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實驗研究法

實驗研究法. 實驗法. 又稱為實驗觀察法,它是在妥善控制的情境下,探討自變數對依變數的因果關係,因此它可說是各種實証研究法中最科學的方法。 實驗研究是一種在為了某種特定目的而設計的情境之中進行觀察 ( 或資料蒐集 ) 的過程。. 實驗法之範例. 實驗“教師稱讚行為與學生創造力之關係” 操作性定義應清楚而明確的界定「稱讚」、「批評」、及「創造力」三項變數 研究者將學生以隨機分派方式分為接受「稱讚」的實驗處理組及接受「批評」的控制處理組,經實驗後,以測量創造思考力之測驗分別測量兩組學生的創造力,然後應用變異數分析來比較兩組學生創造力分數的差異顯著性。

Download Presentation

實驗研究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實驗研究法

  2. 實驗法 • 又稱為實驗觀察法,它是在妥善控制的情境下,探討自變數對依變數的因果關係,因此它可說是各種實証研究法中最科學的方法。 • 實驗研究是一種在為了某種特定目的而設計的情境之中進行觀察(或資料蒐集)的過程。

  3. 實驗法之範例 實驗“教師稱讚行為與學生創造力之關係” • 操作性定義應清楚而明確的界定「稱讚」、「批評」、及「創造力」三項變數 • 研究者將學生以隨機分派方式分為接受「稱讚」的實驗處理組及接受「批評」的控制處理組,經實驗後,以測量創造思考力之測驗分別測量兩組學生的創造力,然後應用變異數分析來比較兩組學生創造力分數的差異顯著性。 • 本例,研究者所操弄的變數為「稱讚」和「批評」,此變數稱為實驗變數,通常又稱自變數;因這個變數的操弄而發生改變的變數(創造力)則稱為依變數

  4. 實驗研究法的特性 • 1.研究工作是在人為設定的環境中進行 • 2.將受試者分成實驗組及控制組 • 3.研究者操弄自變數,並觀察它對依變數的變化,實驗的同時,亦要控制干擾變數

  5. 實驗研究法的目的 • 1.測試命題 • 2.建立理論系統 • 3.發現因果關係

  6. 實驗研究法的優點 • 1.研究者可操控自變數,並配合「控制組」與實驗組的比較,使操控有比較的基礎點 • 2.實驗法比其它研究法較可操控外生變數所造成的干擾

  7. 實驗研究法的優點 • 3.最適用於因果關係的探討:個案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彙總(meta)研究法等研究法較適合回答變數間的相關性,而實驗研究法如能對外在環境及變數做嚴謹的控制,則非常適用於有因果關係之研究問題

  8. 實驗研究法的優點 • 4.實驗結果可複製:即後來研究者可對不同的受試者、在不同的情境下,重複進行實驗及複驗,以提昇因果關係的外部效度 • 5.研究過程最嚴謹、最科學 • 6.採用實地實驗法,比實驗室實驗更能降低研究者的干擾、及降低實驗情境與日常生活的脫節

  9. 實驗研究法的缺點 • 1.人為操控 • 2.實驗結果較無法一般化 實驗情境過度單純、樣本少 • 3.實際應用的成本很高 • 4.實驗對過去變數或預測較難處理 實驗處理通常針對現象或目前問題 • 5.實驗過程可能違反人道

  10. 實驗法的分類 • 1.實地研究:自然實際的環境下衡量自變數與依變數,但卻不操弄變數的一種研究方法。 • 特性:(1)自然環境中從事現象的研究 (2)多種資料蒐集方法 (3)對象一個或多個實體 (4)有實驗設計無實驗控制 (5)要瞭解所要收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

  11. 實驗法的分類 • 2.實地測驗/實地實驗研究:自然現實的環境下,研究者儘可能控制其它變數,且對變數予以清楚定義,以觀察其變化的一種研究方法。 是一種將實驗室實驗延伸到組織社會的真實世界,架構一個比人造的實驗室更實際的環境的研究。

  12. 實驗法的分類 • 3.實驗室實驗研究:人為控制的環境下操弄自變數,衡量依變數的一種方法,其研究環境或情況乃由研究人員製造操作出來的。例如衡量使用電腦輔助教學之前與使用之後,學生成績是否有變化。

  13. 實驗室實驗法特性: (1)控制的實驗室環境中從事現象的研究 (2)有實驗設計及實驗控制 (3)刻意隔離或操弄變數 (4)有模擬、小群體、人機、及雛型實驗 (5)探討問題包括變數對組織的影響、 人機之間關係 (6)使用定量分析技術 (7)實驗前需詳細計畫

  14. 各研究法的綜合比較

  15. 實驗設計 • 實驗設計是指研究者為解答研究問題,說明如何分派、選樣、控制變異數等的一總種扼要的計畫或策略。 • 主要功能是「變異數的控制」,它遵照MaxConMin原則: Max是指操控自變數產生最大變化、 Con是指控制外生變數的干擾、 Min是指隨機誤差要最小化。整個實驗設計是在最大及最小的控制下進行,內容如下:

  16. 一.使實驗變異達到最大(Max) • 指進行實驗設計時,須設法使實驗處理(變數X)的幾個條件之間儘可能的彼此有所不同。例如,二種教學方法愈不同,則實驗變異量就愈大。

  17. 二.控制(Con)無關變異量 • 1)排除法:把無關變數去除或保持恆定,例如選擇相同的外生變數之樣本。此種控制方法最有效,但其通則化能力就有限 • 2)隨機法:樣本分派隨機化是唯一可以控制「所有」外生之無關變數的方法,它是配對法所不及的

  18. 二.控制(Con)無關變異量 • 3)納入法:將無關(外生)變數一齊納入實驗設計中,即將外生變數視為一個自變數來「控制」,使實驗設計變成多因子實驗設計 • 4)配對法:將各組受測者加以配對、或以受測者自身作為控制

  19. 二.控制(Con)無關變異量 • 5)共變數分析:實驗時,因為受到現實環境的事實限制,若上述各種方法都不能使用,即實驗「控制」無能為力時,便訴諸「統計控制」,將共變數(外生變數)對依變數的影響去除後,各實驗處理之間平均數的差異是否達到顯著水準。

  20. 三.使誤差變異數變為最小(Min) • 1)將實驗情境控制妥善 • 2)增加測量工具的信度。因為測量工具信度愈低,實驗所測得分數愈不穩定,所以其誤差變異量也就愈大

  21. 內部效度之威脅 • 1.歷史:在實驗的進行中,可能會有其他事件發生而混淆了想要研究的受試者 • 2.成熟:受測者本身隨著時間的經過而發生身心變化(並非因為某些特別事件),也可能會影響實驗的結果。此問題通常發生在長時期的研究 • 3.測驗:在前測、及後測的研究中,由於受訪者做過前測有了經驗之故,故後測的成績較前測好

  22. 內部效度之威脅 • 4.衡量工具:不同的觀察時點,可能因為實驗「評量工具或儀器」變形或評量人員身心發生改變,而造成不同的結果 • 5.自我選樣:此種實驗產生的誤差,係由於研究者未採用隨機抽樣和隨機分派樣本至實驗組及控制組。例如網路調查 • 6.統計資料的迴歸現象:當挑選某些極端的受試者參加研究調查(實驗),會發生所得資料有迴歸現象(傾向中立)

  23. 內部效度之威脅 • 7.實驗者退出/流失:在長期性縱向的研究時,各組成員的退出/流失將會降低研究的內部效度

  24. 影響外部效度之因素 • 1.測驗的反作用效果:在實驗處理(X)之前,舉行前測(O1),則前測本身常會增加受試者對實驗處理(X)之敏感度,致使實驗結果無法推論到「沒有」前測的情境。 • 2.選擇之偏差和實驗變數的交互作用:由於實驗處理的特性,使得研究者傾向選擇具有某一性質的樣本來實驗。 • 3.實驗安排的反作用效果:由於 實驗情境的安排,受試者知道自 己正在被觀察或被實驗。

  25. 影響外部效度之因素 • 4.重複實驗處理的干擾:利用單一受試者重複接受2個(以上)的實驗處理,例如重複進行X1O, X2O, X3O…等實驗,則前一回實驗處理會影響後一回實驗處理,使得實驗結果無法推論至「不是」重複實驗處理的情境、無法排除受試者之練習效應、及疲勞效應。

  26. 實驗設計之分類 • 一、預實驗:單組後測、單組前後測、靜態組比較設計 • 二、真實驗設計:等組(實驗組控制組)前後測、等組後測、所羅門四組設計,真實驗設計之延伸則包括,完全隨機設計、隨機化區組設計、拉丁方格設計(平衡對抗)、因子設計、共變數分析 • 三、準實驗設計:不相等控制組設計、不同樣本的前後測設計、時間序列設計

  27. 實驗法的實施步驟 • 1.確定研究問題,選擇相關的變數(ECV) • 2.確認研究假設及實驗變數的處理水準 • 3.控制實驗的環境:即對所有外生變數(如年齡、性別、種族、特質…)可能對依變數的影響加以控制。為避免(控制)受試者對研究主題或情境的期待,並抑制實驗者的影響,有二種處理方式:(1)不讓受試者知道他被處理 (2) 讓「實驗者」亦不知何者為控制組、何者為實驗組

  28. 實驗法的實施步驟 • 4.選定適合的實驗設計:要兼具「XY」因果關係的內部效度及外部效度、客觀性、準確性、及經濟性 • 5.確定研究對象,再挑選及指派受試者 • 6.選擇/編制有信度及效度的研究工具。常見實驗之測量工具,包括:觀察法、問卷法、書面測驗、生理方面的測量…等

  29. 實驗法的實施步驟 • 7.進行實驗觀察(預測、修定、再測試) • 8.整理資料分析,即如何選擇一個適當的統計方法 • 9.撰寫研究報告

  30. 提高實驗法之外部效度 • 1.從所要推論的母群體,挑選樣本進行實驗。 • 2.挑選異樣的樣本,以提昇樣本對母群體的代表性。 • 3.用不同受試者進行同一實驗,或相同受試者進行不同的實驗。 • 4.利用taxonomy of task,可以協助研究結果的類推,或利用其它研究法再加以交叉驗証。

  31. 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