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电缆的敷设方式

一般分为: 直埋敷设 电缆沟敷设 电缆隧道敷设 排管敷设 架空敷设 水底电缆的敷设 其中电缆沟有普通电缆沟和充砂电缆沟两种。架空敷设分电缆架空廊道 ( 即电缆桥 ) 、沿建、构筑物采用支架或梯架敷设及钢索悬挂几种。各种敷设方式均有优缺点,采用何种敷设方式,由具体情况决定。一般要考虑城市及企业的发展规划,现有建筑物的密度,电缆线路的长度,敷设电缆的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等。. 电缆的敷设方式. 敷设的基本要求. 对不同的电缆敷设方式有不同的技术要求,但对各种敷设方式都有共同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如下几点。

fral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电缆的敷设方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般分为: 直埋敷设 电缆沟敷设 电缆隧道敷设 排管敷设 架空敷设 水底电缆的敷设 其中电缆沟有普通电缆沟和充砂电缆沟两种。架空敷设分电缆架空廊道(即电缆桥)、沿建、构筑物采用支架或梯架敷设及钢索悬挂几种。各种敷设方式均有优缺点,采用何种敷设方式,由具体情况决定。一般要考虑城市及企业的发展规划,现有建筑物的密度,电缆线路的长度,敷设电缆的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等。 电缆的敷设方式

  2. 敷设的基本要求 对不同的电缆敷设方式有不同的技术要求,但对各种敷设方式都有共同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油浸纸绝缘电缆敷设的最低点与最高点之间的最大位差应不超过规程的规定。若超过规定,可选择适合高落差的其他形式电缆,如不滴流浸渍纸绝缘或塑料绝缘等,必要时也可采用堵油中间接头。 ②为防止损伤电缆绝缘,不应使电缆过度弯曲。各种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比值应不小于:纸绝缘电缆为15倍,橡皮或塑料绝缘电缆为10倍。 ③电缆支撑点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平敷设时,电缆外径大于50mm的为1000mm,电缆外径小于50mm的为600mm; 垂直敷设时,每隔1000~1500mm应加以固定。 ④在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如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及墙壁,从沟道引至电杆、设备、墙壁表面等,距地面高度2m以下的一段电缆需穿钢管或加保护罩,钢管内径为电缆外径的1.5倍,保护管埋入地面不小于100mm。 ⑤敷设在厂房内、隧道内和不填砂电缆沟内的电缆,应采用裸铠装或非易燃性外护层电缆。电缆如有接头,应在接头周围采取防止火焰蔓延的措施。

  3. 1.适用范围 直埋敷设是将电缆直接埋在地下,具有投资小、施工方便和散热条件好等优点,是最经济而广泛采用的一种敷设方法。采用这种敷设方法,并排敷设的电缆之间需有一定的砂层间隔,这样当一根电缆发生故障时,波及另一根电缆的可能性减小,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但这种敷设方式电缆易受地中腐蚀性物质的侵蚀,且查找故障和检修电缆不便,特别是在冬季土壤冻结时事故抢修难度很大。 这种方式适用于地下无障碍,土壤中不含严重酸、碱、盐腐蚀性介质,电缆根数较少的场合,如郊区或车辆通行不太频繁的地方。 2.技术要求 ①直埋电缆一般应选用铠装电缆。只有在修理电缆时,才允许用短段无铠装电缆,但必须外加机械保护。选择直埋电缆线路时,应注意直埋电缆周围泥土应不含有腐蚀电缆金属包皮的物质。 ②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应不小于0.7m。冬季土壤冻结深度大于0.7m的地区,可适当加大埋设深度,使电缆埋于冻土层以下。引入建筑物或与地下障碍物交叉时可浅一些,但不得小于0.3m,且应采取保护措施。 ③电缆相互水平接近时的最小净距是:l0kV及以下电缆为0.1m;l0kV以上为0.25m;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包括通讯电缆)为0.5m,若电缆用隔板隔开时可降为0.1m,穿管时不作规定。 ④电缆互相交叉时的最小净距为0.5m,在交叉点前后lm范围内用隔板隔开时降为0.25m,穿管时不作规定。 直埋敷设

  4. ⑤电缆直埋敷设时,壕沟底必须具有良好的土层,不应有石块或其他硬质杂物,否则⑤电缆直埋敷设时,壕沟底必须具有良好的土层,不应有石块或其他硬质杂物,否则 应铺100mm的软土或砂层。电缆敷好后,上面再铺100mm的软土或砂层。然后沿电缆全长盖混凝土保护板,覆盖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50mm。在特殊情况下,也允许用砖代替混凝土保护板。 ⑥为便于检修,禁止将电缆平行敷设在管道的上面或下面,也禁止将一条电缆平行地敷设在另一条电缆的上面。电缆与地下管道接近与交叉的最小净距:与热力管道(包括石油管道)接近时为2m,交叉时为0.5m,与其他管道接近或交叉时为0.5m。如对热力管道采取适当措施,便埋置电缆地点的土壤温升在任何时间均不超过l0℃,对其他管道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时,则上述净距不作规定。 ⑦电缆与城市街道、公路、铁路或排水沟交叉时应穿钢管保护。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不小于100m。管顶距路轨底或路面的深度不小于lm,距排水沟底不小于0.5m,距城市街道路面的深度不小于0.7m。管长两端应伸出公路和轨道2m,在城市街道,应伸出车道路面。当电缆与直流电气化铁路交叉时,应有适当的防蚀措施。 ⑧电缆中间接头盒外面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 盒(塑料电缆中间接头例外)。 ⑨敷设在郊区及空旷地带的电缆线路,应竖立电 缆位置的标志。 直埋敷设

  5. 1.适用范围 在发电厂、变配电站及一般工矿企业的生产装置内,均可采用电缆沟敷设的方式。但地下水位太高的地区不宜采用电缆沟敷设,否则沟内长年积水,不便维护,若水中含有腐蚀性介质会损坏电缆,化工企业就是这种情况。电缆沟的形式有两种,一般场所可采用普通电缆沟,结构如图3-2。在有比空气重的爆炸介质的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可采用充砂电缆沟。充砂电缆沟内不用安装电缆支架,其结构如图3-3所示。 电缆沟敷设 图3-2普通电缆沟 图3-3充沙电缆沟

  6. 2.技术要求 ①电缆沟一般由砖砌成,沟顶部和地面齐平的地方可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或钢板)盖住,电缆可直接放在沟底或用电缆支架承托。为保持电缆沟干燥,应适当采取防止地下水流入沟内的措施,还应在沟内设置适当数量的积水坑。 ②电缆在沟内宜保持表3-12所列的最小允许距离。 表3—12电缆沟各部位的最小允许距离mm 电缆沟敷设 充沙电缆沟内,电缆平行敷设在沟中,电缆间净距不小于35mm,层间净距不小于100mm,中间填满砂子。 ③沟的全长应装设连续的接地线,接地线两头与接地极相连。

  7. 1.适用范围 电缆隧道敷设维护检修方便,在运行中异常现象较容易发现,又不易受外界的各种损伤,同时能容纳较多的电缆。但它渗水严重,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混合物进入隧道会威胁安全。这种方式适用于地下水位低,配电电缆较集中的电力主干线,一般敷设大截面电缆30根以上。 2.技术要求 ①电缆在隧道内宜保持表3-13所列的最小允许距离。 表3—13电缆隧道各部位的最小允许距离mm 电缆隧道敷设 ②隧道的全长应装设连续的接地线,接地线两头与接地极相连。 ③隧道应有良好的通风和排水设施。

  8. 1.适用范围 在市区街道敷设多条电缆,在不宜建造电缆沟和电缆隧道的情况下,可采用排管。排管敷设具有下列优点: ①减少了对电缆的外力破坏和机械损伤; ②消除了土壤中有害物质对电缆的化学腐蚀; ③检修或更换电缆迅速方便; ④随时可以敷设新的电缆而不必挖开路面。 2.技术要求 ①敷设在排管内的电缆应使用加厚的裸铅包域塑料护套电缆。排管应使用对电缆金属包皮没有化学作用的材料做成,排管内表面应光滑,管的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不小于100mm。 ②为便于检查和敷设电缆,每隔一段距离应设置电缆入井,如图3-4所小。电缆入井的间距可按电缆的制造长度和地理位置而定,考虑电缆中间接头的安装、维护和检修是否方便。排管通向入井应不小于1/1000的倾斜度,以便管内的水流向入井内。 排管敷设 图3-4电缆入井

  9. 1.适用范围 在工矿企业内部,特别是发电厂、化工厂,一般地下管道和排水沟都比较多,在酸碱等工厂中,其厂房内及附近的土壤中含有严重的腐蚀性介质,因而在很多场合,直埋和电缆沟等敷设方法都不适合,此时往往采用架空敷设的方法。电缆架空敷设的路径选择余地大,配置灵活,与管道交叉容易处理。它不受地下水、地下腐蚀介质和比空气重的爆炸危险物质聚积等条件的影响,也不受地下管道和水沟的限制。电缆架空敷设可有以下三种形式。 (1)支架和梯架敷设适用于厂房内、厂房间的配电线路。它结构简单,敷设方便,适用于各种情况,在电缆根数不太多的配电线路中尤为适宜。它可利用墙壁、房梁或工艺管道架作为安装支柱,节省材料,还有引线方便的优点。 (2)架空廊道(即电缆桥)敷设适用于电缆根数很多,负荷又较集中的室外主要供配电线路,如从总变到各高压配电所、厂房的线路。电缆桥也可与工艺管道合用支柱。 (3)钢索悬挂敷设适用于电缆根数少,地下敷设有困难的场合,或用于短期使用的临时设备。这种方式施工方便,在生产变动或对进度要求很急时,能缩短工期。 2.技术要求 ①电缆与热力管架或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平行时应不小于1m,交叉时应不小于0.5m。如无法达到时,采取隔热保护措施。电缆尽量不要平行敷设于热力管道的上方。 ②室外敷设的电缆应尽量避免太阳直接照射,必要时应加遮阳罩。 架空敷设

  10. 架空敷设

  11. 1 水底电缆应是整根的。当整根电缆超过制造厂的制造能力时,可采用软接头连接。 2 通过河流的电缆,应敷设于河床稳定及河岸很少受到冲损的地方。在码头、锚地、港湾、渡口及有船停泊处敷设电缆时,必须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当条件允许时,应深埋敷设。 3 水底电缆的敷设,必须平放水底,不得悬空。当条件允许时,宜埋入河床(海底)0.5M以下。 4 水底电缆平行敷设时的间距不宜小于最高水位水深的2倍;当埋入河床(海底)以下时,其间距按埋设方式或埋设机的工作活动能力确定。 5 水底电缆引到岸上的部分应穿管或加保护盖板等保护措施,其保护范围,下端应为最低水位时船只搁浅及撑篙达不到之处;上端高于最高洪水位。在保护范围的下端,电缆应固定。 6 电缆线路与小河或小溪交叉时,应穿管或埋在河床下足够深处。 7 在岸边水底电缆与陆上电缆连接的接头,应装有锚定装置。 8 水底电缆的敷设方法、敷设船只的选择和施工组织的设计,应按电缆的敷设长度、外径、重量、水深、流速和河床地形等因素确定。 9 水底电缆的敷设,当全线采用盘装电缆时,根据水域条件,电缆盘可放在岸上或船上,敷设时可用浮筒浮托,严禁使电缆在水底拖拉。 10 水底电缆不能盘装时,应采用散装敷设法。其敷设程序应先将电缆圈绕在敷设船仓内,再经仓顶高架、滑轮、刹车装置至入水槽下水,用拖轮绑拖,自航敷设或用钢缆牵引敷设。 水底电缆的敷设

  12. 11 敷设船的选择,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船仓的容积、甲板面积、稳定性等应满足电缆长度、重量、弯曲半径和作业场所等要求。     二、敷设船应配有刹车装置、张力计量、长度测量、入水角、水深和导航、定位等仪器,并配有通讯设备。 12 水底电缆敷设应在小潮汛、憩流或枯水期进行,并应视线清晰,风力小于五级。 13 敷设船上的放线架应保持适当的退扭高度。敷设时根据水的深浅控制敷设张力,应使其入水角为30°~60°;采用牵引顶推敷设时,其速度宜为20~30M/MIN;采用拖轮或自航牵引敷设时,其速度宜为90~150M/MIN。 14 水底电缆敷设时,两岸应按设计设立导标。敷设时应定位测量,及时纠正航线和校核敷设长度。 15 水底电缆引到岸上时,应将余线全部浮托在水面上,再牵引至陆上。浮托在水面上的电缆应按设计路径沉入水底。 16 水底电缆敷设后,应作潜水检查,电缆应放平,河床起伏处电缆不得悬空。并测量电缆的确切位置。在两岸必须按设计设置标志牌。11 敷设船的选择,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船仓的容积、甲板面积、稳定性等应满足电缆长度、重量、弯曲半径和作业场所等要求。     二、敷设船应配有刹车装置、张力计量、长度测量、入水角、水深和导航、定位等仪器,并配有通讯设备。 12 水底电缆敷设应在小潮汛、憩流或枯水期进行,并应视线清晰,风力小于五级。 13 敷设船上的放线架应保持适当的退扭高度。敷设时根据水的深浅控制敷设张力,应使其入水角为30°~60°;采用牵引顶推敷设时,其速度宜为20~30M/MIN;采用拖轮或自航牵引敷设时,其速度宜为90~150M/MIN。 14 水底电缆敷设时,两岸应按设计设立导标。敷设时应定位测量,及时纠正航线和校核敷设长度。 15 水底电缆引到岸上时,应将余线全部浮托在水面上,再牵引至陆上。浮托在水面上的电缆应按设计路径沉入水底。 16 水底电缆敷设后,应作潜水检查,电缆应放平,河床起伏处电缆不得悬空。并测量电缆的确切位置。在两岸必须按设计设置标志牌。 水底电缆的敷设

  13. 敷设电缆工作量大,需要入员多,施工现场情况复杂。欲使敷设电缆工作能顺利进行,必须进行周密的准备和合理的组织。敷设电缆工作量大,需要入员多,施工现场情况复杂。欲使敷设电缆工作能顺利进行,必须进行周密的准备和合理的组织。 一、电缆敷设前的准备 1.电缆的准备 先校对电缆清册上的电缆长度是否正确,再逐根测量一次长度,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准备。备料时应仔细计算和合理安排,尽量少剩不能利用的短头。电缆的型号、规格应与图纸相符。在将电缆运至施工现场之前,应对所有电缆逐盘进行检查,对3kV以上重要电缆的绝缘有怀疑时,应测量其绝缘电阻。如根据所测得的绝缘电阻值仍无法判断其结果时,还应做直流耐压试验。 2.敷设现场的准备工作 电缆敷设的全部路径上应具备安全施工措施。在施工不便的高处应搭脚手架,照明不佳的场所应装设足够的临时照明,在电缆转弯、竖井上下、穿过建筑物及电缆夹层、沟道的入口处等结构较为复杂的部位,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好各种临时性的安全措施,如挂设导向用的专用滑轮,临时绑扎一些限制、支撑电缆用的圆杠等。对于敷设路径全线各点的安全措施,施工组织者一定要逐一细心考虑,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马虎。 电缆的敷设

  14. 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施工方案敷设电缆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确定电缆敷设的先后顺序和电缆盘的放设位置等。在工厂企业内部,设备拥挤,地形复杂,很少采用机械牵引敷设电缆的方法,一般都是人工敷设。根据一般的经验,电缆敷设应按区域进行,敷设的顺序为:先敷设集中的电缆,再敷设分散的电缆;先敷设截面较大的电缆,再敷设截面较小的电缆;先敷设较长的电缆,再敷设较短的电缆。这样安排,不但有利于人员的调度,而且也便于电缆的合理排放。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施工方案敷设电缆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确定电缆敷设的先后顺序和电缆盘的放设位置等。在工厂企业内部,设备拥挤,地形复杂,很少采用机械牵引敷设电缆的方法,一般都是人工敷设。根据一般的经验,电缆敷设应按区域进行,敷设的顺序为:先敷设集中的电缆,再敷设分散的电缆;先敷设截面较大的电缆,再敷设截面较小的电缆;先敷设较长的电缆,再敷设较短的电缆。这样安排,不但有利于人员的调度,而且也便于电缆的合理排放。 电缆盘的放设位置,一是考虑具有放置电缆盘的平面空间,二是考虑应放置在引出电缆较为集中的地方,一般是在靠近变电所、配电室附近找一个适当的位置。位置的选择一定要合理,否则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4.人力的准备 人工敷设电缆需调集较多的入员,在安排人员时,一些转弯、穿过建筑物、竖井等重要位置,应安排具有敷设经验的电工,以免影响敷设质量。对于电缆敷设量较大、线路较长及地形较复杂的情况,为了使每个参加敷设电缆的入员明确自己的所在位置,最好能绘制一张简单明了的电缆敷设入员配置图,使大家清楚自己所负责的岗位。 5.电缆敷设前的检查核实 在正式敷设电缆之前,组织者应对施工准备情况做最后一次检查核实。检查核实的内容有:电缆的准备情况,电缆敷设现场的安全措施、敷设路径是否畅通,是否有与其他设备、管道相抵触的情况等。并将定岗位的入员领至现场,让他们对自己的岗位进行仔细检查,对施工的安全措施作进一步的完善。 一、电缆敷设前的准备

  15. 1.现场指挥 入工敷设电缆需要入员多,组织者应对所有参加入员交代敷设的大概顺序和各项安全注意事项。敷设电缆时应安排专人领线,专人施号,专人传送信号和专人检查。对电缆敷设量多,现场地形复杂的场所宜装设高音喇叭进行统一施号指挥,一般情况可用手提式扩音器。 领线者、放电缆盘人员与指挥者之间的联系可用无线对讲机进行。 若用牵引机械敷设时,应设专人控制,前后密切配合,行动一致,当其中一台机械停转时,其他各台应立即停止运转,以防止电缆局部拉伤。 2.敷设电缆注意事项 ①敷设电缆前应检查电缆绝缘,6~10kV电缆用2500V摇表,其绝缘电阻值不低于100MΩ;3kV及以下电缆用1000V摇表,其绝缘电阻值不低于50MΩ。对绝缘有怀疑时应进行耐压试验,确认合格后方可敷设。 ②电缆应缠在电缆盘上搬运。短电缆可按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卷成圈,四处捆紧后搬运。在运输过程中不应使电缆及电缆盘受到损伤。电缆盘只允许短距离滚动,为防止电缆松散,滚动方向必须顺着电缆缠紧的方向。 ③架设电缆盘时应注意电缆的缠绕方向,拉电缆时应使电缆从盘的上方引出,否则电缆盘转动时会使盘上电缆松散。电缆盘应由入惟其转动,转运速度要与拉电缆的速度配合,不能靠电缆的拉力使电缆盘转动。放出来的电缆要由入拿着或放在木滚上,电缆不能在地面或支架上摩擦。 ④为防止损伤电缆绝缘,不应使电缆过度弯曲,各种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不能小于规定值。在弯曲处,拉电缆的入应站在电缆所受合力的相反方向。 二、现场指挥和敷设电缆注意事项

  16. ⑤高、低压电缆与控制电缆应分开排放,当放于同一支架上时,自上层至下层的排列顺序是从高压到低压,控制电缆放在最下层,电压等级最高的放在最高层,以防止故障时电气事故的扩大。电缆排放应整齐,转弯处所有电缆都应一致地、相互平行地转弯。十字交叉处应尽量将交叉电缆布置在底部或内侧,使明显外露部分排列整齐。 ⑥电缆敷设时,在电缆终端头与电缆接头附近可留有备用长度,直埋电缆应在全长上留少量裕度,并作波浪形敷设。架空和电缆沟及电缆隧道内敷设的电缆应剥去麻层,并涂防腐沥青漆。 ⑦为避免差错和便于维护,电缆敷设后应及时挂标志牌,电缆两端及明敷时进出建筑物和交叉、拐弯处都应悬挂标志牌。 ⑧在冬季低温下电缆会变硬,敷设时电缆绝缘易受损伤。因此,如电缆存放地点在敷设前24小时内的平均温度以及敷设时现场温度低于下列数值时,应将电缆预先加热:浸渍纸绝缘电缆0℃;橡皮绝缘橡皮或聚氯乙烯护套电缆-15℃;塑料绝缘塑料护套电缆-10℃。 预热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提高周围空气温度的方法加热,一般可将电缆运至有暖气的室内或装有安全火炉的帐篷里,利用较高温度的空气对电缆进行预热。用这种方法,当室温为5-10℃时需3昼夜,25℃需1昼夜,40℃时只需18小时左右。预热后的电缆应在1小时内敷设完。另一种方法是用电流通过电缆线芯使电缆本身发热。用这种方法加热,可在很短时间里把电缆均匀地加热到所需温度,但应注意,所加电流不应大于电缆的允许载流量,电缆表面温度不应超过40℃,且不能低于5℃。 ⑨切断电缆时,应根据设备接线端子的位置,并考虑检修、验潮等需要,确定应留长度。锯口两端的钢带先用铁丝临时绑扎牢固,以防止松脱。锯电缆时,应将锯口部位的电缆垫高以防夹锯。浸渍纸绝缘电缆锯断后应立即进行封铅,以防电缆受潮。塑料电缆切断后也应有可靠的防潮封端。 二、现场指挥和敷设电缆注意事项

  17. 电缆敷设常用的工具 井口滑车 提升机 JSD系列电缆输送机 ZCL转弯滑车 HCL直滑车 ZCL转弯滑车 JQY-18电缆牵引机

  18. 电缆敷设时的机具准备

  19. 电缆敷设图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