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局部解剖学(七)

局部解剖学(七). 上肢后区、脊柱区的局部解剖与操作. 一、上肢后区 Posterior Region of Upper Limb. 肩部:三角肌区、肩胛区、肌腱袖 臂后区 肘后区 前臂后区 腕后区 手背. (一)肩部 1. 三角肌区. 皮肤、三角肌. 浅筋膜及其血管、神经 深筋膜. 三角肌深面的血管、神经 :旋肱后血管与腋神经(行程、分布和临床意义)、 旋肱前血管. 2. 肩胛区. 表面解剖:肌性标志 皮肤. 肌肉 神经 血管. 肩胛区的动脉. 肩胛上动脉 肩胛背动脉 旋肩胛动脉.

Download Presentation

局部解剖学(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局部解剖学(七) 上肢后区、脊柱区的局部解剖与操作

  2. 一、上肢后区Posterior Region of Upper Limb • 肩部:三角肌区、肩胛区、肌腱袖 • 臂后区 • 肘后区 • 前臂后区 • 腕后区 • 手背

  3. (一)肩部 1. 三角肌区 • 皮肤、三角肌

  4. 浅筋膜及其血管、神经 • 深筋膜

  5. 三角肌深面的血管、神经:旋肱后血管与腋神经(行程、分布和临床意义)、 旋肱前血管

  6. 2. 肩胛区 • 表面解剖:肌性标志 • 皮肤

  7. 肌肉 • 神经 • 血管

  8. 肩胛区的动脉 • 肩胛上动脉 • 肩胛背动脉 • 旋肩胛动脉

  9. 3. 肌腱袖Myotendinous Cuff • 又称肩袖,为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在肩关节囊周围连成腱板,围绕肩关节的上、后、前方,对肩关节起稳定作用。 • 当肩关节脱位或扭伤时,可伴有肌腱袖的撕裂。

  10. (二)臂后区 • 表面解剖 • 皮肤 • 浅筋膜 • 深筋膜

  11. 肱三头肌 Triceps brachii • 肱骨肌管 Humeromuscular tunnel (构成及内容)

  12. 肱骨肌管 Humeromuscular tunnel

  13. (三)肘后区

  14. 肘后三角 A 肱骨内上髁 Medial epicondyle B 尺骨鹰嘴 Olecranon A C A C B C 肱骨外上髁 Lateral epicondyle B

  15. 肘外侧三角 肱骨外上髁 桡骨头 尺骨鹰嘴

  16. 肘后窝

  17. (四)前臂后区 • 皮肤 • 浅筋膜 • 浅血管 • 皮神经 • 深筋膜

  18. 前臂筋膜 Antebrachial Fascia 骨筋膜鞘及其内容 Osseofibrous Sheath and its Contents

  19. 前臂后群肌 • 浅层 • 桡侧腕长伸肌 • 桡侧腕短伸肌 • 指伸肌 • 小指伸肌 • 尺侧腕伸肌 • 深层 • 旋后肌 • 拇长展肌 • 拇短伸肌 • 拇长伸肌 • 示指伸肌

  20. 骨间后血管神经束

  21. (五)手背Dorsum of Hand (一) 浅层结构 • 皮肤 skin • 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 • 手背静脉网 dorsal venous network of hand • 尺神经手背支 dorsal branch of ulnar nerve • 桡神经浅支 superficial branch of radial nerve

  22. (二)深层结构 ② ① ③ • 伸肌支持带 extensor retinaculum • 6个骨纤维管 Six osseofibrous tubles ④ ⑥ ⑤ radius ulna

  23. 手背深筋膜 deep fascia of dorsum of hand • 浅层: 手背腱膜 • 深层 骨间背侧筋膜

  24. 手背的筋膜间隙 骨间背侧筋膜 手背腱膜下间隙 • 手背皮下间隙 • 手背腱膜下间隙 手背腱膜 手背浅筋膜 皮肤

  25. 手 指 finger 浅层结构 Superficial structures • 皮肤 Skin • 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 • 指髓间隙 Pulp space • 血管神经 Vessels and nerves

  26. 指髓间隙Pulp Space • 位置 • 结构特点 • 临床意义

  27. 手指浅、深屈肌腱

  28. 手指浅、深屈肌腱

  29. 指伸肌腱与指背腱膜

  30. 2. 指腱鞘tendinous sheath of fingers Fibrous layer Synovial layer Fibrous sheath of tendon 腱纤维鞘 Synovial sheath of tendon 腱滑膜鞘 Mesotendineum 腱系膜 Vinculum 腱纽

  31. 屈肌腱鞘 • 小指屈肌腱滑膜鞘→屈肌总腱鞘(尺侧囊) • 拇指屈肌滑膜腱鞘→拇长屈肌腱鞘(桡侧囊)

  32. 屈肌总腱鞘(尺侧囊)common flexor sheath拇长屈肌腱鞘(桡侧囊)tendinous sheath of flexor pollicis longus

  33. 手部的腱滑膜鞘类型

  34. 伸肌腱及其腱鞘

  35. 二、脊柱区vertebral region • 脊柱区又称背区back,是指脊柱及其后方和两侧的软组织所共同配布的区域。

  36. (一)概述 • 境界 • 上界自枕外隆凸和上项线 • 两侧界为自斜方肌前缘、三角肌后缘上份、腋后襞与胸壁交界处、腋后线的连线 • 下界为自髂嵴后份、髂后上棘至尾骨尖的连线

  37. 分 区 • 项区 • 胸背区 • 腰区 • 骶尾区

  38. 表面标志Surface landmarks • 棘突 Spinous process • 骶管裂孔 Sacral hiatus • 骶角 Sacral cornu • 尾骨 Coccyx • 髂嵴 Iliac crest • 髂后上棘 Pos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 肩胛冈Spine of scapula • 肩胛骨下角 Inferior angle of scapula • 第12肋 12th rib

  39. (二)层次结构 • 浅层结构 • 皮肤 • 浅筋膜 • 皮神经 • 浅血管 • 深筋膜 • 项筋膜 nuchal fascia • 胸腰筋膜 thoracolumbar fascia

  40. 胸腰筋膜:分三层,形成两个肌鞘

  41. 肌 层 • 第一层 • 背阔肌 • 斜方肌 • 腹外斜肌后部

  42. 第二层 • 夹肌 • 肩胛提肌 • 菱形肌 • 上后锯肌 • 下后锯肌 • 腹内斜肌后部

  43. 第三层 • 竖脊肌 • 腹横肌后部 • 第四层 • 枕下肌 • 横突棘肌 • 横突间肌

  44. 深部血管神经 • 动脉 • 枕动脉 • 肩胛背动脉 • 椎动脉 • 静脉 • 神经 • 脊神经后支:分为内、外侧支 • 副神经 • 胸背神经 • 肩胛背神经

  45. 听诊三角 • 定义:在斜方肌的外下方,肩胛骨下角的内侧有一肌间隙,临床称听诊三角或肩胛旁三角。 • 境界:该三角的内上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下界为背阔肌上缘,底为薄层脂肪组织、深筋膜和第6肋间隙,表面覆以皮肤和浅筋膜。当肩胛骨向前外移位时,该三角的范围会扩大。 • 意义: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46. 枕下三角Suboccipital Triangle • 位置:位于枕下、项区上部深层,是由枕下肌围成的三角。 • 境界:其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底为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顶为致密结缔组织、夹肌和半棘肌及其间的枕大神经。 • 内容: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经过。

  47. 腰上三角Superior Lumbar Triangle • 位置: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的下方。 • 境界:其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底为腹横肌腱膜及其深面的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肾及其被膜、腰方肌。 • 临床意义:为腹膜外肾手术的入路;为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

  48. 腰下三角Inferior Lumbar Triangle • 位置:位于腰区下部,腰上三角的外下方。 • 境界:其内上界为背阔肌的前下缘,外侧界为腹外斜肌后缘,下界为髂嵴,底为腹内斜肌,顶为皮肤和浅筋膜。 • 临床意义:为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可形成腰疝;盲肠后位阑尾炎时,右侧腰下三角有明显压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