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第十三章 貨幣演進與金融體系

第十三章 貨幣演進與金融體系. 13.1 貨幣的功能與本位制度. 貨幣的功能 交易媒介-做為大眾交換商品與勞務的媒介。 計價單位-所有物品的價值可以用貨幣表示出來,而形成所謂的價格。 價值儲存-人們在出售商品或勞務後,先保有貨幣,待日後有需求時,再取出購買商品。 延遲支付標準-人們先拿了貨品、享受了勞務,過一段時間才付款,或用分期方式購買商品,此時可由貨幣衡量未來的權利義務。. 13.1.1 貨幣的種類. 商品貨幣( commodity money) - 除了可做交易媒介外 , 本身也可作為商品買賣,同時具有貨幣與商品之特性,例如黃金 、銀、銅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三章 貨幣演進與金融體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三章 貨幣演進與金融體系

  2. 13.1 貨幣的功能與本位制度 • 貨幣的功能 • 交易媒介-做為大眾交換商品與勞務的媒介。 • 計價單位-所有物品的價值可以用貨幣表示出來,而形成所謂的價格。 • 價值儲存-人們在出售商品或勞務後,先保有貨幣,待日後有需求時,再取出購買商品。 • 延遲支付標準-人們先拿了貨品、享受了勞務,過一段時間才付款,或用分期方式購買商品,此時可由貨幣衡量未來的權利義務。

  3. 13.1.1貨幣的種類 • 商品貨幣(commodity money)- 除了可做交易媒介外,本身也可作為商品買賣,同時具有貨幣與商品之特性,例如黃金、銀、銅。 • 法定貨幣(fiat money) -是由政府發行具有無限法償的貨幣。貨幣本身的商品價值相對極少於其面值,故不可兌換等面值之黃金或白銀。 • 銀行貨幣(bank money)-又稱存款貨幣(deposit money),為人們存在銀行之活期存款、支票存款與活期儲蓄存款,可做為交易的媒介。

  4. 13.1.2貨幣制度 • 商品貨幣本位制度-紙幣,如金元券或銀票,雖然只是一張紙,但可以由政府或銀號保證可以兌換等值之黃金或白銀。 • 信用貨幣本位制度-貨幣的型式為法定貨幣和銀行貨幣。法定貨幣是不可兌換黃金或白銀的紙幣,它是由政府強制規定這些紙幣可以償付所購買東西或是債務。但為了讓人們接受以紙幣交易的信心,政府在發行法定貨幣時,都必需有黃金或外匯等的資產做準備。

  5. 13.2貨幣的創造 • 13.2.1貨幣數量的衡量 • 通貨:一國之中央銀行發行,包括紙幣與鑄幣(coins)。商業銀行可以通貨作為存款準備,進而創造活期存款貨幣,故通貨又稱為強力貨幣(hing-powered money)或準備貨幣(reserve money),或貨幣基礎(monetary base)。 • M1A :最狹義的貨幣供給定義,M1A =通貨+活期存款+支票存款 • M1B=M1A+活期儲蓄存款 • M2=M1B+(定期存款+定期儲蓄存款+外匯存款+郵政儲金+附買回交易餘額+外國人持有之新台幣存款)

  6. 13.2.2 商業銀行系統 • 準備(reserves)-商業銀行收取顧客的存款之後,法律上規定必須要有相對應的資產,以做為顧客存款的保證。 • 應提準備 (required re­serves)-銀行存款總額中,不能貸款只能作為準備的最低金額。 • 應提準備率 (required re­serve ratio)-存款中必須移作準備金的最低比例。 • 超額準備 (required re­serves)-為商業銀行實際保有的法定準備,超過應提準備的數額。

  7. $80,000存款 $64,000存款 $31,200存款 $16,000保留 $12,800保留 $6,240保留 $64,000貸出 $31,200貸出 $24,960貸出 13.2.3貨幣創造過程 繼續下去

  8. 銀行存款貨幣創造過程(續) 80,000+64,000+31,200+…=80,000+80,000×0.8+(80,000×0.8)×0.8+… • =80,000〔1+0.8+0.82+0.83+…〕 • =80.000× =400,000 R× =R× mm= =M

  9. 銀行存款貨幣創造過程(續) • 原先的80,000元就是銀行準備R,所創造出來的400,000元為貨幣數量M。 • 貨幣乘數(money multiplier ):為貨幣數量與銀行準備間的倍數,在沒有超額準備下,貨幣乘數(mm)為應提準備率(rD)之倒數。

  10. 13.2.4.現代經濟的貨幣創造 • 人們持有存款D,同時也持有通貨C。所以貨幣數量應為兩者之和: M=C+D • 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B中,有流通在外之通貨C,還有商業銀行存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R,兩者之和即為央行發行貨幣的準備,稱為強力貨幣或貨幣基數: B=C+R • 貨幣乘數mm為貨幣數量M與準備貨幣B之間的倍數:

  11. 存款準備率又可再細分為法定準備率(rr)和超額準備率(er)存款準備率又可再細分為法定準備率(rr)和超額準備率(er) • 因此貨幣乘數mm改寫為

  12. 現代經濟體系中的貨幣數量由政府、銀行及民眾三方面來決定。當:現代經濟體系中的貨幣數量由政府、銀行及民眾三方面來決定。當: • 民眾持有通貨的意願愈高,通貨存款比率C/D愈高 • 政府提高法定準備率rr • 銀行持有超額準備率er增加 • 會使得貨幣乘數mm下降,而導致貨幣數量減少。

  13. 13.3 金融體系 • 17.3.1金融市場 • 直接金融(direct securities) -指資金需求者直接由金融市場向資金供給者取得資金。 • 間接金融(indirect securities)-指資金需求者透過金融機構向資金供給者取得資金。 • 金融市場依金融工具可分為股權市場與債權市場。 • 股權市場就是股票(stock)買賣的市場 • 債權市場是買賣債券以及票券的市場。

  14. 金融市場若依期限長短可分為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與貨幣市場(money market)。 • 資本市場是買賣長期有價證券(到期日在一年以上)的市場,包括股票與債券等。此種證券收益性高,但風險也高。資本市場的作用在促進資本形成。 • 貨幣市場為買賣短期有價證券(一年以內到期),包括各種票券。此種證券流動性高、交易期限短、且風險較低,貨幣市場的作用主要在調節短期失衡。

  15. 間接金融機構 銀行、信用合作社、農漁會信用部、中央信託局 貨幣機構: 非貨幣機構: 郵匯局、信託投資公司、保險公司 直接金融機構 票券金融公司 證券金融公司 綜合證券商 13.3.2 金融機構

  16. 金融機構所提供的仲介服務 • 面額仲介(denomination intermediation):吸收一般民眾小額資金,匯集成大額資金貸放給企業。 • 期限仲介(maturity intermediation):吸收較短期的儲蓄資金,貸放給需要長期資金者。 • 風險仲介(risk intermediation):金融機構因匯集大量資金,同時對許多借款人融資,可收風險分散之效,故放款風險較個別民眾少。 • 資訊仲介(information intermediation):金融機構有專業部門,可搜集資訊,使資金交易迅速完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