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 小组成员: 卢施阳、武毅杰、周宇、 吴剑桥、郭瑜、李媛媛、贺鹏飞 彭在先、危安然、玉米提江、毕鹏程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小组展示. —— 小组成员: 卢施阳、武毅杰、周宇、 吴剑桥、郭瑜、李媛媛、贺鹏飞 彭在先、危安然、玉米提江、毕鹏程 —— 演讲者: 玉米提江. 韩国“岁月号”失事. 16 日上午 8 时 58 分许,“岁月号”客轮在韩国全罗南道珍岛郡海域发生沉船事故。事故客轮载有 325 名前往济州岛修学旅行的京畿道安山市檀园高中的学生和 14 名教师等。目前已证实有 28 人遇难, 179 人获救, 268 人下落不明。.

Download Presentation

—— 小组成员: 卢施阳、武毅杰、周宇、 吴剑桥、郭瑜、李媛媛、贺鹏飞 彭在先、危安然、玉米提江、毕鹏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小组展示 • ——小组成员: • 卢施阳、武毅杰、周宇、 • 吴剑桥、郭瑜、李媛媛、贺鹏飞 • 彭在先、危安然、玉米提江、毕鹏程 ——演讲者: 玉米提江

  2. 韩国“岁月号”失事 16日上午8时58分许,“岁月号”客轮在韩国全罗南道珍岛郡海域发生沉船事故。事故客轮载有325名前往济州岛修学旅行的京畿道安山市檀园高中的学生和14名教师等。目前已证实有28人遇难,179人获救,268人下落不明。 在韩国“岁月号”客轮失事后获救的檀园高中教导主任姜某被发现自缢身亡。其在遗书中写道,200多人生死不明,没有信心活下去。希望把骨灰撒在事发海域,在阴间继续做学生们的老师。

  3. 第四章 关于自杀的讨论 第一章 自杀的综合介绍

  4. 第二章 自杀的 心理动 机分析 第四章 关于自杀的讨论 第一章 自杀的综合介绍 第三章 自杀造成的影响

  5. 自杀的定义 自杀是指个体在复杂心理活动作用下,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

  6. 自杀的现状 都市三大人群容易自杀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调查显示,有精神障碍者、有夫妻矛盾者和经济困难者是最容易自杀的三大人群。 25万 中国自杀者呈现四大特点 一、农村自杀率明显高于城市,女性多于男性; 二、58%的自杀者为服用农药或鼠药,75%的死者家中存放有上述毒药,62%的自杀者曾寻求医疗帮助; 三、27%的自杀死亡者曾有自杀未遂史,其亲朋好友中47%曾出现过自杀行为; 四、63%的自杀死亡者曾患有各种精神疾病,但接受过精神科医生诊治的不到10%。 200万

  7. 自杀的类型 • ①利他性 • ②自我性 • ③失调性 利他性自杀指在社会习俗或群体压力下,或为追求某种目标而自杀。 • ④宿命性 指因个人失去社会之约束与联系,对身处的社会及群体毫不关心,孤独而自杀。 指个人与社会固有的关系被破坏。 指个人因种种原因,受外界过分控制及指挥,感到命运完全非自己可以控制时而自杀。

  8. 第二章 自杀的 心理动 机分析 第四章 关于自杀的讨论 第一章 自杀的综合介绍 第三章 自杀造成的影响

  9. 心理动机分析 情感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是与自杀密切相关的精神疾病;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家庭矛盾是与自杀相关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 精神障碍----抑郁,慢性心理压力,多因素综合在一起增加自杀的危险性,而不是某一个因素单独造成的独特结果。

  10. 自杀动机: 工作或学校的过大压力 失去工作、地位、自尊 酗酒及滥用药物 厌恶自己或这个世界 处在被折磨或极度痛苦的环境 处在濒临死亡的危机中 绝望、发生无法避免、挽回的事 失恋    情绪低落或无倾诉对象    与重要的人关系破裂    家庭破碎、失去家人    患了重病、失去健康    被判坐牢、失去自由

  11. 自杀的心理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杀动机的形成。 第二阶段,心理矛盾冲突    第三阶段,自杀者平静阶段

  12. 第四章 关于自杀的讨论 第二章 自杀的 心理动 机分析 第一章 自杀的综合介绍 第三章 自杀造成的影响

  13. 自杀反映的社会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需要承担的压力更大,比如经济压力、社会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都在不断增加,而且排解情绪困难,导致悲剧发生

  14. 富士康十三连跳 富士康科技集团自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已发生14起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 01

  15. 潜规则与社会不公 一个名为“26岁无锡女大学老师不堪“潜规则”致精神崩溃跳楼自杀”。大意是讲一位漂亮的女教师,在给领导陪酒期间被下药潜规则,事后女教师不堪心理压力,选择了自尽。 张紫妍遗书 揭秘韩国明星潜规则:近日,韩国艺人张紫妍遗书曝光,披露了韩国娱乐圈潜规则盛行,引起极大反响。多位韩星自杀时,很多人都质疑韩国演艺圈存在性交易 02

  16. 现代人的心理 承受能力下降 03 某知名校长: 许多年轻人迈入社会踏出第一步之后,就迎面遇上了一堵墙,“而我们所有的机制都是排斥他们的,我们所有的声音都是告诉他们,你们是打工的,你们不属于这里,所有信息对他们都是不利的,所有东西融合在一起,就加剧了他们的这种困境。这种矛盾没办法解决、克服的时候,那么脆弱一点的人,就会选择自杀的形式,来克服这种困难。

  17. 空巢老人 老年人是中国两大自杀高峰人群之一。截至2012年3月30日,中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为1.85亿,其中49.7%老年人为空巢老人。中国农村孤独居住老人,已接近四成,很多“空巢老人” 缺乏精神慰藉,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 04

  18. 第二章 自杀的 心理动 机分析 第四章 关于自杀的讨论 第一章 自杀的综合介绍 第三章 自杀造成的影响

  19. 自杀是否为违反道德 自杀是否应当受到谴责

  20. 我们确实要谴责自杀者,但却并不是要谴责自杀本身的这个人,是谴责这背后的社会现象,并且最重要的一点,谴责的最终目的不是批判,而是警醒后人,告诉她们生命之重要,且行且珍惜。我们确实要谴责自杀者,但却并不是要谴责自杀本身的这个人,是谴责这背后的社会现象,并且最重要的一点,谴责的最终目的不是批判,而是警醒后人,告诉她们生命之重要,且行且珍惜。

  21. 古希腊学者对自杀的看法 希腊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柏拉图(Plato)及亚里斯多德(Aristotle),他们都反对自杀。 前二者是从信仰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生命属于诸神,没有神的谕令,人不可以自杀;而亚里斯多德则是出于社会伦理学的考虑,在他看来,自杀是加诸于社会的一种不义行为,而且常常反映出当事人在道德上的缺乏自制。

  22. 漫画:我从11楼跳下去——朱德庸 我从11楼跳下去 看见10楼的恩爱夫妻正在互殴 看到了9楼平常坚强的Peter正在偷偷哭泣......

  23. 看到了8楼的阿妹发现未婚夫跟最好的朋友在床上......看到了8楼的阿妹发现未婚夫跟最好的朋友在床上...... 看到了7楼的丹丹在吃她的抗忧郁症药...... 看到了6楼失业的阿喜还是每天买7份报找工作......

  24. 看到了5楼受人敬重的罗老师正在偷穿老婆的内衣......看到了5楼受人敬重的罗老师正在偷穿老婆的内衣...... 看到了4楼的Rose又和男友闹分手...... 看到了3楼的阿伯每天都盼望有人拜访他......

  25. 看到了2楼的莉莉还在看她那结婚半年就失踪的老公照片......看到了2楼的莉莉还在看她那结婚半年就失踪的老公照片...... 在我跳下之前我以为我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 现在我才知道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困境......

  26. 我看完他们之后深深觉得其实自己过得还不错...我看完他们之后深深觉得其实自己过得还不错... 所有刚才被我看到的人,现在都在看着我......

  27. 我想他们看了我以后,也会觉得其实自己过得还不错......我想他们看了我以后,也会觉得其实自己过得还不错...... 其实人的生活都是一样的......

  28. 希望常在,无论如何我们也要一步一个脚印,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人生。希望常在,无论如何我们也要一步一个脚印,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人生。 东西失去了还可以重新获得,但人一旦选择了死亡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