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生观、价值观)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生观、价值观). 考点一、人生价值. 1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 1 )价值的含义 哲学上的价值是指,一 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 2 )理解价值的含义: ① 价值是一种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②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 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哲学上的价值具有高度的 概括性 和 普遍性。. 考点一、人生价值. 2 、价值观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生观、价值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观、价值观)

  2. 考点一、人生价值 •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 (1)价值的含义 • 哲学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 (2)理解价值的含义: • ①价值是一种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 ②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哲学上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3. 考点一、人生价值 • 2、价值观 • (1)含义 •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2)本质 •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4. 比较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关系

  5. 比较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关系

  6. 考点一、人生价值 •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 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 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在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问题。

  7. 高考真题 • (2008北京卷31)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切实把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 • ②理性认识必然推动实践的发展 • ③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 ④科学理论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8. 考点一、人生价值 •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思想意识的支配下发生的。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9. 高考真题 • (2007全国Ⅱ卷31)有一个珠宝商一生致力于珠宝的真伪之辨,技艺炉火纯青。一天,他看到一个孩子将真假珠宝混在一起当作玩具玩耍而自得其乐。对此,珠宝商感叹不已。这个寓言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 ①在生活中人们辨别真伪是没有意义的 • ②游戏并快乐才是人们生活的真实意义 • ③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 • ④不同价值观念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10. 考点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1)必要性 • 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同各种事物打交道,就要不断进行判断和选择。 • (2)含义 • 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是价值判断。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就是价值选择。 • (3)关系 •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进一步发展。

  11. 高考真题 • (2006年文综重庆卷第27题)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 •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 • ②这些花儿很漂亮 • 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 • ④这些水果真香甜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D

  12. 考点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13. 考点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14. 注意的几个误区 • 误区一、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一成不变的 •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 误区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总是一致的 • 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具体利益的差别,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有时会发生冲突,这就要求我们要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15. 注意的几个误区 • 误区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 • 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 • 但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与否,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是否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16. 考点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 (1)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2)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7. 高考真题 • (2007北京卷39)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目前,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状况令人忧虑。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一些地方将古河道当作垃圾坑和排污沟,而另一些地方在古河道、古桥、古码头旁建起了大量现代建筑,改变了运河区域的风貌。这些行为导致了对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尽管许多地方采取了保护措施,但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使大运河的保护工作难以协调进行。 • 结合材料,谈谈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中应怎样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对古老运河的有效利用,既体现运河价值,又保护运河景观。

  18. 高考真题 • 【解析】第(2)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确的价值观的标准,考查识记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正确的价值观有两个符合,即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也是回答该题必要的知识储备,这是回答问题的第一步;第二,要考虑到:既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又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之间的关系,需要人们加以正确的处理,做到二者的统一;第三,回答问题时始终要结合“大运河遗产保护”这一所给材料,切忌仅仅回答教材理论而忽视结合材料。 • 【答案】①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要尊重运河的风貌,保证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②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③正确的价值观是对事物的规律和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科学认识,要做到尊重规律与满足人的需要的统一、保护运河文化遗产与人的发展的统一。

  19. 考点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 (1)评价标准:

  20. 考点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 (2)价值冲突: •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 • 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 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 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21. 高考真题 • (2009北京卷34)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 •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 ③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 ④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22. 考点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 1、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3. 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含义 “物”对人的积极意义(物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包括个体的人和整体的人) 物的价值 人的价值 价值 种类 (包括) “人”对人的积极意义 价值观(断定价值有无的观点及评价标准) 评价

  24. 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区别 物的价值:在满足主体需要时,物是无意识的、被动的。 人的价值:在满足主体需要时,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 人的价值不同于物的价值的重要标志在于人以自己的创造来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身也有需要。

  25. 考点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 1、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 (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别人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 • 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 注意:人的存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作为社会的人,可以以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另一方面,作为个体的人,又要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人的存在的双重性决定了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当然,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6. 误区: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对等关系 • (1)一般来说,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通常认为前者是贡献,后者是索取。贡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作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 (2)贡献与索取不是对等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该居于首位,“贡献越多,索取越多”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贡献始终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的精神。

  27. 高考真题 • (2007广东卷18)某村党支部书记坚信“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他利用自行研制的冬暖式大棚技术,带领全村致富后又无偿向全国300多个县市推广,许多农民因此走上致富之路。上述材料中“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的观点,体现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 • A.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 B.自觉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 • C.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D.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A

  28. 高考真题 • (2007上海卷14)“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楷模——方永刚”的先进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方永刚”三个字成为今年4月份“流行语”排行榜榜首。他说:“人活着就要尽责,就要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去……”。方永刚的事迹表明 • A.有价值的人生是不考虑个人利益的 • B.衡量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是社会舆论 • C.社会给予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第一位的 • D.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人生价值的主要内容 D

  29. 考点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 1、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 (3)、人的价值的评价 •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0. 考点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 2、价值的实现方式 •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去创造价值 • ②、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身价值 • ③、在实践中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31. 考点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 2、价值的实现方式 •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 ②、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 ③、做到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32. 高考真题 • (2007年天津卷31)推广使用节能灯对节能降耗意义重大。如果我国所有家庭都将白炽灯替换为节能灯,年节电总量接近三峡水库一年的发电量。由于节能灯的价格是白炽灯的数倍,尽管全球90%以上的节能灯在我国生产,我国居民节能灯的使用率却不到20%,这不利于缓解我国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此材料表明 • ①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 • ②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会产生影响 • ③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一致的 • ④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存在着矛盾 •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D

  33. 考点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 2、价值的实现方式 •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34. 注意的几个误区 • 误区一: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 • 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 误区二、客观条件必须充分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良好而必要的客观条件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基本保证,但客观条件不充分,也可以实现人生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造出新的客观条件,同样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35. 注意的几个误区 • 误区三:个人努力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 人生价值的实现,既包括主观条件,又包括社会历史条件。个人努力属于主观条件,这对实现人生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要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人的创造力的形成和培养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科学和文化发展水平;人的创造力的利用和发挥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由此可见,实现人生价值,仅仅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这个观点割裂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片面夸大了个人努力的作用。 • 误区四、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但实现人生价值仅仅提高自己的素质是不够的。②实现人生价值既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它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还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指引。③本命题犯了以偏概全的形而上学错误。

  36. 高考真题 • (2008广东卷40)材料三:大灾之中有大爱,每当灾难来临之时,总有平凡之人的非凡之举让我们感动。比如雪灾中高速公路处于瘫痪状态时,众多旅客被困途中,沿途涌现出很多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在这些平凡人的身上表现出人间可贵的真情实义。 •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 (2)结合材料三论述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37. 高考真题 • 【解析】第(2)问,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也是教材中答案比较明确的一个题目,主要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 【答案】(2)①人的价值体现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爱家人、爱朋友、爱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雪灾中不计个人利益解救他人于危难之中的行为,赢得了社会对这些平凡人的尊重,从而也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②人的价值,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灾难面前涌现的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没有计算个人利益的得失,考虑的是他人的危难,难能可贵,体现了灾难面前的人间真情。③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发展自己的才能、提高个人素质;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38. 高考真题 • (2009浙江卷41)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 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39. 高考真题 • 【解析】本题以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为背景,国家关注民生问题,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并进一步完善这一政策,综合考查了中学政治三个必修模块的相关知识,角度新颖,紧跟社会热点,时代性强。本问考查模块界定为《生活与哲学》,启示类型或者说是措施类型的题目。两问搜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注意:组织答案的方式:材料分析+教材理论。 • 【答案】小杨在做“村官”的实践中,不仅使该村的社会风气好起来,村民的钱包鼓起来,自己也得到了好评,表明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小杨的精彩人生离不开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也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努力,表明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做“村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乡村建设作出了贡献,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40. 高考真题 • (2007宁夏卷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亿多人,外出务工收入增加额占农民平均纯收入增加额的25.9%。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农民工分别为3484万人,4251万人和2833万人,而在这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7404万人、1569万人和1572万人。 • 材料二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单位:元) • 注:*2005年的统计口径与其他年份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 • 材料三:据报道,2007年,来自某省农村的在京务工人员董先生当选北京市党代表并出席中共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他是北京某居民小区的保洁员,15年如一日勤垦工作,深受好评。 • (3)进城务工人员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理应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简要说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与价值创造和实现的途径。

  41. 高考真题 • 【解析】本题考查就正确价值观的知识,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第(3)题,可根据课本内容,回答出价值的最高标准是人民的根本利益,然后结合材料三,说明在劳动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对课本知识准确把握,同时关注国家的政策,把二者恰当地结合起来。 • 【答案】(3)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应该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个人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对社会的贡献越多,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