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镜湖小学“十一五”教育技术实验课题阶段性学期总结会

镜湖小学“十一五”教育技术实验课题阶段性学期总结会. 2008 年 7 月 3 日. 课题简介:. 已申报获批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 基于区域推进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与实践 》 子课题: 《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深化研究 》 (课题负责人:姜文) 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一五”课题: 《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负责人:徐凌俊). 学科教学中网络资源优化设计的研究

gittel
Download Presentation

镜湖小学“十一五”教育技术实验课题阶段性学期总结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镜湖小学“十一五”教育技术实验课题阶段性学期总结会镜湖小学“十一五”教育技术实验课题阶段性学期总结会 2008年7月3日

  2. 课题简介: • 已申报获批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区域推进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与实践》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深化研究》(课题负责人:姜文) • 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负责人:徐凌俊)

  3. 学科教学中网络资源优化设计的研究 • 此模式着重于在学科教学中网络资源优化设计的研究,通过对学生进行“小学生高年级学生与互联网”的问卷调查,课题组总结出我们在实验研究中所探讨的网络化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绝不能是“传统教育模式”和“互联网络”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自主化、协作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网上信息、数据库、光盘、课本等为学习资源,建立专题学习网站优化网络资源模式,以互联网学习平台下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民主氛围为学习环境的模式。其间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学习资源的开发建设和课堂学习的组织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自行查找、分析、交流、处理信息,完成意义建构,从以往的被动接受灌输转变为主动探索。提倡把现代信息技术由作为教师讲授知识的“辅助工具”向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工具”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 【案例一】张敏执教的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 • 本节课教师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通过建立专题学习网站,引导学生点击“游前训练营”,完成识字练习,了解作者,听课文朗读,还可以配乐读文,再进入“ 草原风光”,欣赏“草原掠影”“草原诗文”“草原介绍”三个小板块,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草原的美丽风光,加深了对草原的感性认识,读起来情趣盎然,很快进入意境,展开想象。接着学生借助“草原人情”板块,通过“蒙族服饰”“盛情待客”“民族技艺”更深入地体会到草原的人情美,学生读得更加入情入境,网络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巧妙地拉进了汉族学生和蒙古族人民之间的情感距离,突破了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尽情体验、发现、表现和享受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

  4. 网络资源与多媒体环境整合模式 • 我们一方面鼓励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开各级公开课,参与评优评先,有效利用多媒体演示环境进行学科教学;一方面积极引导教师开发课件参与课题研究、各类交流及比赛,形成网络资源与多媒体环境整合模式。教师从最初的实验教师用推广到全体教师都用,从网上下载用到自己开发用。课题实施一年多来,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特别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上作了进一步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教师在应用、开发、使用课件上程度不一;应用软件的学习选取杂;较好的多媒体及信息技术整合课均在于公开课及参赛课。诸上原因使得整合类教研难于在深度和广度上更进一步提高。因而取得共识,全面系统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对提高所有教师的应用、开发能力,从而形成合力,以达更深层次的整合,迫在眉捷。 • 【案例二】叶媛媛执教的Oxford English 3B Shanghai Edition • Module 3 Unit 2 Noises • (The first period) • 课前,教师从网上搜集了大量有关声音的图片、音响、动画等教学素材,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成一节多媒体演示课,上课伊始,用英语中常见的天气问候引出下面预热歌曲的主题:I hear raindrops,通过边唱边跳的歌曲预热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接着,通过农场上各种声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出本课主题:Noises,然后用故事引出所要学的单词,并呈现本课中难点句型,用形式多变的单词读法将枯燥无味的单词操练变得有滋有味,同时,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让学生自己完成小故事的叙述,发展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通过“什么声音不见了?”的游戏操练所学单词。通过富有节奏感的chant巩固所学单词,将句型教学融入猜一猜的游戏中,通过师问生答、生问师答、个别提问回答或集体提问回答的形式学习句型。跟读书本对话,学习正确的语音语调,并通过个别朗读表演检验所学。让学生在愉快的表演氛围中乐说爱说,巩固所学内容。以表演的形式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由购买物品,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达到新旧知识整合之目的。在愉快的英文歌曲中结束本课,让学生由课堂中体会出的快乐带到课下。整节课的教学借助于多媒体创设的情境发挥得淋漓尽致,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5. 学件支撑模式 • 运用学件模拟真实的学习、操作环境,其优势体现在:1.学习目的性增强,减少干扰因素;2.学件可以实现个别化学习指导,针对不同学习层次和能力的学习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参与面达到100%,最大化地增大学习容量。3.学习参与学习积极性高,充分体现学习网络学习的自主性。 • 【案例三】姜文执教的五年级信息技术学科《小海龟起步走》 • 1、寓教于乐,趣味盎然。在这课的教学中,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学件,用主角小海龟和学生一起在LOGO世界里尽情遨游,学生们为了完成游戏环节,在一个个生动的游戏中有目的地进行娱乐和学习,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且在课后学生们仍兴趣盎然地研究LOGO语言的奥秘。 • 2、有的放矢,效果明显。本课的学习内容除了认识LOGO语言环境外,还需要掌握多个命令,容量大,难度高,教师教学时有的放矢,将难点分散,设置多任务,以帮助小海龟解决困难为主线,在四个任务中分别针对不同的命令设计了学生喜爱的内容,并且有简明的任务说明和操作提示,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了LOGO命令。 • 3、百花齐放,个性发展。本课在教学中并不一定要求学生一定要完成指定的图形,而是在轻松的娱乐氛围中体验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乐趣,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发散思维,发展创造力。在游乐场这个环节时,没有限定学生走什么样的路线,而是在学生掌握了相关命令和技巧之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用自己的方式完成,既巩固了新知,又让学生在交流中感知不同的思路。 • 4、网络协作,课外拓展。本课在设计中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互动性、开放性等特点,开发了作品互动平台,在新课之后,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并通过网络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创意与其他同学共分享,学生们可以最大限度地运用所学,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心得,进一步进行LOGO语言绘图的学习,并将这种学习方式延伸至课外。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继续用这种方式进行几何绘图知识的研究。

  6.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内外学习交流的探究学习的研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内外学习交流的探究学习的研究 •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在课堂中进行网络运用不仅停留在知识呈现上,在现实现网络的真正协作,共同探究问题的方式上也有了一些收获。 • 【案例五】杨骏老师执教的《有趣的七巧板》 • 课堂中教师依次出示一块到多块三角板,按一定拼摆规则可以拼出多少图案,这是个很费时的研究过程,这里充分运用网络的共享技术,每个学生只要拼摆出一两种方案并汇总给教师进行全班展示并进行分类筛选,很快就有了答案,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不仅了解了数学规律和常识,还体验了一种分工协作的学习研究模式,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是很有价值的。

  7. 在信息技术课中有效整合其它学科的研究 • 在前一段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度和广度,以信息技术课堂为阵地,不仅在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上下功能,还着力于对学生进行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科学习整合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学生现已基本俱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多学科知识学习的能力。 • 孟令沙执教的三年级信息技术《给爸妈留张便条》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整合了语文的学习,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知识的学习,体验将信息技术整合到知识的学习中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通过学件的支撑,让学生自主探究记事本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留言条的写作学习,不仅从留言条的格式上进行规范,还通过修改小马虎的留言条,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体验了在信息技术课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语文写作的学习,并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进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