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3

第六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第六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6.1 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 6.2 资产负债管理的一般方法 6.3 利率敏感性与缺口管理 6.4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 负债比例管理. 6.1 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 6.1.1 资产负债管理概述 6.1.2 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 6.1.3 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 6.1.1 资产负债管理概述.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与发展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

freya-hard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6.1 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 6.2 资产负债管理的一般方法 6.3 利率敏感性与缺口管理 6.4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 负债比例管理

  2. 6.1 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 6.1.1 资产负债管理概述 6.1.2 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 6.1.3 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

  3. 6.1.1 资产负债管理概述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与发展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

  4.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 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对各类资产和负债进行预测、组织、调节和监督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以实现资产负债总量上平衡、结构上合理,从而达到最大盈利的目标。

  5. 二、商业银行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与发展

  6. 强调资产的流动性,实现经营目标 资产管理理论 强调通过负债管理,来保证银行流动性的需要。 负债管理理论 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来协调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从商业银行的表内业务管理扩展到表外业务。 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7. 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

  8. 负债管理理论兴起的原因 • 为了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扩大资产规模 • 为了逃避管制,从各种渠道筹措资金 • 金融创新为商业银行扩大资金来源提供了可能性 • 西方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发展,激发了银行的冒险精神和进取意识

  9.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规模对称原理 (二)速度对称原理 (三)结构对称原理 (四)目标互补原理 (五)分散资产原理

  10. (一)规模对称原理 ——资产规模与负债规模在总量上要对称平衡 。 制约 负债总量 资产总量

  11. (二)偿还期对称原理 ——要求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保持合理的期限结构 制约 负债期限结构 资产期限结构

  12. (三)结构对称原理 ——要保持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在性质上、效益上和用途上的对称平衡。 决定 资产性质 负债性质

  13. (四)目标互补原理 ——“三性”的均衡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均衡,是一种相互替代的均衡。

  14. (五)分散资产原理 ——在负债结构已定的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将资金分散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币种和不同种类的资产来分散风险,同时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

  15. 6.1.2 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 一、总量平衡的目标 二、结构合理的目标

  16. 6.1.3 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 一、资产负债总量管理 二、资产负债结构管理 三、资产负债效益管理 四、资产负债风险管理

  17. 一、资产负债总量管理 负债的总量管理 资产的总量管理 资产总量与负债总量的平衡管理

  18. 二、资产负债结构管理 • 负债结构管理 • 资产结构管理 • 资产负债对应结构管理

  19. 三、资产负债效益管理 • 银行收入管理 • 银行成本管理 • 银行利润管理

  20. 四、资产负债风险管理 • 什么是银行风险 • 风险管理的概念 • 银行风险的特性 • 银行风险的类型 • 银行风险管理的措施

  21. 6.2 资产负债管理的一般方法 6.2.1 资金汇集法 6.2.2 资金分配法 6.2.3 线性规划法

  22. 6.2.1 资金汇集法 银行资金来源 活期存款 储蓄存款 定期存款 短期非存款借入款 资本金 资金总库 银行资金使用的先后顺序 一级 准备 二级 准备 贷款 长期证券投资 固定资产

  23. 6.2.2 资金分配法 第一准备金 活期存款 第二准备金 储蓄存款 贷 款 定期存款 长期证券投资 资 本 金 固 定 资 产

  24. 6.2.3 线性规划法 一、建立模型目标函数 二、选择模型中的变量 三、确定约束条件 四、求出线性规划模型的解

  25. 【案例】假设一家银行现有10亿元的存款。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建立一个目标函数。假定这家银行可供选择的资产有六种: ①高质量的商业贷款(X1):收益率为6%; ②企业中期放款(X2):收益率为7%; ③消费者放款(X3):收益率为12%; ④短期政府债券(X4):收益率为4%; ⑤长期政府债券证券(X5):收益率为5%; ⑥公司债券(X6):收益率为8%。

  26. 目标函数为: P=0.06X1+0.07X2+0.12X3+0.04X4 +0.05X5+0.08X6 P-银行资产总收益(要求最大化) Xi-投放各类资产的资金量 ∑Xi=10亿元

  27. 约束条件: ① X4≥0.10∑Xi 流动性限制条件 ②X2+X5<0.3∑Xi 安全性限制条件 ③X1+X2>0.5 ∑ Xi 资产结构限制条件 ④∑Xi≤8.9亿元 总量限制条件 ⑤ Xi ≥0 非负限制条件

  28. 6.3 利率敏感性与缺口管理 6.3.1 缺口的定义 6.3.2 缺口管理 6.3.3 利率敏感性与商业银行收益

  29. 利率敏感性 ——指银行资产或负债的现金流动(即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对利率变化的反应程度。

  30. 定期存款持有人转换存款的临界时点

  31. 6.3.1 缺口的定义 银行的资金缺口(GAP) ——利率敏感性资产(RSA)与利率敏感性负债(RSL)之间的差额。即: GAP=RSA-RSL(绝对缺口) GAP=RSA/RSL(相对缺口)

  32. 缺口的形式 零缺口RSA=RSL RSA/RSL=1 正缺口RSA-RSL>0 RSA/RSL>1 负缺口RSA-RSL<0 RSA/RSL<1

  33. 零缺口 当市场利率变动时, 对银行的收益不会产生影响。

  34. 净利差 5% 5% 10% 15% 市场利率 0 缺口

  35. 正缺口 当市场利率上升时 银行的净收益会增加 当市场利率下降时 银行的净收益会减少

  36. 正缺口的分析

  37. 净利差 3% 5% 10% 15% 市场利率 正缺口

  38. 负缺口 当市场利率上升时 银行的净收益会下降 当市场利率下降时 银行的净收益会增加

  39. 负缺口的分析

  40. 净利差 6% 5% 10% 15% 市场利率 负缺口

  41. 6.3.2 缺口管理 一、缺口的计量 二、利率预测 三、规划未来收益 四、检验各种策略

  42. 持续期 资产 负债 缺口 累计缺口 1天 5 40 -35 -35 30天 10 30 -20 -55 60天 15 20 -5 -60 90天 20 10 10 -50 180天 25 10 15 -35 365天 30 5 25 -10 全部短期之和 105 115 -10 1年以上 95 70 资本 15 总计 200 200

  43. 净利息收入 净利差= 生息资产数额 利率预测

  44. 规划未来收益(单位:百万元)

  45. 利率变化对收益的影响

  46. 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对收益的影响

  47. 利率r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t 负资金缺口 正资金缺口 敏感性缺口 时间t t1 t2

  48. 6.3.3 利率敏感性与 商业银行收益

  49. 案例:

  50. 最初业绩指标: 净利息收入=0.11×600+0.14×300 -0.08×700-0.09×120 =66+42-56-10.8=41.2 净利差=41.2/900=4.58% 缺口:GAP=RSA-RSL=600-700=-10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