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爱国主义教育系列

爱国主义教育系列. —— 中国国情教育. 一、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这个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这个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Download Presentation

爱国主义教育系列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爱国主义教育系列 ——中国国情教育

  2. 一、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 这个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 这个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4. 这个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5.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 十大成就 •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6.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增长变得经济更加稳健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经济增长

  7.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8.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9.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10.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11.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12.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13.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4.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15. 三、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 (一)民主、法治、社会和谐的一般关系 •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6. 一、民主、法治、社会和谐的一般关系 (一) 民主与法治的内在互动关系 ※ 民主:现代民主是指国家权力由人民产生、由人民参与行使、由人民监督制约的相关政治观念和制度。 现代民主发源于西方社会,根源于对封建社会专制制度的否定与排斥,其核心思想就是人民主权思想 。

  17. ※法治: ▲亚里士多德首先开启对“法治”内涵的深入解释,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了 。 ▲17、18世纪,开始注重考察法治生成的背景,注重对法治价值目标如平等、自由、权利等的揭示,逐步实现考察角度由“法”向“治”的转换,奠定了民主自由主义的现代法治解释基调。

  18. ▲19世纪以来,法治解释进一步传承近代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的价值取向,开始走出政治哲学的解释框架,更加注重对法治对象和目标的揭示,并在解释视角和解释方法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19世纪以来,法治解释进一步传承近代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的价值取向,开始走出政治哲学的解释框架,更加注重对法治对象和目标的揭示,并在解释视角和解释方法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法治的特点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法治主体的人民性; 二是法治运行标准的合法律性; 三是法治运行规则的程序性; 四是法治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预见性。

  19. ※两者之间是互为前提、相互统一的基本关系。※两者之间是互为前提、相互统一的基本关系。 一方面,民主是法治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是民主为法治提供了基本前提;二是民主为法治运行提供了价值纠偏机制;三是民主为法治提供了基本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法治是民主的有力保障 。一是法治使民主得以确立和延续;二是法治为民主的运行创造了外在制度载体;三是法治为民主提供了维护与矫正的顺畅渠道;四是法治为民主的提升提供了平台。 因此,可以说民主制度是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国家是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

  20. (二) 民主法治与社会和谐的内在契合 • 民主法治将贯穿于和谐社会构建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 1、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标志,亦应当是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的关键所在 。 2、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特征和目标 没有民主与法治,任何社会都不可能获得持久的和平与安宁,就没有和谐;和谐社会更是以切实的民主与全面的法治,与其他社会状态相区别,成为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和无限追求。

  21. (三) 政治和谐的基本构成要素 • 政治和谐可以概括为包括权力与权力、权力与权利、权利与权利三种组合层面的基本构成。 1、权力与权力的和谐 • 权力与权力的关系是否和谐的问题,实质上包括两个大的方面:静态意义上权力配置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动态意义上权力运行是否清晰顺畅的问题。 2、权力与权利的和谐

  22. 3、权利与权利的和谐 权利与权利的关系原本只是一般的私权利关系与政治和谐的关系相对距离较远,然而立足当前中国改革发展攻坚期和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期的特殊背景,权利与权利的和谐与否,与和谐社会、和谐政治的构建多多少少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23.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应当坚持的基本宪政体制 ▼所谓宪政,即宪法政治,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的、奉行宪法规则至上性的法治政治。具体而言,宪政是“国家依据一部充分体现现代文明的宪法进行治理,以实现一系列民主原则与制度为主要内容,以厉行法治为基本保证,以充分实现最广泛的人权为目的的一种政治制度。 •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

  24. 党的领导不仅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而且是实现宪政、建立高度政治文明的关键。还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实现高度的政治文明,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不仅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而且是实现宪政、建立高度政治文明的关键。还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实现高度的政治文明,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国情,既能保障全体人民依照宪法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科学合理地分工合作、协调一致的组织社会主义法治运行与建设。

  25. 四、民族团结 • 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中,民族问题日益显示出重要地位,一些国家的动乱、分裂、解体,多数与民族问题密切相关。例如:原苏联共有130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人口占50%左右,苏联长期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忽视少数民族,否定少数民族的特点,人为地加速推进民族同化过程,致使民族关系十分紧张,到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进一步宣布已经“一劳永逸”的解决了民族问题,不再承认民族矛盾的存在,而在实际政策执行中则大力推行大民族主义,过分宣传俄罗斯民族,忽视少数民族的特点和利益,严重挫伤了各族人民的感情,为日后民族问题大爆发埋下了隐患。所以坚持民族团结是非常重要的。

  26. 猜一猜 你能根据他们的服装判断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吗? 傣族 朝鲜族

  27. 土家族 苗族

  28. 高山族 蒙古族

  29. 你知道这些歌曲是哪些少数民族的吗?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藏族 《阿拉木汗》 朝鲜族 蒙古族 《道拉基》 维吾尔族 《阿诗玛》 彝族 《弦子舞曲》

  30. 我国各民族 • 在我国这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里,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1.96%。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有9056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4%.由于这个原因,习惯上把其余的兄弟民族称为少数民族。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 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千万以上的有壮族;人口在千万以下百万以上的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等17个民族;人口在一万以下的 有高山赫哲、鄂伦春、塔塔尔、独龙7个民族。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虽少,但分布地区很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      

  31. 壮 族 “ 干 栏 ”

  32.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省文山,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人口1700余万(2005年)。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省文山,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人口1700余万(2005年)。 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撞”、“僮”、“(彳+童)”。解放后称“僮”。1965年10月12日,经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改族名为“壮族”。壮族人民曾多次发动反封建、反压迫的农民起义,广西桂平金田村是太平天国的发生地 .

  33. 独龙族 鄂伦春族

  34. “蒙古”一词的音译始见于《旧唐书》记载,最初称“蒙兀室韦”,有人认为“蒙古”的原意是“天族”。蒙古族人口截止到1990年为480.6849万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甘肃、青海、宁夏、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地。蒙古族始源于大约公元7世纪的唐朝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南岸)的一个部落,与中国北方的东胡、鲜卑、契丹、室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公元12世纪,蒙古部首领铁木真,连续击败蒙古纷争部落,统一蒙古。“蒙古”一词的音译始见于《旧唐书》记载,最初称“蒙兀室韦”,有人认为“蒙古”的原意是“天族”。蒙古族人口截止到1990年为480.6849万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甘肃、青海、宁夏、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地。蒙古族始源于大约公元7世纪的唐朝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南岸)的一个部落,与中国北方的东胡、鲜卑、契丹、室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公元12世纪,蒙古部首领铁木真,连续击败蒙古纷争部落,统一蒙古。

  35. 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 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已经建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36.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37. 一.痛苦的记忆--但悲不同九州同 香港问题、澳门和台湾问题的由来分别是什么?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8. 香港问题由来

  39. 新界 九龙 香港岛

  40. 澳门问题由来

  41. 澳门半岛 凼(dang)仔岛 路环岛

  42. 台湾问题由来 三国: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元朝:台湾称琉球,归澎湖巡检司管辖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康熙帝统一台湾,后设台湾府 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行省 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945年:国民政府代表中国收回台 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 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本质区别:

  43. 二.位卑不敢忘忧国——统一构想与“一国两制”二.位卑不敢忘忧国——统一构想与“一国两制” 1、一国两制的构想(理论)形成过程 (1) 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 (2) 1981年叶剑英发表九条声明:阐明了统一后 的基本政策 (3)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4) 1984年一国两制在六届人大二次 会议通过,具有法律效力

  44. 2.“一国两制” 构想的含义及内涵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含义: 具体说,就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 • 一国两制的前提基础是什么? • 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 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 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 • 两制分别指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 • 两制是指在中国国内可以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内涵 • 两制的主体是什么? • 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 实行一国两制,台湾与港澳有所不同 • 一国两制在台湾与港澳地区政策是否一样? • 实行一国两制有没有时间和政策保障? • 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且有法律保证

  45. 3、“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意义

  46. 中英会谈 1982 决定1997.7.1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规定回归后制度 同意通过外交途径磋商 联合声明 1984 胜利回归 1997.7.1 三、紫金花放满园春—“一国两制”的实践 1.香港回归历程 1997 年 7月 1日,中国人民迎来了庄严的一刻

  47. 2.1999年12月20日胜利回归 1987年4月,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48. 3.意义: 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国际:是世界上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