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1

与您共同探究 《 文化生活 》 的课堂教学

与您共同探究 《 文化生活 》 的课堂教学. 《 文化生活 》 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精神家园的耕耘篇。 对于每个人来说,文化是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 对于民族和国家来说,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文化现象 文化发展 民族精神 先进文化. 课堂教学 的新 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二、微观教学 “ 五步法 ” 三、课堂教学设计课例.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简单地说,就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怎样进行进行教学设计 ?. 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

gustav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与您共同探究 《 文化生活 》 的课堂教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与您共同探究 《文化生活》的课堂教学

  2. 《文化生活》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精神家园的耕耘篇。《文化生活》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精神家园的耕耘篇。 对于每个人来说,文化是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 对于民族和国家来说,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文化现象 文化发展 民族精神 先进文化

  3. 课堂教学 的新设计

  4.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二、微观教学“五步法” 三、课堂教学设计课例

  5.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简单地说,就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6. 怎样进行进行教学设计? 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 目标——到哪里去?   方法、途径——怎样到那里去?   结果认可——是否真到了那里?

  7. 重点: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 宏观 微观 “三重视” “五步法”

  8. 宏观设计 1 2 3 △重视以单元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有助于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地分配教学时间。 △重视目标设 计 可操作的课 堂教学目标, 指导教师的课 堂教学 △重视对教学 过程的实施进 行整体设计 有一个整体 教学思路,是 一种教学策略 “三重视”

  9. 学生践行 形成理念 探究活动 情境导入 教学流程 微观设计 “五步法”

  10.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形成理念 学生践行 探究活动 第二步 第三步 第五步 第四步 第一步 二、微观教学“五步法”

  11. 教学流程 第一步 • 将教学的过程用图表来展示。 • 流程图以框题为单位,即一节课一个。 • 教学流程图,有助于我们把握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的总体思路。好比是盖房子有了一张蓝图。

  12. 教学的基本流程内容包括: • 本节课用什么案例引入? • 引入的方法、手段? • 主要探究什么问题? • 形成什么理念? • 对学生的践行要求有哪些?

  13. 例: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教材第71页)

  14. 探究:“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 新课开始案例引入 展示:鲁迅名言——“中国的脊梁”;科技工作者和边防军等图片 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展示:延安精神、抗洪精神、非典精神等图片 探究: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什么?伟大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展示:土尔扈特东归;中国维和部队在达尔富尔;今日唐山;四川汶川抗震救灾 探究:这些材料展示了哪些精神? 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探究: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展示: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事迹;表达爱国情感的诗词格言和名言警句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探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展示: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海外学子归国的典型事例 践行要求: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行动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15. 情境导入 第二步 通过体验、感受 情感、态度 情境是活动所需要的氛围,它是指进行某种兴趣活动所必需的,由一定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在环境。 设计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启发学生思索,以达到思想政治课的目标。

  16. 视听教育研究实验 90 80 70 60 以听为主 以看为主 50 视听结合 40 30 20 10 0 3天后 3小时后

  17. 怎样设计教学的情境? 教师可通过形象化语言描绘、探究性问题设置、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及电教手段的运用等,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营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体验、感受的目的。 情境教学要获得成功,功夫在课前。

  18. 情境设计的关键

  19. ▲情境设计的具体方法 丰富多采 事例 问题 图表 对比 …… 类比 音乐

  20. ◇事例—情境 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材的内容,运用一定事例,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实际上就是“举例”,这应该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周围处处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好素材,由此为切入口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1. 选择的事例应具有以下特点 • 典型性 • 针对性 • 时代性 • 思想性 • 贴近学生 符合学生情趣 吻合学生经验 接近学生思维 融合学生态度

  22. 情境1 第一单元感受文化影响 教材15页 不和谐的校 园

  23. 情境2 和谐的校园

  24. *你是否意识到校园文化对你的影响?谈谈你所希望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什么样的。*你是否意识到校园文化对你的影响?谈谈你所希望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什么样的。 *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是不是一种文化体验?谈谈你的理由与感受。 文化对人潜移默化影响的着眼点: 一是人们所处的文化氛围的影响; 二是人们参加文化活动的过程。

  2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 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一次次地让我们感受到了精神的力量…… 第一单元 文化塑造人生 教材20页

  26. 中国伞兵五千米高空跳 舍身为人民 http://video.cctv.com//opus/subplay.do?opusid=98591 2008年5月19日,各界群众在天安门广场呼喊"中国加油""汶川加油"

  27. http://space.tv.cctv.com/act/video.jsp?videoId=VIDE1211678771181723http://space.tv.cctv.com/act/video.jsp?videoId=VIDE1211678771181723 《生死不离》 “灾区的老百姓和人们在期盼着我们!” “中国加油!””汶川挺住!” “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 你能从中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吗?

  28. 情境1 第二单元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材第39页 习 俗

  29. 情境2 建 筑

  30. 情境3 文 艺

  31. 情境4 思 想

  32. 第二单元 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材第53页 《图兰多》  著名意大利歌剧《图兰多》来源于中国古代爱情故事,讲述的是一位中国公主图兰多和外国王子卡拉夫动人的爱情故事。 由世界著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和中国电影导演张艺谋合作的歌剧《图兰多》在紫禁城太庙演出。

  33. 1993年歌剧《图兰多》改编成京剧《杜兰朵》在意大利演出,效果极好。   歌剧《图兰多》和京剧《杜兰朵》正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通过相互学习、借鉴和移植,促进了中西戏剧的发展。奥地利于2003年7月24日发行了一枚京剧“杜兰朵”邮票。

  34. 上述材料说明: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上述材料说明: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第一,通过彼此交流,可以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 第二,通过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能够共同发展各民族文化; 第三,通过交流、借鉴实现融合,能够形成具有新特质的新文化。

  35. 材料1 第三单元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教材第72页 东归英雄 ——渥巴锡 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人在渥巴锡汗的率领下,经过半年多艰苦征程,终于重返祖国,在远离故土140多年后完成了东归大业。

  36. 材料2 中国向苏丹达尔富尔派遣维和部队 2007年4月,中国政府接受联合国邀请,决定达尔富尔派遣315人的多功能维和工兵分队,主要承担营区施工,道路、直升机停机坪的修建与维护,桥梁架设与修复等任务。 维和部队工作得到了联合国的赞赏,为当地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7. 材料3 今日唐山 1976年7月28日,一场7.8级的大地震毁灭了有百年历史的工业城市唐山,夺走了20多万人的生命。这座曾被西方媒体断言将“被从地球上抹掉”的城市,在被强震夷为平地后的30年时间里,奇迹般地重新崛起在渤海之滨。1990年,唐山市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人居荣誉奖”,成为我国第一个在国际上获此殊荣的城市。

  38. 材料4 让平凡岗位成为创新舞台 2007年2月27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一汽-大众公司钣金维修工王洪军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一线工人。 17年来,王洪军共制作了47种2000多件工具。他把自己掌握的整修技能和研制的一些先进方法和技巧进行整理、归类,创造出了47项123种非常实用又简捷的轿车车身钣金整修方法,并整理出版了《王洪军轿车车身返修调整方法》一书。2003年4月王洪军的方法被一汽-大众中、德质保专家正式命名为“王洪军轿车快速表面修复法”。

  39. 大家来发表意见 • 土尔扈特东归 • 中国维和部队在达尔富尔 • 今日唐山 • 王洪军轿车快速表面修复法 通过以上材料,展示了什么精神? 归纳出: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40. 第三单元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材第69页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建议: 将教材69页-70页的正文中举例的内容、图片资料内容和探究活动结合起来,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由学生来举例(可以分小组查找不同主题的少数民族文化),或让少数民族同学介绍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或由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来感悟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41. 少数民族创造的石窟艺术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克孜尔千佛洞 敦煌莫高窟

  42. 马头琴 冬不拉 葫芦丝 少数民族乐器 羌笛 朝鲜族长鼓 傣族象脚鼓

  43. 少数民族舞蹈

  4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藏族响箭 朝鲜族秋千 蒙古族摔跤

  45. 通过上述情景,让学生感悟教材中以下观点: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转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的特有的包容性。

  46. 第四单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材第105页 教材第二目“紧紧抓住中心环节”没有设置情境,也没有设置探究活动,但是在专家点评栏目中,提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教师可以设置情境。

  47. 有三种颜色,废墟中照亮天地

  48.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民服务为核心。为了人民的生命,他们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这是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境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民服务为核心。为了人民的生命,他们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这是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境界。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的利益乃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