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科学七下第四章培训

科学七下第四章培训. 武汉市第三初级中学 蔡秀兰. 4.1 昼夜晨昏 【 课标要求 】 了解地球自转运动基本特征。了解昼夜更替现象的形成原理。了解地方时的含义,学会初步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 【 教材分析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科学七下第四章培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科学七下第四章培训 • 武汉市第三初级中学 • 蔡秀兰

  2. 4.1昼夜晨昏 • 【课标要求】 • 了解地球自转运动基本特征。了解昼夜更替现象的形成原理。了解地方时的含义,学会初步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 • 【教材分析】 •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特点以及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地方时现象。地球自转的特点包含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它们都是反映地球自转运动规律的要素。昼夜交替和昼夜的形成原因不一样,昼夜的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而日常生活中的昼夜交替,源于地球的自转。(地球如果只有公转会不会有昼夜交替呢?)地方时的产生是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与生活中的早迟概念不同)。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点。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度计算,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3. 2.教学难点:晨昏线。它是与太阳光线相垂直的大圆圈,被列为教材难点,并不是指知识的深度,而是晨昏线是这节教材中很多知识点之间的转折点。晨昏线的运动(晨昏线本身是固定不动的,只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而它看起来由东向西转动。)是理解昼夜交替和地方时的关键性知识。2.教学难点:晨昏线。它是与太阳光线相垂直的大圆圈,被列为教材难点,并不是指知识的深度,而是晨昏线是这节教材中很多知识点之间的转折点。晨昏线的运动(晨昏线本身是固定不动的,只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而它看起来由东向西转动。)是理解昼夜交替和地方时的关键性知识。 • 【教学目标】 • 1.通过模拟傅科摆的实验,证明地球是自转着的。 • 2.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掌握“自西向东”的含义。 • 3.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沿地表运动物体偏转、昼夜更替和地方时的现象。 • 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 2.地方时 • (1)用右图引入地方时。 • 在黑板上画出右图,让学生感受,地球上各地时间的不同。

  5. 4.2时区和日界线 • 【课标解读】 • ⒈了解世界上不同时区的区时 • ⒉知道日界线两侧不同日期的规定 • 【教材分析】 • 1.教学重点: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计算。教材从各地不同的地方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讲述了时区划分和运用时区的必要性,接着重点介绍了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内容。为了突出重点,时区的划分、起点和终点、时区的含义及计算是一定要让学生精确掌握的。关于区时的计算,教材简单的指出了计算区时的法则是两地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而且东早西迟,但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侧重于运用。

  6. 2.教学难点:日界线。为了突破难点,教材主要讲了三个问题:2.教学难点:日界线。为了突破难点,教材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 (1)为何在地球上规定一条日界线? • (2)日界线确定在哪里? • (3)过日界线时日期如何变更? • 【教学目标】 • 1.了解时区、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含义。 • 2.初步懂得区时计算和过日界线日期变更的基本方法。 •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4.3春去秋来 • 【课标要求】 • 1.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征。 • 2.知道一年中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 3.说出阳历(包括节气)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 【教材分析】 • 1.教学重点:四季变化形成的原因和二十四节气。 • 2.教学难点:四季变化的成因。借助板图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 【教学目标】 • 1.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 2.了解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 3.了解一年中季节的变化及其成因。 • 4.了解阳历的含义、闰年的由来以及闰年的历法。 • 5.知道二十四节气的划分、特定含义以及其局限性。 • 6.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自学能力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8. 4.4 盈亏圆缺 • 【课标要求】 • 1.知道农历和月相的关系。 • 2.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 【教材分析】 • 1.教学重点:月相的成因和日食、月食的成因。月相主要让学生了解随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的规律性变化和几个主要的月相。日食、月食仍然用图示解决三球位置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记忆。 • 【教学目标】 • 1.了解月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 • 2.了解月球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 • 3.了解农历与月相的关系。 • 4.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及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