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6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3-1 酸碱滴定法概述 §3-2 酸碱质子理论 §3-3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 度的计算 §3-4 酸碱指示剂 §3-5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及 指示剂的选择 §3-6 酸碱滴定的应用 §3-7 滴定误差 试题. 第一节 酸碱滴定法概述. 一、酸碱滴定法 (中和滴定法): 以酸碱反应 ( 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反应 ) 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法。 二、酸碱标准溶液 酸: 强酸 ( HCl , HNO 3 , H 2 SO 4 等 )

gian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3-1 酸碱滴定法概述 §3-2 酸碱质子理论 §3-3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 度的计算 §3-4 酸碱指示剂 §3-5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及 指示剂的选择 §3-6 酸碱滴定的应用 §3-7 滴定误差 试题

  2. 第一节 酸碱滴定法概述 一、酸碱滴定法(中和滴定法): 以酸碱反应(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法。 二、酸碱标准溶液 酸:强酸(HCl, HNO3, H2SO4等) 碱:强碱(NaOH, KOH 等)

  3. 三、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 滴定终点的两种指示方法: 1.仪器法: 通过测定滴定过程中电位、电流、电导等的变化。 2.指示剂法: 利用指示剂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颜色的突变。 指示剂法简单、方便,但只能确定滴定终点;电位法可以确定化学计量点,其本质是利用化学计量点附近电位的突跃。

  4. 酸——能电离出H+的物质 碱——电离出OH-的物质 酸——凡能接受电子的物质 碱——凡能给出电子的物质 酸——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碱——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四、酸碱的定义 • 电离理论 • 电子理论 • 质子理论

  5. 酸——溶液中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碱——溶液中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如: HCO3-既为酸,也为碱 (两性) 如: H2O 中性分子,既可为酸,也可为碱 第二节酸碱质子理论 一、定义 1、特点: 1)具有共轭性 2)具有相对性 3)具有广泛性

  6. 可见酸碱可以是阳离子、阴离子、也可以是中性分子,酸总是比其共轭碱多一个质子。但上述质子得失反应只是一个酸碱半反应,只有两个酸碱半反应相结合,才成为酸碱反应。可见酸碱可以是阳离子、阴离子、也可以是中性分子,酸总是比其共轭碱多一个质子。但上述质子得失反应只是一个酸碱半反应,只有两个酸碱半反应相结合,才成为酸碱反应。 H2CO3 H+ + H3O+ H+ + H2O H2O H+ + OH- H+ + NH3

  7. HA + H2O H3O+ + A- A-+ H2O OH- + HA 二、酸碱的强度 (一) 一元酸碱的强度 酸度常数 (酸的解离常数) 碱度常数 (碱的解离常数)

  8. 讨论: • Ka↑,给质子能力↑强,酸的强度↑ • Kb↑,得质子能力↑强,碱的强度↑ • 共轭酸碱对HA和A- 有如下关系

  9. H3PO4 H2PO4 -+ H+ Ka1 Kb3 H2PO4-HPO42- + H+ Ka2Kb2 HPO42- PO43-+ H+ Ka3 Kb1 (二)多元酸碱的强度

  10. 讨论: • 多元酸碱在水中逐级离解,强度逐级递减 • 形成的多元共轭酸碱对中最强酸的解离常数Ka1对应最弱共轭碱的解离常数Kb3

  11. 解:HS-+ H20 H2S + OH- 练习 例:计算HS-的pKb值 pKb2 = pKw-pKa1 = 14.00-7.02 = 6.98

  12. 第三节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一、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 分析浓度:溶液体系达平衡后,各 组型体的平衡浓度之和。 平衡浓度:溶液体系达平衡后,某一 型体的浓度。 二、水溶液中酸碱的分布系数 δ = [某种型体平衡浓度] 分析浓度

  13. HA A- + H+ 1.一元酸:

  14. 讨论 • Ka一定时,δHA和δA- • 与pH有关 : • pH↓,δHA↑,δA-↓ • pH < pKa,HAc为主 pH = pKa, [HAc] = [Ac-] pH > pKa,Ac-为主

  15. 练习 例:计算pH=5.0时,HAc溶液(0.1000mol/L) 中HAc和Ac-的分布系数及平衡浓度 解:

  16. H2C2O4 HC2O4-+ H+ HC2O4-C2O42- + H+ 2.二元酸:

  17. 讨论 • Ka一定时,δ0,δ1和 • δ2与[H+ ]有关: • pH < pKa1 • [H2C2O4]为主 pH = pKa1 [H2C2O4] = [HC2O4-] pKa1< pH < pKa2 [HC2O4-]为主 pH = pKa2 [HC2O4-] = [C2O42-] pH > pKa2 [C2O42-]为主

  18. 四种存在形式: 分布系数:δ0δ1δ2δ3 3.三元酸:以H3PO4为例

  19. 讨论 pH < pKa1, [ H3PO4]为主 pH = pKa1 [H3PO4] = [H2PO4-] pKa1 < pH < pKa2 , [ H2PO4-]为主) pH = pKa2, [H2PO4 -] = [HPO42-] pKa2 < pH < pKa3 , [HPO42-]为主) pH = pKa3, [HPO4 2-] = [PO43-] pH > pKa3 , [PO43-]为主合分步滴定

  20. 结论 1)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是相互联系却 又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通过δ联 系起来: [A]=Ca 2)对于任何酸碱性物质,满足 δ1+ δ2+ δ3 + ------+ δn= 1 3)δ取决于Ka,Kb及[H+ ]的大小,与 C无关 4)δ大小能定量说明某型体在溶液中 的分布 ,由δ可求某型体的平衡浓 度.

  21. 三、水溶液中酸碱平衡的处理方法 • 物料平衡式(质量平衡式)MBE(mass or material balance equation) • 化学平衡中,每一给定的分析浓度等于各存在型体平衡浓度之和。 • 电荷平衡式CBE(charge balance equation) • 溶液呈电中性,荷正电的质点数应等于荷负电的质点数。 • 质子平衡式(质子条件式)PBE(proton balance equation) • 酸碱反应达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等于碱得到的质子数。

  22. (一)关于PBE 1.零水准法(质子参考水准) • 零水准物质的选择 • a.溶液中大量存在的 • b.参与质子转移反应 • 质子条件式书写方法 • 等式左边——得质子后产物 • 等式右边——失质子后产物 • 根据质子得失相等原则列出质子条件式

  23. 例1:C mol/mL的NH4 H2PO4的质子条件式 零水准 NH4+,H2PO4-,H2O NH4+ (失H+) NH3 H3PO4 (得H+)H2PO4-(失H+) HPO42- (失2H+) PO43- H3O+ (得H+)H2O(失H+) OH- [H3PO4]+[H+]=[NH3]+[HPO42-]+2[PO43-]+[OH-]

  24. (二)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 强酸强碱溶液pH值的计算 • 弱酸弱碱溶液pH值的计算 • 两性物质溶液pH值的计算 •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25. HA H + + A - H2O H + + OH - 1、强酸强碱溶液pH值的计算 (1) 强酸(Ca ) HA (失H+) A – H + (得H+)H2O (失H+) OH - 精确式 当Ca > 10-6 mol/L,忽略水的解离 近似式***

  26. B + H + BH + H2O H + + OH – (2) 强碱(Cb ) 精确式 近似式***

  27. HA H + + A - H2O H + + OH - 2、弱酸弱碱溶液pH值的计算 (1).一元弱酸碱溶液 (a)一元弱酸(Ca ) HA (失H+) A – H + (得H+)H2O (失H+) OH – 精确式

  28. 近似式 最简式***

  29. (b)一元弱碱(Cb) 近似式 最简式***

  30. (2)多元弱酸碱 (a)多元弱酸:设二元酸分析浓度为C (b)多元弱碱:设二元弱碱分析浓度为Cb

  31. (3)两性物质溶液pH值的计算 NaHA NaH2PO4 Na2HPO4

  32. (4)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HA (浓度Ca)+ NaA(浓度Cb)

  33. 小结 • C和[ ]i • δ = [某种型体平衡浓度] / 分析浓度 • δ= f(Ka,Kb, [H+ ] ),与C无关 • δ1+ δ2+ δ3 + ------+ δn= 1 • 由δ定量说明某型体在溶液中的分布, • 计算其平衡浓度 • 水溶液中酸碱平衡的三种处理方法:MBE,CBE,PBE • *零水准法写质子条件式

  34. 强酸强碱溶液的pH值 • 弱酸弱碱溶液的pH值 一元酸 二元酸 • 两性物质溶液的pH值 • 缓冲溶液的pH值

  35. 第四节 酸碱指示剂 •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 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 关于混合指示剂

  36. 酸式体 碱式体 或碱式体 酸式体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1. 指示剂的特点 a.弱的有机酸碱 b.酸式体和碱式体颜色明显不同→指示终点 c.溶液pH变化→指示剂结构改变→指示终点变化 2. 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37. 甲基橙:偶氮类结构,酸滴碱时用。变色范围:3.14.4,黄色变橙色。甲基橙:偶氮类结构,酸滴碱时用。变色范围:3.14.4,黄色变橙色。

  38. 酚酞:三苯甲烷类,碱滴酸时用。变色范围: 810,无色变红色。

  39. HIn H + + In - 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酸式体 碱式体 讨论:Kin一定,[H+]决定比值大小,影响溶液颜色

  40. 指示剂理论变色范围:pH = p Kin± 1 • 指示剂理论变色点:pH = p Kin, [In-] =[HIn] • 注: • 实际与理论的变色范围有差别,深色比浅色灵 • 敏,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指示变色越敏锐。 例: pKa理论范围实际范围 甲基橙3.4 2.4~4.4 3.1~4.4 甲基红5.1 4.1~6.1 4.4~6.2 酚酞9.1 8.1~10.1 8.0~10.0 百里酚酞10.0 9.0~11.0 9.4~10.6

  41. 结论: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取决于指示剂常数 值KHIn; (2)各种指示剂在变色范围内显示出过渡色; (3)指示剂的变色间隔不会大于2个pH单位; (4)指示剂加入量影响:适当少些颜色明显, 加的多,消耗滴定剂。

  42. pKHIn

  43. 三、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1.指示剂的用量 2.温度的影响 3.溶剂的影响 4.滴定次序

  44. 1.指示剂的用量尽量少加,否则终点不敏锐 指示剂本身为弱酸碱,多加增大滴定误差 1)双色指示剂:甲基橙 变色点pH取决于酸、碱式体浓度的比值, 与CHIn无关 2)单色指示剂:酚酞 变色点pH取决于CHIn;CHIn↑ 则pH↓,变色点酸移 • 例:50~100mL溶液中加入酚酞 2~3滴,pH=9变色 • 15~20滴,pH=8变色

  45. 2.温度的影响 T → KIn → 变色范围 !注意:如加热,须冷却后滴定 • 例:甲基橙180C 3.1~4.4 1000C 2.5~3.7 灵敏度↓↓ 3.溶剂的影响 极性→介电常数→KIn → 变色范围 4.滴定次序 无色→有色,浅色→有色 例: 酸滴定碱 → 选甲基橙 碱滴定酸 → 酚酞

  46. 四、关于混合指示剂 • 组成 • 1.指示剂+惰性染料 • 例:甲基橙+靛蓝(紫色→绿色) • 2.两种指示剂混合而成 • 例:溴甲酚绿+甲基红(酒红色→绿色) • 特点 • 变色敏锐;变色范围窄

  47. 例如:中性红+ 次甲基蓝染料,在pH=7.0时呈紫蓝色,变色范围只有0.2个pH单位左右。

  48. 第五节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及指示剂选择 • 滴定分析的研究步骤: • 1.判断能否被直接滴定 • 2.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 • 3.绘制滴定曲线找出滴定突跃 • 4.根据滴定突跃选择指示剂 • 5.讨论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 6. 计算滴定误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