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汉字的发展

汉字的发展.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洪家中心小学 六( 6 )班 潘凌丞. 甲骨文. 距今约 3,400 年前到 2,700 年前的殷周时代,可以称之为 " 甲金时代 " 。甲骨文和金文是迄今所知最为古老的汉字体系,其单字的数量已达到 4,000-5,000 个,足以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甲金文字的构形,以既生动写实又简易明快的象形字、会意字为基础,大致上具备了后世归纳的 " 六书 " 体式。 当时人们尊尚鬼神,遇事占 卜。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 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标示

gypsy
Download Presentation

汉字的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汉字的发展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洪家中心小学 六(6)班 潘凌丞

  2. 甲骨文 距今约3,400年前到2,700年前的殷周时代,可以称之为"甲金时代"。甲骨文和金文是迄今所知最为古老的汉字体系,其单字的数量已达到4,000-5,000个,足以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甲金文字的构形,以既生动写实又简易明快的象形字、会意字为基础,大致上具备了后世归纳的"六书"体式。 当时人们尊尚鬼神,遇事占 卜。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 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标示 吉利,黑色标示凶险。这些文 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大字约 一寸见方,小字如谷粒,或繁或 简,非常精致。

  3. 甲骨文

  4. 金文 古文字学家对十万余片中的文字进行研究,发现骨甲文字的结构已由独体走向合体,有了形声字,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四千六百多个甲骨文单字中,已经辨识了一千七百多个。 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 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善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 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5. 大篆 在殷商甲骨文和西周、春秋金文之后,汉字的发展到了公元前5世纪开始的战国时代,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诸侯国各自为政,互不统属,东周王朝的中央集权差不多丧失殆尽,就连文字,也是各写各的,所以各国的文字在形体结构和书写风格上都有许多差异。此外,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文字在这一时期比较普及,铸、刻、写文字的材料和范围有所扩大,除青铜器上的金文外,陶文、简帛文、货币文、玺印文等也大量出现。这就使得不同地区使用的汉字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宏观地看,战国文字可以分为"六国文字"和"秦国文字"两大系统。 “六国文字”指的是韩、赵、魏、齐、楚、燕六国以及中山、越、滕等小国的文字,与金文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笔画的随意简化,形体结构极为混乱。“秦国文字”接近正统的西周和春秋金文,比较严谨统一,后世称为"籀文"或"大篆"。 由于各国和不同地区在文字书写方面的“各行其是”,造 成了战国文字形体上的极大混乱,同一 个字的写法大不相同。

  6. 小篆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帝。自公元前230年之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为了确立至高无上的权威,巩固中央集权政府,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措施。 由于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非常混乱,大大影响政治法令的推行、经济生产的发展以及文化教育的传播。因此,秦始皇在灭掉六国、统一中国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书同文",即统一文字。 整个工作由他的丞相李斯主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即“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国文字作为规范的基础;二是将秦国已有的正统使用的籀文即大篆的形体,加以简省删改,同时吸收民间的字体中的一些简体、俗体字,进行规范。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正式字体--小篆。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比较彻底的汉字规范运动,在汉字发 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7. 隶书 相传秦朝有一个叫程邈的徒隶,因为得罪了秦始皇,被关在监狱里。程邈看 到当时狱官的么牌用篆书写很麻烦,就作了改革,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又创立 一种新的字体。秦始皇看了很欣赏,不仅赦了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并将这种 字体规定在官狱中应用。因为程邈是个徒隶,起初又专供隶役应用,所以把这一 书体称之为隶书。这个故事可能有很大附会的成分。实际上正像书法的产生一样 ,隶书也是靠日积月累许多人共同创造的,程邈所作的大概是整理工作。 从考古发掘出来的材料来看,战国和秦代一些木牌和竹简上的文字,已有简 化篆体,减少笔划,字形转为方扁,用笔有波势的倾向。这是隶书的萌芽。西汉 时,书法中隶体的成分进一步增加。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老子》已有了 明显的隶意。隶书成熟于东汉。汉桓帝(147-167)、汉灵帝(168-189)时代,是隶 书的盛期。 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史乃至文字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书法告别了延 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字,字的结构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 而完全符号化了。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 。作为书法艺术,它打破了原来篆书单一用笔的局限,而有了十分丰富的变化。 前人称篆书笔法为“玉箸”,即玉作成的筷子,横平竖直,均匀圆润。字的结体规 矩严谨,较少变化。

  8. 隶书

  9. 楷书 楷书是对隶书略加改造的一种字体。因其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书。楷书是在汉隶基础上省改波磔、增加挑而成的一种书体,也叫「正书」、「真书」。大约在东汉末年形成,到魏晋时代就逐渐成熟了。至三国魏钟繇和晋王羲之,进一步规范体势,使楷书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书体。 和隶书比较起来,楷书的线条更平直,而字形定型化则得到进一步加强。具体说来,汉隶的笔势大多是扁方形状,向外摊开,而楷书笔势则大多是长方形状,向内集中。汉隶的用笔大多带有波磔,粗细变化很大,而楷书用笔要幺比较平稳,要幺出现硬折,粗细变 化相对少些。

  10. 楷书

  11. 行书 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单间的一种书体,也是日常最常用的一种 书体,因此又可以说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唐人张怀瓘说: “不真不草,是曰行书”。事实上,行书正是为了补救草书难以辨认和 楷书书写太慢而产生的。东汉末年,草书和楷书盛行,行书一方面接 受草书的影响,但又纠正草书的漫无标准;一方面接受楷书的影响, 同时又避免楷书的书写费力。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发挥两方面 的优点。行书是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若草书万分多的,也可 叫作“草行”或“行草”;楷书成分多的,也可以叫作“行楷”或“真行”。清 人刘熙载《艺概》说:“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真而纵于真, 草行近草而敛于草。”  历代的行书名家很多,而首推晋代的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因 做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所以又称王右军、王会稽。他年少时精心学 习卫夫人的书体,后来学张芝的草书,学钏繇的楷书,博采众长,精研 体势,一变汉魏质朴书风,创出妍美流畅的书体,并且达到了神妙的境 界,古今无双。王羲之的书迹传世很多,最著名的自然要属被书家列为 行书极品的《兰亭序》。唐代的一些大书法家不仅楷书写得好,而且行 书也负有盛名,如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褚遂良、薛稷 等。到了宋代,更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名家辈出。

  12. 草书 广义的说,草书就是比较草率的字体。古文字有古文字的草率写法,草书 广义的说,草书就是比较草率的字体。古文字有古文字的草率写法, 今文字有今文字的草率写汪。狭义的说,草书是一种书体,特征是笔画 连带、结体简约。 梁开帝萧衍《草书状》认为,今草的产生是由于:“诸侯争长,简檄 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 ”说明了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到草书之名的是 《说文解字•叙》,叙中明确指出“汉兴有草书”。字形特点:草书自身也 有一个发燕尾服演变的过程,大致说来,从汉到唐,先后出现了章草、 今草和狂草等主要形式。“章草”具有严格的条理法则,所以人们把汉代 隶书笔法的草书称为“章草”,把后来带楷书笔法的草书称为“今草”。通 常所说的草书就是指“今草”。 东汉末年,出现了一位著名的草书书法家张芝,字伯英,他的书法 精妙绝伦,人称“草圣”。唐人张怀瓘《书断》则把张芝的章草、今草列 为神品。到了唐朝,又出现了一位著名的草书书法这张旭,字伯高,首 创“狂草”,人称“草仙”。狂草是今草进一步艺术化了的表现方式,常常 一笔数字,连绵不绝,恣肆放纵,形状十分奇丽。

  13. 草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