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第七章 大 洋 洲 Oceania

第七章 大 洋 洲 Oceania. 第一节 概述 一、地理范围与位置 1 、名称: 1984 年中国外交部宣布为“大洋洲”。原为“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 2 、地理范围: 一 陆: 澳大利亚 二岛: 新西兰岛 新几内亚岛 三岛弧: 美拉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 波利尼西亚. 3 、地理位置: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大 洋 洲 Oceania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大 洋 洲 Oceania

  2. 第一节 概述 一、地理范围与位置 1、名称:1984年中国外交部宣布为“大洋洲”。原为“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 2、地理范围: 一 陆: 澳大利亚 二岛: 新西兰岛 新几内亚岛 三岛弧: 美拉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 波利尼西亚

  3. 3、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 陆:距南极洲最近。 洲:与亚洲最近,有人居住洲中最孤立的洲。 (2)经纬位置: 大陆四至: 北至:约克角 10º45’S 南至:威尔逊角 39º08’S 南北跨28º23’ 东至:拜伦角 153º39’E 西至:斯提普角 113º09’E

  4. 洲四至: 北:库雷岛 28º25’N 南:麦阔里岛 54º36’S 南北跨83º01’ (仅次于亚洲) 东:萨拉一伊一戈麦斯岛(复活节岛 西) 105ºW 西:德克哈托格岛:112º59’E

  5.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 1、大洋洲地理环境的对比性: (1)洲的范围与陆地面积的对比性。大陆面积763万km2 ,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洲陆地面积896万km2,包括岛屿面积133万km2。洲的范围是世界最大的,东西长12000km(复活节岛),南北宽7500km。 (2)大陆和岛屿环境的对比性。 平坦的平原与山地的对比;大陆(稳定)与岛屿(不稳定)的对比;大陆(干旱)与岛屿(湿润)的对比; (3) 古老生物与现代畜牧业的对比;土著居民(占澳大利亚总人数的1.6%)与现代文明的对比性。

  6. 2、大陆地理环境独特性: (1)干旱区相对面积最大。(1)年雨量小于500mm的区地占68%。(2)年均雨量470mm(除南极洲外最小)。(3)干旱区587万km2,占77%。 (2)古老的生物界。(1)存在世界最古老的单孔目动物,是白垩纪的遗留种,是卵生的哺乳动物。(2)有袋动物典型,有120种:袋鼠。(3)植物特有种多:12000种植物中特有种有9086种,占75.7%。 (3)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具有半环状。

  7. 第二节 澳大利亚地形及成因 一、地形特点 1. 地势低平:平均海拔 340m 最高:科修斯科山 2230m 最低:艾尔湖 -15m 2. 风沙地貌广泛: 五大沙漠 3. 地形东西并列为三带(区): 西部高原区 中部平原区 东部山地区

  8. 二、地形区 1、西部高原区 面积大,约占该大陆的 60%; 形成早,以平均海拔450~600米的低高原为主; 呈环状分布: 阿马迪厄斯湖 麦克唐奈山脉 马斯格雷夫岭 四大沙漠 周边高原山脉

  9. 2、中部平原区 特点:构造盆地,海拔最低处,拥有世界上最大的 自流井盆地,约占总面积的25%。 (1) 卡奔塔利亚平原:地形向海洋倾斜,气候湿润 (2) 大自流盆地(艾尔湖盆地):世界最大的自流井盆地,177万km2,是仅次于刚果盆地的构造盆地 (3)默累—达令平原:海拔低,有大河流经过,最适宜农业发展

  10. 3、东部山地区 • 为最高部分,约占大陆总面积的15%。 • (1) 布里斯班以北:大分水岭 • 大部分为600m 以下丘陵,宽达600km • (2) 布里斯班——古尔本:新英格兰山脉 • 山地变窄,高多为1000m以上,起伏大 • (3)古尔本以南:澳大利亚山脉 • 高度最大,科修斯科山 2230m为澳最高峰,宽度较窄,南端延伸为东西向的维多利亚山脉

  11. 三.地形成因 1.特点: (1)古老。35~41亿年,冈瓦纳古陆组成部分,西澳地盾上世界最古老的地盾之一,从西向东扩展。陆地主体只受加里东和海西运动影响。 (2)缺乏新褶皱山地。中生代以来的运动未形成大陆(各大陆中构造运动最少的地区)。 (3)垂直升降小,缺乏火山地震“最宁静的大陆”,地形起伏不大。 (4)水平运动幅度最大,与南极大陆分离后,第三纪以来北移了15个纬度,现在6cm/a 向北运动。

  12. 2、构造运动: (1)基础:西澳地盾(西部高原区)500多万km2,古老独特的构造单元(哈默斯利山脉铁矿丰富)。 (2)加里东运动:地盾北部和东部形成陆地——金伯利山地,阿纳姆地,麦科唐纳山。 (3)海西运动:以东部分全部形成。成陆面积较大,陆地形成早。

  13. (4)中生代:中部拗陷,接受沉积,形成大自流盆地地质结构(岩石隔水性好)。(4)中生代:中部拗陷,接受沉积,形成大自流盆地地质结构(岩石隔水性好)。 (5)新生代:科修斯科运动(喜山运动),造山运动——科修斯科运动。 3、地质演化与现代气候 (1)大陆北移15个纬度。 (2)陆地自西向东扩展。 (3)回归干旱区范围加大。

  14. 第三节 气候、水文与生物界 一、气候 1、气候的基本特征 (1)暖热而不极端(见课本347页图) 极端高温——克隆卡里53.1℃,马布尔巴最热月4l℃,尤克拉50.7℃,暖热地区广泛。 夏1月——大陆大于20℃,闭合中心34℃。 冬7月——大于1O℃(高于其它洲)。最低温(堪培拉)-7.7℃。

  15. (2)少雨而不干燥 年均雨量——470mm。 极少雨值——埃尔湖120mm (极值:0.5mm)。 极端多雨——塔利7897mm,(小于非、南美)。 干旱区面积大——年降水不足250mm的地区占总面积的35%,250~500mm的地区占33%, 2/3以上的面积为干旱地区。 降水量分布——半环状(西部少,但末闭合)。

  16. (3)少雨中心与高温中心不重合(见课本345、347页分布图)。(3)少雨中心与高温中心不重合(见课本345、347页分布图)。 为什么? 有什么地理意义?

  17.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与大陆轮廓:处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所在的纬度,下沉气流占优势;所跨纬度少,南北各地受热状况差异小。 大陆轮廓东西宽,南北窄,海岸平直,增加了副热带高压控制面积,这是气候干燥、炎热的主要原因之一。 (2)地形: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形单调,不足以形成气候屏障,气候很少出现突变现象; 东部山地阻碍了太平洋暖湿气流向西深入,在向风地带,降水丰富。

  18. (3)洋流:大陆东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西岸有西澳大利亚寒流,它们对东西两岸降水的差异,起了一定的作用。东部的暖流有利于降水,西部的寒流不易产生降水,西岸沙漠的形成与寒流影响密切相关。(3)洋流:大陆东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西岸有西澳大利亚寒流,它们对东西两岸降水的差异,起了一定的作用。东部的暖流有利于降水,西部的寒流不易产生降水,西岸沙漠的形成与寒流影响密切相关。 (4)气压与风:

  19. 夏季,1月,在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上分别形成高压中心,低压区位于大陆北部,割裂了副热带高压,夏季,1月,在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上分别形成高压中心,低压区位于大陆北部,割裂了副热带高压, 大陆南半部盛行东南风和南风,但不易形成降雨。 东海岸盛行偏东风,受地形抬升,有较多的降水。 北部,赤道辐合带经过,有强大的西北气流,这是澳大利亚的北部的夏季季风,是大陆北部降雨的主要原因。

  20. 冬季,7月,大陆上空形成高压区,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很强大,与大陆高压连成一体。风从内陆吹向海洋,所以干燥少雨。冬季,7月,大陆上空形成高压区,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很强大,与大陆高压连成一体。风从内陆吹向海洋,所以干燥少雨。 大陆北部,盛行东南风; 东北部沿岸,东南风来自海上有一些降水; 西南角和东南角,有从海上吹来的西风,因此有较丰富的降水。

  21. 3.气候区(课本350页) 1.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热带沙漠):包括大陆的中、西部 2.热带干湿季气候区(热带草原):包括金伯利高原、阿那姆地、约克角半岛 3.热带雨林(热带海洋性)气候区:约克角半岛以南的昆士兰州东部沿海地带 4.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东南部沿海地区 5.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亚热带草原):位于大陆东南部内陆 6.亚热带夏干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大陆西南角和以阿得雷德为中心的地区 7.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塔斯马尼亚岛等

  22. 二、地表水与地下水 (一)、地表水基本特点: 1、地表水最贫乏的大陆。 (1)径流总量:350km3,(大洋洲2390km3)(最少,南极洲除外)。 (2)径流深度小,平均45.3mm(各大陆最小)。 (3)无大的江河,大河:墨累一达令河,3490km(世界16位),流域面积105.7万km2(世界14位)。

  23. 2、外流区占比例最少。 (1)外流区376 km2,占大陆总面积48%,其中印度洋流域占40%,太平洋流域占8%。 (2)内流区124万km2,占大陆17%。 (3)无流区260万km2,占35%。

  24. 3、河流分布呈放射状 (1)短小的水系具有放射状,向四周注入海洋(原因:降雨量的环状分布) (2)内流区和无流区:内流区东起大分水岭,向南经格雷山脉、巴里尔山脉直抵大澳大利亚湾沿岸;北起巴克利高原,向西到西部高原的边缘。 主要内流河: 迪亚曼提纳河、汤姆孙河、乔治纳河

  25. (3)外流区:多分布在大陆边缘,这种河网分布状况与降水的地理分布关系密切。除墨累—达令河较长外,其余都较短。(3)外流区:多分布在大陆边缘,这种河网分布状况与降水的地理分布关系密切。除墨累—达令河较长外,其余都较短。

  26. (二)、地下水最丰富 1、总量:120万km3(撒哈拉(90万km2的面积)地下水总量30万km3) 。 承压水多。120万km3的水量中75%可自流,大部分集中在10多个自流盆地,总面积270万km2,占澳陆地面积的35%,其中最大的自流井盆地面积为173.5万km2,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井盆地。 2、自流井多:全澳自流井有20万个之多,有的水柱喷高可达50米,有的地方由于压力过大,自流水沿裂缝自动上升,形成泥火山(土丘泉)。

  27. 3、地下水利弊分析: (1)地下水主要的利: a.水量大,120万km3,年利用72 km3。 b.承压水,只要钻井,多可自流,不需抽水,减少投资。 c.可更新,可循环利用。 d.分布广,配合好。

  28. (2)地下水主要的弊: a.含盐量大。人饮用水矿化度应小于500ppm, 但澳大利亚地下水矿化度达1000ppm以上,大自流盆地的地下水矿化度达1600ppm,墨累盆地达1500ppm。 用该水灌溉的土壤易形成盐碱化,澳大利业所具有的盐碱化耕地占世界盐碱化土地的37.4%。

  29. b.钻井深度大。打井深度一般在60-600米,打井的最大深度可达2179米,费用大。 c.水温高。有的地下水到地面水温可达l10℃, 为了饮用要用许多其它设备降温。水温高的原因是因为深度大。

  30. (三)、主要河湖 1、墨累一达令河: 总长3490km,流域面积105.7万km2,流量715m3/秒。 雪山工程:调东部的水到西边,进入潘巴斯盆地。

  31. 2、埃尔湖 澳大利亚湖泊多,760个湖泊,大部分是干旱湖,盐沼占多数。 埃尔湖南北长210km,东西宽30-60km,面积:雨季为1.5万km2,干季为9000km2。 深度16m,其中北部一16m,南部一14m,流域面积129.5万km2。

  32. 三、生物界 1、植物界特点: (1)特有植物种多。 特有属有500属,占总属数的33、3%。(亚洲特有属占6、6%)。 特有种9086种,占总种数的75、7%。(巴西特有种30%)。 桉树(桃金娘科):有600种(澳人利亚的国树),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阔叶林,种子非常小,20粒种子有1粒大米大小,是世界上种子最小的树种。 金合欢(豆科):灌木(花为国花),500种(全世界800种)。

  33. (2)耐旱植物多。 旱生植物大部分是无刺,多半刺植物。 桉树:通过树叶,(具有两层光栅栏组织,叶子垂直下吊,两边均可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景天作用(白天气孔关闭,晚上开放,气孔多,占叶面面积大,蒸发小,保持水分)。 桉树具有巨大的根系,可伸入地下30多米,可降低水位,治理盐碱化。 关于“桉树之争”。

  34. (3)森林覆盖率低。 森林面积占大陆的5%(世界最小)。 草场面积大,总面积4、6亿公顷,占国土面积60%。 (4)森林易燃,森林火灾多。

  35. 2、植物界成因: (1)热带环境(无第四纪冰川) (2)孤立地理位置 (3)人类干扰少 (4)植物区系

  36. 澳大利亚植物区系图 澳大利亚东北植物亚区 桉树属,胡椒属 艾列美亚植物亚区 桉树属,金合欢属,滨藜属 澳大利亚西南植物亚区 刺叶树属,木麻黄属(特有种占82%)

  37. 3、动物界特点: (1)古老:单孔目:鸭嘴兽(鸟类到哺乳类之间的过渡型)。 (2)特有:典型动物有袋鼠,肺鱼(三叠纪的遗留种),黑天鹅。 (3)少有:缺乏其它大陆常见的哺乳动物。 (4)外来种影响大。

  38. 4、动物界成因: (1)热带环境(无第四纪冰川): (2)孤立地理位置: (3)人类干扰少(但引入多): (4)动物区系:

  39. 澳大利亚动物地理区划图 巴布亚亚区 棘蜥,极乐鸟 等 肺鱼,鸭嘴兽,树袋熊,大袋鼠 澳大利亚亚区 密袋貂

  40. 四、区域差异 1、分异特点:纬度地带性分布特征显著 2、区划结果(课本47页): 3、区域比较: 中国与澳大利亚干旱区地理环境的比较

  41. 中国与澳大利亚干旱区地理环境的比较 ——最大差异与启示? (1)位置: 中:温带内陆干旱区。 澳:热带回归干旱区。 (2)干旱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中:占29.8%(其中:干21.4%,半干8.4%) 澳:占68%。 (3)地质条件: 中:山地,褶皱带。 澳:西部高原,地盾为主,古老。

  42. (4)气候条件: 中:温带干旱区,干。 澳:热带干旱区,较湿。 (5)水文: 中:冰川,雪水。 澳:有丰厚的地下水。 (6)植被: 中:植被少,载畜能力是澳大利亚的1/10。 澳:植被茂密,载畜能力15.6个单位(牛)/100亩草场。

  43. (7)全国人口: 中:135人/km2。 澳:1.7人/km2。 其中干旱区人口: 中:10人/km2(新疆)。23人/km2 (甘肃)。40人/km2(陕北)。 澳:1人/13—25km2。

  44. (8)结论: 共同点:同为干旱区。 不同点:干旱 区性质不同,环境条件不同,人口压力不同,荒漠化程度不同。 借鉴:控制干旱区人口密度,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如发展旅游业等等。 讨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