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第三章 烯烃

第三章 烯烃.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化学工程系. 课型:理论讲授 教学目的: 1. 掌握 sp 2 杂化的特点,形成 π 键的条件以及 π 键的特性。 2. 掌握烯烃的命名方法,了解次序规则的要点及 Z / E 命名法。 3. 掌握烯烃的重要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α-H 的反应)。 4. 掌握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马氏规则和过氧化物效应。 教学重点 : 掌握烯烃的命名方法,了解次序规则的要点及 Z / E 命名法。 教学难点 : 掌握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马氏规则和过氧化物效应。 教学方法 : 理论联系实际、讨论,习题。 课时安排 :4 学时.

garth-wall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烯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烯烃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化学工程系

  2. 课型:理论讲授 • 教学目的: • 1.掌握sp2杂化的特点,形成π键的条件以及π键的特性。 • 2.掌握烯烃的命名方法,了解次序规则的要点及Z / E命名法。 • 3.掌握烯烃的重要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α-H的反应)。 • 4.掌握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马氏规则和过氧化物效应。 • 教学重点:掌握烯烃的命名方法,了解次序规则的要点及Z / E命名法。 • 教学难点:掌握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马氏规则和过氧化物效应。 • 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讨论,习题。 • 课时安排:4学时

  3.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命名 第二节 结构 第三节 顺反异构 第四节 制法 第五节 物理性质 第六节 化学反应

  4. 烯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C=C)的不饱和烃。 • 通式:CnH2n 官能团: >C=C< 构造异构体: 1-丁烯 2-丁烯 2-甲基丙烯 双键位于末端的烯烃通常 叫做末端烯烃或α-烯烃

  5. 几个重要的烯基 CH2=CH- 乙烯基 CH3CH=CH- 丙烯基 CH=CHCH2- 烯丙基 CH2=C- 异丙烯基

  6. §3-1 烯烃的命名法 • 个别烯烃具有习惯命名法 • 简单烯烃通常用衍生命名法来命名。

  7. 由于官能团 (双键)的位置不同引起同分异构现象 • 例1:丁烯的三个同分异构体 • (1) CH3-CH2-CH=CH2 1-丁烯 • (2) CH3-CH=CH-CH3 2-丁烯 • (3) CH3-C=CH2 2-甲基丙烯(异丁烯) • CH3 • 系统命名法: • (1)选择含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母体);幻灯片 8 • (2)碳链编号时,应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幻灯片 8 • (3)烯前要冠以官能团位置编号最小的数字;幻灯片 8 • (4)其它同烷烃的命名规则。 • (5)10个碳以上,如29页(1-十八碳烯)。

  8. 2-乙基-1-戊烯 4,4-二甲基-2-戊烯 3-甲基-2-乙基-1-己烯

  9. 习题29页 • 1题(1,3,5) • 2题(1,3) • 3题(1,3,5)

  10. 乙烯分子所有的碳和氢原子都分布在同一平面.乙烯分子所有的碳和氢原子都分布在同一平面. §3-2 乙烯分子的平面结构 双键上的碳采取 sp2杂化,形成处于 同一平面上的三个 sp2 杂化轨道。

  11. 碳原子SP2杂化示意图 1个SP2杂化轨道 = 1/3 s + 2/3 p (SP3轨道?) 1个SP2轨道 每个C原子的3个SP2轨道在同一个面上,互成120℃。

  12. 余下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垂直于 三个SP2杂化轨道对称轴所在的平面。

  13. 乙烯分子中的π键 乙烯分子中的σ键 乙烯分子  键示意图

  14. π键的特点: • 不如σ键牢固(因p轨道是侧面重叠的) • 不能自由旋转(π键没有轨道轴的重叠) • 电子云沿键轴上下分布,不集中,易极化, 发生反应。 • 不能独立存在。

  15. §3-3烯烃的顺反异构 一、顺反异构(构型异构)立体异构的一种,由于双键不能自由旋转引起的,也称为几何异构。(以后还会讲到另一种情况,环状化合物) 顺- 2 -丁烯 反- 2 -丁烯 反式异构体 顺式异构体 反异构体产生的条件: ⑴ 分子不能自由旋转(否则将变成另外一种分子)。 ⑵ 双键上同一碳上不连有相同的原子或基团。

  16. 二、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1.顺–反命名法:“顺”或“反” 加于系统命名法的最前面。 顺 - 2 - 戊烯反 - 2- 戊烯 但是,如果双键上四个取代基均不相同时, 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例如:

  17. 2.Z、E命名法: 双键上四个取代基均不相同时,应用 Z、E命名法: • 按照次序规则,两个双键碳上次序较大的原子或基团在同一侧的称为 Z型。 • 按照次序规则,两个双键碳上次序较大的原子或基团在两侧(相反方向)的称为E型。 • Z:德文,Zusammen,同侧之意; • E:德文,Entgegen,异侧之意

  18. (E) - 3- 甲基 - 2- 戊烯 (Z) - 3- 甲基 - 2- 戊烯

  19. 次序规则: • 与双键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 • 大者 “较优”。 Z-2-氯-2-丁烯 E-2-氯-2-丁烯

  20. (b) 如与双键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的原子序数相同, 则需再比较由该原子外推至相邻的第二个原子的原子序数,如仍相同,继续外推,直到比较出 “较优” 基团为止。 E-3-甲基-4-异丙基-3-庚烯

  21. Z、E命名法一般与顺反命名法相一致,比如上面几个例子。但也有不一致的。Z、E命名法一般与顺反命名法相一致,比如上面几个例子。但也有不一致的。 例如: 如按顺反命名应该为:顺-3-甲基-2-戊烯 按Z、E命名法应该为:E-3-甲基-2-戊烯

  22. 如果分子中有两个以上双键时,并且双键的每一个碳上均有不同的两个原子或基团,这种情况在命名时,每一个双键都要进行顺反或Z、E说明。如果分子中有两个以上双键时,并且双键的每一个碳上均有不同的两个原子或基团,这种情况在命名时,每一个双键都要进行顺反或Z、E说明。 例如: (2E,4E)-2,4-己二烯

  23. 书上例题 • 习题34页-4,5

  24. §3-4烯烃的制备 一、工业制法: 1.石油裂解2.由醇脱水 二、实验室制法 1.醇脱水 2.卤代烃脱卤化氢 习题35页-6

  25. §3-5烯烃的物理性质 (1) 含2~4个碳原子的烯烃为气体,5~18个碳原子的烯烃为液体. (2)α-烯烃(即双键在末端的烯烃)的沸点和其它异构体比较,要低. (3)直链烯的沸点要高于带支链的异构体,但差别不大. 幻灯片 26 (4)顺式异构体的沸点一般比反式的要高;而熔点较低.幻灯片 26 (5)烯烃的相对密度都小于1.幻灯片 27 (6)烯烃几乎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非极性溶剂(戊烷,四氯化碳,乙醚等).

  26. §3-5烯烃的物理性质

  27. §3-6 烯烃的化学反应 (一)加成反应 (二)聚合反应 (三)氧化反应 (四)-氢卤代反应

  28. 反应主要表现在官能团C=C双键上,以及-H(直接和官能团相连的C原子叫-C, -C上的H原子叫 -H。) 一、 加成反应 在反应中π键断开,双键上两个碳原子和其它原子团结合,形成两个σ-键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 1. 催化加氢 +435)-828 = -129 kJ·mol-1 催化加氢是一个放热反应。

  29. 常用Pt铂,Pd钯,Ni镍做催化剂 ,烯烃与氢加成生成烷烃。 CH2=CH2 + H2催化剂CH3-CH3 R+ CH=CH2 + H2 R-CH2-CH3 催化剂 一般认为是通过催化剂表面上进行的,又称表面催化。 其反应历程可表示如下: 催化加氢的应用:(1)可精制汽油或石油产品。 (2)可测定化合物的不饱和度。

  30. 2.加氯或溴 CH2=CH2 +Cl-Cl  CH2Cl-CH2ClH= -171kJ/mol CH2=CH2 +Br-Br  CH2Br-CH2BrH= -69kJ/mol 此反应现象是:溴的红棕色消失,用于检验烯烃、炔烃及其他含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 卤素的活性:Cl2>Br2

  31. 3.加HX CH2=CH2 + HX CH3CH2-X • 不对称烯烃的加成产物遵守—马氏规则(马尔科夫尼科夫) • 卤化氢与不对称烯烃加成时,可以得到两种不同的产物,但其中之一为主.即加成时以H原子主要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C原子上,而卤素原子则加到含氢较少或不含氢的双键碳原子上。 HX的反应活性:HI > HBr > HCl

  32. 过氧化物效应 • 当有过氧化物(如 H2O2, R-O-O-R等)存在时,不对称烯烃与HBr的加成产物不符合马氏规则(反马氏规则)的现象称为过氧化物效应。 (自由基加成)

  33. 4. 加H2SO4(间接水合法) 硫酸氢乙酯水解生成乙醇,加热则分解成乙烯。 不对称烯烃与硫酸(H2SO4)加成的反应符合马氏规则。

  34. 5.加水反应 烯烃直接水合生成醇的反应需在酸催化下进行(常用 的酸为硫酸或磷酸)。 烯烃直接水合,除乙烯得到乙醇外,其它烯烃都将得到仲醇或叔醇(间接水合法也具有同样的规律)。

  35. 6.加次氯酸:HOCl(氯与水混合物) 2- δ- δ+ 1-氯-2-丙醇 反应遵守马氏规则,因卤素与水作用成次卤酸(H-O-Cl),在次卤酸分子中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强,使之极化成,氯成为了带正电荷的试剂。

  36. 二、聚合反应 烯烃在少量引发剂或催化剂作用下,键断裂而互相加成,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称为聚合反应。 聚乙烯是一个电绝缘性能好,耐酸碱,抗腐蚀,用途广的高分子材料(塑料)。

  37. TiCl4-Al(C2H5)3称为齐格勒(Ziegler 德国人)、纳塔(Natta 意大利人)催化剂。 1959年齐格勒-纳塔利用此催化剂首次合成了立体定向高分子,人造天然橡胶。为有机合成做出了具大的贡献。为此,两人共享了196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38. 三、氧化反应 1、氧化剂(高锰酸钾)氧化: 1) 用稀的碱性KMnO4氧化,可将烯烃氧化成邻二醇。 反应中KMnO4褪色,且有褐色MnO2沉淀生成。故此反应可用来鉴定不饱合烃。 此反应生成的产物为顺式-1,2-二醇,可看成是特殊的顺式加成反应。

  39. 2)用酸性KMnO4氧化 反应的用途: 1.鉴别烯烃, 2.制备一定结构的有机酸和酮, 3.推测原烯烃的结构。

  40. 补充题 已知经高锰酸钾酸性条件下氧化后生成的产物,推测厡烯烃的结构。 (1)CH3CH2COOH + CO2 + H2O CH3CH2CH = CH2 (2)CH3CH2 C= CO + CH3COOH CH3 CH3CH2 -C= CHCH3 ∣ CH3

  41. 四、α-H的反应 双键是烯烃的官能团,凡官能团的邻位统称为α位,α位(α碳)上连接的氢原子称为α- H(又称为烯丙氢)。α- H由于受C=C的影响,αC-H键离解能减弱。故α- H比其它类型的氢易起反应。 1、α-H的卤代反应(高温或光照) 高温下主要发生取代(>300℃) 低温下主要发生加成(<300℃)幻灯片 31

  42. 2、α-H的氧化反应

  43. §3-8 聚乙烯和聚丙烯

  44. 习题41页-7、8、9作业48页-17 18(2、4)19(2、4)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