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 教学障碍与消解策略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 教学障碍与消解策略. 江苏教育学院初等教育系 谈 亦 文. 教师甲 教师语言前提醒 (他人提醒) 跺脚声音即时提醒 (反应时不够) (外部指导,被动跟随) 播放音乐 (儿童跟随音乐) (反应时不够) 走 (不稳定). 教师乙 儿童语言参与即时提醒 (出声语言的自我提醒) 放慢速度、暂时停顿、目光环视 (增加反应时) 反省认识(看、西) (内部语言自我提醒) (反思监控意识唤醒,自主学习) 清唱旋律 — 播放音乐 (音乐跟随儿童) (增加反应时) 手 — 脚 — 原地 — 行走 (稳定 — 不稳定).

Download Presentation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 教学障碍与消解策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教学障碍与消解策略 江苏教育学院初等教育系 谈 亦 文

  2. 教师甲 教师语言前提醒 (他人提醒) 跺脚声音即时提醒 (反应时不够) (外部指导,被动跟随) 播放音乐 (儿童跟随音乐) (反应时不够) 走 (不稳定) 教师乙 儿童语言参与即时提醒 (出声语言的自我提醒) 放慢速度、暂时停顿、目光环视 (增加反应时) 反省认识(看、西) (内部语言自我提醒) (反思监控意识唤醒,自主学习) 清唱旋律—播放音乐 (音乐跟随儿童) (增加反应时) 手—脚—原地—行走 (稳定—不稳定) 范例一:小老鼠和泡泡糖

  3. 出声言语自我提醒 外部指导 反应时少 不稳定 教 学 障 碍 他 人 语言提醒 自我反省 放慢速度 暂时停顿 目光环视 清唱旋律 手—脚—原地—行走

  4. 引发音乐教学障碍的各种相关因素 • 教师因素 • 幼儿因素 • 程序和方法因素 • 材料因素 • 空间和时间因素

  5. 一、因教师因素引起的教学障碍 • 神态 • 语言 • 行为 • 情绪表达 与音乐本身所要求 的情绪不吻合

  6. 范例二:《都睡着了》 • 有只大青蛙在木头上,他睡着啦。还有一只苍蝇停在时钟上,他睡着啦。小老鼠、狗狗和木马,精灵和小绵羊,你相信不相信,就在现在,他们睡着啦。 • 有只大灰熊住在森林里,他睡着啦。还有住在楼上的鸽子们啊,他们睡着啦。我们不想把他们吵醒,要轻轻轻轻地,因为他们每一个都已经累了,要好好地休息。 • 小白猫紧紧卷在那里,他睡着啦,今天有人特别陪着我,快快地睡去。

  7. 范例三:《懒惰虫》 • 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 • 1、找“懒惰虫”! • 2、找“勤快人”! • 关注教师的眼神、动作与空间位置!

  8. 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其特性就在于整体统一性和整体协调性。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其特性就在于整体统一性和整体协调性。 教师要使自己的语言、行为和原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达到和谐一致,创设一种与作品协调的带有整体审美情境的教学情绪场。 只有当教师的教学艺术与幼儿的情绪体验达到同一频率时,师幼间才会产生认识、思维、情感的共鸣。 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既情感丰富又十分理智的教师. 情绪场 移 情 教师 作品 儿童

  9. 二、因幼儿因素引起的教学障碍 厌烦 • 活动不好玩 • 过于容易,活动不具有挑战性 • 过于困难,记忆、反应方面的负担太重(退缩) 缺乏学习动机

  10. 将一个幼儿群体的情绪 始终保持在舒适的, 适度兴奋水平范围之内.

  11. 范例四:《包饺子》 • A 2B A • a--- b------- c--- • a1a2a3a4 B c1c2c3c4 • 加法策略 减法策略 逐渐放大策略 • 创造感 压缩音乐结构 • 自豪感 加法策略 • 变化感 交往 限制幼儿高度 • 结构感 期待 兴奋的时间 • 结构感

  12. 圆圈队形扩大 与缩小的策略 • 面向圆心 向圈内走一步 停顿 检查 反馈 调整

  13. 三、因程序和方法因素引起的教学障碍 教学节奏 • 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规律性的变化。表现在教学进程快慢得宜,教学方式动静相生,教学信息疏密相间,教学语言抑扬顿挫,教学过程起伏有致。

  14. 教师语言节奏过慢 幼儿知觉效果差,注意力不集中 • 缺乏兴奋点的刺激 幼儿陷入无聊、萎靡的状态 • 教学中一味强调活跃 幼儿过度兴奋 起承转合

  15. 异质同构 范例五:野蜂飞舞

  16. 原程序 分——整 原方法 各声部间相互不倾听 示范模仿 划拍子式指挥法 改编程序 整——分——整 改编方法 引导、探索简单而多重复的变通总谱 徒手练习在前,乐器演奏在后 清唱—弹琴—录音音乐 含提前预示的指挥法(模仿动作—击拍动作) 两种打击乐教学程序与方法的比较

  17. 变通总谱(降低幼儿的认知负担) 动作总谱 图形总谱 语音总谱 简单、多重复、有规律可循 范例六:《木瓜恰恰恰》

  18. 范例七:《小鸡小鸡在哪里》 提问的退位策略 当教师所提的问题与幼儿的心理结构不匹配时,要善于根据幼儿的反应灵活地降低问题的难度,其目的是变无效问题为有效问题。

  19. 范例八:《蝈蝈蛐蛐》范例九:《对面的兔子看过来》动力定型阻断的策略 避免因幼儿的自主推理或认知惯性而造成的错误反应 整首教唱法 分句教唱法

  20. 范例十:《地毯上的游戏》范例十一:《旅行列车波尔卡》范例十:《地毯上的游戏》范例十一:《旅行列车波尔卡》 • 提前预示的策略 增加幼儿反应的时间,从容学习。

  21. 范例十二:《闪烁的小星》 • 公平支持的策略 适用于两声部合唱歌曲

  22. 四、因材料因素引起的教学障碍 材 料 其他辅助性材料(道具、乐器、教具、学具、身体装饰物、音像制品和音像设备等) 音乐材料 (旋律、歌词等)

  23. (一)音乐材料对音乐教学的调控作用 • 1、旋律对音乐教学的调控作用 • 2、歌词对音乐教学的调控作用

  24. 1、旋律对音乐教学的调控作用 • 很多时候,教师在面对一个现成的音乐作品时并不会对音乐的旋律有所存疑。因此,无论是教师清唱、还是琴声伴奏都比较忠实于旋律的本来面貌。实际上,旋律本身的特点往往会作为一个因素对教学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

  25. 范例十三:《啄木鸟》 音乐旋律过于复杂 简化旋律,突出“图底关系”

  26. 范例十四:《好汉歌》 • 简化引子部分的音乐,不仅可避免因十六分音符出现而造成的弹奏困难,而且更有助于渲染勇敢、坚定、有力的气势。

  27. 小结: • 音乐旋律过于复杂的作品往往会造成幼儿的认知负担,同时也会给教师的演唱和演奏带来技术障碍,进而影响作品主题思想的彰显。因此,“简化旋律”,突出“图底关系”的演唱或演奏应该成为一项有效的教学技术。

  28. 2、歌词对音乐教学的调控作用 • 有些歌曲的歌词对幼儿来说不够明确;或者歌词的先后顺序没有逻辑性,容易混淆;或者歌词内容大多,因而带给幼儿较重的记忆负担。 • 有时对歌词本身稍加处理,便可减低幼儿的学习难度,提升教学效益了。

  29. 范例十五:《胡说歌》 • 你把袜子套在耳朵上吗? • 袜子套在你的耳朵上吗? • 你把袜子套在耳朵上,把袜子套在耳朵上, • 你把袜子套在耳朵上吗?

  30. 范例十六:《龟兔赛跑》 • 森林里真热闹,兔子乌龟来赛跑。(预备—叭) • 兔子在前跑得快,乌龟在后面慢慢爬。(哼,想跟我比) • 兔子想乌龟爬得慢,让我来好好睡一觉。 • 乌龟不停地向前爬,一步一步超过了它。 • 小动物看见了,都为乌龟喊加油。(加油,加油,耶) • 兔子醒来吓一跳,满脸通红低下了头。(哎,没想到) • 小朋友你们说,你们说这是为什么?

  31. 小结: • 适当地对某些歌曲的歌词进行改变(如添加、删减、调整等),能降低幼儿学习的困难,避免因过度的记忆与反应焦虑而失去歌唱活动应有的快乐体验。

  32. 总结: • 教师只有知道幼儿的学习究竟有什么困难?是何原因造成了这些困难?然后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消除教学中的障碍,进而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33. (二)辅助性材料对音乐教学的调控作用 • 1、道具对音乐教学的调控作用 • 2、身体装饰物对音乐教学的调控作用 • 3、教具对音乐教学的调控作用 • 4、学具对音乐教学的调控作用

  34. 1、道具对音乐教学的调控作用 • 好的道具不仅能唤起幼儿的参与热情,而且更能起到调控幼儿的学习情绪、调节课堂教学的节奏、拓展幼儿的想像空间、培养幼儿快速反应的能力等作用。

  35. 范例十七:《戏狮》 • 小道具--“扇子”发挥了大作用:它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对扇子挥舞的线索作出快速反应,使教师“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它使课堂教学有动有静、有收有放、有紧有松,呈现出舒适的节律;它更促使幼儿自觉维护课堂纪律,成为纪律的主人、秩序的主人……而这一切,远比仅仅学会一个游戏要重要的多!

  36. 道具引发教学障碍的案例:范例十八:《风车舞》范例十九:《理发店》道具引发教学障碍的案例:范例十八:《风车舞》范例十九:《理发店》

  37. 2、身体装饰物对音乐教学的调控作用 • 范例二十:《拔萝卜》 • 身体装饰物使用不当,也可引发教学障碍。若将头饰改为胸饰、臂饰甚至掌饰,便可使幼儿获得自我服务的机会,也可以起到自我欣赏,明确自我角色的作用了。

  38. 范例二十一:《顽皮的小绅士》 • 幼儿在学习集体舞蹈时,最大的障碍是空间认知负担过重,无法自行解决适应复杂空间变化的问题。 • 设计既有审美感又可以明显提醒幼儿左右方位的身体装饰物。

  39. 3、教具对音乐教学的调控作用 • 在音乐教学中,图片往往作为一种“先行组织者”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吸引幼儿的注意、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等。 • 图片对教学的调控作用。《小鸟》

  40. 范例二十二:《小鸟》 • 蓝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小鸟自由地飞翔。 • 在湖边,在草地,在田野,在山冈,小鸟小鸟自由地飞翔。 • 啦……

  41. ? ?

  42. 4、学具对音乐教学的调控作用 • 范例二十三:《歌唱春天》 • 幼儿利用学具对音乐材料进行了深入的组织加工,这种组织加工使幼儿更容易理解歌曲内容,记住歌词。

  43. 歌词内容过于复杂 多通道参与,对材料组织加工 2 1 3 4 5 春 天 6 7 8 ! 10 9 春 天 11 12 13

  44. 五、因时间和空间因素引起的教学障碍 • 范例二十四:《木鼓舞》

  45. 有队型比没有队型即散点稳定;站圆圈、 面向圈里、教师同在圈上比站方阵、教 师与幼儿面对面稳定;坐着比站着稳定; 站着比走着、跑着稳定;独立活动比结 伴活动稳定。

  46. 范例二十五:《雷神》 • 教师的空间位置

  47. 时间因素的调节 • 关注幼儿外显行为所显示的心理时间,根据幼儿的实际心理需要有弹性地掌握活动时间的长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