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 图说百年租界 》 第二篇 法租界

《 图说百年租界 》 第二篇 法租界. 1 基督教基地. 2 向西扩张的障碍. 3 霞飞路. 4 十月革命的影响. 5 名人云集. 6 革命党人的地下据点. 7 “ 大英法兰西,大家勿来去”.

gamba
Download Presentation

《 图说百年租界 》 第二篇 法租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图说百年租界》第二篇 法租界 1 基督教基地 2 向西扩张的障碍 3 霞飞路 4 十月革命的影响 5 名人云集 6 革命党人的地下据点 7 “大英法兰西,大家勿来去”

  2. 利玛窦 1577年始一路传教,1581年至澳门学汉语,1601.1抵北京。进贡自鸣钟、圣经、《万国图志》、三棱镜、大西洋琴等物,得万历信任,下诏允许利玛窦等长居北京。 利玛窦以丰富学识,结交士大夫。谈论天主、灵魂、天堂和地牢等,得到尊重。宫廷贵族中已有500多人信奉天主教,其中有翰林徐光启(圣名保禄 ) 。 1603年《毛诗六贴讲义》4卷 1607年《几何原本》合译 1607年《测量法义》合译 1608年《测量异同》 1608年《甘薯疏》 1609年《勾股义》 1611年《简平仪说》 1612年《泰西水法》(与熊三拨合译) 1613年—1618年《农书草稿》 1614年《定法平方算数》2卷、 1614年《刻同文算指序》 1619年《考工记解》 1619年《选练条格》 1620年《农遗杂疏》5卷 1625年—28年《农政全书》60卷 1627年《徐氏庖言》5卷 1629年—33年《崇祯历书》137卷

  3. 徐光启祖居苏州,全家很早就迁来上海。在京为官期间,将父母葬于上海西郊。 1608年,徐光启回沪,邀耶稣会意大利教士郭居静(Lazarus Cattaneo)到沪传教,并在家中设小教堂(中国最早的教堂),在亲友中发展教友 。 光启路过去叫“阁老坊”(明初,朱元璋为加强皇权,废除宰相制度,建立内阁制。负有相当责任的内阁大臣被尊称为“阁老” ,而徐光启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徐光启故居九间堂早年就已毁坏

  4. 崇祯十四年(1641) 徐光启死时,崇祯 ‘辍朝一日’,以示哀悼。 徐光启、并父思诚、子骥,三世单传。至孙辈5男并传。均葬于西郊封地,蒲汇塘、肇家浜和法华泾(今漕溪北路)三水汇合之处。 “20世纪初,境内的肇嘉浜、蒲汇塘两条潮汐河,尚可通船,两水相通,又名蒲肇河,向东汇合陆家浜达黄浦江,向南经土山湾西向流入七宝、泗泾。” [ ] 上海地方志《上海市地方志》 光启墓原占地20亩,墓前有石牌坊、石人、石羊、石马、华表等文物,“文革”中毁。徐家后裔有十余户迁居至墓地附近,边种地边看墓。由于徐家信教,逐渐影响周围居民。

  5. 原址在梅陇,为上海地区唯一的明代民居,原为明代张姓显宦告老所居,原名裕德堂。清末因家道衰败而出售。因北有诗人黄瑾别墅春华堂,故被称为南春华堂。原三进七开间,“文革”中遭毁,仅剩下一小部分。 2003年徐汇区拨款修缮,将其从梅陇迁移至光启公园内。 光启公园内的徐光启纪念馆

  6. 康熙四十三年(1704)罗马教廷发出通谕: 禁止使用“天”或“上帝”等词汇。16年后教宗又遣特使嘉乐带来了教宗所颁布的禁令的汉文译本,并呈皇帝阅览。康熙不悦,朱批:“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 自雍正即位,其后的120多年中,天主教一直被禁止。 教会从利玛窦的成功中总结出一种成功模式: 贡品、汉语、儒教礼仪、科学 =〉赏识 1658年 ,南怀仁携带温度计、湿度计等来到中国。 1669年接替汤若望被授以钦天监监副。曾铸造红夷炮助清。康熙八年(1669年),南怀仁撰写《历法不得已辨》,逐条驳斥杨光先等在历法推算方面的错误。 康熙对历法产生浓厚兴趣,但研究历法须从数学始,于是,康熙任命南怀仁为自己第一位数学老师。 1691年,应康熙要求,白晋、张诚为其讲授人体解剖学。 1693年,御医对身患疟疾的康熙束手无策时,法国传教士洪若翰献上的金鸡纳霜使其获救。

  7. 1845年,破罐破摔的清政府在澳门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法取得与英国相同的权利。1845年,破罐破摔的清政府在澳门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法取得与英国相同的权利。 1848.1 法国首任驻沪领事敏体尼到沪,向道台吴健彰申请购买约20亩地,被拒。 “您这种做法未免太不顾礼仪了,您对我,大法国的代表,竟然提议给一块属于英租界的地皮。我大而强的法国,是按条约规定向中国天子租地,并非向大英国租地。” 法租界 也许由于敏体尼的投诉,不久就换了新道台麟桂。 监督江南海关兼管铜务分巡苏松太兵备道加五级记录八次麟,为晓谕事: 凡法兰西人,. . . . . 至五口地方居住,无论人数多寡,听其租赁房屋及行栈储货,或租地自行建屋、建行。法兰西人亦一体可以建造礼拜堂、医人院、周急院、学房、坟地各项。 . . . .本道台会同法国领事敏体尼勘定上海北门外一处地:南至城河,北至洋泾浜,西至关帝庙诸家桥,东至广东潮州会馆沿河至洋泾浜东角, . . . . ,倘若地方不够,日后再议别地。[ ]上海地方志

  8. 光明大厦 每亩80千文 [ ]梅P28 领事馆的大门朝东,在小教堂的旁边。它的南面,就是朝县城的那一面,有一些坟墓;四周有零零落落的几间破烂小房子。唯一使人感到赏心悦目的是在东北角有一小从树木,说它是“松林”未免言过其实,实际上是一个古老的坟墓。 [ ] Ch.B.Maybon, Jean Fredet, 1928年《上海法租界史》,P22 “他有权迫使百姓卖出土地,并惩办抗命者。他的一位前任,宫道台,曾很好地运用这个权力,因为据我从可靠方面得悉,我现在住的由宫道台买下的这块[地皮,当时地主的讨价是极其荒谬的,并且一点不讲道理。宫道台就先把他们关在牢里,然后再谈交易。” [ ] 梅, P28 1850年初,上海只有十个法国侨民,敏体尼及妻女5人、译员哥士耆、雷米及两职员:比代和爱棠、住在英租界的阿鲁内。 所以法人在租界始终未发展贸易。 为避免与“领事馆路”重名,取为“公馆马路”(Rue Du Consulat),俗称“法大马路”。 1943年改南京别名“金陵路”

  9. 1862年建,大厦前铜像为与太平军作战中亡命的法国海军将领。 1929年,建筑已显破旧,公董局将其拆除重建,重建后即为今黄埔区公安局大楼。 1862.4.29: 本领事谨通知本租界居民, . . . ,特设立公董局董事会,由董事五人组成,受全权委托,处理并掌管租界内之一切事务。 法国领事爱棠 (余庆路、146弄爱棠新村)

  10. 民初学者姚公鹤: “英人商务重于教务,法人教务重于商务” 。新教背景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急于事功,而注重人文的拉丁文化相对更热中文化艺术。比如,育养婴幼、设天文台、办学、教授音乐、绘画等。 1842年,巴黎耶稣会派教士南格禄等来沪,发现了徐家汇的良好传教氛围,决定以此为基地,先后建了教堂、修道院、藏书楼、天文台、学校、孤儿院、育婴堂等21个机构。

  11. 初建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光绪二十三年(1897)重建,上海最早的图书馆。现藏有希、拉、法、英、德文书80000多册 同治七年(1868年),创立上海第一所博物馆——徐家汇博物院 (漕溪北路240号?)

  12. 1872年,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蒲西路221号兴建徐家汇天文台。1880年建造了33米高的木塔,顶端装有伯克利风向风速仪。1872年,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蒲西路221号兴建徐家汇天文台。1880年建造了33米高的木塔,顶端装有伯克利风向风速仪。 1903年,马相伯在此楼内创办震旦学院 徐家汇处有高台,为看天文预报来。 何日巨风何日雨,舟车往返可防灾。 1901年在原址西侧(蒲西路166号)另建三层新楼。大楼中央有砖木结构高40米的观测塔,安装有风向风速仪,大楼东侧是子午仪观测室,设有各种气象仪器,并增加了地温和井温的测量 。 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13. 装有巴黎高梯尔厂出品的口径40厘米的双筒折射天文望远镜、直径10米的可转动的天文圆顶,在天文圆顶的东侧建有子午仪观测室。天文望远镜配有彗星照相仪、太阳黑子照相仪、太阳分光仪。装有巴黎高梯尔厂出品的口径40厘米的双筒折射天文望远镜、直径10米的可转动的天文圆顶,在天文圆顶的东侧建有子午仪观测室。天文望远镜配有彗星照相仪、太阳黑子照相仪、太阳分光仪。 佘山 圣母大教堂 ,1844年,南格禄来到佘山,看中其环境幽静,决定在此建教堂。1856年积劳成疾病逝,同治十三年(1873年)建成。1899年徐家汇天文台迁往佘山。由于到佘山来朝圣的教徒逐年增多,耶稣会决定拆除山顶原有 的教堂,重建一座更大的教堂。现有教堂1925年扩建而成,教堂旁边还有一座38米高的钟塔。钟塔顶上有一尊由法国艺术家设计的紫铜圣母像,圣母俯首下视,双手高举的圣婴耶稣双手拓开作十字形 ,意在欢迎归教者。圣母像高4.8米,重1200公斤,文革中被毁 。

  14. 1850年,南格禄在今漕溪北路徐镇路创办圣依纳爵公学,吸收中国贫家子弟入学。 民国后,按新学制分为中学和小学,1930年增设高中部。1932年改名徐汇公学,亦称徐汇中学。 学生中不少来自 土山湾孤儿院。 足球队曾8:1大胜英国海军

  15.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故名“崇思”楼。建于1918年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故名“崇思”楼。建于1918年

  16. 著名翻译家傅雷等都曾就读于此! 首届毕业生:马相伯 十一岁赴上海,进依纳爵公学,留校当老师。继入小修院、大修院,攻读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哲学、神学、数理和天文等学科。 马相伯在徐家汇天文台创办了震旦学院,因与天主教意见不合,退出天主教后办复旦公学。光绪三十四年,耶稣会欲将震旦学院从老天文台迁往卢家湾,马相伯以办学为重,不计前嫌,捐银4万元及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地基8处(时价10万多元),购置吕班路土地100亩。后启明女校创办时,马又捐了1万元。 1952年安葬于长宁境内的息焉公墓。 文革中墓被毁,1984年迁葬于宋庆龄陵园内。 显赫的学生名单: 蔡元培、黄炎培、李叔同、胡敦复、邵力子、于右任、翁文灏、。。。

  17. 徐汇中学内的马相伯像 别被尖顶所迷惑, “崇德”楼建于2000年

  18. 文革中,教堂钟楼尖顶被拆毁,彩色玻璃窗被砸,被市果品杂货公司占作仓库。1979.1市委批示,使用单位迁出,补偿3万元给教会作修理费。文革中,教堂钟楼尖顶被拆毁,彩色玻璃窗被砸,被市果品杂货公司占作仓库。1979.1市委批示,使用单位迁出,补偿3万元给教会作修理费。 1906-1910,小教堂重建为现在的大教堂(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堂)。 Bubbling Well 1851年建了一座小教堂(现无),以耶稣会的创始人依纳爵命名。

  19. 天钥桥、西庙桥、东庙桥、丰林桥、小木桥、大木桥、打浦桥、鲁班桥天钥桥、西庙桥、东庙桥、丰林桥、小木桥、大木桥、打浦桥、鲁班桥

  20. 徐家汇以南的肇家浜沿岸一带,道光疏浚河道,堆泥成埠,积在湾处,故得名“土山湾”,1864年,土山被削为平地,将法国传教士薛孔昭创办的横塘育婴堂迁到此地,专收六至十岁的教外孤儿。 百年间,牌楼几经易主,上世纪80年代初牌楼被人“截肢”出售。原本牌楼上的10个抱鼓狮、3个门槛和部分底座已经找不到了,牌楼的顶端也在常年的磕磕碰碰中有所损坏。 张充仁为密特朗塑像 已参展过三届世博会的土山湾牌楼。 高5.8米,宽5.2米,全柚木雕,部件达千件之多,举世罕见。葛修士指导数十个孤儿用时一年

  21. 油画 工艺 彩色石印 刺绣

  22. 蒲汇堂路55号 修建中的“土山湾博物馆” 土山湾

  23. 郎怀仁主教在王家堂创办,学生50多人。教师都是修女,专收教內女士,开了中国女子学校之先河郎怀仁主教在王家堂创办,学生50多人。教师都是修女,专收教內女士,开了中国女子学校之先河 收非教内生 收女教徒 沈闻莺回忆:一学期学费200多块银元(包括食、宿及春秋两季的校服) 学生中: 张啸林之女张佩俊和张佩杰 哈同的孙女罗舜华 叶澄衷女儿叶莲珍 正广和汽水公司老板女儿徐瑞珠 杨虎的女儿杨采珍、杨采英 丁香花园张静江的孙女

  24. 今合肥路 杨绛 96岁时写的《走在人生边上》: 小时候,除了亲人,最喜欢的就是劳神父(Pere Froc, 任徐家汇天文台台长达37年之久,在启明教英语) 建于1917年,天钥桥路100号。

  25. 同治八年(1869)王家堂的育婴堂迁入圣母院,婴儿托给附近的“奶妈”抚养。每月1次抱婴儿到育婴堂由嬷嬷检查,并发工资(约合4法郎)和婴儿的衣着。同治八年(1869)王家堂的育婴堂迁入圣母院,婴儿托给附近的“奶妈”抚养。每月1次抱婴儿到育婴堂由嬷嬷检查,并发工资(约合4法郎)和婴儿的衣着。 同治十年起,设小毛头间(吃奶的婴儿)、小班(断奶后—13岁以下)、大班(13岁以上)。 孤女成年后,多数和 土山湾孤儿院的孤儿结婚。 结后,一般仍回工场间做花边、刺绣等手工制品,卖价很高,但工资很低。抗战前,工场间每两周发一次工资,最高是2元4角,如两星期内无迟到,加“赏钱”5角。和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没有什么两样。 上海地方志 徐家汇上海天主教教务中心 徐家汇大教堂的对面,漕溪北路201号圣母院和修女院,原建筑建于1868年,1929年毁于大火后重建。现在是家价格很贵的餐厅“上海老站”。店主有点儿来头,在其庭院内收藏了三台国宝级的老火车——1899年德国汉诺威生产的慈禧太后专列,及国父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的专列。 上海恐怖传说【胆小者勿进】:太平洋广场以前是个育婴堂,新建后,保安半夜老听到凄惨的哭声,后请来风水先生,说是不干净,破解之法就是天天在那里放着同一歌——宝贝对不起,放得耳朵都要出老茧了,就是放给那里的小鬼听的。 其实位置搞错了!

  26. 你能从这张上世纪初的徐家汇照片中认出多少今天仍在的建筑?你能从这张上世纪初的徐家汇照片中认出多少今天仍在的建筑?

  27. 《图说百年租界》第二篇 法租界 1 基督教基地 2 向西扩张的障碍 3 霞飞路 4 十月革命的影响 5 名人云集 6 革命党人的地下据点 7 “大英法兰西,大家勿来去”

  28. 我国素有“叶落归根”习俗。早在1797年,在沪宁波人发起捐款,在北门外购买了30多亩地,建立了寄柩的“丙所” 和埋葬的义塚,取名 “四明公所” 。   后来因该地地势较低,再次募捐填高。 美租界 Bubbling Well 由于法国教会在徐家汇建成了良好的基地,公董局产生强烈的冲动:将法租界向西扩展,最终与徐家汇衔接起来。这方面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规划一条通往徐家汇的道路。其第一段就是经过宁波坟地的“宁波路”,但由于经过“四明公所”,迟迟无法开工。   租地章程:外人租地内的原华人坟地应予保存,并允许华人在坟地祭扫。

  29. 老北门外国坟山(今人民路浙江南路附近)建于1854年。主要葬死于小刀会起义的外籍士兵。1912年上海城墙被拆除,该坟地被拆除移葬,建为平民医院。 当时欧洲经海路来沪极为艰险,最早外国公墓在今海关一侧,用于安葬经过海上磨难的海员。地价快速上涨,1844年,与山东中路、汉口路的14亩地置换,后随着租界发展被迁葬,原址建山东路体育场,1976年又建起了黄浦体育馆。 为安葬外籍海员,基督教海员布道会于1860年建陆家嘴外国坟山。解放后被改建成浦东公园。1987年,为配合延安东路隧道浦东引段工程,公园土地被征用了一小部分。1991.7,公园西侧和北侧部分建造了东方明珠及滨江大道。

  30. 工部局于1880年建立静安寺外国坟山。解放后拆除,改建静安公园。张爱玲住在常德路爱丁顿公寓,离静安外国坟山不远,想必她每次路过外国坟山时心里面一定“吓丝丝”的。 入口大道两旁的32棵法國梧桐树,为1880建坟山时所种,至今已120多年

  31. 因法国军舰“麦高包禄(法语Marco Polo)”号在四明公所事件发挥作用,以其命名。 为埋葬法国人及阵亡士兵,法租界于1863年建八仙桥外国坟山。面积约60余亩,内设小教堂。 195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其拆除,原址建造淮海公园。

  32. Bubbling Well   早期法租界人口极少,法租界筑宁波路还不迫切。但随着法租界城市化推进及人口激增,越来越觉得“义塚”碍眼。 1874年,法租界以筑通徐家汇、 “义塚”影响市容、卫生为借口,调集海军陆战队,强行动迁四明公所,并镇压前来抗议的市民,7名宁波人被打死。 四明公所结案碑 大清钦命署理江南海关道分巡苏淞大兵备道褚,大法钦命驻扎福州领事调署上海总领事事务李,为立据完案事:查上海前因四明公所义冢地内欲开马路,于同治十三年三月十八日,华洋民人在法租界内互闹,华人毙命七人,法界房屋被焚一案,两国查办,日久未结。本道现奉南洋通商大臣沈、苏抚宪吴,饬知;本总领事奉驻京大臣白,饬知,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法国驻京大臣面商,略去两国律例,专论交情,彼此相让完结。嗣后两国均不得援以为例。所有法、匈、意三国民人被失房屋物件等一并在内,由中国偿还关平银三万七千两;其毙命华人七名,由法国自愿给恤七千两,彼此交割完案。此后,法租界内四明公所房屋塚地,永归宁波董事经营,免其迁移;凡塚地之内,永不筑路、开沟、造房、种植,致损葬棺。由本领事特转饬公董局,令巡捕随时照料,以全善举,而敦和好。为此缮立议单,一样两纸,彼此画押盖印,各执为凭。计付汉文法文一纸。 光绪四年七月十七日 西历一千八百七十八年八月十五日 道光年间,宁波人发起第二次募捐,以480文为一愿,募得16000多愿,填高并重建公所建筑 英 属 徐 家 汇 路 1860为运兵对付太平军而建 法属徐家汇路

  33. 1885.3,清军在镇南关大败法军。7天后法国茹费里内阁下台。 但清政府未乘胜追击,采纳李鸿章的“乘胜即收”,与法签订《中法新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 中法边境通商。 原本洋行已开始恐慌抛地,看到中国政府如此软弱可欺,愈加嚣张。 广西与越南间,西汉始建,曾用名“鸡陵关”、“大南关”和“界首关”,明洪武元年(1368) 改建为两层门楼,取名“镇南关” 光绪十年六月(1884年8月)法国进犯越南北宁、谅山等地,并以武力威胁中国,清政府不得不对法宣战 (法国当时将法租界委托俄国公使代管,法领事馆内一度以俄国国旗代替法国国旗。清政府非但未按照国际公法乘机收回法租界,反下谕对法租界商民给予保护。)

  34. 1907.12.1,孙中山、黄兴等在镇南关起义与清军血战七昼夜,终因弹尽粮绝而被迫撤退。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打击了没落的清政府。 1953年改名睦南关 1965年更名友谊关。

  35. 定远舰 德国伏尔锵船厂建造,造价374482镑 武器系统由克虏伯建造 济远舰 与 “定远”、“镇远”同批购买 鉴于中法战争中海军失败的教训,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1888年建北洋舰队 当时,日本处明治维新期,中日都在向西方学习,围绕朝鲜双方在暗中角力。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会占上风。《泰晤士报》:日本敢和拥有世界第七强舰队——北洋水师的清国开战,是近似于“疯子”的行为。  但著名政治家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却预测:“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本必胜,中国必败。因为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国人到欧洲来的,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买回去也就算了”。 不幸而言中!

  36. 1872年起,中日就因朝鲜的控制权发生矛盾。1894年,日本在英美支持下,蓄意挑起了甲午战争。清政府赔偿2.3亿两,相当于日本3年的GDP ! 从此,大清帝国的地位更加一落千丈。 甲午战争 中日代表在日本下关 的“春帆楼”谈判 《马关条约》签字时的情景

  37. 1897年,工部局提出扩充租界,遭上海道蔡钧拒绝。1897年,工部局提出扩充租界,遭上海道蔡钧拒绝。 Bubbling Well 法租界扩界要求也被驳回 第一次四明公所血案后,四明公所也认识到,义冢位于闹市终非长久之计,1894年,公所购宝山县土地(今柳营路西北同心苗圃)34墓,计划先将寄柩厂先迁往新址,再逐步完成义冢迁葬。 1897年,上海发生严重鼠疫。据工部局卫生机构调查,乃海关验关不严从海船带进上海。 但法国新领事白昭泰从甲午战争中看出清政府软弱可欺,一口咬定是四明公所对丙所和义冢管理不善所致。公董局会议决定征用四明公所全部土地。上海道蔡钧应四明公所要求与白藻泰谈判,提议另觅一地赠送。并由道署出资千金,作为建筑医院经费,但为法方拒绝。 法方再次出动海军陆战队。血案中造成中国人17死20 伤,连英美侨民也对法国人做法不满,对宁波人表示同情。后民众的反抗扩大化。 因蔡态度强硬,在公使团的压力下,清廷于1899年将其撤职。

  38. Bubbling Well 工部局乘乱再次要挟,西面扩到静安寺,东至军工路!达32110亩 上海道对法租界违背协议的做法极其反感,但又怕再次引起外交冲突,拖到1900年,双方才达成协议:维护四明公所土地权,殡舍不得停放新棺,公所地面可开筑交通所需道路;上海道则将法租界西侧“打铁浜”以东地块划归法租界。

  39. 在与法国人斗争中,比较突出的朱葆三、虞洽卿一夜成名,后来创办了四明银行、宁绍轮船公司、三北轮船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与法国人斗争中,比较突出的朱葆三、虞洽卿一夜成名,后来创办了四明银行、宁绍轮船公司、三北轮船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 人民路852号,经过开发商移位后的牌坊 解放后,四明公所解散,原址建为南市豆制品厂和住宅。 《宁波帮和上海的金融势力》 [美]曼(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历史教授) 对虞洽卿的评价比较客观 四明公所 戏楼 现青浦大观园

  40. Bubbling Well 1900年。法租界第二次扩张后,公董局即从今老重庆中开始辟筑与尚在规划中的宁波路衔接的路段,名为西江路(Rue Si-Kiang)。 同年12月,公董局总董宝昌与上海道余联沅就第二次四明公所血案的善后处理达成协议,宁波路遂于年内辟通。 。 法国人搞不清楚四明公所是怎么回事,因建有供奉关公的庙宇,就把四明公所取名“Ningpoo Temple”, 所以规划的路就叫“宁波路” 1901年1月,公董局又越界延伸西江路,向西直达英属徐家汇路(今华山路) 。 1902年2月,宁波路与西江路之间建造了跨周泾的木桥 1914.4,第三次扩张 整条路全长6874米 1924年起,公董局以齐卢战争为借口,越界了乔敦路,30年代改为陆家路,后又名法华路。1901年与西江路一起更名为宝昌路(Avenue Paul Brunt)。

  41. Bubbling Well 1885年,有位年轻的法国工兵士官霞飞来到上海游玩,还访问了永康路上的法国学校,但除了法国孩子外,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42. 法国陆军军校

  43. 军校前有座雕像

  44. 一战中,霞飞屡建战功,荣升法军总司令,在他领导下法军保卫住了巴黎,取得了巨大胜利。之后又取得了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胜利,名声大震。一战中,霞飞屡建战功,荣升法军总司令,在他领导下法军保卫住了巴黎,取得了巨大胜利。之后又取得了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胜利,名声大震。 霞飞性格稳重,木讷寡言,虽略显迟钝,却极其坚韧,人称“迟钝将军”。 JOFFRE 霞飞

  45. Bubbling Well 霞飞的赫赫战功,使公董们想起霞飞曾来过上海,决定从1915年6月起将最繁盛的宝昌路改名为“霞飞路”(Avenue Joffre)。一战结束后,霞飞于1922.3来沪举行“霞飞路”揭牌仪式,在法租界欣起了一阵“霞飞热”。

  46. Bubbling Well 林森 国民政府主席 1943年重庆车祸死亡 45年抗战结束,泰山路又被国民党政府改为林森中路、改庐山路为林森西路。 49年5月上海解放,为纪念淮海战役改为淮海路。但老上海人仍将淮海中路,复兴西路和乌鲁木齐路交叉形成的三角地,命名为宝昌花园。 文革中一度改为 ”反修路” 南京路改为 “反帝路” 霞飞路叫了29年。43年汪伪政府将以西方人命名的路全部改为省市名,霞飞路东段被改为泰山路,西段改为庐山路。

  47. 第二篇 法租界 请用ESC键关闭窗口, 在页面中打开《法租界--2》 三、 四、鱼龙混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