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從 現在 看 未來

從 現在 看 未來. 少子化的台灣趨勢,產業面臨衝擊!. 講 師:王志誠校長 2010.08.18. 綱 要. 台灣整體人口數成長趨緩 導致台灣之子急速萎縮的原因 台灣人口問題比他國嚴重 少子化,讓台灣產業面臨衝擊 台灣高中職學生數概況分析 少子化對教育的影響與因應對策. 台灣整體人口數成長趨緩. 近十年來整體人口數成長趨緩. 台灣目前約 231 2 萬人口, 780 萬 5834 戶( 2009 年底). 人. 年. 新生兒出生數逐年下降. 人. 年. 導致台灣之子急速萎縮的原因. 導致台灣之子急速萎縮的原因. 原因 :不婚,結婚率日漸下降.

Download Presentation

從 現在 看 未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從現在看未來 少子化的台灣趨勢,產業面臨衝擊! 講 師:王志誠校長 2010.08.18

  2. 綱 要 • 台灣整體人口數成長趨緩 • 導致台灣之子急速萎縮的原因 • 台灣人口問題比他國嚴重 • 少子化,讓台灣產業面臨衝擊 • 台灣高中職學生數概況分析 • 少子化對教育的影響與因應對策

  3. 台灣整體人口數成長趨緩

  4. 近十年來整體人口數成長趨緩 台灣目前約2312萬人口,780萬5834戶(2009年底) 人 年

  5. 新生兒出生數逐年下降 人 年

  6. 導致台灣之子急速萎縮的原因

  7. 導致台灣之子急速萎縮的原因 原因:不婚,結婚率日漸下降 (‰) 年 粗結婚率:平均每一千人中之結婚對數 ( 單位:「對/千人」)

  8. 導致台灣之子急速萎縮的原因 原因:晚婚,初婚年齡越來越大 歲 年

  9. 導致台灣之子急速萎縮的原因 原因:晚產,女性越來越晚生育 歲 年

  10. 導致台灣之子急速萎縮的原因 原因:家庭經濟支出負擔增加 • 近十年來,失業率高居不下且職場工作薪資不升反降。主計處公佈,2009年每人每月平均薪資為新台幣4萬2509元,年減4.31%,為自2003年以來首次轉為負成長;減幅為歷年最大(1980年有這項統計以來) 。 • 養兒育女成為家庭重大的經濟負擔,逐漸有養不起小孩、放棄生育的想法。 2010年104人力銀行針對台灣1,243位上班族男性進行調查,生養小孩的前提要件,75%的受訪者認為「每月薪水付完固定開支後仍有餘裕養小孩」才能生小孩,其次是「存到一筆足夠的育兒金」(45%)。

  11. 台灣人口問題比他國嚴重

  12. 高齡化高齡社會所需時間 高齡社會超高齡社會所需時間 高齡人口:65歲以上人口 高齡化:高齡人口佔7%以上 高齡社會:高齡人口佔14%以上 超高齡社會:高齡人口佔20%以上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訂定) 台灣高齡人口從14%增至20%,只花了8年,是全球第二快 2009年各國 高齡人口比例 (%) 老化時間(年) 資料來源:經建會人口政策白皮書

  13. 各國生育率幾乎止跌回升唯獨台灣續跌 人 總生育率:平均每位婦女(一般是指15至49歲之間)一生中所生育之子女數

  14. 少子化,讓台灣產業面臨衝擊

  15. 少子化,讓台灣產業面臨衝擊

  16. 少子化,讓台灣產業面臨衝擊 風暴1 教育體系重創,學校面臨倒閉潮 以前台灣創紀錄的萬人國小(老松國小),現在只剩下778人 永和市今年進小一的人數只有1541人,只剩十年前的4成 台北市國小學生數平均每年減少六千人,迫使市政府裁減523班 大學缺額再創新高,2009年達6802人,大專院校招生名額每年少二%,預估2021年時,大專招生缺額將高達7.1萬人

  17. 少子化,讓台灣產業面臨衝擊 風暴2 消費力消失,兒童產業搖搖欲墜 私立幼稚園,2009年只剩下1601家,六年內足足倒了347家 婦產科全台原有1800家,五年內已關閉600家 少子化將讓兒童相關產業面臨衝擊

  18. 少子化,讓台灣產業面臨衝擊 風暴3 教職受災嚴重,老師紛紛改行 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制度至今已第六年,今年有11030人報名,共有6852人符合及格條件,通過率為63.86% 台北市國小教師隔了3年才徵選64人,卻吸引6587人報考,錄取率不到百分之1 全台數萬名流浪教師,每年將近有七千名新科教師面臨失業問題 目前有近八萬名老師領到教師證,四萬名幸運當上老師,其餘三萬多名則預備轉職

  19. 少子化,讓台灣產業面臨衝擊 風暴4 百業蕭條,國力恐元氣大傷 20年後,台灣平均GDP(國內生產毛額)年成長率只有3.27% ,到了2051年只剩下1.52% 2009年台灣扶養比是37%,表示2.7個勞動人口扶養一個非勞動人口 2027年,台灣扶養比就超過五成,人口負債年代就要來臨了! 扶養比係指依賴人口對有工作能力人口的比率,亦即幼年人口及高齡人口對青壯年人口之比率。

  20. 少子化,讓台灣產業面臨衝擊 風暴5 個人生涯被迫改變,無人倖免 衝擊最大的為五、六年級的夾心世代,上有高堂下有子女,扶養負擔越來越重 少子化風潮下,每個孩子普遍都犯了公主病與王子病,父母溺愛結果,面臨子女啃老的風險 七、八年級也不好過,少子化造成經濟蕭條,企業出走,工作機會減少,面臨全球上班族的競爭

  21. 少子化影響的產業—正在萎縮中的產業 婦產科、小兒科醫生 幼稚園招生不足,10年內學生驟減一半,結束營業。 小學班級數減少、每班人數下降,老師面臨失業 嬰幼兒食品、玩具服飾用品 →減少店數,轉型青少年用品緩衝。 更甚較遠的影響為汽車、交通運輸業、房地產以及所有內需產業都可能受到少子化的影響。

  22. 少子化影響的產業—轉型興盛中的產業 綜合性安親班(安親班兼才藝班)兒童才藝補習班、遊學課程 鑑定考試(專業保母認證等) 高單價、高質感的兒童服飾生活用品家具、玩具 兒童保單、臍帶血銀行 明星學區的住宅

  23. 高中職學生數概況分析

  24. 高中職學年度新生學生數推估(以國中畢業人數)高中職學年度新生學生數推估(以國中畢業人數) 人 學年度

  25.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參加人數 人 學年度

  26. 今年高中職五專登記分發入學缺額人數統計

  27. 2010年各地高中職登記分發最低錄取分數

  28. 2010年 北部各縣市主要高中錄取標準

  29. 近10年人口成長與高中職學生數成長情形 單位:%

  30. 新生驟減 180所高中職將陷招生危機 107學年度,適逢虎年出生的孩子要升高中職,人數驟減11萬人,以每班學生40人計,將減少2750班,以每校平均招收新生15班計算,相當於全國180所高中職校招不到新生。 台灣家長為孩子選校,會優先選擇公立高中職就讀,私校將被推上缺額的第一波浪潮上。據統計,98學年度高中職 (含五專前三年)共有504校,其中私立224校,占44%,高中職學生人數為95萬餘人,私校學生數49萬餘人,占51.5%。

  31. 一技之長可有一片藍天 • 高中生94~98年減少1萬7500人 • 高職生增加2萬3004人 • 產業市場變化 一技之長可有一片藍天 • 技術人才起薪比上班族平均多6489元 • 企業最缺乏技術人才 1. 繪圖設計(平面/3D繪圖) 2. 網路程式設計 3. 重機械修護

  32. 各領域人才代表 • 作家---吳若權 • 彩妝師---牛爾 • 服裝設計師---古又文 • 奧林匹克麵包師---吳寶春 • 雲門舞集---林懷民 • 名模---林志玲 • 主持人---張小燕 • 高球選手---曾雅妮 • 科技業---郭台銘 • 國宴主廚---阿基師 • 插畫家---幾米 • 電影導演---李安 • 鑑識專家---李昌鈺 • 作家---劉墉 • 大聯盟球星---王建民 • 暨大前校長---李家同 • 歌仔戲小生---孫翠鳳 • 觀光旅遊業---嚴長壽

  33. 對教育的影響與因應對策

  34. 少子化對教育的影響 • 學校減班,造成空間閒置 • 師資人力過剩 • 學校招生不足 • 學校與社區關係面臨解構 • 學齡人口異質化 • 產生貧富差距擴大的現象 • 教育經費短少的隱憂

  35. 因應少子化的對策 • 提高生育率 • 鼓勵小班小校制度 • 提升師資的品質 • 校舍空間重新規劃 • 高等教育必須轉型 • 進修教育應更人性化 • 加強外籍子女教育

  36. 推動精緻教育

  37. 提昇高職品質的內容 • 提昇專業教師的本職學能 • 鼓勵高職朝國際化發展 • 以「終身學習」為導向 • 結合當地文化,陶冶人文精神

  38. 謝謝您的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