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優 美 旋 律 之 饗 宴

優 美 旋 律 之 饗 宴. 作者:邱詣智. 優 美 旋 律 之 饗 宴. 樂曲名:卡農( Canon ) 作者:帕海貝爾( Pachelbel, Johann ) 創作年代:西元 1680 年 如何得知此曲:自己尋找. 作曲家介紹 帕海貝爾. 英文姓名: Pachelbel, Johann 生卒年月日: 1653/09/01--1706/03/09 國籍:德國 樂派:巴洛克 作品集:感恩讚歌( Magnificat ) 、 卡農( Canon ). 卡 農 之 介 紹.

Download Presentation

優 美 旋 律 之 饗 宴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優 美 旋 律 之 饗 宴 作者:邱詣智

  2. 優 美 旋 律 之 饗 宴 • 樂曲名:卡農(Canon) • 作者:帕海貝爾(Pachelbel, Johann) • 創作年代:西元1680年 • 如何得知此曲:自己尋找

  3. 作曲家介紹 帕海貝爾 • 英文姓名:Pachelbel, Johann • 生卒年月日:1653/09/01--1706/03/09 • 國籍:德國 • 樂派:巴洛克 • 作品集:感恩讚歌(Magnificat)、卡農(Canon)

  4. 卡 農 之 介 紹 • 帕海貝爾的「卡農」,原本只是無數巴洛克佳作中的其中一首,以三部小提琴間隔兩小節演奏一首完全相同的曲調,工整精緻,但絕不會有人想到它會在「流行音樂」市場走紅,後來有一年家庭倫理片「凡夫俗子」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它的配樂就是這首「卡農」,全世界的電影迷哥迷姐沈醉於劇情,同時也愛上這首只用弦樂、無多花巧的作品。 • 卡農因為是三部輪唱,加上低音部大提琴不斷重複著頑固的低音和弦 ,不像浪漫派作品一樣高潮起伏、驚心動魄。但是它就像電影標題「凡夫俗子」一樣,看似反覆平常的進行中,卻交相共鳴出多種音色效果。在悠然不動中,卻又脈動著瞬息萬變的生命力。 • 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簡單的講,就是有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給人綿延不斷的感覺。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貝爾, 1653-1706) 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Gigue是吉格舞曲,它是一種Circular Dance。 • 帕海貝爾擅長演奏風琴,是當時最偉大的風琴作曲家。巴哈的兄長就曾是他的門下學生。帕海貝爾窮畢生精力所寫的教會音樂,在今天已少有人聽。人們談到巴洛克時期著名的作曲家時,他很少被排上名。跟他所寫的那些教會音樂堂皇鉅作比較,卡農曲長僅五分鐘,是微不足道的小品。諷刺的是,使帕海貝爾留名後世的反而是這首卡農。 • 卡農旋律簡單樸實,但具有精密完美的樂曲結構,充份展現對位法的魅力。樂曲中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其低音部為只有八個音符組成的同一旋律,同一旋律從頭到尾重覆了28次。 • 以上文章節錄自..翔翔古典音樂世界

  5. 對 本 次 活 動 的 看 法 • 這次活動的意義不只是表面上的指的競賽,而且也包含了心得的交流。其實我平常也喜歡聽一些古典音樂,例如:四季交響曲、卡農,不過我雖然喜歡,但其創作故事及背景卻只略懂皮毛,但藉由這次的比賽,我剛好可以了解一下其內容。如果大家積極的參與,便可對音樂的概念了解更進一步,所以這樣便可達到了此活動的目的。 • 在活動中,我從書上,網路上找到了資料,不但知道其作者背景與作曲的原因,也因此對音樂產生興趣,雖然我對音樂大部分依然是一竅不通,但這樣也是一種方面的進步了,而活動的目的也因此而成功。

  6. 欣賞後的心得(1) • 音樂是一種藝術,是一種享受,更為一種療傷的工具,其實在幾千年前中國古代便有音樂了,只不過當時稱之為絲竹,而西方國度可能更早,且有許多有名的音樂翘楚。音樂的出現已幾千年,如果不來欣賞其古老的美妙,那不是就太不應該了。所以我便藉此活動學習從未了解的美。 • 在活動中,我藉由查出的資料學習到了有趣的音樂知識,雖然在尋找過程有些為辛苦,但當看到資料時我便忘了痛苦,看完,我對音樂的喜好又增值了許多。當我開始專心聆聽音樂時,我覺得此時的音樂聲變得十分優美,比起睡覺時聽的感覺簡直是天壤之別,連我的手也不停的揮舞起來,彷彿自己置身於比演臺上正指揮著龐大的交響樂團。此時我想起父親曾對我說過,以前他有位企業家朋友家中有自己的音樂欣賞廳,當父親與其朋友同欣賞音樂時都會想像置身現場,並同時搭配作曲背景下去欣賞,感覺便會更加深刻。我覺得這應該是欣賞的項好方法,所以我應用此方法來欣賞音樂。

  7. 欣賞後的心得(2) • 在欣賞音樂前我便先把背景給看完,然後擺好姿勢,並用父親朋友交的欣賞方式,一切準備好便放音樂初來洗淨我的心靈,開始便一直不斷的從覆同樣的曲調,接著便向爬樓梯一樣,接著又爬下去,這使我的心中十分輕鬆,頓時忘卻所有煩惱,且覺得自己像是小鳥翱翔於天際,這是何等的自在,何等的快樂。期間的爵士鼓聲 ,使我彷彿是隻兔子,正往草叢中跳去,這時突然好像我找到了一大堆蘿蔔,而且馬上快樂的吃下去,真好吃。聽到了中間我又像烏龜一一再的從覆踏步著,接著又成了開心的兔子了,這就像是齣化妝戲,真有趣。 • 從剛才的音樂欣賞,使我想到了一些動物的活動正在活動,而我正一一扮演著這些角色,真是十分的有趣,不過讓我最吃驚的就是此曲竟是帕海貝爾最短的曲子,可能連他也未曾想到自己最短的樂曲,內容卻不短,可能也一樣不知道這可是最有名的吧!在世界上如此多的曲子中為什麼我對卡農情有獨鍾呢?那是因為它就像個小孩,但人小志不小,雖短卻有內涵,這即為我最合理的解釋了。我覺得人的生活到處皆有音樂的存在,而且大部分的都是輕快的曲調,當然抒情的也不少,而我喜愛的卻是可以解除壓力的舒眠音樂,因為人若有太大的壓力沒抒發就會生病。有一次我的老師說連聽音樂都可以變聰明,那是因為莫札特的音樂好像會迴旋一樣,所以對大腦很有幫助,但是聽久反而會有反效果,所以我覺得世界上有很多有趣的事,職得大家去發現,也許有的音樂聽了會治病,而有的卻會生病。

  8. 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