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梅雨季節

梅雨季節. 台灣地理環境與自然災害報告. 指導老師:范銚燻 班級:四生三A 組別:第五組 成員:王甄蔚    張雅婷    黃偲雯. 前言   梅雨是東亞地區獨特的天氣與氣候現象,從廣東沿海向北延伸到長江流域,其中也包括台灣地區,這些地區每年都有一段特別容易出現連續降雨,並且還會夾有豪雨的時期。   這不但對各項活動有影響,甚至因豪雨或持續太久的降雨,會造成災害,比如在農業上平均每年損失約十七億元,因此除了颱風以外,梅雨是台灣第二大氣象災害。但梅雨對台灣的水資源利用上,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有關梅雨的種種現象,我們應該有較深的認識。. 梅雨名稱由來

gaye
Download Presentation

梅雨季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梅雨季節 台灣地理環境與自然災害報告 指導老師:范銚燻 班級:四生三A 組別:第五組 成員:王甄蔚    張雅婷    黃偲雯

  2. 前言   梅雨是東亞地區獨特的天氣與氣候現象,從廣東沿海向北延伸到長江流域,其中也包括台灣地區,這些地區每年都有一段特別容易出現連續降雨,並且還會夾有豪雨的時期。   這不但對各項活動有影響,甚至因豪雨或持續太久的降雨,會造成災害,比如在農業上平均每年損失約十七億元,因此除了颱風以外,梅雨是台灣第二大氣象災害。但梅雨對台灣的水資源利用上,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有關梅雨的種種現象,我們應該有較深的認識。

  3. 梅雨名稱由來   梅雨名稱由來已久,早在漢朝即有記載,古時候稱為「黃梅雨」。其中,有很多記述和梅雨發生的時間有關:例如晉代有「夏至之雨,名曰黃梅雨」,唐有「梅實迎時雨」,宋有「梅子黃時雨」,又有「江南五月梅熟時,霖雨連旬,謂之黃梅雨」等等。由這些記載可以知道,梅雨是因為發生在梅子成熟時期而得名。  另外,又因梅雨時期陰雨連綿,空氣潮溼,物品容易發霉,所以明朝醫學家李時珍有「梅雨或作霉雨,言其霑衣及物皆生黑霉也。」的說法,因此梅雨又有一個別名:「霉雨」,而不論是「梅雨」或「霉雨」,這一個名稱已經在中國流傳了一千多年了。

  4. 梅雨如何形成?   梅雨產生的原因,全世界梅雨只發生在東亞地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東亞位於全球季風最顯著的區域內,冬季盛行的東北季風和夏季盛行的西南季風,在春末到盛夏間的季節轉換時間裡,兩種季風帶來的冷、暖空氣相會合之後,即形成「鋒面」。   鋒面又因兩種季風的強度相當,所以常出現互相對峙的現象,使得鋒面移動近似滯留,而形成「滯留鋒」,而這滯留鋒面,即會導致連續性降雨,使得華南、台灣、長江中下游等地區、分別都有一段多雨時期、這就是梅雨形成的原因。 梅雨的季節?   由於台灣的梅雨季的變動性高,每年都有不同,很難訂出梅雨開始與結束定義,所以只能約略將五、六月訂為台灣的梅雨期。 梅雨期間天氣以陰雨為多,但偶而也會有不下雨的好天氣出現。

  5. 為什麼台灣會有梅雨? 台灣位於東亞地區,也為全球季風很顯著的區域,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在春未夏初的過渡季節交接時,由於大陸冷氣團與太平洋暖氣團勢力相當,常在華南至台灣、琉球一帶相持不下,形成滯留鋒(梅雨鋒) ,鋒面帶上氣流不穩定易引發中小尺度對流發生,並且出現連續性的降雨或雷陣雨或時有強風、雷電等現象並帶來豐沛雨水。   事實上,台灣過去並無「梅雨」這個名稱,自光復以後,氣象學者從台灣各地降雨氣候資料上發現,五月到六月中,有一段雨量特別顯著的時期,經他們研究這個多雨原因後,發現是和長江流域的梅雨相似,都是冬、夏兩個季風交替過渡時期出現的現象,降雨形態也相同,不但有連續降雨,也常有豪雨發生,雖然時間上較早,又與梅子成熟期不完全吻合,但其成因及降雨特性卻都相似,所以也採用「梅雨」這個名稱。

  6. 圖一:降雨量分布圖 圖二:台灣梅雨期的平均地面天氣圖

  7. 梅雨所帶來的災害   梅雨期間內,因其降雨特性為持續性並夾有較大雨勢,常常是造成災害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豪雨,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有時非常劇烈。對台灣農業上的傷害平均每年損失約十七億元,因此除了颱風以外,梅雨是台灣第二大氣象災害。 梅雨鋒面也常伴隨雷雨,所以必須防範雷擊及強風現象。若降雨量大,在山區即可能導致落石、坍方、土石流、山洪爆發,低漥地區則易造成淹水等危害。   例如:七十三年台北的「六三水災」、七十年的桃竹地區的「五二八水災」,都造成百億元以上的損失,另外還有高屏地區七十四年的六月六、七日連續兩天不停的豪雨,八十年嘉義到高雄間六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的三天豪雨等,都造成極嚴重的損失。這些都說明了梅雨的壞處,尤其近年來工商發達,經濟繁榮,都市人口集中、都市迅速發展、排水系統不佳或河流引道不佳等因素,使得豪雨災害有增大的趨勢,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問題。

  8. 梅雨也有好處   梅雨的好處則是梅雨的豐沛雨量是台灣重要的水資源。 台灣地區全年大約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降雨量,是下在梅雨期的 五、六月。尤其是中、南部地區,由於台灣的季風盛行的十月到四月,中南部降雨稀少,所以常發生春季的乾旱災害,這時就要靠梅雨的降雨來解決。但若是遇上梅雨不顯著,乾旱就會非常嚴重。所以,梅雨之降雨量在台灣水資源來源上,是僅次於颱風帶來的雨水量之外,非常重要的水源來源。

  9. 梅雨季節的防範方法 • 排水系統應定時檢查並且定時清理。 • 室內應保持良好通風,使用空調和除濕機。 • 衣物或袋子:可在1加侖的熱水中,加入1小杯的檸檬汁和1小杯鹽巴,以布擦拭,可以清除霉污,記得在通風的戶外清洗。 • 牆壁、浴室:可利用海綿沾取稀釋過的漂白水擦拭,也可在溫水中滴一點白醋或檸檬汁,成為天然除霉劑。 • 水災過後,居家環境除了清潔之外,也要注意殺菌與消毒的工作! • 飲食方面:由於天氣變化較大,食物須注意是否新鮮。以避免黴菌毒素之中毒事件發生。 • 利用咖啡豆裝入透氣的小袋子裡,放在鞋櫥或衣櫥裡不僅可以防潮還可以消除臭味。 • 物品或電子產品收納,可利用防潮箱。 • 民眾可透過氣象局所建置的各種管道,166、167電話語音、廣播電台、電視台及報紙等管道取得氣象資訊。

  10. 資料出處 參考來源: • 氣象旅遊台。http://obs.travel-web.com.tw/ • 中央氣象局。 http://www.cwb.gov.tw/ • http://earth.fg.tp.edu.tw/learn/esf/magazine/980302.htm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50207245 • http://www.bud.org.tw/Winnie/Winnie23.htm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7061002742 • www.mdnkids.com/season/mayrian-0414.htm 梅雨新聞連結: • http://obs.travel-web.com.tw/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