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米尔顿 · 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米尔顿 · 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小组成员. 王思颖 史睿哲 陈佳妮 吴妙. 生平简介 重要著作 理论贡献及其影响 名人对弗里德曼的评价 弗里德曼言论 中国之行. 一:弗里德曼生平简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现代货币主义理论的创始者。

ging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米尔顿 · 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2. 小组成员 • 王思颖 史睿哲 • 陈佳妮 吴妙

  3. 生平简介 • 重要著作 • 理论贡献及其影响 • 名人对弗里德曼的评价 • 弗里德曼言论 • 中国之行

  4. 一:弗里德曼生平简介 •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现代货币主义理论的创始者。 • 1912年生于纽约市,其父母是俄罗斯犹太移民。他1933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1981年,他又陆续获哈佛大学等国内外近二十所大学的法学、理学、人文科学和商学博士及名誉博士学位。他在世期间还担任多个政府机构的顾问,其学术思想对美国几届政府的经济政策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5. 二 重要著作 • 《实证经济学论文集》(Essays in Positive Economics) • 《消费函数理论》(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 《资本王义与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 • 《自由选择》(Free to Choose) • 《价格理论》(Price Theory:A Provisional Text) • 《美国货币史。1867年~1960年》(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1867一1960)与施瓦兹(Anna J.Schwartz)合著

  6. 米尔顿·弗里德曼最重要的学术著作是《美国货币史》(AMonetaryHistoryoftheUnitedStates),这是他和他的长期学术合作者Schwartz合写的一本书,这也是奠定货币主义思想大纲的著作。这本书通过分析近百年美国货币量的变动,刻画了货币量同经济景气的关联。弗里德曼告诉大家,货币是最重要的政策工具,同货币相比,财政支出政策几乎对经济没有什么长远的影响力。大萧条原本只是一次温和的衰退,但却在不恰当的货币收缩下变成了历史上罕见的灾难。米尔顿·弗里德曼最重要的学术著作是《美国货币史》(AMonetaryHistoryoftheUnitedStates),这是他和他的长期学术合作者Schwartz合写的一本书,这也是奠定货币主义思想大纲的著作。这本书通过分析近百年美国货币量的变动,刻画了货币量同经济景气的关联。弗里德曼告诉大家,货币是最重要的政策工具,同货币相比,财政支出政策几乎对经济没有什么长远的影响力。大萧条原本只是一次温和的衰退,但却在不恰当的货币收缩下变成了历史上罕见的灾难。

  7. 弗里德曼1957年发表的《消费函数理论》(ATheoryoftheConsumptionFunction)是他发起对凯恩斯主义挑战的起点。凯恩斯认为,社会的消费倾向有边际递减的趋势,这个趋势是建立在人们的动物性精神之上的,人们对未来总是恐惧,故总要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进行“预防”(例如过度储蓄),这就导致了社会需求不足。弗里德曼认为,凯恩斯纯属瞎扯。他认为,人们的收入不应该看其某个年份或时间片段,而是看其一生的总体收入流,他称之为“持久收入假说”。从“持久收入”的角度看,根本不存在边际消费递减,而是人们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不同的消费调整,例如青年时期就会多消费,中年则猛储蓄,到了老年,则又变成一个纯消费阶段。我们从中国的房地产价格猛涨和青年人大手笔买房等现象就可以看出,弗里德曼是对的。因为节俭和消费倾向不足的父母们将自己的消费进行了代际转移,让孩子们代替自己实施了消费行为。这是两代间的持久收入模型。弗里德曼1957年发表的《消费函数理论》(ATheoryoftheConsumptionFunction)是他发起对凯恩斯主义挑战的起点。凯恩斯认为,社会的消费倾向有边际递减的趋势,这个趋势是建立在人们的动物性精神之上的,人们对未来总是恐惧,故总要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进行“预防”(例如过度储蓄),这就导致了社会需求不足。弗里德曼认为,凯恩斯纯属瞎扯。他认为,人们的收入不应该看其某个年份或时间片段,而是看其一生的总体收入流,他称之为“持久收入假说”。从“持久收入”的角度看,根本不存在边际消费递减,而是人们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不同的消费调整,例如青年时期就会多消费,中年则猛储蓄,到了老年,则又变成一个纯消费阶段。我们从中国的房地产价格猛涨和青年人大手笔买房等现象就可以看出,弗里德曼是对的。因为节俭和消费倾向不足的父母们将自己的消费进行了代际转移,让孩子们代替自己实施了消费行为。这是两代间的持久收入模型。

  8. 弗里德曼最出名的流行性著作,无疑是1979年出版的《自由选择》(FreetoChoose),后来它成了PBS节目的解说词。它的姊妹篇是196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与自由》(CapitalismandFreedom)。弗里德曼用这两本书捍卫了经济自由,强调了个人自由至上原则,国家的守夜人角色。他要让人们相信,市场力量是最伟大的力量,他反感政府的公共支出和福利补贴、他鼓励新的政治家掌权摧毁政府实施的各种管制。他为随后到来的里根经济学定下了社会舆论的调调。美国再一次接受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洗礼,开始从凯恩斯主义的思想泥潭中挣脱出来。弗里德曼最出名的流行性著作,无疑是1979年出版的《自由选择》(FreetoChoose),后来它成了PBS节目的解说词。它的姊妹篇是196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与自由》(CapitalismandFreedom)。弗里德曼用这两本书捍卫了经济自由,强调了个人自由至上原则,国家的守夜人角色。他要让人们相信,市场力量是最伟大的力量,他反感政府的公共支出和福利补贴、他鼓励新的政治家掌权摧毁政府实施的各种管制。他为随后到来的里根经济学定下了社会舆论的调调。美国再一次接受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洗礼,开始从凯恩斯主义的思想泥潭中挣脱出来。

  9. 三 理论贡献和影响 一、现代货币数量论 二、消费函数理论 三、“自然率假说”理论

  10. 一、现代货币数量论 • 弗里德曼在理论上有三大贡献,首先是提出现代货币数量论,即通货膨胀起源于“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政府可以通过控制货币增长来遏制通胀。这被视为现代经济理论的一场革命。

  11. 二、消费函数理论 • 其次,他创立消费函数理论,对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边际消费递减规律进行驳斥。凯恩斯认为,随着社会财富和个人收入的增加,人们用于消费方面的支出呈递减趋势,与此同时储蓄则越来越多。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抵消个人消费的减少,从而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弗里德曼指出,这一理论站不住脚,因为人们的欲望实际上永无止境,原有的得到满足后,新的随即产生。

  12. 三、“自然率假说”理论 • 第三,1968年,弗里德曼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菲尔普同时提出“自然率假说”理论。他们发现,长期来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并没有必然联系。自然失业率永远存在,是不可消除的。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长期来看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13. 弗里德曼从50年代开始鼓吹“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在那个笃信政府万能的时代,他坚持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因而遭到世人的嘲弄,受尽白眼。在当时的经济学界,凯恩斯的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正如日中天。而弗里德曼的理论却恰恰相反,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认为政府的干预常常加剧了经济波动。

  14. 在上世纪60、70年代美国通胀加剧的时期,主张“通胀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货币现象”的弗里德曼是美联储的最严厉批评者之一。他认为,央行没能很好控制货币供应,他主张,政府应该把货币供应增长控制在3%左右的稳定水平。在上世纪60、70年代美国通胀加剧的时期,主张“通胀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货币现象”的弗里德曼是美联储的最严厉批评者之一。他认为,央行没能很好控制货币供应,他主张,政府应该把货币供应增长控制在3%左右的稳定水平。 • 最终,弗里德曼的主张得到了联储认可,在1979年,格林斯潘的前任沃克通过制定货币供应目标和加息等一系列手段有效控制了美国的通胀。

  15. 名声鹊起的弗里德曼此后开始周游全球,到不同的国家推广他的平衡预算和限制政府开支等主张。上世纪80年代初,弗里德曼成为了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顾问,在1979年至1990年期间,弗里德曼还是英国首相撒切尔的经济顾问。 •   在里根和撒切尔这两位“高徒”的推动下,西方世界在上世纪80年代掀起了一股浩大的“放松管制”运动。

  16. 四 名人对弗里德曼的评价 • “美国失去了一名最伟大的公民,米尔顿•弗里德曼是革命性的思想家,也是杰出的经济学家,他的工作促进了人类尊严和人类自由。” ———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 • “在所有人不屑一顾时,是米尔顿•弗里德曼唤醒了自由经济。”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17. 四 名人对弗里德曼的评价 • “弗里德曼的思想对现代货币经济理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无法估量。在经济学家中无人出其右。”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 • “半个世纪以来,他一直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坐标,不管是在职业还是个人生活方面。没有他的存在,我的生活会是完全两样的。”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

  18. 弗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从而获得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还有“学券制之父”的美称。弗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从而获得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还有“学券制之父”的美称。 他的世界观主要是,坚定推崇个人自由,并深信自由市场是协调个人活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最佳途径。

  19. 五 弗里德曼言论 • 自由、私有、市场这三个词是密切相关的。在这里,自由是指没有管制的、开放的市场。单单使用市场并不足够。任何国家不论富庶或贫穷的,都在使用它。只有私有市场也是不足够的。例如,印度虽然有一个相当庞大的私有市场,但人民的生活比起四十年前并没有多大的改善。同样地,一般非洲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也使用私有市场,但它们非常落后贫穷。

  20. 五 弗里德曼言论 • 最重要的是,我始终有自己的专业而不是仅仅批评政策。我在学术界有牢固的地位。我不怕失业,不怕受到迫害。 • 我的一些学生全力以赴去做政策评论,有些人的日子还凑合,但有些,尤其是那些到了华盛顿住着不走的,则处境堪如。你得找份安定的工作!

  21. 五 弗里德曼言论 • 谁能正确解释中国改革和发展,谁就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 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我发觉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是由一连串幸运的意外所决定的。”

  22. 六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四次中国之行 • 用学术贡献和社会影响力来衡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可以说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经济学家。这位学术界的大人物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与其夫人罗斯合著的自传《两个幸运的人》中,除了美国之外,另一个占据篇幅最大的国家就是中国。 • 1980年、1988年、1993年,弗里德曼三次来华访问。他在自传中写道:“对中国的三次访问是我们一生中最神奇的经历之一……”

  23. The first one • 1980年的访问是唯一一次由官方正式邀请的访问。邀请者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邀请者希望弗里德曼就世界经济、通货膨胀、计划经济社会中市场的运用等问题发表演讲。这时的中国,改革的进程刚刚开始,人们对于未来要走的道路几乎一无所知。他们只是知道过去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弗里德曼没有听到一个人说过文革的好话。但他也发现,人们往往对经济问题知之甚少,对市场体制运作的方式基本上一无所知。比如,在一次座谈中,一位将要前往美国考察的副部长的问题是:“在美国谁负责物资分配?”弗里德曼的反应是“吓了一跳”。他建议这位副部长去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看看,了解一下没有中央分配者的经济体制是怎样运转的。    • 弗里德曼这时对中国的判断是改革刚刚开始。并且不能排除出现反复的可能。

  24. The second one • 1988年,主要是在张五常的安排下,弗里德曼第二次访华。这次访华是三次中最重要的一次,这不仅仅是由于弗里德曼见到了当时中国的主要中央领导人,而且由于访问的范围更大,弗里德曼得以对中国有了更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同时,弗里德曼的自由经济观点,在当时中国改革持续深入情况下得以更清晰地传递给了中国的决策者和学术界。    •   在这次访问中,弗里德曼在各地走访了许多正在蓬勃发展的商品市场。在这些市场中,客人真实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也看到了中国进一步改革面对的核心问题,那就是政府是否愿意为了经济发展而放弃自己的某些特权。   

  25. The third one • 1993年,弗里德曼第三次访华。这时的中国改革,在经历了反复以后,重新开始快速发展。客人在中国已经可以享受到不亚于其他国家的服务。除了北京和上海以外,弗里德曼还访问了成都和重庆等地。私营企业、民间商业的发展给弗里德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这时的中国政府的改革方向似乎与1988年有所不同。政府开始强调日本韩国式的对经济的控制,认为这是未来的方向。弗里德曼显然无法同意这一点。但这时的中国,已经不再像改革初期那样尽量地吸收外界知识了。但另一方面,弗里德曼关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观点这时倒更符合中国的现实问题。中国到底是走向自由市场制度,还是尝试一条“第三条道路”?这个已被弗里德曼解决的问题将继续困扰中国多年。   

  26. 他坚信中国经济将成世界第一 • 从1980年第一次访问北京到1999年最后一次访问香港,尽管每一次都是行色匆匆,然而中国发生的变化屡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7个月前,在面对《纽约太阳报》记者谈及最新的思考时,他说:“这个世界目前发生最重大的改变,是中国的变化。”

  27. 看好中国发展 • 2004年6月,华尔街日报对所有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进行了一次调查。记者问弗里德曼:“您认为从现在起的75年内,哪个经济体会成为全球最大?” • 他坚定地答:中国。

  28. 谢谢观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