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5

农业产业化 基础知识

农业产业化 基础知识. 四川农业大学 杨文钰. 第一章 概 述 一、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针政策.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 “ 多予少取放活 ” 的方针,按照 “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 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Download Presentation

农业产业化 基础知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农业产业化基础知识 四川农业大学 杨文钰

  2. 第一章 概 述 一、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针政策

  3.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4. 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要务是生产发展。实现生产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要务是生产发展。实现生产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 核心是科学化 特征是市场化 途径是产业化 手段是集约化 目标是三化

  6.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 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制度。

  7. 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 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 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 各地可通过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办法,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扶持。

  8. 二、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意义 •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 是确保基本农产品增长和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 •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步骤。 • 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

  9. 三、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特征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起来的包括科研开发、教育培训、生产基地、产品加工和商业贸易等一、二、三产业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五位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团。

  10. 实质是在农村对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及其产前、产后相关产业部门,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互惠互利原则进行适当组合、改造、拓展,形成集科教、产加销、贸工农于一体的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利益共同体。 目的是达到农业经济总体效益最高,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多种需要和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1. (二)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1.生产专业化和布局区域化  (1)生产专业化 • 方式:实现社会化分工,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的专业化分工,种养加、产供销相互独立的系列化生产经营。 • 优势:降低生产费用,赢得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使农业以一个专业分工明确的又融为一体的产业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和分享高附加值。

  12. (2)布局区域化 • 通过调整农产品结构,逐步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布局 •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确立主导产业,实行连片开发,建立生产基地。 2.经营一体化 • 组织形式 ,按照产业链和企业经营性质,使种养加、产供销形成一条龙,农工商实行一体化经营,实现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 3.服务社会化 • 国家各级部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上的各种服务机构. • 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

  13. 4.管理企业化 龙头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经营管理带动农业产业经营企业化。 如因地制宜对联合农户采用合同(契约)制度、参股分红制度、全面经济核算制度,互惠互利,自负盈亏,讲求效益,对全系统的营运和成本效益实行企业式管理,从而使龙头企业和农户互相依托,共同发展。

  14.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传统农业经营的区别 (一)基本内涵的区别 传统农业经营是一个产品生产部门,是人类特别是农民谋生的物质生产部门,而不是产业,本质特征是自给性和封闭性。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和经营方式,是一、二、三产业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和五位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团。它的本质特征是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和管理企业化。

  15. (二)生产组织形式的区别 传统农业经营的生产是一家一户分散的、超小规模家庭生产方式,农工商、供产销是分离的。 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调整农产品结构,逐步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规模化布局。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种养联合成千家万户的专业化生产,创造区域性的产品优势和规模优势

  16. (三)生产管理方式的区别 传统农业经营的管理完全依靠政府部门或农民自己来进行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管理是全系统的营运和成本核算实行企业式管理

  17. (四)产品的形式和产品销售的区别 传统农业经营所生产的产品大部分直接用于农业人口消费。  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的农产品很少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原料)直接进入市场,而是通过产后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形成高一级的产品进入市场,获得比初级产品更高的效益。

  18. 第二章 农业产业化的构成要素 • 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1.要具有符合市场需求的主导产业和产品; 2.主导产业要具有相对资源优势,包括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区域特色,并具有较高的商品率; 3.一个主导产业要有系列的开发项目,并能通过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条;

  19. 4.要有运作灵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5.要建立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 6.政府要有引导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意识,要有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作保障。

  20. 第一节 龙头企业 一、龙头企业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1.概念 • 依托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的,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具有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服务基地和开拓市场等综合功能,与基地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利益机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专业批发市场或合作经济组织。

  21. 2.特征 姓“农”: 它必须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或货源的加工企业、流通企业、批发市场或合作经济组织; 属“龙”: 必须具有较大的生产经营规模,具有较强的带动辐射作用; “一体”: 建立真正的一体化的经营机制和利益机制。龙头企业必须与基地农户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机制。

  22. 3.龙头企业的类型 • 加工企业做龙头 • 流通企业做龙头 • 批发市场做龙头 • 合作经济组织做龙头 • 科技实体做龙头

  23. 二、龙头企业必须具备的素质 (一)雄厚的资金实力 农业投资具有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 ,要求长期资金必须占有一定比例 (二)技术创新的能力 龙头企业具有技术创新的能力,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从市场上获取超额利润,使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各方分享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收益,这是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生命力。 (三)市场开拓的能力 建立在广泛收集和整理市场信息、对市场需求作出准确判断、不断开发新项目并开展市场营销工作等基础之上的。唯有具备市场开拓能力,企业才能最终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才能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才能真正起到带动干家万户农民闯市场的作用。

  24. 三、龙头企业的作用 (一)支柱作用 龙头企业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先进设备,可以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度加工、系列开发、多次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 (二)桥梁和纽带作用 龙头企业,可以把分散经营的小农户联结起来,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实现与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的联结,增强了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25. (三)引导作用 龙头企业凭借自己信息灵通的优势,可以通过国内外的市场需求信息,引导生产基地和农户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      (四)支持作用 龙头企业凭借自己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从互惠互利的原则出发,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进行适当的扶持和服务。   (五)开拓作用 龙头企业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强、规模大、信息灵、产品优、销售体系健全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开拓、扩大和占领国内外市场,而市场的开拓又可以为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奠定坚实的基础。

  26. 四、龙头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较小,层次不高,带动能力弱 (二)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初步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经常出现违约现象,导致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矛盾增多,削弱了龙头企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竞争无序,产权不明,管理薄弱

  27. 五、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一)鼓励创办龙头企业 扶持对象:具备一定开发农副产品的能力,并能组织加工销售、开展服务的国有、集体、个体、私营企业,如:①一大批乡镇企业;②一部分大中企业;③一批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中外合资企业。 (二)支持技术改造 1.引进先进设备 2.大力推广农科教与龙头企业联姻,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的转换和培养现代化适用人才

  28. (三)提高龙头企业的营销能力 1.发现、培养、使用营销人才 2.建立、健全销售体系 从扩展专业化流通载体出发,大力发展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服务的专业市场和外埠窗口,建立、健全销售体系,多层次、多渠道搞好产品流通。 (四)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龙头企业 • 目标:实行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强化经营管理,逐步把龙头企业建设成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使其能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 方法:一方面,要制定规划,逐步培养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另一方面,按目标,将企业改制、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提高经济效益。

  29. (五)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1. 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至少要靠合同(契约)来取代外部市场的一系列一次交易,以此来实现外部市场交易内部化和经营一体化。 2. 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资产关系作为联结纽带和利益调节机制。

  30. 第二节 生产基地 一、生产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充分发挥自然优势 建设生产基地,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条件,扬长避短,做到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产出。 (二)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促进地区之间的分工协作,推动农业社会化大生产,能够带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从而提高基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31. (三)有利于扩大经营规模 能够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形成小群体、大规模生产格局,形成商品批量,有利于提高农业规模效益。 (四)有利于先进技术的应用 能够促进农业专业化生产,扩大经营规模,为农户和服务组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创造条件,也对农业劳动者提高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32. (五)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竞争力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形成规模化基地生产,能够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多、你多我优、你优我廉,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六)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能够把分散的千家万户联结起来,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采取共同的行动提高谈判能力,从而改变一盘散沙、任人摆布的状况,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33. 二、生产基地的内涵及类型 (一)生产基地的内涵   生产基地是指围绕龙头企业或市场建立的,联结众多农户形成的某种主导产业的专业生产区域和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基地是区域化布局的具体表现,是主导产业在地域上的表现形态,是扩大农户外部规模的一种形式,是联结农户的一种组织形式

  34. (二)生产基地的类型 1.按基地生产内容分类 种植业生产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渔业生产基地 2.按生产基地联结农户的方式分类 ①协会型生产基地 ②合作社型生产基地 。 ③统种分管型生产基地 ④服务组织型生产基地 ⑤行政指导型生产基地

  35. 三、建设生产基地的原则 (一)适地布局原则 把生产基地布局在最佳区域内,做到自然适宜、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先行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平衡要求生物多样化,基地建设要求生产专业化,这是一对矛盾。如处理不好,必然破坏资源、环境、生态平衡,贻害无穷。因此,要利用其规律性因势利导、避害兴利,做到可持续发展。

  36. (四)集中化生产原则 生产基地建设必须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一定地区、一定产业和一定产品,形成商品批量,这就要求做到生产专业化,坚持规模开发,坚持集约化经营。 (五)一体化管理原则  龙头导向:生产基地必须围绕龙头企业来建设,必须按龙头企业提出的技术规程和所需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进行标准化生产,必须按合同把产品交售给龙头企业。  组织创新:通过组织创新,提高农民专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37. 四、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的现状 (一)依托行政区划,地区和部门间分割严重,导致经济辐射作用较弱,功能发挥受到限制,与市场需求脱节。 (二)投资渠道单一,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多为政府投资,投资数额有限,用于科技改进、引进和培训的费用则更少。再者,由于缺乏激励手段,社会、企业等缺乏投资热情,使其自我发展能力受到制约,后劲不足。 (三)基地建设规模小、档次低、配套性较弱

  38. 五、生产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围绕龙头建基地,连片开发扩基地,突出特色强基地 (一)改善基础,连片开发   有计划地选择一定区域,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改善基础,专业开发,就能很快形成产业化生产基地。 (二)调整结构,产业集中   主要做法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形成主导产业的区域集中布局。 (三)由点到面,规模扩张 专业户到专业村,到专业乡,最后数乡一业,多村一品

  39. (四)同业合作,联合生产 在家庭经营基础上,打破社区界限,采取协会、联合会、专业合作社、企业联合集团等组织形式,把选择同一生产方向的农户及单位联合起来,从事同一种农产品的生产。 (五)龙头对接,基地转化 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我国主要农产品产区选建了各种农业商品基地,要实现与龙头企业的对接,可直接转化为产业化生产基地。

  40. (六)完善基地社会化服务体系 健全以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以国家专业技术部门和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多种经济成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从良种繁育、种苗提供、饲料供应、技术服务、加工、运销、信息等各方面为基地提供服务。 (七)加强法制建设,确保基地建设稳步发展 签订规范化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经济合同,尽快健全生产基地的法律保障体系,使基地建设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41. (八)提高农民的素质 1.团队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 2.市场意识:商品、规模 3.长远意识:要吃得眼前亏、忌跟着市场跑 4.科技意识:先进技术、标准 5.法律意识:合同、守信

  42. 辅助产业 关联产业 基础产业 主导产业 辅助产业 第三节 主导产业 一、主导产业的含义及与其他产业的关系

  43. 二、主导产业的作用 上连市场 下接农户 建设中介组织 培植生产基地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吸引外来资金投入和生产要素流入

  44. 三、确立主导产业的原则 (一)市场需求原则 国内外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最大最直接的动力,是确立农业产业化项目的重要前提和最高准则。 (二)资源优势原则 1.要全面正确认识资源优势 2.要准确把握和利用资源优势 准确把握资源优势的标准:一是资源的开发具有市场前景;二是资源具有规模开发的优势;三是具有开发这种资源所必须的生产要素的聚集手段。

  45. 3.要积极创造优势   小的气候资源优势、人才资源优势、技术资源优势、政策优势都是可以创造的。 4.要拓宽视野看优势 扩大视野,把本地的某种优势与外地的、外省的甚至是国外的其他优势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三)产业关联度最大化原则   产业关联:就是在社会生产中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有纵向和横向之分。

  46. (四)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原则 布局合理,可以使产业化项目本身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节省物耗、能耗,提高总体功能和总体经济效益。 (五)优势产品优先原则 从已经形成的优势产品中,选择和确立主导产品和农业产业化项目,目标比较明确,投资少,见效快。 (六)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原则 选择和确立主导产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时,必须是国家的产业政策所支持、鼓励发展的产业,而不是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

  47. 第四节 市场体系 一、市场的功能和构成要素 (一)市场的功能 1.交换功能: 市场为商品交换提供场所。 2.实现功能: 生产商品的耗费和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市场的交易得以补偿和实现。 3.检验、评定功能: (二)市场要素 1.市场主体:商品的生产者、经营着、消费者 2.市场客体: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 3.市场运行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    制和调控机制。

  48. 二、农村市场体系的现状和问题 (一)市场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 (二)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 (三)市场运行不规范 (四)市场环境不完善 三、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一)完善农产品市场   重点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完善,根据商品的流向、仓储设施、交通运输条件合理布局,形成以全国性的批发市场为龙头,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设施完备的市场网络。 (二)建设要素市场 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建设

  49. (三)培育市场主体 1.要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国有、集体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改造成产权明晰、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 2.加快粮棉油流通体制改革,实行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化经营。 3.积极培育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沟通信息、协调生产、调控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 4.鼓励和引导农民适当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50. (四)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1.要对已有的法规不断完善,使市场法规的内容配套、协调。 2.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树立起市场法规的权威性。 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改变传统观念。 (五)强化政府对市场的监督管理 1.要建立健全统一的规范化市场监管机制。 2.要建立健全规范的政府对市场的调控机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