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台灣史的分期與歷史意義

台灣史的分期與歷史意義. 主講:黃秀政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時間: 98 年 7 月 14 日(星期二)下午 地點:歷史系 605 室. 大綱. 一、「台灣」名稱的由來 二、 「台灣」一詞的空間定位 三、台灣歷史的分期與定位 四、台灣歷史的特色 五、結論. 一、「台灣」名稱的由來. 連橫 《 台灣通史 • 開闢紀 》 的記載: 「或曰台灣原名埋冤,為漳、泉人所號。明代漳、泉人入台者,每為天氣所虐,居者輒病死,不得歸。故以埋冤名之,志慘也。其後,以埋冤為不祥,乃改今名,是亦有說。」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台灣史的分期與歷史意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史的分期與歷史意義 主講:黃秀政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時間:98年7月14日(星期二)下午 地點:歷史系605室

  2. 大綱 一、「台灣」名稱的由來 二、 「台灣」一詞的空間定位 三、台灣歷史的分期與定位 四、台灣歷史的特色 五、結論

  3. 一、「台灣」名稱的由來 • 連橫《台灣通史 • 開闢紀》的記載: 「或曰台灣原名埋冤,為漳、泉人所號。明代漳、泉人入台者,每為天氣所虐,居者輒病死,不得歸。故以埋冤名之,志慘也。其後,以埋冤為不祥,乃改今名,是亦有說。」 • 荷蘭人到達台灣以後,其官方文書稱安平港為「台窩灣」。台窩灣本為當時原住民部落的名稱,也就是社名。 • 明末文獻寫做:大員、台員、大冤、大灣,都是閩南音 Tayouan 的不同書寫。

  4. 二、「台灣」一詞的空間定位 1、在中國的文獻裏,台灣常以不同的名稱出現: 《尚書 • 禹貢》的「島夷」 《列子 • 湯問》的「岱員」 《史記 • 秦始皇本紀》的「瀛洲」 《後漢書 • 東夷傳》的「東鯷」 《三國志 • 吳志孫權傳》的「夷州」 《隋書 • 流求傳》的「流求」 《宋史 • 流求傳》的「燮求」 《元史 • 外夷傳》的「瑠求」 。

  5. 2、明代常用局部的地名來代替全島 雞籠 淡水 北港 東番 打狗 大員 3、明初,稱琉球為「大琉球」以後,台灣又有「小琉球」的名稱。

  6. 4、荷蘭人兩次佔領澎湖,當時的澎湖與台灣,係兩個不同的地理名詞。4、荷蘭人兩次佔領澎湖,當時的澎湖與台灣,係兩個不同的地理名詞。 1604年 荷蘭東印度公司派遣提督韋麻郎 (Wijbrant van Warwijck) 進佔澎湖。 1622年 雷爾生 (Cornelis Reyersen )再度佔領。 5、荷蘭人在1624年入據台灣之後,「台灣」一詞的空間定位從此包括台灣本島及澎湖。 6、 1949年,中央政府自從中國大陸撤退至台灣以後,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實際統治地區僅及台灣省 ( 台灣本島、澎湖)、福建省(金門、馬祖)二省。至是,「台灣」一詞的空間定位乃再擴大,包括台灣本島、澎湖,以及金門、馬祖。

  7. 三、台灣歷史的分期與定位 (一) 荷據以前 (1624以前) (二) 荷西時期 (1624~1662) (三) 鄭氏治台時期 (1661~1683) (四) 清領時期 (1683~1895) (五) 日治時期 (1895~1945) (六) 戰後初期 (1945~1949) (七) 中華民國在台灣時期 (1949迄今)

  8. (一)荷據以前 1、台灣:以原住民為主體的部落社會,平地為平埔族的分佈區,山地為高山族的分佈區。 2、澎湖:1360年 (元至正二十年)元順帝在澎湖設立巡檢司,澎湖正式成為元朝的一個行政區;明朝前期與中期,亦曾在澎湖派兵駐守。 3、本期台灣史的定位:

  9. (二)荷西時期 1、1624年,荷蘭人自澎湖轉進台灣南部,首先在台灣建立統治機構,是為台灣由「部落社會」轉型為「民間社會」的開始。 2、1626年,西班牙駐馬尼拉總督派遣瓦爾斯 (Antonio Carreno de Valdes) 率領艦隊入佔雞籠 (基隆)和滬尾 (淡水)。 3、1642年 (明崇禎十五年),南部的荷蘭人驅逐北部的西班牙人,荷人乃成為台灣唯一的統治者,直到1662年敗退離去。 4、本期台灣史的定位:

  10. (三)鄭氏治台時期 1、1661年,鄭成功率軍自金門料羅灣啟程,先抵澎湖,旋登陸台灣,逼迫荷蘭人投降,退出台灣。 2、鄭成功進入台灣之後,改赤崁地方為東都明京,出現第一次的漢人政權。 3 、1664年 (明永曆十八年) ,鄭經再改東都為東寧, 1683年鄭克塽為清廷平定,台灣納入清朝版圖。 4、本期台灣史的定位:

  11. (四)清領時期 1、1683年,清廷派遣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軍攻台,鄭克塽投降,鄭氏治台時期結束。 2、1684年,清廷在台設置台灣府,隸福建省管轄;廢鄭氏治台時期之天興、萬年二州,改設為台灣、鳳山、諸羅三縣,隸台灣府管轄。 3、1875年,再調整為二府八縣四廳,二府即台灣府與台北府。 4、1887年,台灣建省,行政區劃由二府調整為三府一直隸州。 5、1895年,因甲午敗戰,清廷被迫割台灣給日本,結束清廷二百十三年的統治。 6、本期台灣史的定位:

  12. (五)日治時期 1、1895年,日本根據馬關條約取得台灣。 2、行政區劃的調整多達十次。 1895年三縣一廳: 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 澎湖島廳 。 1926年 (昭和元年) 五州三廳 : 台北州、新竹州、 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澎湖 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3、台灣總督的出身,歷經武官總督、文官總督、武 官總督三個階段。 4、本期台灣史的定位:

  13. (六)戰後初期 1、民國三十四年對日抗戰勝利,台灣主權歸還中華民國,成為中華民國的一個行省。 2、行政區劃:設八縣九省轄市八縣:台北縣、新竹縣、台中縣、台南縣、高雄縣、台東縣、花蓮縣、澎湖縣。九省轄市:基隆市、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彰化市、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市。 3、省設行政長官公署,行政長官並兼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集立法、行政、軍事大權。 4、「二二八事件」爆發,國民政府乃於同年5月改組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為台灣省政府。 5、本期台灣史的定位:

  14. (七)中華民國在台灣時期 1、1949年,中央政府播遷台灣,台北成為中華民國政府的首都。 2、1949年10月,中國共產黨在大陸另行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3、中央政府遷台之後,實際統治區僅及台灣、澎湖、金門、馬祖。 4、本期台灣史的定位:

  15. 四、台灣歷史的特色 (一) 近代漢民族殖民成功的特例 (二) 政權變動頻仍 (三) 兼具海洋與國際雙重性格 (四)文化發展多元

  16. (一)近代漢民族殖民成功的特例 1、十六、七世紀以來,閩、粵人民向菲律賓、印尼、台灣等地移民。 2、漢人的移民發展受到殖民帝國的限制: • 西、荷為擴充貿易以增加利潤,招徠漢人,並安置在一定區域中。 • 漢人與白人殖民者因交易而得利,也因交易受到剝削。 • 漢人人數增加至足以威脅其統治權時,雙方關係遂告緊張。 1593年,馬尼拉發生騷動,於是西班牙人開始限制漢人人數。1594年,五千漢人被逐出馬尼拉;1595年,一萬二千人被逐;1603年,漢人與西班牙人發生大規模衝突,結果有二萬三千漢人遭到屠殺。

  17. 在台灣的漢人,亦有類似情形: 1652年,爆發郭懷一抗荷事件,一千八百漢人被屠殺。 3、漢人移民在鄭氏時期與清領時期有結構性的改變 在西、荷分別統治菲律賓、台灣期間,在菲的漢人遠比在台的漢人多。 1662年以後,漢人在菲、台的人口有了變化: 菲律賓 台灣 1810年 200萬人 1836年 2萬~~3萬人 1939年 11萬~~12萬人 1940年 550萬人

  18. (二)政權變動頻仍 1624年以前:台、澎各自發展 1624~1662:荷、西時期 1661~1683:鄭氏治台時期 1683~1895:清領時期 1895~1945:日治時期 1945~1949:戰後初期 1949~迄今:中華民國在台灣時期 影響: 1、台灣社會與文化雜染異國色彩。 2、台灣與中國大陸時分時合,近百年分多合少。

  19. (三)兼具海洋與國際雙重性格 1、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的東緣外海之中,是中國大陸、 東北亞和東南亞的交通要衝,地理位置優越。 2、十六、七世紀台灣已被迫捲入國際競逐的漩渦之中,日、葡、荷、西,均有占台的企圖。 3、鄭氏政權為改善台灣物資不足的困境,積極推動國際貿易,與英國、日本、南洋各地發展密切的貿易關係。 4、今日台灣發展成為一個以國際貿易為導向的國家。

  20. (四)文化發展多元 1、史前時期台灣文化的多樣性 台東縣與屏東縣等地的長濱文化 台南縣的左鎮遺址 台北市、苗栗縣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遺址 新石器時代的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和卑南文 化 2、十七世紀荷蘭、西班牙兩國引進近代歐洲文化,傳布基督新教與天主教。 3、鄭氏時期與清領時期,漢文化的典章制度、經濟社會與文化思想等,均自中原移植台灣。

  21. 4、日治時期,台灣經日本五十年的殖民統治,深受日本文化的影響。4、日治時期,台灣經日本五十年的殖民統治,深受日本文化的影響。 5、二次大戰結束後,中國大陸各省的地方文化傳入,而以美國為主的西方文化亦因美國對台灣影響力的與日俱增,美式的制度、價值觀與流行文化等乃不斷的傳入台灣,成為台灣新文化的一部份。 6、原住民的文化因政府的少數民族保護政策,而逐漸受到重視。

  22. 五、結論

  23. 謝 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