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城市规划转型和城市规划继续教育的应对

城市规划转型和城市规划继续教育的应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陈锋 2007.09. 报告提纲 强调城市规划继续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城市规划继续教育与学院教育的相关关系 我国城市规划继续教育的差异 —— 中外比较的启示 我国规划继续教育的改进方向 继续教育的方式. 强调城市规划继续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多重意义. 1.1 一般意义:城市发展和规划实践发展的要求. 区域与城市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不断变迁和发展,不断地对规划人员的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出新要求,从而提出了持续进行规划继续教育的要求。. 强调城市规划继续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gerodi
Download Presentation

城市规划转型和城市规划继续教育的应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城市规划转型和城市规划继续教育的应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陈锋2007.09

  2. 报告提纲 强调城市规划继续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城市规划继续教育与学院教育的相关关系 我国城市规划继续教育的差异 ——中外比较的启示 我国规划继续教育的改进方向 继续教育的方式

  3. 强调城市规划继续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多重意义 1.1 一般意义:城市发展和规划实践发展的要求 区域与城市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不断变迁和发展,不断地对规划人员的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出新要求,从而提出了持续进行规划继续教育的要求。

  4. 强调城市规划继续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1.2 我国的特有意义 1.2.1 社会转型和发展模式转变的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提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确定,使城市规划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 1.2.2 城市规划转型的要求 国家发展模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换(从经济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要求对城市规划的属性和功能,从突出经济发展的技术工具属性向突出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属性转变。 1.2.3 规划师角色转变和服务方式多元化的要求 从土地和空间资源利用的“立法者”向规划的协调者、倡导者的转变; 从相对单一的规划行政管理者、规划设计人员向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社区、个人的规划服务者的多元身份转变。 城市规划面临的多重转变,对城市规划继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5. 城市规划继续教育与学院教育的相关关系 2.1 研究规划教育的前提条件 • 规划职业队伍结构:从业岗位结构、不同城市的层级结构、不同地区的结构 • 培养目标: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 当前城市规划学院教育面临的矛盾:对规划师专业知识的广博性要求,导致对规划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过于全面的要求,从而造成学校课程的愈益庞杂和繁重。 • 统一规范高校规划专业教育出现的问题:专业特色的丧失,影响了规划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和合理组合。 • 结论:学院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关系的合理界定、相互衔接和协调。

  6. 城市规划继续教育与学院教育的相关关系 2.2 城市规划继续教育与学院教育的相互关系 • 教育目标:准入与适应 学院教育——加入规划职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继续教育——一定时期为适应规划执业所需要增加和扩充的知识和技能 • 教育要求:专深与广博 学院教育——规划领域必要科目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继续教育——一定时期为适应多样化的执业岗位或规划服务方式所需要的比较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 知识形态:静态与动态 学院教育——相对静态的基础性和经实践检验比较成熟、稳定的知识 继续教育——处在发展过程中相对动态的还不够成熟的知识和技能

  7. 城市规划继续教育与学院教育的相关关系 2.2 城市规划继续教育与学院教育特性的相关关系 • 教育时段:特定时段和终身持续 学院教育——人生的一定时段 继续教育——贯穿职业生涯甚至终身;“规划师的教育贯穿执业全过程” • 教育主体和场所:学校和社会 学院教育——相对集中在学校进行 继续教育——具有相对广泛的社会性;多种主体、机构和方式

  8. 我国城市规划继续教育的差异——中外比较的启示我国城市规划继续教育的差异——中外比较的启示 3.1 英国皇家城市规划协会理事会《英国规划基本职业教育细则内容与业绩指标》(1991﹒7﹒3) 基本职业教育课程必须包括的内容: • 知识 • 规划的性质、目的和方法 • 环境与发展 • 规划赖以存在的政治与制度背景 • 规划领域特有的知识 • 能力(技能)(略) • 规划工作价值观和规划师的道德责任(略)

  9. 我国城市规划继续教育的差异——中外比较的启示我国城市规划继续教育的差异——中外比较的启示 3.2 美国南加州大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班课程设置 差异明显地表现在政策性主导与技术性主导的区别。

  10. 我国规划继续教育的改进方向 4.1 规划教育现存问题 • 两极缺失——转型过程中规划师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尴尬 在城市规划由技术工具向公共政策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宏观层面:经济社会和政策层面知识和能力的薄弱,不能适应规划的公共政策转型和加强规划认知能力的要求。 微观层面——科学和工程技术运用的弱化和虚化,损害了空间和物质环境规划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如用地评价和用地工程准备等工程技术应用的衰颓。

  11. 我国规划继续教育的改进方向 4.1 规划教育现存问题 • 基本教育的欠缺 教育主要集中在规划领域特有的知识和能力中的部分,特别是人工环境和物质环境的设计方面,而对规划的性质、目的和方法,环境与发展,规划赖以存在的政治与制度背景,规划工作价值观和规划师的道德责任等方面均较薄弱。现行规划教育体系基本是规划设计技术系列嵌入相关学科和知识。

  12. 我国规划继续教育的改进方向 4.2 知识视角 • 对规划的认知(性质、目的和方法) 对规划性质、目的、功能的认识,特别是对新时期日益凸显的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认识; 对现代规划理论和实践的主要传统和观点的了解; 对规划师在规划过程中的作用和社会关系的认识:规划师与政府、各类客户、开发商、各种利益集团以及市民的关系;规划执业和规划专业服务方式。 • 规划的政治、政策、体制背景和框架 规划体系所处的政治体制、行政体制;规划公共行政过程; 城市规划相关法律体系及组织机构;城市规划决策程序和机制;规划立法层面和过程;规划体系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对规划的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属性的认识; 规划有关政策。规划的公共政策过程;有关城市政策、区域政策、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社会政策、住房政策、环境政策、农村政策、基础设施政策等。

  13. 我国规划继续教育的改进方向 4.2 知识视角 • 规划的社会学层面 城市规划领域的社会问题;城市规划影响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和机制;社会公正理论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社会分层原理;社会排挤;城市贫困; • 环境、资源 社会、经济、政治与环境过程的关系;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城市形态、空间结构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及保护;公共政策特别是规划决策及其实践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城市空间和开发建设过程的规划管制;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评估与管理。 不同资源禀赋和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结构和布局对资源、能源利用的影响;建筑节能的基本原理。 • 城市文化 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文化多样性;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辨证关系;历史文化的价值;城市环境和景观的社会需求和文化内涵;城市空间塑造的文化因素。

  14. 我国规划继续教育的改进方向 4.3 技能视角 • 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分析规划对象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本质上发现问题的成因和症结,提出可供选择和可操作的规划方案。 • 战略意识和概括能力 从战略层面认识问题,敏锐把握战略要点和相互关系,制定战略规划、政策建议和措施。

  15. 我国规划继续教育的改进方向 4.3 技能视角 • 准确领悟和把握规划对象及提供有针对性的规划服务的能力 在全面准确理解委托方需求、意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基础上,提供有效的规划物品。 对现行规划编制办法在规划实践中效用的反思。规划形式宰制政府事权?。 • 公关和协调能力 适应规划师角色和功能的变化,广泛接触和联系社会各个群体和个人,运用规划知识对规划相关群体和方面进行沟通、协调、说服等,以达成共识。

  16. 我国规划继续教育的改进方向 4.4 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视角 • 社会公平意识 不同社会阶层、种族、性别、正常人与残疾人之间的平等,基本权利的维护。外国规划学者评价:中国规划师不关心贫困人口。 • 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历史文化,注重(物质和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 尊重自然,注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 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目前规划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

  17. 继续教育的方式 • 编写注册规划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指定用书的思考 普适性与针对性 必修与选修 • 继续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集中的学院教育; 广泛的社会性教育——多种层级、多种机构、多种内容、多种形式; 注重规划实践在继续教育中的地位; 规划业务工作组织方式对继续教育的影响。

  18.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