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6

5. 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

5. 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 5. 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 5.1   概述 5.2  重力沉降 5.3 沉降分离设备 5.4  固体流态化 5.5 气力输送. 5.1   概述. 本章考察 流体 - 固体两相物系 中颗粒 - 流体间的相对运动。 颗粒与流体相对运动有关的化工过程为: ( 1 )两相物系的沉降运动,即 重力沉降 与 离心沉降 ; ( 2 )流 - 固两相间进行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例如, 干燥 、 焙烧 、 固体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反应 ; ( 3 )固体颗粒的流动输送。

fritz
Download Presentation

5. 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5. 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

  2. 5. 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 5.1  概述 5.2  重力沉降 5.3 沉降分离设备 5.4  固体流态化 5.5 气力输送

  3. 5.1   概述 • 本章考察流体-固体两相物系中颗粒-流体间的相对运动。 • 颗粒与流体相对运动有关的化工过程为: • (1)两相物系的沉降运动,即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 • (2)流-固两相间进行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例如,干燥、焙烧、固体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反应; • (3)固体颗粒的流动输送。 • 由于颗粒尺寸小,流体与颗料间的运动阻力较大,其相对运动必须考察流体对固体的阻力。 • 流体为连续相,固体分散在流体中。

  4. 5.2  颗粒的沉降运动 • 5.2.1 流体对固体颗粒的绕流 • 曳力 • 表面曳力和形体曳力 • 曳力系数 • 5.2.2 静止流体中颗粒的沉降速度 • 颗粒的受力分析 • 沉降的加速阶段 • 沉降的等速阶段 • 颗粒的沉降速度 • 其它因素对沉降速度的影响

  5. 5.2.1 流体对固体颗粒的绕流 曳力 当处于流体中的颗粒与流体有相对运动时,由于流体具有粘性,会对颗粒有作用力,通常称为曳力或阻力 • 流体与固体颗粒间相对运动的类别 • 运动流体对静止颗粒的绕流 • 流体对运动固体颗粒的绕流 • 在分析问题时,假设颗粒是静止的,流体是运动的。 表面曳力 形体曳力

  6. 5.2.1流体对固体颗粒的绕流 表面曳力和形体曳力 • 流体以均速u绕过静止颗粒,进行受力分析。 • 表面曳力τW和p,dA上的剪力τWdA,压力为pdA。剪力在流动方向分力τWdASinα,总和称表面曳力。 • 形体曳力pdA在流动方向上的分力为pdAcosα,积分: • 形体曳力 浮力 • 表面曳力与形体曳力之和为总曳力,流体与颗粒无相对运动,则无表面曳力与形体曳力,有浮力。

  7. 5.2.1 流体对固体颗粒的绕流 总曳力的关联 • 总曳力与流体的密度、粘度、流速、形状与定向等有关。对于球形颗粒,流体对圆球的低速绕流总曳力理论式为: • 此式为斯托克斯定律,流速较低时成立。 • 球形颗粒,压力及垂直于流动方向上的分力相互抵消。 • 非球形颗粒,压力及垂直于流动方向上的分力不能抵消。 • 讨论流动方向上的曳力,垂直于流动方向上的力不计。

  8. 5.2.1 流体对固体颗粒的绕流 曳力系数 • 对光滑圆球,影响曳力系数的因素为 • FD = F ( dp, u,ρ,μ) • 应用因次分析可以得出: ξ:曳力系数 • ξ=f(Rep),由实验测定,可由ξ~Re图查出 dp:等体积球形颗粒的当量直径

  9. F 曳力 d ξ的计算 相对速度 u 颗粒在流体中流动时所受阻力 曳力系数 当流体的密度为 ,粘度为 ,颗粒直径为dp,在运动方向上颗粒的投影面积为Ap,相对速度为u ,则颗粒所受的曳力为:

  10. 曳力系数ξ与雷诺准数的关系 • 1-Ψ=1; 2-Ψ=0.806; 3-Ψ=0.6; 4-Ψ=0.22; 5-Ψ=0.105

  11. 曳力系数 • 球形颗粒(ψ=1),可用公式计算。 • 斯托克斯区,Re<2, • 阿仑区,2<Re<500, • 牛顿区,500<Re<2×105,ξ=0.44 • 在斯托克斯区,曳力与速度成正比,与理论式相一致。 • Re> 2,Rep增大,边界层在θ=85°处脱体。球的后部形成许多旋涡,称为尾流,形体曳力增大。 • Rep>500,形体曳力占重要地位,表面曳力不计。ξ为常数,曳力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例,服从阻力平方区。 • Rep>2×105,边界层内的流动从层流转为湍流,边界层脱体点移到θ=140°处,由于尾流缩小,形体曳力突然下降,ξ值由 0.44突然下降到 0.1。

  12. 绕球流动时的尾流

  13. 5.2.2 静止流体中颗粒的沉降速度 • 颗粒的受力分析 • 沉降的加速阶段 • 沉降的等速阶段 • 颗粒的沉降速度 • 其它因素对沉降速度的影响

  14. 颗粒的受力分析 • 设光滑球形颗粒的直径dp,密度ρp,流体密度为ρ。 • 场力F • 重力场 • 离心力场 • 浮力Fb • 重力场 • 离心力场 曳力FD

  15. 颗粒的受力分析 • 当颗粒在离心力场中沉降,g用离心加速度rω2代替。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 或 • 由于 • 代入上式得: • 对于球形颗粒:

  16. 沉降的加速阶段 5.2.2 静止流体中颗粒的沉降速度 • 静止流体中,颗粒在重力(或离心力)作用下沿重力方向自由沉降运动。初速度为零,颗粒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如果重力大于浮力,颗粒作加速运动。一旦颗粒开始运动,颗粒就受到曳力作用。 沉降的等速阶段 • 沉降的速度不断增加,曳力也不断增加,加速度不断减少。当曳力等于颗粒的净重力,颗粒将以不变的速度沉降,这就是颗粒的沉降速度ut。

  17. 颗粒的沉降速度 • 对于球形颗粒,当加速度为零,可求出颗粒的沉降速度 • 由于ξ~ReP存在关系,在不同范围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18. 颗粒的沉降速度 • 当颗粒直径较小,在斯托克斯区时 • 当颗粒直径中等,即在阿仑区 • 当颗粒直径较大,在牛顿区 Re<2 2<Re<500 500<Re<2×105,ξ=0.44 问题:同时逆向、同向运动的流体与颗粒、流体水平运动时,颗粒的沉降速度ut计算?

  19. 例5-1颗粒大小的测定 • 已测得密度为ρp=1630 kg/m3的塑料珠在20 ℃的CCl4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为1.70×10-3 m/s, CCl4的密度为ρ=1590 kg/m3,粘度为μ=1.03×10-3 Pa·s,求此塑料珠的直径。

  20. 解: • 设小珠沉降在斯托克斯区,则 • 校验Rep • 计算有效,即颗粒直径为0.283mm。

  21. 使用光滑小球在粘性液体中的自由沉降可以测定液体的粘度,如图5-4所示。现有密度为8010 kg/m3、直径为0.16mm的钢球置于密度为980 kg/m3的某液体中,盛放液体的玻璃管内径为20mm。测得小球的沉降速度为1.70 mm/s,试验温度为20℃,试计算液体的粘度。 例5-2落球粘度计

  22. 测量在距液面高度1/3的中段内进行,免除小球初期的加速及管底对沉降的影响。当颗粒直径dp与容器直径D之比dp / D<0.1,沉降在斯托克斯区,器壁对沉降速度的影响可用下式修正: • u't为实际沉降速度。

  23. 解: • =1.70×10-3(1+2.104×8×10-3) • =1.73×10-3m/s • μ=0.0567Pa·s • 计算有效,即液体粘度为0.0567 Pa·s。

  24. 其它因素对沉降速度的影响 • (1)干扰沉降 相邻颗粒的运动改变了原来单个颗粒周围的流场,颗粒沉降相互干扰。干扰沉降的浓度:体积浓度<0.2%,单个颗粒计算偏差<1%。当浓度增加,引起流体的倒流,曳力增加,沉降速度减少,需要修正。 • (2)端效应 容器的壁和底面增加曳力,沉降速度减小。 • (3)分子运动 颗粒直径小到流体分子平均自由程,ut大于计算值。dp<0.5μm,ut受分子热运动影响,流体不能作为连续介质。 • (4)非球形颗粒 曳力系数大于球形颗粒,沉降速度小于球形颗粒。 • (5)液滴或气泡的运动与刚性固体颗粒不同。液滴或气泡产生变形,使曳力增加;内部的环流,便相对速度降低,曳力减少。小液滴相当于刚性颗粒;稍大液滴内部产生环流,再大则产生了变形,终端速度小于刚球;当液滴直径大于某个临界值,液滴产生摆动,终端速度随液径增加而下降;再增加液滴直径,则液滴在摆动中自动破碎。

  25. 5.3 沉降分离设备 • 5.3.1 重力沉降设备 • 5.3.2  离心沉降原理和离心沉降设备

  26. 沉降分离设备 • 沉降分离设备的分类: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设备。 • 沉降分离效果:密度差大和颗粒直径大,分离效果好。

  27. 5.3.1 重力沉降设备 • 降尘室 • 增稠器 • 分级器

  28. 降尘室 捕获直径dp>50μm的颗粒 思考1: 为什么气体进入降尘室后,流通截面积要扩大? 思考2:为什么降尘室要做成扁平的? 则表明,该颗粒能在降尘室中除去。

  29. 降尘室 • 降尘室处理能力(流量)的计算 • 水平方向,气体通过降尘室的流动速度 • 气体从进入到离开降尘室的时间为

  30. 降尘室 降尘室处理能力(流量)的计算 • 垂直方向上,颗粒沉降至室底所需时间为 • 当沉降时间τt≥气流的停留时间τr时,颗粒能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 即 • 化简 qV ≤BLut=Aut • qV为降尘室的处理能力,m3/s。   

  31. 降尘室 生产能力qV与沉降面积A及ut有关,降尘室的高度无关。降尘室设计成扁平形状,隔板间距一般为40~100 mm。多层降尘室能分离较细小的颗粒并节省地面,但出灰不便。

  32. 降尘室 • 沉降速度的计算 • 沉降速度ut根据Rep选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细小颗粒一般在斯托克斯区,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 • dpmin为降尘室能100%除去的最小颗粒直径。 • 降尘室处理能力的计算 • 沉降室底面积一定,根据要求全部除去的最小颗粒直径,核算降尘室的处理能力。 • 降尘室底面积的计算 • 如果已知气体处理量,要求100%除去的最小颗粒直径,就可以计算降沉室的底面积。

  33. 降尘室 • 降尘室的设计要求 • 气体流动速度u不宜过高,避免沉降下来的颗粒重新卷起。 • 适用于dp≥75μm分离。 • 作预除尘器使用。 • 计算时要用试差法。即先设沉降的流动区域,例如斯托克斯区,计算所需要求的值,再检验Rep。

  34. 例5-3 降尘室处理能力的计算 • 现有一底面积为2.0 m2的降尘室,用以处理20 ℃的常压含尘空气。尘粒密度为1800 kg/m3,现需要将直径为25 μm以上的颗粒全部除去。试计算:(1)该降尘室含尘气体的处理能力。(2)若在该降尘室中均匀设置9块水平隔板,则含尘气体的处理能力为多少。

  35. 解: • (1)20℃空气的密度ρ=1.2 kg/m3,粘度μ=1.81×10-5Pa·s • 设100%除去的最小颗粒沉降处于斯托克斯区,则沉降速度为:

  36. 验证Rep • 假设成立,气体的处理量为 • qV = Aut = 2×0.034 = 0.068m3/s • (2)当均匀设置n块水平隔板时,实际降尘室面积为(n+1)个A,所以气体的处理量为 • qV = 10Aut =10× 2×0.034 = 0.68m3/s

  37. 增稠器 • 增稠器的结构 是一个带锥形底的圆池,直径达10~100m,深2.5~4m。一般用连续沉降器。 • 工作原理:悬浮液在增稠器中心距液面下0.3~1.0m处加入,在增稠器内散开,液体向上流动溢出。固体沉到底部,器底缓慢旋转的齿耙将沉渣移到中心,用泥浆泵吸出。 • 沉降开始阶段为自由沉降。在增稠器下部,由于浓度的增加,颗粒作干扰沉降,速度较慢。 • 增稠器的作用 澄清液体和增稠悬浮液。用于大流量、低浓度悬浮液的处理。 • 增稠器的设计 根据流量的大小确定增稠器的直径,根据颗粒的大小确定增稠器的深度。

  38. 增稠器(沉降槽)

  39. 分级器 • 利用重力沉降可将悬浮液中不同粒度的颗粒进行粗略的分级,或将两种密度不同的物质分离。

  40. 5.3.2  离心沉降原理和离心沉降设备 • 离心沉降原理 • 旋风分离器 • 气力旋流分级 • 转鼓式离心机 • 碟式分离机 • 管式高速离心机

  41. 离心沉降原理 • 离心沉降:依靠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实现的沉降过程。 • 惯性离心力Fc: 方向沿旋转半径从中心指向外周 惯性离心力作用下的沉降速度 当颗粒的密度大于流体,在惯性离心力作用下在径向与流体发生相对运动飞离中心 (1)离心力场中颗粒在径向的受力分析 惯性离心力

  42. 惯性离心力作用下的沉降速度 • 向心力(流体对颗粒的作用力),方向指向旋转中心 • 与重力场中的浮力相当 • 曳力 • 如果离心沉降为均速运动,合力为零,则: • 或

  43. 惯性离心力作用下的沉降速度 • (2)离心沉降速度 • 与重力沉降比较,g改用ur2 /r,ur为切向旋转速度。 ut沿径向由中心指向外,与重力沉降计算相同。 • (3)分离因数 • α值的大小是反映离心分离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高速离心机的α值可达1万以上。

  44. 5.3.2  离心沉降原理和离心沉降设备 旋风分离器 • 旋风分离器的结构 • 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 旋风分离器的特点 • 旋风分离器的临界粒径dc • 旋风分离器的主要性能 • 旋风分离器内气-固的流动情况 • 影响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的因素 • 旋风分离器的类型 • 旋风分离器的选用

  45. 净化气体 含尘 气体 A D B 标准型旋风分离器 尘粒 旋风分离器 • 旋风分离器的结构 • 常用的气-固离心分离设备。表5-1为我国常用的CLG型旋风分离器尺寸比例及主要参数。 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旋风分离器的特点 结构简单,操作不受温度、压强限制,分离因数约为5~2500,可分离气体中直径为5~75μm的粒子。

  46. 表5-1 CLG型旋风分离器的尺寸比例及操作参数

  47. 旋风分离器的临界粒径dc • 临界粒径:能被旋风分离器完全除去的最小颗粒的粒径。 • 临界粒径是判断分离效率高低的重要依据。 • 计算临界粒径的简化条件: • (1)进入旋风分离器的气流严格按螺旋形路线作等带运动,切向速度ui等于矩形进口气速u; • (2)颗粒向器壁沉降时,必须穿过厚度等于整个进气口宽度B的气体层,方能达到气壁面被分离。 • (3)颗粒在斯托克斯区,作自由沉降,其径向沉降速度可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

  48. 旋风分离器的临界粒径dc的计算 • 斯托克斯公式 • 计算时,ur = ui,r取平均值,r = rm。 • 颗粒到达器壁所需的沉降时间为 • 气流的有效旋转圈数为Ne,气流在旋风分离器内的所需时间为

  49. 旋风分离器的临界粒径dc的计算 • 当θt≤θ时,该颗粒就是理论上能被空气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其直径即为临界粒径,以dc表示,  即: • 标准型Ne = 5,一般Ne = 0.5~3.0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