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搶救水資源

搶救水資源. 賀 陳 旦 2010/4/22. 你知道嗎?. 年年水災的台灣,竟是全球第 18 大缺水國! 甚至比某些中東、非洲國家還缺水!. 你知道嗎?. 台灣每年降雨量雖為全球平均值的 2.6 倍, 但每人每年可用水資源卻只有全球的 1/5 !. 面對現實,搶救水資源!. 一、現況與趨勢. 1. 大自然的課題. a. 降雨時空分布不均 b. 豐枯水期之雨量懸殊 c. 河流短促蓄水率差. 2. 有限的 水資源. 台灣每年的降雨量約 898 億噸 經過河川逕流與蒸發後,實際的可用水僅剩 178 億噸,不到 20% 。

Download Presentation

搶救水資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搶救水資源 賀 陳 旦 2010/4/22

  2. 你知道嗎? • 年年水災的台灣,竟是全球第18大缺水國! • 甚至比某些中東、非洲國家還缺水!

  3. 你知道嗎? • 台灣每年降雨量雖為全球平均值的2.6倍, • 但每人每年可用水資源卻只有全球的1/5!

  4. 面對現實,搶救水資源!

  5. 一、現況與趨勢

  6. 1.大自然的課題 • a.降雨時空分布不均 • b.豐枯水期之雨量懸殊 • c.河流短促蓄水率差

  7. 2.有限的水資源 • 台灣每年的降雨量約898億噸 • 經過河川逕流與蒸發後,實際的可用水僅剩178億噸,不到20%。 • 這些珍貴的可用水都保存在水庫、河川和地下水層。

  8. 3.水資源分配

  9. 二、水資源的管理狀況

  10. 1.農業用水 • 農田用水 75% 來自河川 • 17 個農田水利會掌握大部分水權

  11. 2.工業用水 • 工業用水背後的農工大戰、派系鬥爭 • 中科四期用水五年內來自台糖的地下水

  12. 3.民生用水 • 歐洲先進國家將水當做珍貴資源,水費昂貴 • 台灣將水當作民生必需品,收費低廉,造成浪費,且經費不足,水質無法提升、管線老舊漏水率高 • 世界平均用水250公升/日,台灣 350公升; WHO認定合理水費可佔總消費 2-4%, 台灣只佔日常支出 0.5%

  13. 世界各國主要城市水價比較表

  14. 三、課題

  15. 1.水源保育不力,地下水超抽,雨水滲注嚴重不足1.水源保育不力,地下水超抽,雨水滲注嚴重不足 • 政府一向不重視保育水源 • 自然補注(地下水)和人為存蓄(地面水)都趕不及用水成長,不得不超抽地下水,把子孫的救命水都預支掉 • 台灣每年地下水量約46億噸,但是抽用量卻高達56億噸。每年超抽10億噸地下水。 • 造成嚴重的地層下陷,以養殖業發達的彰化、雲林、嘉義、台南、屏東等縣最嚴重。沿海出現海水倒灌另一種型態的水災。

  16. 2.河川和水庫淤沙嚴重蓄水量銳減 • 台灣山高河陡多颱風,表土沖蝕嚴重,河川含沙量是美國的20倍,黃河的6~7倍 • 河川含沙量高,水庫就嚴重淤沙 • 根據水利署統計,台灣水庫約44座,總有效蓄水量約21億噸 • 八八水災沖下巨量泥沙,曾文水庫淤沙達容量20%,石門水庫更將近30%。 • 水庫蓄水減災的效果打折,灌溉水量也不足,影響下游農業發展 • 最近政府正在朝野協商6年500億的水庫清淤預算,問題是一個颱風可能就重新淤積

  17. 3.河川治水偏重工程手段;都市不透水面積加大,雨水逕流快速,加重豪雨災情3.河川治水偏重工程手段;都市不透水面積加大,雨水逕流快速,加重豪雨災情 • 地表水本不易蓄存,政府河川治理又偏防災,相關工程傾向於河床水泥化和水溝化,而不重視整體性、多元性的水土保持措施 • 人口聚集地區的公、私建設不重視透水性,學校、公園表土面積一再減少,雨水流動量大又快,排水系統不堪負荷,甚而沖毀堤道

  18. 4.治水權責分散,河川管理失守 • 傳統上依海拔高度把河川上、中、下游管理的權責分別交付林務局、水土保持局和水利署的作法,不足以因應這個複雜而嚴重的問題 • 重要河川往往是地方縣市界線,河川再分屬兩地方政府,工程進度或相關法規不一,都會使河川管理更陷多頭馬車的困境。

  19. 5.水費太低,廢水再用誘因不足,用水過於浪費5.水費太低,廢水再用誘因不足,用水過於浪費 • 水作為資源,甚至視為能源,原本應該對其定價採取高度政策導向。 • 長年低廉水費以及放任的地下水管理,使我們家庭和產業用水都極為浪費。 • 過低的水價更使節水設備和再生水系統無從在社會立足。 • 我國四面環海,但海水淡化技術並未生根,工業用水回收率也不高,旱季工業和農業搶水已成常態。

  20. 6.水權管理制度與農作灌溉 系統須全面檢討 • 農漁業用水佔總用水量的70%,非常龐大 • 加入WTO後,政府推行休耕政策,大範圍稻田不再生產,除了造成生態失衡,蟲害猖獗;水圳系統也疏於維護,灌溉用水流失 • 抽取地下水的養殖業,引致地層下陷急劇惡化 • 原分配給農業的水權,以及其生產方式應全面檢討

  21. 四、對策

  22. 台灣水的大環境是:雨多留不住;用水又欠管理。因此,必須採取先給後要策略:先增加供給,再加強需求管理。進而調高水價!台灣水的大環境是:雨多留不住;用水又欠管理。因此,必須採取先給後要策略:先增加供給,再加強需求管理。進而調高水價! • 必須要從「決心」、「制度」及「價值體系」三方面採短、中、長階段性行動來脫開層層困境。

  23. 1.短期(兩年內)作為: • 全力保水 • 提高水質 • 收編水利會

  24. 2.中期(五年內)作法: • 要求廢水回收 強制要求工業用水回收比例在五年內達到60%。部分用水量高且區位不合之工業宜輔導他遷。 • 事權統一 目前分散於部會間的事權,整合成一條鞭的水資源管理機構。地方水利及水質管理能量,五年內由中央機構統籌代辦。

  25. 3.長期(十年內)作法: • 水庫輪修 改變農作 水荒日趨嚴重,要維繫水庫壽命。藉水庫抽沙輪修,協助農作逐灌溉區轉型,水和田達成生態平衡 • 調高水價 引進淡化海水 勀期調整水價,導正全民價值觀。整體水價應與再生水成本接近。仿電力業產配分離,扶植民營海淡廠賣水給現有供水網

  26. 就是現在 一起保護水資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