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ode for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al qua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 中国 建筑 科学研究院.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模板分项工程 5 钢筋分项工程. 6 预应力分项工程 7 混凝土分项工程 8 现浇结构分项工程 9 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 10 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 目次. 目次. 附录 A 质量验收记录 附录 B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 附录 C 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方法

gund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ode for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al qua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模板分项工程 5 钢筋分项工程 6 预应力分项工程 7 混凝土分项工程 8 现浇结构分项工程 9 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 10 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 目次

  3. 目次 • 附录A 质量验收记录 • 附录B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 • 附录C 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方法 • 附录D 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检验 • 附录E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4.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 1 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5.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 2 规范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6. 1 总则 • 1.0.1 制定本规范的目的 • 1.0.2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 特种混凝土(specified concrete):具有膨胀、耐酸、耐碱、耐油、耐热、耐磨、防辐射等特殊性能的混凝土。 • 1.0.3 与《统一标准》配套使用 • 1.0.4 对工程技术文件和合同文件的要求 • 1.0.5 与相关标准的关系

  7. 2 术语 • 参考标准:《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 GB/T 50083-1997;《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132-9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 。 • 缺陷、严重缺陷、一般缺陷 • 混凝土施工缝

  8. 3 基本规定 • 3.0.1 对施工现场和施工项目的要求 • 3.0.2 子分部工程的划分及相关分项工程、检验批的划分原则 • 3.0.3 子分部工程的验收 • 3.0.4 分项工程的验收 • 3.0.5 检验批的验收内容 • 实物检查和资料检查

  9. 3 基本规定 • 3.0.6 检验批合格质量 • 1 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经抽样检验合格;合格点率;不得有严重缺陷 • 2 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验收记录 • 3 验收合格标志 • 3.0.7 质量验收记录、验收程序和组织

  10. 附录A 质量验收记录 • A.0.1 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由施工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填写,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

  11. 附录A 质量验收记录 • A.0.2 各分项工程质量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12. 附录A 质量验收记录 • A.0.3 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质量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组织施工项目经理和有关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验收。

  13. 4 模板分项工程 4.1 一般规定 • 4.1.1 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模板及其支架的基本要求 • 4.1.2 对模板及其支架的观察、维护要求 • 4.1.3 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顺序及安全措施

  14. 4 模板分项工程 4.2 模板安装 主控项目 • 4.2.1 楼板的承载能力;上下层立柱对准并铺设垫板 • 4.2.2 避免隔离剂沾污

  15. 4.2 模板安装 一般项目 • 4.2.3 模板安装的一般要求 1、接缝、浇水湿润;2、接触面清理并涂刷隔离剂;3、模板内杂物清理;4、清水混凝土和装饰混凝土工程模板 • 4.2.4 对地坪、胎模的要求

  16. 4.2 模板安装 一般项目 • 4.2.5 模板起拱要求(跨度较大、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 • 4.2.6 对预埋件、预留孔洞的要求 • 4.2.7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尺寸偏差 • 4.2.8 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尺寸偏差

  17. 4 模板分项工程 4.3 模板拆除 主控项目 • 4.3.1 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求 • 4.3.2 后张法预应力构件模板拆除时间

  18. 4.3 模板拆除 一般项目 • 4.3.3 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 • 4.3.4 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 • 4.3.5 避免冲击荷载;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19. 4 模板分项工程 4.4 与原规范的对比 • 取消了模板材料选择、模板设计的有关内容,简化了模板安装、模板拆除的有关规定 • 结合工程实践,增加了4.1.2(观察和维护)、4.1.3(拆除顺序及安全措施)、 4.3.4(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和4.3.5(避免冲击荷载、集中荷载)

  20. 5 钢筋分项工程 5.1 一般规定 • 5.1.1 钢筋代换的要求 • 5.1.2 钢筋隐蔽工程验收

  21. 5 钢筋分项工程 5.2 原材料 主控项目 • 5.2.1 钢筋力学性能要求 • 5.2.2 抗震用钢筋的力学性能要求 • 5.2.3 钢筋性能不良时的专项检验要求

  22. 5.2 原材料 一般项目 • 5.2.4 钢筋的外观质量要求

  23. 5 钢筋分项工程 5.3 钢筋加工 主控项目 • 5.3.1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 1、弯折角度;2、弯弧内径;3、弯后平直部分长度 • 5.3.2 箍筋的弯钩 1、弯弧内径;2、弯折角度;3、弯后平直部分长度

  24. 5.3 钢筋加工 一般项目 • 5.3.3 钢筋调直方法;冷拉率 • 5.3.4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要求;允许偏差

  25. 5 钢筋分项工程 5.4 钢筋连接 主控项目 • 5.4.1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 • 5.4.2 机械连接、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 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26. 5.4 钢筋连接 一般项目 • 5.4.3 接头位置 • 5.4.4 机械连接、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 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 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27. 5.4 钢筋连接 一般项目 • 5.4.5 机械连接接头和焊接接头连接区段;接头面积百分率的定义及其限制 • 5.4.6 绑扎搭接要求;连接区段;接头面积百分率的定义及其限制;搭接长度 • 5.4.7 梁、柱类构件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配置要求

  28. 附录B 最小搭接长度 • B.0.1 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为25%时的最小搭接长度 1、根据新设计规范计算并取整;混凝土强度分级;直径不同时的计算 • B.0.2 不同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受拉钢筋最小搭接长度的调整

  29. 附录B 最小搭接长度 • B.0.3 受拉钢筋最小搭接长度的调整和限值 1、带肋钢筋直径较大;2、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3、易受扰动;4、末端带弯钩的带肋钢筋;5、保护层厚度较大的带肋钢筋;6、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钢筋;7、不应小于300mm。

  30. 附录B 最小搭接长度 • B.0.4 受压钢筋最小搭接长度的确定和限值 1、按B.0.1~B.0.3确定后,乘以系数0.7; 2、不应小于200mm。

  31. 5 钢筋分项工程 5.5 钢筋安装 主控项目 • 5.5.1 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 • 5.5.2 梁、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

  32. 5.4 钢筋安装 一般项目 • 5.5.3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

  33. 5 钢筋分项工程 5.6 与原规范的对比 • 简化了有关钢筋代换的规定 • 取消了有关钢筋冷拉和冷拔的内容 • 简化了对钢筋焊接的规定,增加了机械连接的内容 • 最小搭接长度对应的混凝土强度进一步划分;取值按设计规范相应调整

  34. 5 钢筋分项工程 5.6 与原规范的对比 • 增加了搭接区段内箍筋配置要求 • 提高了对梁、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位置的要求

  35. 6 预应力分项工程 6.1 一般规定 • 6.1.1 后张法预应力工程施工资质等级要求 • 6.1.2 预应力筋张拉机具设备及仪表 1、维护和校验;2、标定 • 6.1.3 预应力隐蔽工程验收

  36. 6 预应力分项工程 6.2 原材料 主控项目 • 6.2.1 预应力筋的力学性能要求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 • 6.2.2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涂包质量 • 6.2.3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连接器的性能要求 • 6.2.4 孔道灌浆用水泥和外加剂的要求

  37. 6.2 原材料 一般项目 • 6.2.5 预应力筋的外观质量要求 1、有粘结预应力筋;2、无粘结预应力筋 • 6.2.6 锚具、夹具、连接器的外观质量要求 • 6.2.7 金属螺旋管的尺寸和性能要求 • 6.2.8 金属螺旋管的外观质量要求

  38. 6 预应力分项工程 6.3 制作与安装 主控项目 • 6.3.1 预应力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 • 6.3.2 模板隔离剂;避免沾污 • 6.3.3 避免电火花损伤;受损伤的预应力筋应更换

  39. 6.3 制作与安装 一般项目 • 6.3.4 预应力筋下料 1、切割;2、极差 • 6.3.5 预应力筋端部锚具的制作质量 1、挤压锚具;2、压花锚;3、镦头锚

  40. 6.3 制作与安装 一般项目 • 6.3.6 后张法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要求 1、定位牢固;2、平顺、垂直;3、密封良好;灌浆孔、泌水管、排水孔 • 6.3.7 预应力筋束形的控制要求

  41. 6.3 制作与安装 一般项目 • 6.3.8 无粘结预应力筋束形控制的其它要求 1、定位牢固;2、垂直;3、内埋式固定端垫板;4、成束布置时的要求;5、护套完整 • 6.3.9 防锈措施

  42. 6 预应力分项工程 6.4 张拉和放张 主控项目 • 6.4.1 张拉和放张时混凝土强度要求 • 6.4.2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张拉力;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

  43. 6.4 张拉和放张 主控项目 • 6.4.3 实际预应力值与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 • 6.4.4 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的限制 1、后张法预应力构件;2、先张法预应力构件

  44. 6.4 张拉和放张 一般项目 • 6.4.5 预应力筋内缩量限值 • 6.4.6 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

  45. 6 预应力分项工程 6.5 灌浆及封锚 主控项目 • 6.5.1 及时灌浆;浆体饱满、密实 • 6.5.2 暴露于结构外的锚具及预应力筋的封闭;锚具和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

  46. 6.5 灌浆及封锚 一般项目 • 6.5.3 切割;预应力筋外露长度 • 6.5.4~6.5.5 灌浆用水泥浆的要求 1、水灰比;2、泌水率;3、抗压强度

  47. 6 预应力分项工程 6.6 与原规范的对比 • 增加了对后张法施工的资质要求 • 调整了原材料的检验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了少作或免作检验的条件 • 章节调整:和钢筋工程设置在同一层次;不再按先张法、后张法等设置章节

  48. 6 预应力分项工程 6.6 与原规范的对比 • 增加了预应力筋端部锚具制作质量的要求 • 增加了预应力筋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要求 • 提高了灌浆用水泥浆强度要求(20/30)

  49. 7 混凝土分项工程 7.1 一般规定 • 7.1.1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蒸汽法养护试件龄期;掺用矿物掺合料时的龄期 • 7.1.2 混凝土试件的尺寸及强度折算系数;标准成型方法、养护条件及强度试验方法 • 7.1.3 确定施工操作时混凝土强度的依据:同条件养护试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