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方法

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方法. 目的. 分离细胞、菌体和其它悬浮颗粒(细胞碎片、核酸和蛋白质的沉淀物), 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和改变滤液的性质,以利于后继各步操作。. 采用絮凝或凝聚的方法,设法增大悬浮液中固体粒子的大小,提高其沉降速度; 或采用稀释、加热等方法降低黏度,以利于过滤。. 第一节 发酵液的预处理. 一、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改变. 微生物发酵液的成分极为复杂,其中除了所培养的微生物菌体及残存的固体培养基外,还有未被微生物完全利用的糖类、无机盐、蛋白质,以及微生物的各种代谢产物。. 微生物发酵液的特性为:

gwid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方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方法

  2. 目的 • 分离细胞、菌体和其它悬浮颗粒(细胞碎片、核酸和蛋白质的沉淀物), • 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和改变滤液的性质,以利于后继各步操作。 • 采用絮凝或凝聚的方法,设法增大悬浮液中固体粒子的大小,提高其沉降速度; • 或采用稀释、加热等方法降低黏度,以利于过滤。

  3. 第一节 发酵液的预处理 一、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改变 微生物发酵液的成分极为复杂,其中除了所培养的微生物菌体及残存的固体培养基外,还有未被微生物完全利用的糖类、无机盐、蛋白质,以及微生物的各种代谢产物。 • 微生物发酵液的特性为: • 发酵产物浓度较低,大多为1-10%,悬浮液中大部分是水; • 悬浮物颗粒小,相对密度与液相相差不大; • 固体粒子可压缩性大; • 液相粘度大; • 性质不稳定,随时间变化,如易受空气氧化、微生物污染、蛋白酶水解等作用的影响。

  4. 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物理化学方法: 调酸(等电点)、热处理、电解质处理、添加凝聚剂、添加表面活性物质、添加反应剂、冷冻-解冻及添加助滤剂等。

  5. 1.降低液体粘度 2.调整pH 3.凝聚与絮凝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滤液通过滤饼的速率与液体的粘度成反比,降低液体粘度(加水稀释法和加热法等)可有效提高过滤速率。注意加热温度与时间,不影响产物活性和细胞的完整性。 pH值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适当调节pH值可改善其过滤特性。氨基酸、蛋白质等电点的调节;在膜过滤中,发酵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易与膜发生吸附,通过调整pH值改变易吸附分子的电荷性质,即可减少堵塞和污染;细胞、细胞碎片及某些胶体物质等在某个pH值下也可能趋于絮凝而成为较大颗粒,有利于过滤的进行。 采用凝聚和絮凝技术能有效改变细胞、细胞碎片及溶解大分子物质的分散状态,使其聚结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提高过滤速率。另外,还能有效地除去杂蛋白和固体杂质,提高滤液质量。

  6. 凝聚——指在电解质作用下,由于胶粒之间双电层电排斥作用降低,电位下降,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凝聚——指在电解质作用下,由于胶粒之间双电层电排斥作用降低,电位下降,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 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桥架作用,使胶粒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7. (1)凝聚 发酵液中的细胞、菌体或蛋白质等胶体粒子双电层的结构使胶粒之间不易聚集而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 阳离子对带负电荷的胶粒凝聚能力的次序为: Al3+ >Fe3+ >H+ >Ca2+ >Mg2+ >K+ >Na+ >Li+ 常用的凝聚剂电解质有: 硫酸铝 Al2(SO4)3•18H2O(明矾); 氯化铝 AlCl3•6H2O; 三氯化铁 FeCl3; 硫酸亚铁 FeSO4·7H2O ; 石灰;ZnSO4;MgCO3

  8. (2)絮凝 • 采用絮凝法可形成粗大的絮凝体,使发酵液较易分离。 • 絮凝剂是一种能溶于水的高分子聚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可高达数万至一千万以上,长链状结构,其链节上含有许多活性官能团,包括带电荷的阴离子(如---COOH)或阳离子(如---NH2)基团以及不带电荷的非离子型基团。 • 它们通过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或氢键的作用,强烈地吸附在胶粒的表面。 • 当一个高分子聚合物的许多链节分别吸附在不同的胶粒表面上,产生桥架联结时,就形成了较大的絮团,这就是絮凝作用。

  9. 工业上使用的絮凝剂可分为三类: 1)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类衍生物、聚苯乙烯类衍生物; 2)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合铝盐、聚合铁盐等; 3)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如聚糖类胶粘物、海藻酸钠、明胶、骨胶、壳多糖、脱乙酰壳多糖等。 目前最常见的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 有机合成的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类衍生物 根据活性基团在水中解离情况不同,可分为三类: 非离子型、 阴离子型(含有羧基) 阳离子型(含有胺基)

  10. 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优点 • 用量少,一般以mg/L计量; • 絮凝体粗大,分离效果好; • 絮凝速度快; • 种类多,适用范围广。 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缺点 • 存在一定的毒性,特别是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时应谨慎。 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应用 • 医药和食品工业:聚丙烯酸类阴离子絮凝剂(无毒),聚苯乙烯类衍生物,无机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聚合铝盐、聚合铁盐等),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多聚糖类胶粘物、海藻酸钠、明胶、骨胶、壳多糖、脱乙酰壳多糖等)。

  11. 4.加入助滤剂 5.加入反应剂 一种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它能使滤饼疏松,滤速增大。悬浮液中大量的细微胶体粒子被吸附到助滤剂的表面上,改变了滤饼结构,降低了过滤阻力。 常用的助滤剂有: 硅藻土、纤维素、石棉粉、白土、炭粒、淀粉等,最常用的是硅藻土。 使用硅藻土时,通常细粒用量为500 g/m3;中等粒度用量为700 g/m3;粗粒用量为700-1000 g/m3。 加入反应剂和某些可溶性盐类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如CaSO4,AlPO4等。生成的沉淀能防止菌丝体粘结,使菌丝具有块状结构,沉淀本身可作为助滤剂,且能使胶状物和悬浮物凝固,改善过滤性能;如发酵液中含有不溶性多糖物质,用酶将其转化为单糖,以提高过滤速率。如万古霉素用淀粉作培养基,发酵液过滤前加入0.025%的淀粉酶,搅拌30min后,再加2.5%硅藻土助滤剂,可提高过滤效率5倍。

  12. 二、发酵液的相对纯化 发酵液中的杂质 • 高价无机离子(Ca2+、Mg2+、Fe2+) • 杂蛋白 在采用离子交换提炼时,会影响树脂对生化物质的交换容量。 • 在采用离子交换和吸附法提取时会降低其交换容量和吸附能力, • 在有机溶剂法或双水相萃取时,易产生乳化现象,使两相分离不清。 • 在常规过滤或膜过滤时,易使过滤介质堵塞或受污染,影响过滤效率。 因此,在预处理时,应尽量除去这些物质。

  13. (一)、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 • Ca2+ ——草酸、草酸钠,→形成草酸钙沉淀(注意回收草酸); • Mg2+——三聚磷酸钠,→形成三聚磷酸钠镁可溶性络合物; • Fe2+ ——黄血盐,→普鲁士兰沉淀

  14. (二)杂蛋白的去除方法 1. 沉淀法 • 蛋白质一般以胶体状态存在于发酵液中。 • 在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 • 在碱性溶液中带负电荷。 • 在某一pH下,净电荷为零,溶解度最小,称为等电点。

  15. A. 酸碱调节,使蛋白质与盐或离子形成沉淀。 • 在酸性溶液中,蛋白质与一些阴离子,如三氯乙酸盐、水杨酸盐、钨酸盐、苦味酸盐、鞣酸盐、过氯酸盐等形成沉淀; • 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一些阳离子,如Ag+、Cu++、Zn++、Fe+++和Pb++等形成沉淀。

  16. 2. 变性法 • 加热, • 大幅度调节pH值, • 加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等。 不足之处 • 加热法只适合于对热较稳定的目的产物; • 极端pH值也会导致某些目的产物失活,且要消耗大量酸碱; • 有机溶剂法通常只适用于所处理的液体数量较少的场合。

  17. 3. 吸附法 • 加入某些吸附剂或沉淀剂吸附杂蛋白质而除去。 • 在四环素类抗生素中,采用黄血盐和硫酸锌的协同作用生成亚铁氰化锌钾的胶状沉淀来吸附蛋白质; • 在枯草杆菌发酵液中,加入氯化钙和磷酸氢二钠,两者生成庞大的凝胶,把蛋白质、菌体及其他不溶性粒子吸附并包裹在其中除去。

  18. 细胞破壁方法: • 细胞的破碎难易程度,由难到易的顺序为:植物细胞>真菌>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动物细胞 •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几丁质等物质构成,此类物质都非常坚硬,不易破碎,而且植物细胞壁又分为初生壁和次生壁,其中次生壁较厚,约5-10um。与其他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在材质上还是在厚度上,都要显的坚硬,不容易破碎 • 真菌的细胞壁也是有纤维素构成,主要是葡聚糖、干露聚糖以及蛋白质构成。在细胞壁的厚度上比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要厚,比植物细胞壁要薄 • 革兰氏阳性细菌含有大量的网状结构的肽聚糖,还有大量的磷壁酸,比革兰氏阴性菌要厚。而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的含量少,细胞壁比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要薄 •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相比之下,最易破碎

  19. 第二节 固液分离工程

  20. 一、固液分离的方法 • 重力沉降 • 浮选 • 旋液分离 • 介质过滤 • 离心 通气,产生气泡,使固体附着在气泡表面除去。 用于固液比重差小、直径5~30μm颗粒的分离,污水处理 悬浮液以较高速度沿切线方向进入旋风分离器, 轻相由分离器中央排出, 重相由分离器下部排出, 但不适合直径<5 μm颗粒去除(可用丝网分离器)。 霉菌和放线菌为丝状菌,体形较大,发酵液采用过滤方法; 细菌和酵母菌为单细胞,体形较小,其发酵液采用高速离心分离,如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也可用过滤进行固液分离。 工业上常用

  21. 1. 离心分离 在液相非均一系统中,利用离心力达到液-液、液-固、液-液-固分离的方法,统称为离心分离。 优点:分离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液相澄清度好; 缺点:设备投资高、能耗大。 离心机种类:碟片式离心机、管式离心机、倾析式离心机。

  22. (2πRn)2 60 Gu2 gR G gR GRn2 900 GDn2 1800 f= = = = 离心分离因数 重量kg 旋转直径 转速r/min

  23. 2. 过滤 微生物发酵液中含有大量菌体、细胞或细胞碎片以及残余的固体培养基成分。 过滤就是将悬浮在发酵液中的固体颗粒与液体进行分离的过程。 在过滤操作中,要求滤速快、滤液澄清,并且有高的收率。

  24. A. 根据过滤机理,过滤操作可分为澄清过滤和滤饼过滤。 • 澄清过滤: • 滤饼过滤: 过滤介质为硅藻土、砂、颗粒活性炭、玻璃珠、塑料颗粒等,当悬浮液通过滤层时,固体颗粒被阻拦或吸附在滤层的颗粒上,使滤液得以澄清,适合于固体含量少于0.1g/100ml、颗粒直径在5-100um的悬浮液的过滤分离,如河水、麦芽汁、酒类和饮料等的澄清。 过滤介质为滤布,包括天然或合成纤维织布、金属织布、玻璃纤维纸、合成纤维等无纺布。当悬浮液通过滤布时,固体颗粒被滤布阻拦而逐渐形成滤饼(滤渣)。当滤饼至一定厚度时即起过滤作用,此时即可获得澄清的滤液,这种方法叫做滤饼过滤,在滤饼过滤中,悬浮液本身形成的滤饼起着主要的过滤作用,适合于固体含量大于0.1g/100ml的悬浮液的过滤分离。

  25. 优点 过滤面积大,结构简单,价格低,动力消耗少, 对不同过滤特性的发酵液适应性强。 缺点 不能连续操作,设备笨重,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非过滤的辅助时间较长。 B. 常用过滤设备 (1)板框压滤机 广泛应用于培养基制备的过滤及霉菌、放线菌、酵母菌和细菌等多种发酵液的固液分离。适合于固体含量1-10%的悬浮液的分离。

  26. 单元组成 板 布 板 布 板 操作注意点 尽量使工作时间和辅助时间接近; 降低滤液粘度

  27. (2)真空转鼓过滤机

  28. (3)硅藻土过滤机

  29. (3)硅藻土过滤机

  30. 3. 其他固液分离方法 1)切向流过滤(Cross-Flow Filtration)又称错流过滤 交叉过滤和十字流过滤,是一种维持恒压下高速过滤的技术。其操作特点是使悬浮液在过滤介质表面作切向流动,利用流动的剪切作用将过滤介质表面的固体(滤饼)移走。 2)双水相萃取 向水相中加入溶于水的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如葡聚糖、聚乙二醇等)后,形成密度不同的两相,轻相中富含某种高分子化合物,重相中富含盐类或另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从而达到分离和提纯某种高分子化合物的目的。 3)吸附法 向细胞碎片悬浮液中加入某种固体吸附剂,或者用细胞碎片悬浮液通过装有吸附剂的固定床,即可达到除去细胞碎片的目的。主要的问题是很难选择合适的吸附剂,以保证目的产物不被吸附而损失。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