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建筑承载系统中的水平分系统. —— 板式结构 —— 梁板式结构(单向梁、主次梁、井字梁) —— 无梁式结构(也称板柱体系或无梁框架) —— 坡屋顶结构(檩式、椽式、板式) —— 密肋板结构(单向密肋、双向密肋).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水平分系统的结构类型. 几个概念. 经济跨度 —— 比较经济的跨度范围,设计时宜尽量采用 单向板与双向板 —— 周边支承时,平面长短边之比大于 2 时为单向板,反之为双向板.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除了四边支承的情况外,三边、两边、单边支承的情况是否也能区分单向板与双向板?如何区分?.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建筑承载系统中的水平分系统 ——板式结构 ——梁板式结构(单向梁、主次梁、井字梁) ——无梁式结构(也称板柱体系或无梁框架) ——坡屋顶结构(檩式、椽式、板式) ——密肋板结构(单向密肋、双向密肋)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 水平分系统的结构类型

  2. 几个概念 经济跨度 ——比较经济的跨度范围,设计时宜尽量采用 单向板与双向板 ——周边支承时,平面长短边之比大于2时为单向板,反之为双向板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除了四边支承的情况外,三边、两边、单边支承的情况是否也能区分单向板与双向板?如何区分?

  3. ——板式结构的特征,一般为等厚的板,构造简单——板式结构的特征,一般为等厚的板,构造简单 ——刚度要求的原因,不可能形成较大跨度的空间 板式结构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4. 梁板式结构 ——当板式结构的跨度较大、不够经济时,可以通过设梁来减小板的跨度,形成梁板式结构 ——梁板式结构可以有如下类型: 单向梁梁板式 主次梁梁板式 井字梁梁板式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梁板式结构比板式结构经济(省材料),但比板式结构构造复杂

  5. 单向梁梁板式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6. 主次梁梁板式 经济跨度 主梁:5~9m 次梁:4~6m 板:1.7~2.5m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7. 井字梁梁板式 感觉一下主次梁结构与井字梁结构有什么不同?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8. 感觉一下主次梁结构与井字梁结构有什么不同?感觉一下主次梁结构与井字梁结构有什么不同?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 可否把图示主次梁结构改为井字梁结构?

  9. 为什么? ! 单向板/双向板:单向结构/双向结构 若平面长宽比大于1:1.5时,可以采用特殊形式的井字梁 ——在分区处采用特大刚度的梁 ——采用正交斜放方案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 井字梁结构平面长宽比不应大于1:1.5

  10. 梁板结构的截面尺寸估算 ——首先搞清楚截面尺寸的确定依据是什么?(截面宽、高) ——还要搞清楚截面尺寸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确定依据? ——刚度条件,即高跨比。 影响因素? ——支座约束条件(关键因素),材料、荷载等(影响不大)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11. 梁板结构的截面尺寸估算 板厚:1/30~1/40跨度(与支座条件有关) 梁高:1/8~1/18跨度(与支座条件及重要性有关) 悬臂板:1/10~1/12跨度 悬臂梁:1/5~1/6跨度 记住以上四个“概念”跨度 记住“取值依据”及“影响因素”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12. 无梁楼板 ——不是板式楼板 ——是无梁框架(柱承载结构),也称板柱体系 与有梁结构相比有什么优缺点? 优点:板底平整美观(无阴影)/增大净高(降低层高) 缺点:板柱间接触面积小,易形成冲切破坏 措施:加大板厚/设柱帽(结合天花板处理)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13. 坡屋顶结构 ——有一定的特殊性 ——基本类型是一样的(?与平顶结构有什么不同) 三种结构体系:檩式/椽式/板式 檩式结构三种支承方式:山墙/屋架/梁架(承檩)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14. 密肋板结构 ——因尺度变化而来 ——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15. 水平分系统的结构布置 ——横墙承重或横向框架方案 ——纵墙承重或纵向框架方案 ——纵横墙承重或纵横向框架方案 理解和掌握三种方案的利弊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16. 不同施工方法中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和构造要求 ——现浇整体式结构连接的构造要求 ——预制装配式结构连接的构造要求 ——装配整体式结构连接的构造要求 明确连接构造的意义——保证荷载在各连接构件之间的有效传递,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结构构件及其连接部位的延性。 连接方式的不同与施工方法有关,连接的目的和作用却是一样的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17.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18.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19.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20.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21. 不同施工方法中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和构造要求 ——预制装配式结构连接的构造要求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22.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23.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24.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25.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26.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27.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28.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29.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30. 水平分系统构件的支承搁置长度要求 坐浆要求 各连接构件之间必须形成可靠的连接 灌缝要求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从前面图片所显示的这些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做法中,你能归纳出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基本构造要求吗?

  31. 不同施工方法中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和构造要求 ——装配整体式结构接的构造要求 第一章 建筑承载系统 了解了现浇整体式和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各构件之间连接的构造要求的原理之后,你自己来总结一下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各构件之间连接的基本构造要求。

  32. 建筑技术是建筑师设计创作灵感之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