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信息分析与预测

信息分析与预测. welcome to join us !. 孙 玉 sunyuyu@hrbeu.edu.cn Tel:82518160. 第四讲 专家调查法. 4.1 头脑风暴法 4.2 德尔菲法 4.3 交叉影响分析法. 第四讲 专家调查法. 所谓专家调查法,就是依靠专家的相关知识、经验、智慧等,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探索其本质、特性和发展规律,并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 专家调查法的种类很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重点介绍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交叉影响分析法。. 4.1 头脑风暴法

g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信息分析与预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信息分析与预测 welcome to join us ! 孙 玉 sunyuyu@hrbeu.edu.cn Tel:82518160

  2. 第四讲 专家调查法 4.1 头脑风暴法 4.2 德尔菲法 4.3 交叉影响分析法

  3. 第四讲 专家调查法 所谓专家调查法,就是依靠专家的相关知识、经验、智慧等,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探索其本质、特性和发展规律,并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 专家调查法的种类很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重点介绍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交叉影响分析法。

  4. 4.1 头脑风暴法 • 头脑风暴法概述 • 头脑风暴法的类型 • 头脑风暴法的基本程序 • 头脑风暴法的原则 • 头脑风暴法的优缺点 • 头脑风暴法的应用举例

  5. 4.1 头脑风暴法 • 头脑风暴法概述 • 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是借助于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取未知或未来信息的一种直观预测方法,是专家意见不仅更集中,而且更深入、更具创造性。 • 头脑风暴法的著名应用案例:美国国防部制定长远科技规划时,曾邀请50名专家采取头脑风暴法开了两周会议。

  6. 4.1 头脑风暴法 ②头脑风暴法的类型 按照参与者类型分为:个人头脑风暴法、集团头脑风暴法。 按头脑风暴法的性质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质疑头脑风暴法。

  7. 4.1 头脑风暴法 ③头脑风暴法的基本程序 头脑风暴法需要通过一定的讨论程序与规则,保证这种创造性讨论的有效性。 确定议题 会前准备 确定专家人选 明确分工 规定纪律 会后的设想处理

  8. 4.1 头脑风暴法 ④头脑风暴法的原则 一次成功的头脑风暴除了程序上的要求之外,更为关键的是讨论方式及心态上的转变,概括起来就是充分、非评价性的、无偏见的交流。 自由畅谈 庭外判决 禁止批评 追求数量 掌握时间 鼓励取长补短

  9. 4.1 头脑风暴法 ⑤头脑风暴法的优缺点 优点:产生富有创见性的“火花”,提供全面广泛的方案。 头脑风暴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就特定主题集中注意力与思想进行创造性沟通的方式,无论是对于学术主题探讨或日常事务的解决,都不失为一种可借鉴的途径。 缺点:易受“权威”、会议“气氛”和“潮流”等因素影响,即兴发言的论证不够充分,逻辑性不够强,易受表达能力等限制。 因此,在组织头脑风暴会议时严格遵循有关原则,严格做好专家的遴选工作,提交必要的背景性材料,会后再走访专家了解详情等。也可将头脑风暴法同其他信息分析预测方法相结合使用,相互印证,不断优化。

  10. 4.1 头脑风暴法 ⑥头脑风暴法的应用案例 案例1 有一年,美国北方格外严寒,大雪纷飞,电线上积满冰雪,大跨度的电线常被积雪压断,严重影响通信。过去,许多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都未能如愿以偿。后来,电信公司经理应用奥斯本发明的头脑风暴法,尝试解决这一难题。他召开了一种能让头脑卷起风暴的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是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要求他们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1. 案例1 • 第一,自由思考。即要求与会者尽可能解放思想,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并畅所欲言,不必顾虑自己的想法或说法是否“离经叛道”或“荒唐可笑”。 • 第二,延迟评判。即要求与会者在会上不要对他人的设想评头论足,不要发表“这主意好极了!”“这种想法太离谱了!”之类的“捧杀句”或“扼杀句”。至于对设想的评判,留在会后组织专人考虑。

  12. 案例1 • 第三,以量求质。即鼓励与会者尽可能多而广地提出设想,以大量的设想来保证质量较高的设想的存在。 • 第四,结合改善。即鼓励与会者积极进行智力互补,在增加自己提出设想的同时,注意思考如何把两个或更多的设想结合成另一个更完善的设想。

  13. 案例1 按照这种会议规则,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有人提出设计一种专用的电线清雪机;有人想到用电热来化解冰雪;也有人建议用振荡技术来清除积雪; 还有人提出能否带上几把大扫帚,乘坐直升机去扫电线上的积雪。对于这种“坐飞机扫雪”的设想,大家心里尽管觉得滑稽可笑,但在会上也无人提出批评。

  14. 案例1 相反,有一工程师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听到用飞机扫雪的想法后,大脑突然受到冲击,一种简单可行且高效率的清雪方法冒了出来。他想,每当大雪过后,出动直升机沿积雪严重的电线飞行,依靠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即可将电线上的积雪迅速扇落。他马上提出“用直升机扇雪”的新设想,顿时又引起其他与会者的联想,有关用飞机除雪的主意一下子又多了七八条。不到一小时,与会的10名技术人员共提出90多条新设想。

  15. 案例1 会后,公司组织专家对设想进行分类论证。专家们认为设计专用清雪机,采用电热或电磁振荡等方法清除电线上的积雪,在技术上虽然可行,但研制费用大,周期长,一时难以见效。那种因“坐飞机扫雪”激发出来的几种设想,倒是一种大胆的新方案,如果可行,将是一种既简单又高效的好办法。经过现场试验,发现用直升机扇雪真能奏效,一个久悬未决的难题,终于在头脑风暴会中得到了巧妙的解决。

  16. 案例2 有这样一个问题:“有两组小麦种子,一组被加热煮熟了,另一组没有,如何区分这两组种子?”这一问题的答案,除了答案中提供的台盼蓝染色法外有没有其它方法?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克服对这一问题的思维定势,寻找更多的以及更为简便可行的方法。

  17. 案例3 在一次教研组听课活动中,一位老师上《蛋白质工程的崛起》这一节内容。笔者在听课过程中想到一节课的引入对一节课的成败影响很大,好的引入能一下吸引听课者,为课堂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于是想在教研组内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本节课的引入方法作一次激发,看能不能产生一些更好的引入方法。

  18. 4.2 德尔菲法 • 德尔菲法概述 • 德尔菲法的实施程序 • 德尔菲法的发展 • 德尔菲法的应用举例

  19. 4.2 德尔菲法 • 德尔菲法概述 • 德尔菲是古希腊地名。相传太阳神阿波罗(Apollo)在德尔菲杀死了一条巨蟒,成了德尔菲主人。在德尔菲有座阿波罗神殿,是一个预卜未来的神谕之地,于是人们就借用此名,作为这种方法的名字。 • 德尔菲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当时美国政府组织了一批专家,要求他们站在苏军战略决策者的角度,最优地选择在未来大战中将被轰炸的美国目标,为美军决策人员提供参考。

  20. 4.2 德尔菲法 • 德尔菲法概述 • 德尔菲法由美国兰德公司于1964年发明并首先将其应用于技术预测,它以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咨询,征求专家意见,预测领导小组对每一轮意见都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发给每位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论证。如此多次反复,专家意见通常会趋于一致,结论的可靠性一般也就越来越大。 • 德尔菲法的基本特点:匿名性、反馈性、统计性。

  21. 4.2 德尔菲法 • 德尔菲法概述 • 德尔菲法建立在诸多专家的专业知识、经验和主观判断能力的基础上,适用于缺少信息资料和历史数据,且较多受到社会的、政治的、人为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课题。 • 德尔菲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以反覆的填写问卷,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可用来构造团队沟通流程,应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

  22. 4.2 德尔菲法 ②德尔菲法的实施程序 德尔菲法的实施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反馈调查阶段和结果处理阶段。 (1)准备阶段 成立领导小组,明确目标和主题 选择专家 准备背景材料 设计调查表

  23. 4.2 德尔菲法---②德尔菲法的实施程序 (2)反馈调查阶段 上述四轮调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过程。每循环和反馈一次,专家都吸收了新的信息,并对预测对象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也逐轮提高。

  24. 4.2 德尔菲法 ②德尔菲法的实施程序 德尔菲法的实施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反馈调查阶段和结果处理阶段。 (3)结果处理阶段 通常德尔菲法采用下面几种统计处理方法: (a)中位数法和上、下四分位数法: 中位项=

  25. 进行处理结果时,一般以中位数代表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以上下四分点代表专家意见的分散程度。预测结果的中位数和上下四分点的确定是这样的:将专家们对事件实现时间的预测结果在数轴上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平分成四等分。进行处理结果时,一般以中位数代表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以上下四分点代表专家意见的分散程度。预测结果的中位数和上下四分点的确定是这样的:将专家们对事件实现时间的预测结果在数轴上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平分成四等分。

  26. 德尔菲法对结果的数据处理与表达 其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预测值称为中位数,表示有50%的专家认为该时间能实现此事件;先于中位数的四分点称为下四分点,表示有25%的专家认为该事件实现的时间早于下四分点的时间,后于中位数的四分点称为上四分点,表示有25%的专家认为该事件实现晚于上四分点时间。上下四分点之间的区域称为四分位区间或50%置信区间。

  27. 例如,专家对某一时间事件的应答结果排列如下所示:例如,专家对某一时间事件的应答结果排列如下所示: 1992 1993 1994 1994 1994 1995 1995 1996 1996 1996 1997 2000 2000 2002 2003 此预测结果的中位数为1996年,下四分点为1994年,上四分点为2000年。 其他情况,则可以取近似值。

  28. 4.2 德尔菲法 ②德尔菲法的实施程序 (b1)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通常以某一方案评分值的算术平均值、满分频率、等级值的等级和来衡量。 算术平均值: 全部专家对所有方案的评分值表如下:

  29. 4.2 德尔菲法 ②德尔菲法的实施程序 (b1)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算术平均值: 依据上述表格,各方案评分值可按下面的计算式求出: Mj ---- 对j(j=1,2,…,n)方案全部评价的算术平均值; Mj ---- 参加j方案评价的专家数; Cij ---- 第i(i=1,2,…,m)个专家对第j个方案的评分值。 Mj的值为0-100。Mj的值越大,则方案就越具有重要性。

  30. 4.2 德尔菲法 ②德尔菲法的实施程序 (b1)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满分频率: 方案的满分频率是指对 方案打满分的专家人数与参加评估的专家总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 j方案的满分频率; ---- 对j方案给满分的专家数; ---- 第i(i=1,2,…,m)个专家对第j个方案的评分值。 的值为0-1, 它的值越大,表明对j方案给满分的专家人数相对越多,即该方案越具有重要性。

  31. 4.2 德尔菲法 ②德尔菲法的实施程序 (b1)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评价等级值的等级和: 全部专家对所有方案的评价等级值表如下:

  32. 4.2 德尔菲法 ②德尔菲法的实施程序 (b1)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评价等级值的等级和: 各方案评价等级值的等级和计算公式如下: Sj---- 对j方案的评价等级值的等级和; Rij ----第i个专家对第j个方案的评价等级值; Mj ----参加j方案评价的专家数。 Sj的值越小,方案的相对重要性越大。

  33. 4.2 德尔菲法 ②德尔菲法的实施程序 (b2)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反映专家意见的收敛情况,通常用变异系数来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首先计算全部专家对j方案相对重要性评价的均方差,代表专家评价的离散程度: Dj---- 全部专家对j方案的评价的均方差; Cij ----第i个专家对第j个方案的评分值; mj ----参加j方案评价的专家数。 Mj ----对j方案全部评价的算术平均值。

  34. 4.2 德尔菲法 ②德尔菲法的实施程序 (b2)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反映专家意见的收敛情况,通常用变异系数来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计算全部专家对j方案评价的标准差,代表专家评价的变异程度: ---- 全部专家对j方案的评价的均方差; Cij ----第i个专家对第j个方案的评分值; mj ----参加j方案评价的专家数。 Mj ----对j方案全部评价的算术平均值。

  35. 4.2 德尔菲法 ②德尔菲法的实施程序 (b2)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反映专家意见的收敛情况,通常用变异系数来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计算全部专家对j方案评价的变异系数,即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变异系数的值越小,表明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越高,收敛性越好。

  36. 4.2 德尔菲法 ②德尔菲法的实施程序 (b3)专家权重 参加评估的专家的权威程度无疑会对预测结果的可信程度带来很大影响,因此需要考虑不同专家不同的权威程度 ,和同一位专家在不同的问题上的权威程度。 我们首先引入每一位专家的权重,它有两个相关的因素:专家发表意见时的判断依据和专家对所回答问题的熟悉程度: Pij ---- i专家对j方案评价的权重; Fij ---- i专家对j方案的判断系数; Kij ---- i专家对j方案的熟悉系数。

  37. 4.2 德尔菲法 ②德尔菲法的实施程序 (b3)专家权重 判断系数表如下: 假设某一专家的自我评价是:生产经验的影响程度大,参考国内文献 的影响程度中等,而对国外同类情况的了解程度小。那么根据表中的标准便可算出判断系数: F=0.50+0.05+0.05=0.60

  38. 4.2 德尔菲法 ②德尔菲法的实施程序 (b3)专家权重 熟悉系数K的标准在0.1到1.0范围内,如专家对某农作物种植调查中各专业的熟悉程度列表:

  39. 4.2 德尔菲法 ②德尔菲法的实施程序 (b4)专家参与程度 专家参与程度用应答率和积极系数两个指标来说明: 应答率: 问卷发出后,往往只能回收一部分,故引入“应答率”来衡量: 应答率不能太低,否则预测结果就不可靠。

  40. 4.2 德尔菲法 ②德尔菲法的实施程序 (b4)专家参与程度 专家参与程度用应答率和积极系数两个指标来说明: 积极系数: 积极系数用以表示专家对某方案的关心程度,一般用参与某方案评价的专家人数与专家总数的比值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r ---- 积极系数; mj ---- 对j方案的应答人数; m ---- 全部专家人数。

  41. 4.2 德尔菲法 ②德尔菲法的实施程序 实际信息研究工作中,可以根据专家权重、专家参与的积极系数对不同专家的意见进行处理后,在统计计算出四分位数和得出一般预测结果,进而有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确定专家对研究课题判断的集中与离散情况,作为利用德尔菲法得出的预测结果的参照,并作为进一步作出决策的参考。相应的,应答率则是确定预测研究结果可用性的一个参考指标。

  42. 4.2 德尔菲法 ③德尔菲法的发展 优点:广为适用、简单易行、费用较低,多数情况预测准确。 缺点:缺乏严格的论证,函询方式使交流受到限制,缺乏思想碰撞,手专家学识、兴趣、心理状态等主观因素制约。 对经典德尔菲法进行补充和改进,或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1)保持德尔菲法基本特点的派生方法,做出了以下改进: 列出预测事件一览表 减少应答轮数 以概率的形式给出事件可能实现的时间和日期

  43. 4.2 德尔菲法 ③德尔菲法的发展 (2)部分改变德尔菲法基本特点的派生方法,做出了以下改进: 部分取消匿名性 部分取消反馈 部分考虑专家的权威性 此外,人们在实践中还总结出 其他的改进性举措,如根据专家参与情况进行适当的专家调整,请专家在收到全体专家意见的统计结果后的第二轮,提出进一步预测所需要的信息并予以满足等。

  44. 4.2 德尔菲法 ④德尔菲法的应用举例 某公司研制出一种新兴产品,现在市场上还没有相似产品出现,因此没有历史数据可以获得。公司需要对可能的销售量做出预测,以决定产量。于是该公司成立专家小组,并聘请业务经理、市场专家和销售人员等8位专家,预测全年可能的销售量。8位专家提出个人判断,经过三次反馈得到结果如下表所示。

  45. 单位:千件

  46. 接上页 单位:千件

  47. 结果统计处理 平均值预测: 在预测时,最终一次判断是综合前几次的反馈做出的,因此在预测时一般以最后一次判断为主。则如果按照8位专家第三次判断的平均值计算,则预测这个新产品的平均销售量为: 回总目录 回本章目录

  48. 加权平均预测: 将最可能销售量、最低销售量和最高销售量分别按0.50、0.20和0.30的概率加权平均,则预测平均销售量为: 回总目录 回本章目录

  49. 中位数预测: 用中位数计算,可将第三次判断按预测值 高低排列如下: 最低销售量: 300 370 400 500 550 最可能销售量: 410 500 600 700 750 最高销售量: 600 610 650 750 800 900 1250 回总目录 回本章目录

  50. 中间项的计算公式为: 最低销售量的中位数为第三项,即400。 最可能销售量的中位数为第三项,即600。 最高销售量的中位数为第四项的数字,即750。 回总目录 回本章目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