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肛 漏

肛 漏. 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也称肛瘘 多是肛痈的后遗症 肛痈破溃或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缩小形成的瘘道 其中 90% 是隐窝腺源性,仅 10% 是有特殊病因的. 病名最早见于 《 山海经 》 : “ 食者不痛,可以为瘘。 ” 《 神农本草经 》 首将本病命为 “ 痔瘘 ” 《 诸病源侯论 》 : “ 肛边生鼠乳出在外者,时时出脓血 ” “ 肛漏 ” 之名见于清 《 外证医案汇编 》 现代医学称瘘为 FisTula, 来源于拉丁文,意为芦管,水管. 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 内口多为原发性,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

gay-va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肛 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肛 漏 • 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也称肛瘘 • 多是肛痈的后遗症 • 肛痈破溃或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缩小形成的瘘道 • 其中90%是隐窝腺源性,仅10%是有特殊病因的

  2. 病名最早见于《山海经》:“食者不痛,可以为瘘。”病名最早见于《山海经》:“食者不痛,可以为瘘。” • 《神农本草经》首将本病命为“痔瘘” • 《诸病源侯论》:“肛边生鼠乳出在外者,时时出脓血” • “肛漏”之名见于清《外证医案汇编》 • 现代医学称瘘为FisTula,来源于拉丁文,意为芦管,水管

  3. 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 • 内口多为原发性,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 • 外口为继发性,在肛门周围皮肤上,常不止一个 • 发病年龄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主要见于男性 • 特点: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并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到直肠

  4. 病因病机 • 肛痈溃后,余毒未尽,蕴结不散,血行不畅,疮口不合,日久成漏 • 或虚劳久嗽,肺、脾、肾亏损,邪乘于下,郁久肉腐成脓,溃后成漏 • 漏管久不收口,邪气留连,耗伤气血

  5. 西医病因 •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发展而成 • 肛瘘与肛周脓肿分属肛周间隙化脓性感染的两个病理阶段 • 直肠肛门损伤、肛裂反复感染并发皮下瘘 • 结核、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直肠癌、会阴部手术感染、血行感染等

  6. 病 因 学 说 • 中央间隙感染学说 • 免疫学说 • 胚胎学说 • 细菌学说 • 性激素学说

  7. 临 床 表 现 • 局部症状 • 流脓 • 疼痛 • 瘙痒 • 肿块 • 全身症状 发热、贫血、消瘦、食欲不振

  8. 分类 • 单纯性肛漏 内外漏 外盲漏 内盲漏 • 复杂性肛漏 马蹄形肛漏 • 低位单纯性肛漏 低位复杂性肛漏 • 高位单纯性肛漏 高位复杂性肛漏

  9. 检 查 • 视诊 • 观察脓液情况 • 观察外口形状﹑多少和部位 • 触诊 • 触摸肛门外瘘管走向和深浅 • 肛门内指诊 • 索罗门定律

  10. 特 殊 检 查 • 探针检查 • 肛门镜检查 • 注射色素法 • X线碘油造影 • 肛内超声波检查 • 核磁共振检查 • 活组织检查及细菌培养

  11. 鉴别诊断 • 肛门化脓性汗腺炎 • 骶骨前畸胎瘤溃破 • 骶尾骨骨结核 • 晚期肛管直肠癌

  12. 治 疗 • 内治 • 用于手术前后以增强体质,减轻症状,控制炎症发展 • 湿热下注证 • 治拟清热利湿 • 二妙丸合萆薢胜湿汤加减

  13. 正虚邪恋证 • 治拟托里透毒 • 托里消毒散加减 • 阴液亏损证 • 治拟养阴清热 • 青蒿鳖甲汤加减

  14. 手术治疗 • 挂线疗法 • 适应证、禁忌证 • 操作方法 • 切开疗法(超声刀) • 适应证、禁忌证 • 操作方法 • 关键:正确处理感染内口

  15. 手 术 原 则 • 正确处理感染内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主管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或通过直肠环以下1/3的主管,采用切开法 • 在肛管直肠环上方的主管或通过直肠环以上2/3的主管,采用挂线法 • 正确处理创面,使之引流通畅,防止假性愈合 • 深部瘘管穿过肛管直肠环以上,肛管直肠部未纤维化者,不能一次全部切开

  16. 手术时注意事项 • 术后处理 • 预防与调护 • 经常保持肛门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发现肛痈宜早期治疗,防止后遗肛漏 • 肛漏患者应及早治疗,避免引发新的支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