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台灣的卓越

台灣的卓越. 一、台灣經濟實力展現。 二、什麼是台灣的卓越?台灣有多麼卓 越? 三、是什麼讓台灣卓越? 四、如何延續及加強台灣的卓越?. 一、台灣經濟實力展現. I 、台灣主要經濟指標(至 2005 年 12 月) 台灣土地和人口,全世界排名分別是 139 和 48 名。 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 (GDP) - 15,271 美元。 外匯存底 2,533 美元;全球第 3 名。 貿易總值排名:全球 15~16 名之間(世界貿易組織; WTO )。 平均每人每年工作時數- 2,282 小時;全球第一(瑞士洛桑管理學院; IMD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台灣的卓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的卓越

  2. 一、台灣經濟實力展現。 二、什麼是台灣的卓越?台灣有多麼卓 越? 三、是什麼讓台灣卓越? 四、如何延續及加強台灣的卓越?

  3. 一、台灣經濟實力展現 I、台灣主要經濟指標(至2005年12月) • 台灣土地和人口,全世界排名分別是139和48名。 • 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 15,271美元。 • 外匯存底2,533美元;全球第3名。 • 貿易總值排名:全球15~16名之間(世界貿易組織;WTO)。 • 平均每人每年工作時數-2,282小時;全球第一(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

  4. 全球競爭力排名-2004/2005 資料來源: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05(共對60個國家評比); WEF,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4/2005 (共對104個國家評比) .

  5. 科技與創新之全球競爭力排名 WEF IMD 科技分項 創新指標 ICT指標 技術基礎建設 科學基礎建設 2004 2003 2002 2004 2003 2002 2004 2003 2002 2005 2004 2003 2005 2004 2003 資料來源: 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IMD),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WEF)

  6. 台灣的競爭力國際評比-IMD 2005全球競爭力報告 問題:企業效能是台灣優勢,政府效能 是阻礙台灣整體競爭力的大石頭? 勞動、金融等基本環境是政府建立的!

  7. 台灣與亞洲主要國家在WEF2004/2005年競爭力排名比較 (1/2) 註:「核心創新者」(core innovator)的國家的科技分項指標涵蓋創新、資訊科技二項,非核心創 新群的國家,則多一項「技術移轉」。 資料來源:WEF,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4/2005.

  8. 一、台灣經濟實力展現 II、台灣競爭力世界有目共睹(2005年) • 全球競爭力排名:世界第五;亞洲第一(世界經濟論壇) • 經商環境是全球第18名;亞洲第三名。(英國經濟學人的「國家預測-全球展望報告」 ) • 2005年全球知識經濟指數:全球第20名;亞洲第三名。(世界銀行)

  9. 二、台灣的卓越 I、農業及生物科技篇 • 氣候宜人的台灣,以四季皆能生產各種優質的蔬菜花果,結合資訊科技、網路技術及奈米技術等,研發改良新興的農業生物產業。 • 著名的產品:台灣鯛、蝴蝶蘭、烏龍茶、芒果(以上為台灣外銷四大天王);水稻、蓮霧、螢光魚..等。

  10. 二、台灣的卓越 I、農業及生物科技篇 • 水稻:是全球五個能完成一條以上染色體序列解碼的國家之一。 • 蝴蝶蘭:創意+鍥而不捨的精神=蘭花奇蹟;全球至少四分之ㄧ蘭花,成長期在台灣溫室度過。 • 台灣鯛:是全球第一尾上太空的魚;由吳郭魚再轉殖改良而聲名大噪。是全球主要出口國。 • 螢光魚:基因轉殖工程的大躍進,時代雜誌列為全球最勁爆的40項發明之一。

  11. 二、台灣的卓越 II、工業及科技產業篇 • 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傲視全球:有20項高科技產品占市場第一位。 • 2004年台灣資訊設備總產值672.35億美元,較2003年成長23%。 • 2004年台灣通訊設備生產總值新台幣4,003億元;其中行動電話達1,333億元。

  12. 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全球地位 經過全體國人五十多年來的努力,台灣產業發展已獲致豐碩成果,特別是資訊電子業 高科技工業蓬勃發展 • 資訊硬體產值居世界第四位 (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 • 半導體產業產值居世界第四 • 晶圓代工第一 • IC設計第二 • 液晶顯示器產業產值快速成長 • (大型TFT-LCD 產值全球第二) • 全球資訊廠商重要採購地

  13. 台灣全球第一的產品 *不含海外生產 資料來源:整理自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辦公室

  14. 台灣高科技產業競爭力之優勢因素(1/2) 科技創新能量(1/4) 專利件數排名 • 所有專利 Rank (4) (持續第六年) • 發明型專利 Rank (4) (持續第五年) • 設計專利 Rank (3) (1992~迄今) 專利件數成長率 • 1990-2004年間在美國專利件平均年成長率,前十大國家中以台灣與南韓最高。

  15. 二、台灣的卓越 II、工業及科技產業篇 台灣名列世界第一的產品(in year 2003,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

  16. 二、台灣的卓越 II、工業及科技產業篇-發明及專利 • 一國之產業科技創新能力高低,決定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地位。 • 根據2005年WEF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的創新及科技競爭力排名世界第三名;資訊硬體產值世界第四;晶圓代工世界第一。 • 2004年台灣發明型專利共計5,938件,平均每百萬人有258件。

  17. 二、台灣的卓越 III、從農業技術援外到國際合作篇 • 以行動展現台灣的光芒-「讓台灣走出去,讓世界走進來」 • 1959年首度派遣越南農業技術團前往協助。 • 1961年成立「先鋒案執行小組」,11月派出第一個農耕隊赴賴比瑞亞援助。 • 1962年擴大組織為「中非技術合作委員會」。 • 1972年擴編為「海外經濟合作發展基金會管理委員會」,整合援外資源以有效運用。 • 1997年,「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與「海外會」合併為「國合會」,擴大服務國際及技術協助之組織。包括有外交替代役、海外服務工作團等。

  18. 二、台灣的卓越 III、從農業技術援外到國際合作篇 • 台灣的駐外技術團,在非洲、中南美洲、加勒比海、歐洲、亞太及亞西等32國家有派駐38個技術團,協助各國發展農、漁業、畜牧業、交通建設及醫療衛生等。 • 台灣是國際「種子銀行」的先驅,稻米種子遍及非洲、中南美洲及亞太等五十多國。 • 台南善化是「亞蔬中心」,至2003年止,有400多個物種,接近5萬個品種,全球有99%的蔬菜種原均存放在台灣,所提供之人才、技術及種原遍及191個國家。

  19. 三、什麼讓台灣卓越? I、塑造台灣卓越的機構及制度 • 台灣人才質量的優越性。台灣在高科技的學術研究成果豐沛,研究論文數量年年增加,成了名副其實的「科技島」。1991~2001年,國際評量科學論文的「科學索引指標」(SCI)中,由世界排名第25名(3,199篇)升至第17名(10,635篇);專利核准數也由第十名(906項)躍升至全球第四名(6,676項) 。 • 人才庫的典範有:1985年本土的李遠哲先生獲諾貝爾化學獎;同年王贛駿博士隨美國「挑戰號」進入太空。 • 1985年,台大宋瑞樓、榮總羅光瑞引導肝炎研究工作,締造台灣公共衛生史上之奇蹟。台灣成為是全球第一個施打肝炎疫苗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將此納為國家級重點研究的國家。12歲以下之B肝帶原率由9.3%降至1.3%。

  20. 三、什麼讓台灣卓越? I、塑造台灣卓越的機構及制度 • 科技與教育深化,使得每個經濟發展階段都能加速轉型。 • 資本與技術累積能量,產業升級呈幾何級數成長! • 1992~1998年間,台灣民間投資高科技產業比率高達75%。

  21. 三、什麼讓台灣卓越? I、塑造台灣卓越的機構及制度 • 1980年代,創立「新竹科學園區」成為科技重鎮,引進高科技產業及海外人才。目前還有「矽導研發中心」之設置以提升半導體的競爭力。 • 1996年在台南設立了「台南科學園區」,引進產業比照竹科,已有超過100家科技廠入區。 • 2003年,以上兩園區的總產值突破兆億,達新台幣1.0131兆元。 • 目前尚有「中部科學園區」建設中。

  22. 三、什麼讓台灣卓越? II、三重埔的工匠精神 • 台灣成功的因素,除了機構與制度外,中小企業的拼勁和毅力,為台灣的卓越做了註解。 • 當年許多外國人在台洽商,帶著草圖,衡量台灣的製造能力;三重埔的老師傅在重賞之下,很快就能摸索草圖,開出模具,做成生意! • 所謂的「三重埔精神」,就是從無到有,由小而大,跌倒後又站起來,失敗後再重新起爐的精神。

  23. 三、什麼讓台灣卓越? II、三重埔的工匠精神 • 三重埔老師傅大多單打獨鬥,師徒制度的經驗傳承,所以也被稱為「黑手」水平。 • 1980年代,台灣的三重埔,為台灣在國際舞台上贏得了「製鞋王國」的美譽。 • 從三重埔起家的代表性廠商有東元電機與鴻海精密公司。他們都從當年的家庭式工業或是「007手提箱式」行銷手法,成為當今世界著名的企業,所以說三重埔確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啟蒙地之一。

  24. 四、如何延續及加強台灣的卓越? I、自我品牌的建立 • 台灣眾多廠商在過去幾十年來,大多是國際上知名品牌的代工者,由於台灣的人力資源、土地成本上升,代工利潤微薄,當本國貨幣升值時,廠商就變得無利可圖! • 掌握行銷管道與建立自我品牌乃刻不容緩! • 市場在全世界,智慧就在台灣人的腦中!

  25. 四、如何延續及加強台灣的卓越? I、自我品牌的建立 • 從台灣出發,行銷全世界的品牌有:Acer(宏碁)、Giant(捷安特) 、BenQ(明基)…. 。宏碁電腦的創辦人施振榮曾言:「品牌建立,成本是根,差異化是花,商業模式是光合作用;品牌可為企業加分、激勵股價。」 • 品牌的經營不容易,但是價值連城!比如Giant在日本和澳洲的品牌形象名列第一,它的品牌價值估計有2.53億美元呢!

  26. 四、如何延續及加強台灣的卓越? II、建構自信的台灣文化 • 台灣是移民社會,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數百年來被動接受多元化及各方先進文明,才會有今天所呈現的台灣。 • 新時代的台灣人應勇於「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台灣人在各行各業打拼奮鬥,為台灣的永續發展再奠基石。 • 「站穩台灣,放眼世界」,台灣人的卓越,世界都看得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