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生命終點的盼望

生命終點的盼望. 生命與死亡的藝術. 目錄. 開場白 用靈性的角度面對悲傷 7 前 言 人死後會怎樣? 23 第 1 章 從人類心靈看死亡 29 第 2 章 從生命哲學看死亡 37 第 3 章 聖經中對於死亡與永生的圖像 47 準備一個家 48 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仍然要活著 52 被天使放在亞伯拉罕的懷抱中 54 今天你要跟我一起在樂園 61 我看見天開了 64 在上帝充滿母愛的懷抱中死亡 69 天上的耶路撒冷 74 宴會、盛宴、婚宴 79 與主一起同住 84 進到安息之國度 97. 目錄.

gar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生命終點的盼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命終點的盼望 生命與死亡的藝術

  2. 目錄 • 開場白 用靈性的角度面對悲傷 7 • 前 言 人死後會怎樣? 23 • 第1章 從人類心靈看死亡 29 • 第2章 從生命哲學看死亡 37 • 第3章 聖經中對於死亡與永生的圖像 47 • 準備一個家 48 • 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仍然要活著 52 • 被天使放在亞伯拉罕的懷抱中 54 • 今天你要跟我一起在樂園 61 • 我看見天開了 64 • 在上帝充滿母愛的懷抱中死亡 69 • 天上的耶路撒冷 74 • 宴會、盛宴、婚宴 79 • 與主一起同住 84 • 進到安息之國度 97

  3. 目錄 • 第4章 從神學看死後的盼望 93 • 審判 95 • 煉獄 104 • 地獄 114 • 天堂 119 • 肉體與靈魂同被接納到天上 124 • 要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親那裡去 132 • 主再來臨和最後審判 135 • 與亡者之間的關係以及祭拜祖先的問題 140 • 第5章 在盼望中活著 155 • 第6章 在盼望中死去 169 • 結 語 我們的哀悼應該有所不同 187

  4. 為何要談死亡? • 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在人生觀上最大的差異是麼?那就是,基督徒的人生規劃包括的了死亡。我們無法計畫用什麼方式誕生,但上帝給我們一個最大的恩典就是,我們可以規劃如何面對死亡。 • 唯有那些能夠在死亡中看到有意義目標的人,讓這個目標使生命更完善,並讓這個目標在上帝的永恆中以新的方式開花結果的人,才能以安然自在和感恩的態度來接受老年。他才能在老年時依然保持活力,因為他有值得追求的目標。

  5. 為何要談死亡? • 我們整個人生都是在為這個決定性的日子做調整與準備。我們的心靈是否健康、堅強,就在於我們用什麼價值來衡量死亡,定位死亡。 • 死亡不是所有希望的終點,而是在終點時仍看到榮耀的盼望。當我們能夠用這樣的方式把死亡當成一生最重要的靈修操練時,我們會發現一切都改變了,連最微不足道的一個小動作,對我們的意義也都不一樣了。一切都變得更輕鬆自在

  6. 兩種盼望 • 我留下什麼:榖倉的圖像 • 為其他人而死:。如果我們能接受自己的死亡,並在信仰中通過死亡的考驗,就能為其他人帶來豐碩的果實。(成為他人的祝福)在美好的死亡中操練自己,讓自己的死亡為他人帶來果實,讓別人可以藉由我們「為別人而死」而繼續生活,藉由我們經歷死亡時的軟弱,照亮其他人的生命 • 我將面對什麼?門的圖像,這個世界的生命就像未出生的孩子在媽媽的子宮裡,將進入另一個應允的生命

  7. 聖經中對於死亡與永生的圖像 • 準備一個家:藉著他的死亡,耶穌準備了一個我們死後獲准住進去的居所。死後,我們不會陷入某種未知及黑暗中,而是進到熟悉的情況裡。耶穌親自先我們而去,並為我們準備了一個我們可以永久居住的所在。 • 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仍然要活著:藉著信仰,耶穌此刻就已經賜給我們永恆的生命。那相信的人,那與上帝進入一個愛的對話的人,他就不可能再脫離這份愛。死亡無法摧毀來自上帝的愛。因為他與基督一起體驗的這個生命,是克服了死亡的永恆生命

  8. 聖經中對於死亡與永生的圖像 • 今天你要跟我一起在樂園:即使我們在自己生命結束時才發現,我們沒有真正活出自己且做錯了很多事,我們仍然可以充滿信任地凝望著為我們而死的耶穌。凝望著耶穌能帶給我們盼望,相信我們會和他一起進入天堂樂園(努力悔改與信任拯救) • 在上帝充滿母愛的懷抱中死亡:就像我們從母親的懷中來到世上一樣,死後我們也回到上帝充滿母愛的懷中。上帝會親自以母愛的方式對待我們

  9. 聖經中對於死亡與永生的圖像 • 宴會、盛宴、婚宴:警醒與自我肯定。受到邀請來參加永恆盛宴的,正是那些沒有什麼可誇耀的弱勢者。;當我們因為自己現在的樣子並不符合自己的理想形像而感到苦惱時;因為自己的懼怕而變成跛腳的人,這盛宴的圖像對我們而言,也是一種應許。 • 我們被上帝邀請參加永恆的餐宴。但我們必須對這邀請表示感謝。我們不能就這樣坐到席上,而是必須遵照邀請者的指示,並願意接受參與宴席的條件,讓自己被轉化。我們要穿上參加婚宴的禮服,也就是我們必須要整頓自己

  10. 聖經中對於死亡與永生的圖像 • 進到安息之國度:我們得以在上帝裡遠離所有勞苦和事務而休息。當上帝看到他所創造的一切都很好時,他就停下來休息。對我們而言,死後的休息也有這個含義,也就是一切都很好了

  11. 審判 • 世界的審判者已藉由犧牲自己於十字架上,而證實自己是仁慈的救世主 • 審判的意思應該是:依照上帝的標準被矯正 • 一方面是害怕那位完全不一樣的上帝,以及死後要在這位上帝面前承擔的責任;另一方面是相信上帝的赦免和憐憫。而上帝的赦免恩典和憐憫,就在耶穌對右邊同釘十字架的強盜所說的話中表露無遺。 • 審判不像我們常常聯想的那樣,是使人恐懼的情況。審判是回應我們在這世界中所經驗到的痛苦與不公義

  12. 審判 • 沒有人能越過自己的真實面,就到上帝那裡去。每個人都必須在上帝面前為自己負責。這時我們會面對自己內心的怯懦、我們生活中的謊言、我們對真相的逃避、以及我們加諸別人身上的一切傷害 • 審判圖像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要讓我們產生恐懼。相反地,它要提醒我們注意自己生活行為的後果。我們生活在上帝面前,並在上帝面前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 審判的圖像為我們帶來一線希望;也就是,所有我們在此看到的不公義會被彌補與調整,但不是恐怖的報復(基督徒誤用審判來入罪於人)

  13. 審判 • 最終審判「不是懲罰,而是一種恩典。是給所有犯罪者的一種恩典,無論他們是男或女,賜給他們有機會進入一種不再受塵世限制的自由,藉由他們為自己的罪行懺悔,並帶自己進入與別人、與上帝的和解與愛當中 • 造成別人痛苦的傷疤,以及贖罪傷痛的疤痕,都會永遠存在:然而,是變成『改頭換面』的回憶記號,以便在永恆當中,加害於人的作為不會被遺忘,而是以一種完成和好的狀態永遠存在當下。對於犧牲者被虧欠的傷痛之記憶,將會永遠鮮明地存留在犯罪者心中:也就是,當做這個被救贖者最後充滿愛的記憶。(廢除死刑的觀點)

  14. 地獄 • 耶穌並不是要提出多少人進入天堂、多少人進到地獄的統計數字。相反地,他想以這些帶著警告的講道鼓勵我們,張開雙眼並認真地生活。耶穌尖銳的言詞則要喚醒我們,以便我們能警醒地生活並正確地面對現實。 • 不是上帝將某人丟到地獄裡。事實上,地獄是因為人對上帝封鎖自己而形成的。他必須忍受著自己的邪惡,不讓上帝那寬恕的愛去轉化這邪惡。這就是地獄

  15. 地獄 • 如果我們在死亡時對上帝封鎖自己、並拒絕他所賜予的拯救時,我們就為自己製造了一個地獄。另一方面,身為基督徒,我們可以希望,上帝的愛亦能戰勝罪人的最後邪惡並撬開他的心,使他能獻身於上帝

  16. 天堂 • 在天堂裡,我們最深的渴望會被滿足 • 在天堂,我們會體悟到自己到底是誰。在那裡,上帝為我們所創造的獨特樣貌會以它原有的光輝照射出來 • 在天堂裡,造物主與受造物之間的差異仍然存在。我們不會變成上帝,而是被接納到上帝裡面。這是上帝藉著天堂給我們的最大應許:也就是,我們會被納入基督裡面並在基督裡面與上帝合一;也就是,我們會在上帝裡面成為那個不斷與基督相似的人。

  17. 要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親那裡去 • 死後每一個人終究會遇到耶穌,而且在耶穌身上看到自己的渴望已被滿足。與基督相遇時,他們認出,在自己尋求真正生命的過程中,其實一直是在尋求基督。如果他將自己交給這位基督,基督就成為他通往天父的路。於是,死後他就通過基督到父那裡去 • 即使他在世時否認了基督,因為他將基督的名與不符合基督本質的事物連結在一起。死後,他將認出基督真正的本質,也就是那位滿足他對生命和愛之渴望的主。 • 對那些依照自己良心而活的人而言,死後耶穌最後會成為通往父的路

  18. 從基督宗教看敬拜祖先 • 我們生活是否幸福,也與我們是否能與亡者和好、能否寬恕他們對我們所造成的傷害有關 • 祭拜祖先的效果。一方面,這使得我們有機會與去世的家屬相聚。另一方面從心理學知道,不要排擠家庭的祕密,而是在上帝的光輝下去正視家庭的整個歷史

  19. 從基督宗教看敬拜祖先 • 最主要是必須找到一條禮儀結合心靈輔導的途徑,在不傷害信仰的純度下,在個人的意識中賦予亡者一個尊敬的位置,並處理後代的罪過經驗 • 強調分辨「祭拜祖先」與「崇敬祖先」之間的不同 • 神主牌的問題

  20. 在盼望中活著 • 帶著末日的期盼警醒活著:耶穌希望我們認真地生活,並讓人的真正樣貌在這個世界放出光彩 • 「死後的盼望」去除完美的成就主義 • 讓上帝的恩典教育我們:他要教育我們,以便我們在這世界上對上帝榮耀的顯現抱持希望,並過著「自制、正直,和敬虔」的生活

  21. 在盼望中死去 • 我害怕進入死亡的陌生和未知世界。即使我們對復活抱著希望,還是可以對死亡有這些本質上的恐懼。 • 耶穌讓我們看到,我們可以用非常人性的態度來面對死亡:可以跟上帝訴說軟弱,可以跟上帝搏鬥,可以跟上帝抱怨,可以失望,可以悲傷,但是,最關鍵的信仰態度則是:願上帝的旨意成就,用全然的信心,把靈魂交給上帝

  22. 給臨終關懷者的幾個圖像 • 一幅美好的圖像是,陪伴者並不是為死亡服務,而是為「生命」服務 • 另一幅圖像是,陪伴者變成了伴隨臨終者跨越死亡門檻的「天使」 • 另一幅圖像是,我們以懷抱希望者的身分陪伴臨終的人:告別儀式 • 自己規劃告別式是一件很好的事。這也包括安排殯葬彌撒或告別式和喪禮

  23. 用靈性的角度面對悲傷 • 悲傷是一種恩典,幫助我們脫離憂鬱,並且接觸到自身的力量 • 克服悲傷,不是逃避悲傷 • 轉化各種悲傷反應的過程:痛楚、罪惡感 • 去世的人想跟我們說些什麼:不斷去回想起他們曾經做過、說過和寫過的事,會很有好處 • 感受去世者的生命奧祕:走去世者常走的路、聽他常聽得音樂、看他的書、 • 透過悲傷建立新的心靈關係:悲傷的目的在於與去世的人、與我自己,並與上帝建立一層新的關係

  24. 用靈性的角度面對悲傷 • 在聖餐與禱告中與過世者連結 • 在墓地與過世者連結 • 與自己的新關係:與過世者的關係為我帶來與自己更深一層的關係。 我發現了上帝以及過世者在我身上所喚起的潛力,所以懷念過世者時,可以讓我們更認真、專注地生活 • 與上帝的新關係:當我遇見上帝時,我的傷痛就會轉化成與上帝的一種新連結,轉化成一種信念,知道上帝會滿足我的渴望,知道上帝是那股湧流在我內心且永不枯竭的愛之泉。其實,也就是這股上帝的愛之泉,讓我能夠一再憶起死去的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