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复习策略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复习策略.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复习策略. 天台育青中学 汤圣栽.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部分的主干知识. 1 、常见化学用语考查 2 、 N A 的正误判断 3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4 、氧化还原反应 5 、离子反应 6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7 、电化学知识 8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 学 平 衡 9 、电解质溶液. 二、复习的基本思路. 复习定位:提升学生的高考实战水平。. 1 、以小专题的形式 对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整合, 用不同的视角去分析知识。. 2 、例题应从命题者的角度审视、分析,归类命题点

Download Presentation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复习策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复习策略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复习策略 天台育青中学 汤圣栽

  2.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部分的主干知识 1、常见化学用语考查 2、NA的正误判断 3、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4、氧化还原反应 5、离子反应 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7、电化学知识 8、化学反应速率和化 学 平 衡 9、电解质溶液

  3. 二、复习的基本思路 复习定位:提升学生的高考实战水平。 1、以小专题的形式对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整合, 用不同的视角去分析知识。 2、例题应从命题者的角度审视、分析,归类命题点 与命题层次,体会命题热点。 3、讲求课堂教学实效,重点拨,重学生自主学习 4、讲求答题的规范,强化得分意识的教学

  4. 三、复习的策略 1、精讲 精选出1∽2道例题进行深入评析,给学生讲方法、讲原理、讲技巧讲关键、讲思路、讲规律。力求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弄懂一道例题,就能明白一类题型的解法

  5. 2、精练 (1)基础知识系统练 (2)难点知识分解练 (3)热点知识专题练 (4)错题过关二次练 (5)捉高能力综合练

  6. 3、重过程、方法与思维能力训练 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找出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审题)→回忆、联想相关的知识(构思)→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解答)。要注意无论专题训练还是综合训练,都必须目的明确,落到实处,重在效果,达到训练几道题通晓一类题的目的,切忌贪多求全,题海战术,疲于奔命。

  7. 专题一:突破化学用语 方法:列出一些重点内容, 给时间学生记忆, 逐个落实过关。

  8. 1、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原理: 2、重要的工业生产原理: 3、重要化学方程式书写 4、重要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5、重要电化学反应式书写 6、典型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7、重要物质的电子式 8、重要物质的化学键类型 9、重要物质的分子空间构型 10、典型的有机化学方程式

  9. 专题二:突破NA的正误判断题 方法:归纳常见的陷阱、 归纳常见题型的处理方法, 专题训练学生过关。

  10. 注意常见的陷阱: ①给出气体的体积,陷阱为非标准状况、非气态。 给出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与物质状况、是否标况无关 非气态物质:H2O、SO3、CHCl3、CH3CH2Br、苯、己烷 ②给出C、V的数值,求溶液中的分子数、离子数, 陷阱为忽略弱电解质的电离或弱离子的水解 ③转移的电子数的计算 陷阱为特殊物质、特殊反应的化合价变化特点被忽略 如:Na2O2与H2O反应 过量Fe与HNO3反应

  11. 已知数据 求出物质的量 所求微粒数 公式的适用条件 微粒的包含关系 注意常见题型的处理方法: ④一定量物质所含分子数、原子数、质子数、电子数、 中子数的计算技巧。 注意:H2O、NH4+、CH4、NH3、—CH3 ⑤混合物质的计算 采用极限推算法 如:46 g NO2和N2O4的混和物含有的分子数和原子数的求算。

  12. 例1:(2006理综8)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例1:(2006理综8)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0.5 mol A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NA B.标准状况下,11.2 L 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C.0.1 mol 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NA D.46 g NO2和N2O4的混和物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 例2: (2009理综参考卷10)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0.1 mol甲基(-CH3)所含质子数为0.9NA D.原子数均为NA的14C和14N的中子数相等 C

  13. 例3:(2009理综8)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L NO和5.6L O2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0.5NA B.1mol乙烷分子含有8 NA个共价键 C.58.5g氯化钠固体中含有NA个氯化钠分子 D.在1L 0.1 mol/L碳酸钠溶液中阴离总数大于0.1NA D 例4:(2004理综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磷酸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1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 C.32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 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体积是11.2L D

  14. 专题三:突破离子共存的题 (1)看清题目的限制条件: 无色溶液:排除MnO4-、Fe3+、Cu2+ 酸性条件:排除AlO2- 、CO32-、HCO3- 、S2O32 -、CH3COO- 碱性条件:排除 NH4+、Mg2+、 Al3+ 、Fe3+、HCO3- 加入某物质能大量存在:如 Na2O2 、 (NH4)2Fe(SO4) 2 水电离出的C(H+) = 10-13 mol/L:酸溶液或碱溶液 C(H+) = 10-13 mol/L溶液:指碱溶液 与Al反应放H2的溶液:酸溶液(不含NO3—)或碱溶液

  15. (2)分析选项: 只要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则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 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难电离物质。 ■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①     Fe3+与I-、S2-不共存 ②     NO3-(H+)与Fe2+、I-、S2-不共存 ■离子间发生络合反应:例Fe3+与SCN-不共存。 ■离子间发生双水解:Fe3+与(CO32—、HCO3-) Al3+与(AlO2-、CO32-、HCO3-)

  16. 例1:(2005理综10) 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K+、Na+、SO42—、S2O32— B.NH4+、Mg2+、SO42—、Cl— C.Na+、K+、HCO3—、Cl— D.K+、Na+、AlO2—、NO3— B 例2:(2006理综10) 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A.BaCl2 NaOH NaHCO3 B.Na2CO3 MgCl2 H2SO4 C.AlCl3 NH3·H2O NaOH D.Ba(OH)2 CaCl2 Na2SO4 B

  17. 例3:(2009理综参考卷9) 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中: Na+、Cl-、SO42-、Fe3+ B.c(H+)=1.0×10-13 mol/L 的溶液中: Na+、SO42-、[Al(OH)4]-、CO32- C.c(H+):c(OH-)=105:1的溶液中: K+、HCO3-、Cl-、Na+ D.强酸性溶液中: NH4+、I-、Fe2+、NO2- B

  18. 专题四:突破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选项分析法: ①电荷守恒是否守恒 ②原子守恒是否守恒 ③化学式拆分是否正确 ④产物不符合反应的事实 ⑤漏写反应离子 ⑥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没注意量关系 ⑦电离方程式与水解方程式的不合要求。

  19. 例1:(2003理综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铝片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H-=AlO2-+H2↑ B、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BaSO4↓ C、碳酸钙跟醋酸反应: 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D、铜片跟稀硝酸反应: Cu+NO3-+4H+= Cu2++NO↑+2H2O C 例2:(2004理综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Ca(OH)2 + 2H+ == Ca2+ + 2H2O B、钠与水的反应 Na + 2H2O == Na+ +2OH-+ H2↑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 + Ag+ == Cu2+ + Ag D、大理石溶于醋酸的反应 CaCO3 + 2CH3COOH ==Ca2+ + 2CH3COO-+CO2↑+ H2O D

  20. 例3:(2010理综参考卷8)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中加过量的氨水: Cu2++2NH3·H2O==Cu(OH)2↓+2NH4+ B.用食醋检验牙膏中碳酸钙的存在: CaCO3+2H+==Ca2++CO2↑+H2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C6H5O-+CO2+H2O→C6H5OH+HCO3- D.用碘化钾淀粉溶液检验亚硝酸钠中NO2-的存在: NO2-+2I-+2H+==NO↑+I2+H2O

  21.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键能 3、根据盖斯定律 专题五:突破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方法:写物质、再配平、标状态、算热值, △H要三要素,符号、数值和单位 2、△H的定量计算: 1、根据一定量物质反应的能量变化计算 4、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图计算

  22. 例1:(2004理综13) 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分别为 C(石墨) + O2(g) === CO2(g) △H = -393.51kJ·mol-1 C(金刚石) + O2(g) === CO2(g) △H = -395.41kJ·mol-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 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 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 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 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23. 例2:(2005理综13) 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 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正确的是 ( ) A.2C2H2(g)+5O2(g)===4CO2(g)+2H2O(l); △H=-4b kJ/mol B.C2H2(g)+ O2(g)===2CO2(g)+H2O(l); △H=2b kJ/mol C.2C2H2(g)+5O2(g)===4CO2(g)+2H2O(l); △H=-2b kJ/mol D.2C2H2(g)+5O2(g)===4CO2(g)+2H2O(l); △H=b kJ/mol

  24. 例3:298.15K时,N2、H2与NH3的平均能量与合成氨反应的活化能的曲线图如下所示,写出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例3:298.15K时,N2、H2与NH3的平均能量与合成氨反应的活化能的曲线图如下所示,写出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 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1411.0kJ·mol-1和-1366.8kJ·m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 A.-44.2kJ·mol-1 B.+44.2kJ·mol-1 C.-330kJ·mol-1 D.+330kJ·mol-1

  25. 专题六:突破元素周期律 (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3)同主族金属元素的熔沸点、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的碱性强弱规律 (4)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熔沸点、最高价氧化物对 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规律及氢化物稳定性规律 (5)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族序数的关系

  26. (6)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与哪些性质相关联(6)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与哪些性质相关联 (7)物质熔沸点高低、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用什么标准行量 (8)H2O的熔沸点高低与稳定性分别看什么

  27. C 例1:(2003理综1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K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 K 层电子数相等 B、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 L 层电子数相等 C、L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 子的L 层电子数相等 D、M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 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 例2:(2004理综10) 2003年,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推荐原子序数为110元素的符号为Ds,以纪念该元素的发现地(Darmstadt,德国)。下列关于D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Ds原子的电子层数为7B.Ds是超铀元素 C.Ds原子的质量数为110D.Ds为金属元素 C

  28. A 例3:(2005理综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数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 的最外层电子数 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D 例4:(2006理综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C.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 一定越高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29. 例5:(2010理综参考卷11)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 X、Y、Z、W四种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 电子数之和等于Y、Z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三角锥形 B.Z与Y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是原子晶体 C.W单质受热蒸发时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D.Z的最高价氧化物能溶于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

  30. 专题七:突破电解质溶液 1、强弱电解质的对比分析 稀释规律、证明方法 2、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大小关系是否成立 等式关系是否成立(从三大守衡角度分析) 3、酸碱混合后溶液酸碱性判断 比较可提供的H+和OH –的相对大小 生成盐的水解情况

  31. 例1:(2003理9)将20ml 0.4mol·L-1硝酸铵溶液跟50ml 0.1mol·L-1 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 A. [ NO3-]>[ OH-]>[ NH4+]>[ Ba2+] B. [ NO3-]>[ Ba2+]>[ OH-]>[ NH4+] C. [ Ba2+]> [ NO3-]>[ OH-]>[ NH4+] D. [ NO3-]>[ Ba2+]>[ NH4+] > [ OH -] B 例2:(2003理13)用0.001 mol·L-1NaOH溶液完全中和pH=3的下列溶液各100mL。需NaOH溶液体积最大的是 A. 盐酸B. 硫酸C. 高氯酸D. 醋酸 D

  32. 例3:(2004理10)常温时,以下4种溶液pH最小的是()例3:(2004理10)常温时,以下4种溶液pH最小的是() A.0.01mol·L-1醋酸溶液 B.0.02mol·L-1醋酸与0.02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C.0.03mol·L-1醋酸与0.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D.pH = 2的盐酸与pH = 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A 例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H3COONa与CH3COOH混合溶液呈中性, 则溶液中有c(CH3COO-)=c(Na+) B.NaHCO3溶液中有:c(H+)+c(H2CO3)=c(OH-)+c(CO32-) C.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2CO3和NaHCO3的混合 溶液中有c(Na+)>c(HCO3-)>c(CO32-)>c(OH-)>c(H+) D.常温下,pH为2的某酸HA与pH为12的某碱BOH等体积混 合溶液呈酸性,则HA为强酸BOH为弱碱

  33. 例5:(2007理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例5:(2007理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何种混合 B.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 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 pH=3的硫酸和pH=11的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C 例6:(2009理综参考卷13) 下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0.10 mol/L NH4Cl溶液中:c(Cl-)>c(H+)>c(NH4+)>c(OH-) B.0.20 mol/L Na2CO3溶液和0.20 mol/L NaHCO3溶液等体积 混合后:c(Na+)+c(H+)=c(OH-)+c(HCO3-)+c(CO32-) C.向0.10 mol/L 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5的混 合溶液:c(Na+)=c(NO3-) D.0.10 mol/L 醋酸钡溶液中: c(Ba2+)=c(CH3COO-)+c(CH3COOH) C

  34. pH A 13 B 7 C D O a 25 V(醋酸)/mL 例7:(2010理综参考卷12) 在25mL0.1mol/L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醋酸溶液, 曲线如下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在A、B间任一点,溶液中一定都有: C(Na+)>C(CH3COO-)>C(OH-)>C(H+) B、在B点,a>12.5,且有: C(Na+) = C(CH3COO-)>C(OH-) = C(H+) C、在C点:C(CH3COO-)>C(Na+)>C(H+)>C(OH-) D、在D点:C(CH3COO-) + C(CH3COOH) = C(Na+)

  35. 专题八:突破溶度积常数考点 考法 1、计算Ksp数值或列表达式 2、根据Ksp数值计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3、利用Ksp数值判断溶液中能否生成沉淀 4、 Ksp的影响因素分析 5、沉淀的转化规律

  36. 例1:(2009理综卷10) 已知:25℃时,Ksp[Mg(OH)2]=5.61×10-12, K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 前者的c(Mg2+)大 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 c(Mg2+)增大 C.25℃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氨水中的Ksp 比 在20 mL 0.01 mol/LNH4Cl溶液中的Ksp小 D.25℃时,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 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

  37. 专题九:突破电化学知识 1、首先判断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 2、考点及处理方法: • 电极产物的判断 • 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的书写 • 电子、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 • 电极附近溶液的酸碱变化及电解质溶液PH的变化 • 电极产物的定量计算

  38. 例1:(2005理11)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例1:(2005理11)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 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 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 溶液呈中性 B 例2:(2006理9)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3 B.3:2:1 C.6:3:1 D.6:3:2 D

  39. 例3:(2007理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 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 A.0.64 g B.1.28 g C.2.56 g D.5.12g B 例4:(2009理综参考卷12)以Pt为电极,电解含有0.10 mol Cu2+和0.10 mol M3+的溶液,阴极析出固体物质的质量m(g)与 溶液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mol)的关系见图示。则离子的氧 化能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B A.Cu2+>M3+>H+; B.Cu2+>H+>M3+; C.M3+>H+>Cu2+; D.条件不足,难以确定。

  40. 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苦卤水(含Cl―、Br―、Na+、Mg2+)的装置如图所示(a、b为石墨电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苦卤水(含Cl―、Br―、Na+、Mg2+)的装置如图所示(a、b为石墨电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O2+2H2O + 4e- = 4OH― B.电解时,a电极周围首先放电的是Br―而不是Cl―,说明前 者的还原性一定强于后者 C.电解时,电子流动路径是: 负极→外电路→阴极→溶液→阳极→正极 D.忽略能量损耗,当电池中 消耗0.02g H2 时,b 极周 围会产生0.02g H2 D

  41. 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 + 2NiOOH + 2H2O Cd(OH)2 + 2Ni(OH)2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 –e- + OH- == NiOOH + H2O 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A

  42. 专题十:突破氧化还原考题 考法 1、概念的判断 2、转移电子数的判断 3、利用氧化还原规律书写化学方程式 4、强弱的判断 5、守衡法的计算

  43. 例1:(2007理综10)已知氧气还原反应 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 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10 mol (B)11 mol (C)12 mol (D)13 mol B 例2:已知Fe3O4可表示成(FeO·Fe2O3),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总反应为3Fe2++2S2O32-+O2+4OH-=Fe3O4+S4O6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和S2O32-是氧化剂,Fe2+是还原剂 B.每生成1mol Fe3O4,则转移电子数为2mol C.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若有2molFe2+被氧化,则被Fe2+还原的O2为0.5mol

  44. 专题十一:突破化学原理综合题 题型特点: 以表格或图象为数据的载体,图形结合。 解题技巧: 化学平衡要三看:一看状态,二看系数,三看吸放热。 速率计算找浓度变化量,常数计算找平衡浓度值。 计算过程须三段,基础知识必记牢。

  45. 考查知识点:

  46. 例1:(2009理综卷27) 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 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其反应为:2NO+2CO 2CO2+N2。 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 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H0(填写“>”、“<”、“=”)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N2)=。 (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4)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缩小容器的体积

  47. 例2:在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在某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 2NH3(g),N2、H2、NH3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3min内,用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 ②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___若升高温度 则平衡常数K将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③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容积不变,若向平衡体系中 加入0.4 molN2、1molH2和0.4molNH3, 化学平衡将________ (填“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或 “不移动”)。

  48. 再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