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水及廢水處理廠設計

水及廢水處理廠設計. 4. 二級生物處理 4 -1 活性污泥法模式 4-2 曝氣池設計 4-3 曝氣系統設計 4-4 二沉池設計. 4 -1 活性污泥法模式. 活性污泥法基本控制方法 基本原則 活性污泥庫存量 (inventory) 控制 系統中維持一定量之微生物,以達預期處理效率 與活性污泥曝氣池設計有關 原則:污泥產生量等於廢棄污泥量 迴流污泥量控制 與污泥沉降性有關 原則:二沉池不累積污泥 曝氣用空氣量控制 曝氣池空氣需求量隨進流水質水量變動 原則:曝氣池維持一定溶氧量. 4 -1 活性污泥法模式. 活性污泥法基本控制方法

gaurav
Download Presentation

水及廢水處理廠設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水及廢水處理廠設計 4.二級生物處理 4-1活性污泥法模式 4-2 曝氣池設計 4-3 曝氣系統設計 4-4 二沉池設計

  2. 4-1活性污泥法模式 • 活性污泥法基本控制方法 • 基本原則 • 活性污泥庫存量(inventory)控制 • 系統中維持一定量之微生物,以達預期處理效率 • 與活性污泥曝氣池設計有關 • 原則:污泥產生量等於廢棄污泥量 • 迴流污泥量控制 • 與污泥沉降性有關 • 原則:二沉池不累積污泥 • 曝氣用空氣量控制 • 曝氣池空氣需求量隨進流水質水量變動 • 原則:曝氣池維持一定溶氧量

  3. 4-1活性污泥法模式 • 活性污泥法基本控制方法 • 廢棄污泥量控制方法 • 方法一:維持食微比(F/M ratio) • 廢棄污泥量隨進流水質變動 • 適合處理接受間歇性高負荷之工業廢水處理廠 • 方法二:維持曝氣槽MLSS濃度 • 廢棄污泥量隨微生物增殖速率變動 • 適合全自動控制之小型污水處理廠 • 方法三:維持平均細胞停留時間(MCRT) • 依每日水質水量及MLSS分析結果計算廢棄污泥量 • 適合一般都市污水處理廠或工業廢水處理廠,為現階段主流控制方法 → 本課程設計依據

  4. 設計水量水質 質量平衡 活性污泥法 模 式 曝氣池設計(容積、尺寸) 二沉池設計 (面積、尺寸) 曝氣系統設計 (空氣量) 散氣 鼓風機 溢流堰 空氣 管線 迴 流 污泥泵 活性污泥系統設計步驟

  5. 4-1活性污泥法模式 • 活性污泥法模式七項假設 • 曝氣槽完全混合 • 曝氣槽中各點固體物濃度(X)一致 • 註1:固體物濃度即生物細胞濃度,以VSS表示 • 曝氣槽中各點基質濃度(S)一致,且與出流水基質濃度相同 • 註2:基質為溶解性,以BOD或COD表示 • 進流基質濃度(S0)維持穩定無明顯變化 • 進流廢污水中不含活性污泥微生物

  6. 4-1活性污泥法模式 • 活性污泥法模式七項假設 • 二沉池中不發生生物反應 • 二沉池有合理的固液分離效率,且沒有污泥固體物累積 • 進流廢污水中所有生物可分解物質(基質)均為溶解態 • 全系統維持恆定狀態(steady-state)

  7. 1.42 VSS = BODU 0.68 BODU = BOD5 S(soluble) = Se – (1.42 x 0.68)Xe X, V Q - QW Se(S) Xe Q S0 X0 = 0 QR, XW QW, X (alternative waste) QW, XW 標準活性污泥法示意圖

  8. 4-1活性污泥法模式 • 活性污泥法模式推導 • 動力方程式 • 微生物增殖 • dX/dt = mX = [mmaxS/(KS+S)] X • 微生物衰減 • dX/dt = -kdX • 淨污泥增加量 = 微生物增殖量-微生物衰減量 • PX = mVX – kdVX • 引入平均細胞停留時間(MCRT) • qX = VX / DX = 1 / (m – kd) • 1/qX = m – kd • m = (1 + kd qX) / qX

  9. 4-1活性污泥法模式 • 活性污泥法模式推導 • 動力方程式 • 引入水質水量條件 • YQ(S0 – S) = mVX • VX = YQ(S0 – S)/m = YQ(S0 – S)qX / (1 + kd qX) • Yobs = Y / (1 + kd qX) • VX = YobsQ(S0 – S)qX • 引入水力停留時間 • VX/Q = Xq = Yobs(S0 – S)qX • q = Yobs(S0 – S)qX / X • 反算淨污泥增加量 • PX = YobsQ(S0 – S)

  10. 4-1活性污泥法模式 • 活性污泥法模式推導 • 模式總結 • 重要方程式 • VX/Q = Xq = Yobs(S0 – S)qX • PX = YobsQ(S0 – S) • Yobs = Y / (1 + kd qX) • 重要參數 • 計量與動力係數:Y、 kd • 停留時間:q、qX • 質量與濃度: S0、S、X、PX • 流量與體積:Q、V

  11. 4-1活性污泥法模式 • 活性污泥法模式推導 • 模式總結 • 方程式應用面向 • 對已知水質水量,可求取 • 水力停留時間 • 污泥停留時間 • MLVSS • 曝氣槽體積 • 對已知系統,可求取 • 處理水質 • 最大容許污水量 • 最大容許污染負荷

  12. 4-1活性污泥法模式 • 活性污泥法模式之設計應用 • Step-1 建立水質水量參數 • 進流有機物濃度S0:BOD或COD,mg/L • 進流SS濃度:假設為0 • 出流有機物濃度Se:BOD或COD,mg/L • BOD5< 30 mg/L;COD < 100 mg/L • 出流SS及VSS(Xe):mg/L • SS < 30 mg/L • Xe = 0.65 SS • 出流溶解性有機物濃度S:BOD5或COD,mg/L • S = Se - (1.42 x 0.68) Xe (以BOD5為基準) • 廢污水流量Q:m3/d

  13. 4-1活性污泥法模式 • 活性污泥法模式之設計應用 • Step-2 建立活性污泥參數 • 暫以BOD5為基準 • 增殖係數Y:0.38~0.75 kg-MLVSS/kg-BOD5,典型值0.5 kg-MLVSS/kg-BOD5 • 污泥停留時間qX:5~15 days,典型值10 days • 衰減係數kd :0.01~0.14 day-1,典型值0.06 day-1 • 曝氣池MLVSS濃度X:1,200~2,400 mg/L,典型值2,000 mg/L(相當於MLSS 2,500 mg/L,MLVSS/MLSS = 0.8) • 廢棄污泥濃度XW:6,000~10,000 mg/L,典型值8,000 mg/L(SS)

  14. 4-1活性污泥法模式 • 活性污泥法模式之設計應用 • Step-3 計算廢棄污泥量 • 計算顯性增殖係數Yobs • Yobs = Y / (1 + kdqX) • MLVSS增加量 • PX = Yobs Q (S0 - S) • MLSS增加量 • PXM = PX / 0.8 • 質量平衡 • PXM = (Q - QW) SS + QW XW • 解出QW

  15. 4-1活性污泥法模式 • 活性污泥法模式之設計應用 • Step-4 計算曝氣池容積 • V = PXqX / X • Step-5驗算曝氣池水力停留時間 • q = V/Q,典型值4~8 小時 • Step-6 驗算食微比(food-to-microorganism ratio) • F/M = QS / VX • 典型值0.2~0.4 day-1 • Step-7 設計曝氣池尺寸(見4-2節) • Step-8 計算曝氣用空氣量(見4-3節) • Step-9 設計二沉池(見4-4節)

  16. 4-1活性污泥法模式 • 硝化作用評估 • 是否發生硝化作用 • 自營菌比生長速率(m^'A) • m^'A = m^AC/(KOA + C) • m^A:自營菌最大比生長速率,典型值0.75 day-1 • C:曝氣池溶氧,mg/L • KOA:常數,典型值0.5 mg/L • 硝化所需最小MCRT(qmX) • qmX = 1/(m^'A - bA) • bA:自營菌衰減係數,典型值0.1 day-1 • fSA = qX / qmX • 確定發生硝化作用:fSA > 1.5

  17. 4-1活性污泥法模式 • 硝化作用評估 • 硝化作用影響 • 增加供氧量(參考4-3 曝氣系統設計) • 增加污泥量(自營菌增殖) • PXA = YA Q NOX / (1 + bAqX) • YA:自營菌增殖係數,典型值0.22 g-cell-VSS/g-N • NOX:進流TKN – 出流TKN – 異營菌細胞合成用氮 • 因自營菌(硝化菌)生長速率慢,增殖係數也較低,處理都市污水時對污泥量增加幅度有限 • 補充鹼度(alkalinity) • SALK = 7.07(SNH1 - SNH) • SALK:需補充鹼度,mg/L as CaCO3 • SNH1、SNH:進出流氨氮或TKN,mg/L as N

  18. 4-1活性污泥法模式 • 對活性污泥法模式七項假設之檢討 • 曝氣槽完全混合 • 只適用真正的完全混合曝氣槽 • 進流基質濃度維持穩定 • 大部情形下無法維持穩定 • 進流廢污水中不含活性污泥微生物 • 二沉池中不發生生物反應 • 二沉池有合理效率,沒有污泥固體物累積 • 進流廢污水中所有基質均為溶解態 • 溶解態狀基質依水質而異,且不一定為易分解 • 全系統維持恆定狀態

  19. 4-2 曝氣池設計 • 曝氣池設計準則(標準活性污泥法)

  20. 4-2 曝氣池設計 • 曝氣池尺寸 • 曝氣池水深 • 典型深度:4~6 m • 深槽曝氣:10 m • 超深層曝氣:30~100 m • 曝氣池外形 • 矩形 • 完全混合:長寬比1~5, • 柱塞流:長寬比>>5 • 其他 • 氧化渠、Counter-current aeration

  21. 曝氣池平面圖 (大發工業區污水處理廠)

  22. 曝氣池剖面圖 (大發工業區污水處理廠)

  23. 4-2 曝氣池設計 • 菌種選擇池 • 在曝氣池前端原廢水與迴流污泥入口,設置一厭氧或缺氧反應池,只攪拌而不曝氣,可用於控制絲狀菌生長 • 標準活性污泥法搭配菌種選擇池,因證實可有效控制污泥膨化(bulking),已成為設計主流 • 菌種選擇池原理(M&E,pp.700-703) • 菌種選擇池設計準則(厭氧型)

  24. (a)厭氧型 (b)高F/M型 菌種選擇池 (M & E,2003) (b)缺氧型

  25. 4-3 曝氣系統設計 • 空氣量設計 • Step 1.計算理論需氧量 • 由去除BOD或COD推得之理論需氧量 • 需扣除BOD或COD用於細胞合成之部份 • 如有缺氧段,則其中去除之BOD或COD不計需氧量 • 由氨氮硝化作用推得之理論需氧量 • 無硝化作用時因細胞合成減少之TKN不計 • ThOR = Q(S0-Se) + 4.57 Q(SNH1-SNH) - 1.42 PX • ThOR:理論需氧量,kg/d • S0、Se:進出流BODU或COD • SNH1、SNH:進出流氨氮或TKN(有硝化作用時才計) • PX:每日合成(等於廢棄)之VSS

  26. 4-3 曝氣系統設計 • 空氣量設計 • Step 2.計算標準需氧量 • SOR = ThOR / [((C’swbFa – C)/Csw) (1.024)T-20a] • SOR:標準需氧量,kg/d • Csw:20oC清水之飽和溶氧量,9.08 mg/L • C’sw:ToC清水之飽和溶氧量(M & E,Appendix D) • C:曝氣池設計最小溶氧量,典型值2.0 mg/L • a:氧傳修正係數(污水KLa/清水KLa),典型值0.8~0.9 • b:鹽度修正係數(污水飽和溶氧/清水飽和溶氧),典型值0.9 • Fa:溶氧量高程修正係數 • Fa = 1 – (廠址高程,m)/9,450 • T:曝氣池平均溫度,oC

  27. 4-3 曝氣系統設計 • 空氣量設計 • Step 3.計算標準空氣量 • SAR = [SOR/r 0.232(g-O2/g-air)]/OTE • SAR:標準空氣量,kg/d • r:空氣密度,= PM/RT (20oC時1.204 kg/m3) • P:1大氣壓為101325 N/m2 • M:28.97 kg/kg-mole • R:8314 N-m/kg-mole-K • T:K(=273.15 + oC) • OTE:傳氧效率,與水深、單位面積風量有關,依散氣器或曝氣機廠商提供資料設計 • 細氣泡散氣器:20~30% • 粗氣泡散氣器:8~10%

  28. 4-3 曝氣系統設計 • 空氣量設計 • Step 4.計算設計空氣量 • AR = SAR x SF • 以平均日流量設計,SF = 1.5 • 以最大日流量設計,SF = 1.0

  29. 4-3 曝氣系統設計 • 空氣傳輸方式 • 散氣器(diffuser)及鼓風機(blower) • 粗氣泡散氣器(coarse bubble diffuser) • 細氣泡散氣器(fine bubble diffuser) • 陶瓷碟型(ceramic disc) • 薄膜碟型(membrane disc) • 薄膜管型(membrane tube) • 薄膜板型(membrane plate) • 表面式曝氣機(surface aerator) • 沉水式曝氣機(submersible aerator),可同時搭配鼓風機 • 噴射式曝氣機(jet aerator),可同時搭配鼓風機

  30. (a)粗氣泡散氣器 (b)陶瓷碟型細氣泡散氣器 (c)薄膜碟型細氣泡散氣器 (d)薄膜管型細氣泡散氣器 常用散氣器類型 (Source: Sanitaire, Nopol)

  31. 薄膜碟型細氣泡散氣器構造 (Source: Sanitaire)

  32. 散氣器於曝氣池中典型配置方式 (Source: Sanitaire)

  33. 4-3 曝氣系統設計 • 曝氣用空氣量控制方式 • 使用散氣器配合鼓風機時常用串級式控制(cascade control) • 取得現場溶氧監測值 • 與預設之目標溶氧量(例如2.0 mg/L)比較 • 依水質、水量計算應增減之空氣量 • DAR = f S0 Q DDO • DAR:應增加或減少之空氣量 • DDO:實測溶氧量與目標溶氧量之差值 • f:經驗係數,與污水特性、散氣器效率等有關 • 將應增減空氣量訊號傳遞給鼓風機控制系統

  34. 4-4 二沉池設計 • 二沉池(secondary clarifier)型式 • 圓形(circular) • 較矩形沉澱池有水力與集泥上的優勢 • 如無其他考量應儘量採用 • 矩形(rectangular) • 常用於地下化或廠區面積不足之污水處理廠 • 如沉澱池長度過長,應自二端刮泥,並於沉澱池中央集泥

  35. 4-4 二沉池設計 • 圓形二沉池構造 • 進水方式 • 中央進水:最常用 • 周邊進水:較少見 • 出水 • 單邊溢流堰 • 雙邊溢流堰:建議使用 • 集泥方式 • 刮泥犁耙 • 吸泥管(Tow-Bro):建議使用 • 驅動方式 • 全橋中央驅動式:適用小型圓形沉澱池(直徑小於10公尺) • 半橋中央驅動式:適用大型圓形沉澱池(直徑大於10公尺) • 半橋周邊驅動式:不建議使用

  36. 2-side effluent launder Scum skimmer Tow-Bro Scum guard 圓形二沉池構造(安平廠)

  37. Bridge Outer well Inner well (inlet) Drive unit Floculating Zone Supports Scum box Tow-Bro 圓形二沉池構造(安平廠)

  38. Tow-Bro 吸泥管 (Source:Envirex)

  39. 4-4 二沉池設計 • 圓形二沉池設計方法 • 依設計準則

  40. 4-4 二沉池設計 • 圓形二沉池設計方法 • 依沉降通量法(M&E,pp.820-833) • 迴流污泥設計 • 設計最大迴流比:計畫污水量之100% • 操作迴流比:一般為當時進流污水量之30~50%,視MLSS濃度及污泥沉降性而定 • 控制方法 • 固定迴流比 • 固定污泥氈(sludge blanket)高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