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4

台灣學生報考兩岸大學 歷史考題之比較分析

台灣學生報考兩岸大學 歷史考題之比較分析. 張銓津 2006 年 5 月 15 日. 台灣學生報考兩岸大學 歷史考題之比較分析. 壹 . 因緣: 吳老師 的邀請 — 與歷史教育有關。 貳 . 感謝 馮副校長 的全力幫助。收集資料與訪問大陸歷史名師。. 參 . 題目的決定 :. 有趣,還是務實取向? -- 決定以高三升學有幫助的題目。 兩岸高中升大學的歷史考題作分析比較,大陸招收港澳台學生的考試尚未有人研究過。 台灣的指考,前年( 93 年)有兩位高中老師分析過,刊登在<歷史月刊>上,去年( 94 年)則沒有相關文章發表。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台灣學生報考兩岸大學 歷史考題之比較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學生報考兩岸大學歷史考題之比較分析 張銓津 2006年5月15日

  2. 台灣學生報考兩岸大學歷史考題之比較分析 • 壹.因緣:吳老師的邀請—與歷史教育有關。 • 貳.感謝馮副校長的全力幫助。收集資料與訪問大陸歷史名師。

  3. 參.題目的決定: • 有趣,還是務實取向?--決定以高三升學有幫助的題目。 • 兩岸高中升大學的歷史考題作分析比較,大陸招收港澳台學生的考試尚未有人研究過。 • 台灣的指考,前年(93年)有兩位高中老師分析過,刊登在<歷史月刊>上,去年(94年)則沒有相關文章發表。 • 觀察去年高三有34位同學,在大陸唸大學有14位,在台灣有9位,其他7人在國外或3人去當兵….。發現本校學生留在大陸就讀比率最高,另一方面卻又對大陸招收港澳台的考試內容、題型缺乏深入認識,更缺乏任何有效對策。

  4. 5月8日對高三學生實地訪問調查,觀察本校對今年高三學生要考大陸招收港澳台生考試的措施 : • 訪談高三學生發現,學校在這方面,只提供購買歷史補充教材的服務。 • 歷史補充講義未上課、歷年考題未發下也未講解。 • 由於考試題型、內容等,大陸考題與台灣考題相差很多或完全不同,同學要考好機率很低,競爭力大大不如香港和澳門考生(因為港澳考題題型及內容與大陸相同)。學校這方面做的很不夠!

  5. 結語:在本校上課以台灣的課本為主,欲在本地大學就讀必須考港澳台生的入學考試。故本人欲透過這方面的研究,以幫助本校學生了解考題與台灣教材的差異、學習如何應對以及掌握應考方向。另外,本人以歷史一科作為開頭研究的經驗,可提供本校其他各學科做類似研究之參考結語:在本校上課以台灣的課本為主,欲在本地大學就讀必須考港澳台生的入學考試。故本人欲透過這方面的研究,以幫助本校學生了解考題與台灣教材的差異、學習如何應對以及掌握應考方向。另外,本人以歷史一科作為開頭研究的經驗,可提供本校其他各學科做類似研究之參考

  6. 肆.中國2004~2005年全國暨兩 校聯招港澳台生考試大綱之分析 以本校(台灣)學生為本位 ,如何準備應考之道

  7. 一.考試日期: • 兩校聯招(華僑大學與暨南大學) --6月12日至14日,兩校聯招今年本校高三報名有14位/31位。 • 全國聯招--6月23日至25日,今年本校高三報名有13位/31位。

  8. 二.歷史一科佔總分幾分? 1.2005年兩校聯招—文組 2.2005年全國聯招—文組 可以發現歷史一科的比例頗高約總分的五分之一,尤其在全國聯招時,歷史反而比英語高出50分,算是主科了,不可不重視。另外發現,在兩校聯招中的英語考題題目和選項全是英語表述,學生要注意準備一下,不要到時題目都看不懂,影響作答而考不好。

  9. 三. 中國2004~2005年全國暨兩校聯招港澳台生考試大綱與台灣教材內容比對 • 高一:中國史與台灣史

  10. 高二:世界近代史

  11. 高三

  12. 初步發現: • 大陸考題內容與台灣教材範圍有很大出入—約有一半(47%)不同

  13. 2.為何有這種情形? • 台灣已由過去統編本大致以時間順序,以朝代為架構,著重上層結構的政治、軍事與外交編寫方式,亦以此作為命題主軸。今日課綱轉以整合研究人類各學科的合作,強調社會、經濟與文化的民眾史觀,這樣編寫特徵符合當前史學研究的潮流。課綱此一轉變也反映在評量大學入學考試的命題方式與試題類型。而中國考題大致仍以傳統朝代為架構,著重上層結構的政治、軍事與外交編寫方式,故內容差異極大。 • 就世界史來看,大陸不考世界上古史及中古史部分,考題從地理大發現(15、16世紀)及文藝復興(14~16世紀)開始考,直到現在。 • 就中國史來看,題目從商代開始考,夏及其以前的三黃五帝、新舊石器從未考。另外,中國史部分自1949年以後幾乎不考。

  14. 3. 又如何去面對? • 台灣教材沒有的部分,要讀大陸相關補充教材—例如: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編《歷史》課本 • 要練習大陸近兩年考題—因題型不同—尤其問答題部分。不可用準備台灣考題方式(選擇題為主)準備大陸考題(問答題為主),準備大陸考題要更有系統的背。我已幫學校買了兩套2004及2005年兩校聯招、全國對外聯招考試試卷答案集。建議主動印發給高三學生和任課老師,並利用時間講解。 • 進一步補充教材--鄺世元的《國史論衡》上下冊(台北:里人書局,民國84年)以及另兩冊—香港編、或《中國史常識》—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等四本(台北:弘文舘出版社,民國75年)—或台灣建弘出書局的《中國史常識三百題》和《世界史常識三百題》。

  15. 四.考綱有,但台灣教材沒有的部分,學校有幫同學購買暨大版《歷史》課本,讓同學自己看。四.考綱有,但台灣教材沒有的部分,學校有幫同學購買暨大版《歷史》課本,讓同學自己看。 現在就來驗收補充教材--暨大版《歷史》課本,是否充分足夠?還是仍不夠用?—暨大版《歷史》課本的內容與考綱相同部份以藍色表示。

  16. (一).中國古代史

  17. (二).中國近代史

  18. (三).世界近代史

  19. 發現暨大版《歷史》這本書有九成以上內容與考綱重疊,故不失為一本很不錯的補充教材。發現暨大版《歷史》這本書有九成以上內容與考綱重疊,故不失為一本很不錯的補充教材。

  20. 伍.2004年暨2005年大陸招收港澳台全國和  兩校聯招等四張歷史考題之分析:伍.2004年暨2005年大陸招收港澳台全國和  兩校聯招等四張歷史考題之分析: 一. 歷史考題之範圍分析: • 2004年全國聯招題目中台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的比例分配是0:76:44。(台灣94年指考是8:53:39)

  21. 2005年全國聯招題目中台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的比例分配是15:102:63。(台灣94年指考是8:53:39)2005年全國聯招題目中台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的比例分配是15:102:63。(台灣94年指考是8:53:39)

  22. 2004年兩校聯招題目中台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的比例分配是2:93.5:39.5。(台灣94年指考是8:53:39)2004年兩校聯招題目中台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的比例分配是2:93.5:39.5。(台灣94年指考是8:53:39)

  23. 2005年兩校聯招題目中台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的比例分配是0:96:39。(台灣94年指考是8:53:39)2005年兩校聯招題目中台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的比例分配是0:96:39。(台灣94年指考是8:53:39)

  24. 就將試題依時間斷限分成上古(遠古至公元五世紀)、中古(公元五世紀至公元十五世紀)、近代(公元十五世紀至公元二十世紀)、現代(公元二十世紀至今)四個階段來看:就將試題依時間斷限分成上古(遠古至公元五世紀)、中古(公元五世紀至公元十五世紀)、近代(公元十五世紀至公元二十世紀)、現代(公元二十世紀至今)四個階段來看: • 世界史部分明顯具有「詳今略古」特色,從地理大發現(15、16世紀)及文藝復興(14~16世紀)開始考。 • 中國史較平均,上古從商代開始考,夏及其以前的三黃五帝、新舊石器從未考。另外,中國史部分自1949年以後幾乎不考。

  25. 在台灣很重視的台灣史部分,在大陸的情形又是如何?在台灣很重視的台灣史部分,在大陸的情形又是如何? 大陸這兩年中的台灣史出題比例表: 可發現考出的比例不高,但仍不時考出。--怎麼辦?要不要準備?

  26. 建議:1.元朝在澎湖設巡檢司,明鄭(1661~1683年) 和清領(1684~1895年)要看。2.荷據(1624~1662年)、日治(1895~1945年)、1949年以後,可以不看。

  27. 二.依試題內容知識結構分析,可略分為民族領域、政治軍事、社會經濟與學術文化四類:二.依試題內容知識結構分析,可略分為民族領域、政治軍事、社會經濟與學術文化四類:

  28. 仍偏重政治軍事,每年出題均超出九成以以上比例。次則是社會經濟。分析其內容,考了很多人物、年代、國家、條約與文件內容以及戰爭過程(例如: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兩次世界大戰)等,偏向基礎內容的直接回答,所以「背多分」是不可缺的應考要訣,台灣已好久不出這些題目。仍偏重政治軍事,每年出題均超出九成以以上比例。次則是社會經濟。分析其內容,考了很多人物、年代、國家、條約與文件內容以及戰爭過程(例如: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兩次世界大戰)等,偏向基礎內容的直接回答,所以「背多分」是不可缺的應考要訣,台灣已好久不出這些題目。

  29. 比較2005年(94年)台灣指考,呈現明顯不同: 以94年為例,台灣考題從過去著重的上層結構的政治、軍事與外交只占41分%。現在所強調的社會、經濟與文化的民眾史觀占了59分%,有後來居上的趨勢。

  30. 三.就試題表述形式而論,可分成簡述題、史料題、情境題與圖表題。三.就試題表述形式而論,可分成簡述題、史料題、情境題與圖表題。

  31. 大陸考題只有簡述題與史料題,且內容均考基本史實—年代、人物、條約以及戰爭過程等基本題,和台灣比起來會比較簡單多了,因此--「背多分」是重要備考原則。大陸考題只有簡述題與史料題,且內容均考基本史實—年代、人物、條約以及戰爭過程等基本題,和台灣比起來會比較簡單多了,因此--「背多分」是重要備考原則。 台灣94年指考比較多元可分成簡述題、史料題、情境題與圖表題。 與大陸考題只有簡述題與史料題不同,台灣考題呈現多元化。雖仍以簡述題為主占了52分,但是學生解題時需要的思維和綜合、應用、分析能力的情境題和圖表題有36分。那有何意義?--這表示考題難度將大大提高。

  32. 四.就試卷的字數來觀察,台灣自從91學年開始使用題本之後,試卷字數大幅提升超過八千字。這對歷史試題免於淪為閱讀測驗之譏,有正面之效。尤其目前學生閱讀能力普遍低落,若字數太多,在有限的八十分鐘內,能否了解題意,是否能有足夠時間充份作答。是以,93年指考減為六千餘字,94年指考再減為4966字。四.就試卷的字數來觀察,台灣自從91學年開始使用題本之後,試卷字數大幅提升超過八千字。這對歷史試題免於淪為閱讀測驗之譏,有正面之效。尤其目前學生閱讀能力普遍低落,若字數太多,在有限的八十分鐘內,能否了解題意,是否能有足夠時間充份作答。是以,93年指考減為六千餘字,94年指考再減為4966字。

  33. 台灣歷年試卷字數表 大陸近兩年考題試卷字數 分析大陸的考題時間較多(比台灣多40分鐘),又字數較少(約指台灣的三分之一或更少),不用擔心寫不完,應能有足夠時間充份作答,但需自己要有「料」。

  34. 陸.準備報考大陸當地大學考試的對策 • 一.兩岸的教材和考題有著很不同的重點及內容—所以只準備台灣教材和考題去應考,是不夠的。建議學校要準備適當的補充教材和考題分析是有必要的。

  35. 二.例如不同的解釋觀點—

  36. 三.例如內容相同但兩岸稱謂不同—名詞比對

  37. 四. 例如內容不同部分:在大陸考時,考前台灣史暫時擺一邊?--但近年聯招不時有考出 • 近年的台灣史出題比例: 所以,元朝在澎湖設巡檢司,明鄭(1661~1683年)和清領(1684~1895年)要看。荷據(1624~1662年)、日治(1895~1945年)、1949年以後,可以不看。

  38. 五. 在考前兩星期,台灣的歷史教材與大陸考綱相同的部分要看,不同的先不看。例如—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世界文化史、部分台灣史、1949以後的中國史以及中國文化史。

  39. 六. 暨大版《歷史》課本要看。經過比對發現暨大版《歷史》這本書有九成以上內容與考綱重疊,故不失為一本很不錯的補充教材。

  40. 七.例如題形不同,尤其是問答題—如何準備?觀察大陸這兩年的問答題題目:七.例如題形不同,尤其是問答題—如何準備?觀察大陸這兩年的問答題題目: 1.2004年全國聯招歷史試卷 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0分,任選2題,共40分。 • (1)簡述唐朝兩稅法的主要內容及其施行的原因和作用。 • (2)評述洋務運動的背景、內容和得失。 • (3)試述第一次世界大戰至太平洋戰爭爆發期間美日關係的演變。

  41. 2.2004年兩校聯招歷史試卷 問答題(任選兩題,寫明題號,並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每題15分,共30分) Questions (Answer any TWO of the following three questions with the topic number, and put your answers on the Answer Sheet, 15 points each, total 30 points ) • (1)列舉西漢武帝劉徹的一些治國措施,(11分)並簡要評價其歷史作用。(4分) • (2)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什麼能夠取得最後勝利? • (3)為什麼工業革命( Industrial Revolution )會首先在18世紀的英國發生?(8分) 工業革命帶來哪些影響?(7分)

  42. 3.2005年兩校聯招歷史試卷 問答題(請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共48分。其中第 40題(18分)必做。第39題、41題和42題可選做其中2題,每題15他。請注明題號。) • (1)請用史實說明唐太宗李世民的政績。 • (2)試析民國初年的新文化運動。 • (3)試析《天朝田畝制度》。 • (4)拿破侖一世在統治法國期間採取了哪些內政措施?你如何評價其對外戰爭?

  43. 4.2005年全國聯招歷史試卷 問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任選2題,每小題共30分,共60分。 • (1)唐代先後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試述這兩個時期唐朝統治者採取的主要政治、經濟措施的相同之處。(30分) • (2)中華民國建立初期的十年間,民族工商業取得較大發展。試分析其發展的主要特點和基本原因。(30分) • (3)19世紀下半期,俄國和日本相繼進行改革。試從改革的契機、領道力量和涉及的主要領域比較兩者的不同,並據此簡要評價二者改革的效果。(30分)

  44. 發現 2004年材料題20分和問答題40分—選擇題少只40分—滿分100分; 又2005年材料題30分和問答題60分—選擇題少只60分—滿分150分。 所以,不可用準備台灣的考題(選擇為主的題型)來準備大陸當地考題?那問答題如何準備? 1. 有系統的背、重要題目要背,也就是要準備一些重要問答題來應考。也可以為台灣指考建立良好基礎。 2. 重要參考書本介紹:例:鄺世元的《國史論衡》上下冊(台北:里人書局,民國84年)以及另兩冊—香港編、或《中國史常識》—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等四本(台北:弘文舘出版社,民國75年)—或台灣建弘書局出的《中國史常識三百題》和《世界史常識三百題》。觀察題目,發現考題集中在漢、唐盛世及近代(挑中國史25題加世界史30題要背) 。

  45. 八. 不大考一些意識形態題目,不必太鑽牛角間去背一些意識形態的名詞,例如:資本主義、資產階級、無產階級 • 例1,暨大版歷史教材第89頁: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本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本階級民主共和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