 安靜具隱私 • 充足的照明 • 適當的擺設檢查檯 • 妥善的放置檢查設備

  14. 準備檢查姿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