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家畜内科学

家畜内科学. 畜牧兽医学院 临床兽医学教研室. 第八章 营养代谢性疾病. 第一节 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 病例分析. 某奶牛场,近一段时间,牛群中出现少数患病奶牛,精神沉郁,食欲降低,个别的狂躁不安,产奶量降低,但奶的外观无明显的变化,加热后有烂苹果味,影响了奶的销售. Good bye. 下页. 奶牛酮病. 一、概念 主要特征 多发生于产后奶牛. 血糖浓度下降. 血液、尿液、乳汁中的酮体含量增高. 消化机能紊乱. 间有神经症状. 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 奶牛酮病的分类. 二、病因. 1 、日粮中营养不平衡和供给不足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家畜内科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家畜内科学 畜牧兽医学院 临床兽医学教研室

  2. 第八章 营养代谢性疾病 第一节 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

  3. 病例分析 • 某奶牛场,近一段时间,牛群中出现少数患病奶牛,精神沉郁,食欲降低,个别的狂躁不安,产奶量降低,但奶的外观无明显的变化,加热后有烂苹果味,影响了奶的销售 Good bye 下页

  4. 奶牛酮病 一、概念 主要特征 多发生于产后奶牛 血糖浓度下降 血液、尿液、乳汁中的酮体含量增高 消化机能紊乱 间有神经症状 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

  5. 奶牛酮病的分类

  6. 二、病因 1、日粮中营养不平衡和供给不足 2、奶牛产前过渡肥胖 3、奶牛高产 4、应激因素 5、继发性病因 寒冷 饥饿 高温 噪音

  7. 三、发病机制 奶牛酮病的中心环节是 血糖浓度下降 能 量 负 平 衡 起 始 病 因 起 始 病 因 干物质↓ 先糖先质 丙酸↓ 能量需求 ↑ 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的主要环节 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的主要特征 肝糖异生 血糖 ↓ 脂肪动员 NEFA ↑ 脂蛋白合成、转运 脂肪沉积 酮体生成 酮血症

  8. 四、症状 (一)特征性症状 1、烂苹果的气味 2、乳汁、尿液易形成大量泡沫 (二)临床症状:母牛产犊后几天到几周内 1、消耗型症状 2、神经型症状 图 片 图片

  9. 四、症状 (三)病理学特征 高酮血症、高酮尿症、高酮乳症、低糖血症 1、血糖 2、血酮

  10. 五、诊断 (一)症状诊断 (二)实验室诊断 血、尿液和乳汁酮体检验阳性 (1)快速简易定性法:有酮体,显示紫红色 (2)人医检测尿酮 (三)治疗性诊断 使用葡萄糖或激素疗法,观看治疗效果

  11. 六、治疗 (一)替代疗法 (1)50%葡萄糖溶液 (2)丙二醇或甘油 (3)丙酸钠

  12. 六、治疗 (二)激素疗法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00~600IU,肌肉注射,每隔三天注射一次

  13. 六、治疗 (三)其他疗法 (1)镇静 (2)氯酸钾 (3)硫酸钴 (4)辅助治疗

  14. 六、预防 1.加强对妊娠和泌乳牛的饲养管理 2.妊娠期奶牛要适当运动,泌乳高峰适当补喂丙酸钠,每天100g,连用3-6周;酮病的高发期喂服丙酸钠,每次120g,每天2次,连用10d

  15. 病例分析 返 思考题 1、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 2、如何防治奶牛酮病

  16. 试剂配制 亚硝基铁氰化钠1份 硫酸铵20份 无水碳酸钠20份 混匀研细,用时取0.2g放在载玻片上,加待检样品2~3滴,观察有无颜色变化。 返 回

  17. 返 回 奶牛酮病阵发性啃咬胁部

  18. 返 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