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全球化與中國的外貿與金融

全球化與中國的外貿與金融. 康榮寶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系副教授. 自我介紹. 本校會計系副教授 曾任美國 Rutgers University 會計學助理教授 美國 New York University, Ph.D. in accounting/mathematical science 行政院陸委會諮詢委員 交通部交通基金委員 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發展基金會董事 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董事 ( 曾任 ) 中華民國證券信託與顧問商業同業公會顧問. 簡介.

hamlet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全球化與中國的外貿與金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全球化與中國的外貿與金融 康榮寶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系副教授

  2. 自我介紹 • 本校會計系副教授 • 曾任美國Rutgers University會計學助理教授 • 美國New York University, Ph.D. in accounting/mathematical science • 行政院陸委會諮詢委員 • 交通部交通基金委員 • 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發展基金會董事 • 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董事(曾任) • 中華民國證券信託與顧問商業同業公會顧問

  3. 簡介 • 在WTO與自由貿易協定機制下,各國拆除關稅壁壘成為必然的趨勢與發展,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全球化息息相關,如何因應全球化是一個有趣的議題。 • 中國為因應全球化的發展,2004年1月1日與香港、澳門同時實施CEPA,利用港澳的經貿國際化經驗協助中國。 • 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在這個經濟全球化風潮中如何扮演好這個角色,也屬中國的重要議題。 • 金融在中國屬「限制類產業」,對WTO承諾五年緩衝期。

  4. WTO • WTO(世界貿易組織),兩岸同時在2001年11月加入WTO,也就是兩岸都朝全球化自由貿易的腳步邁進。 • WTO屬一國對多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旨在拆除關稅壁壘,代之較嚴謹的關稅糾紛解決法令與功能。 • WTO被譏為「強國對弱國經濟殖民」的自由貿易機制。

  5. 自由貿易協定 • 自由貿易協定(FTA, Free Trade Agreement)簡單說,就是一國對一國的WTO,以更嚴謹的貿易糾紛解決機制替代關稅壁壘。 • 鑑於WTO會產生經濟強國經濟殖民弱國經濟的現象,弱國便透過自由貿易協定團結起來,這種團結的機制便是「共同市場」,團結之後便可形成區域經濟。 •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歐洲共同市場、東協共同市場。

  6. CEPA • 香港、澳門自2004年1月1日始,開始實施所謂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中國與港、澳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 • CEPA就是基於WTO及自由貿易協定的觀念安排,其中包括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貿易投資便利化三方面的內容。 。 • 透過CEPA,中國大陸與香港、澳門特區共同形成「大中華經濟圈」。

  7. 中國在加入WTO後,國際化人材、經驗、法制、基礎建設均不足,透過CEPA可善用香港、澳門的支援。中國在加入WTO後,國際化人材、經驗、法制、基礎建設均不足,透過CEPA可善用香港、澳門的支援。 • 香港本來係中國瞭解世界的「窗口」、對外貿易的「通道」、引進外資的「基地」、與國際接軌的「橋梁」等,在中國開放後,這個角色逐漸喪失,如何與中國取得互補與平衡,就是CEPA存在價值之所在。

  8. CEPA對港、澳的影響 • 香港與澳門在CEPA下,本來中國的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具五年緩衝期,香港與澳門的管理諮詢、銀行、證券、保險業等,得以較低門檻優先進入中國服務業市場。 • CEPA等於讓香港、澳門得以利用中國市場,中國則利用港澳的經驗、人材、基礎建設進行國際化互蒙其利。 • 香港、澳門會成為外資進入中國、中國國際化的主要門戶。

  9. 以香港的銀行為例 • 截至2002年底,在香港註冊並到中國設立分行的有滙豐、恒生、東亞和中銀香港等8家銀行。 • 按照CEPA,香港銀行業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檻」從總資産200億美元的要求降低到60億美元。 • 按照新「門檻」,香港有8家銀行達到標準:中信嘉銀(93億美元)、工行亞洲銀行(79億美元)、大新銀行(76億美元)、永隆銀行(79億美元)等在深尚未設分支機搆;上海商業銀行(80億美元)則只設有代表機構。 • 台灣富邦銀行則透過併購港基銀行(45億美元),並增資至60億美元,達到可進入中國市場的目的。

  10. CEPA與港資銀行 • 香港在2004年CEPA後,成為中國人民幣離岸(境外)金融中心,香港銀行與中資銀行的合作,互蒙其利。 • 港資銀行可借助中資銀行的分行網絡和資金結算服務,如票據業務、資金結算和同業往來業務等。 • 中資銀行可以充分利用香港外匯交易的優越條件,發展外匯創新與各種國際金融業務。 • 香港豐富的國際金融人才將成中資銀行國際化的智庫。

  11. 東協共同市場十加三 • 東南亞國家十國,未來將形成東協共同市場,其中將引進入中國、日本、韓國三國,成為東協十加三共同市場,發展區域經濟,其中的領導國仍是中國。 • 2004年的美日安保條款,就是日本與中國在亞洲區域經濟中互別苖頭的預警。

  12. 中國是世界工廠 • 發展迄今,挾豐富資源、勞工之便,中國儼然已成為世界工廠。 • 中國的國企都以政府預算的方式經營企業,銀行融資與企業勾結、無視類似勞工的法令成本,較無成本的概念。 • 以同質化、低廉價格、低廉品質進行國際貿易。 • 中國迄今仍是外匯管制國家,國際貿易可以為企業套取大量外匯,企業高管人員也可以進行與私德有關的道德危險。

  13. 外資企業的經濟活動至少佔中國總經濟活動的五成以上。外資企業的經濟活動至少佔中國總經濟活動的五成以上。 • 為爭取國際貿易的空間,近年來大量進行國際併購活動,例如,TCL併購湯普生;聯想集團併購IBM的PC部門。 • 今年來在政治因素下,中國的海爾擬併購Maytag、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擬收購美國優尼科(Unocal Corporation)都遭受阻礙。

  14. 中國金融服務業與外資 • 分爲資本市場服務業的開放和通過資本市場實行資本流動的對外開放兩個不同方面。 • 准許外資進入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證券諮詢公司等服務業,屬於WTO服務業貿易的談判內容,亦即存在五年緩衝期,三年內外資可參股33%,五年內可參股49%;

  15. 以B股市場、國內企業海外上市、QFII、QDII、外資企業在華上市、外資企業購併國家股法人股(《關於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等,以漸進方式最終實現人民幣在資本項的自由兌換。以B股市場、國內企業海外上市、QFII、QDII、外資企業在華上市、外資企業購併國家股法人股(《關於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等,以漸進方式最終實現人民幣在資本項的自由兌換。 • 目前在CEPA下,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 • 此外,其他地區僅能單向的經常帳自由換匯活動。

  16. 例如,台資企業目前有閩燦坤(深圳B股)、國祥制冷(上海A股)、成霖潔具(深圳中小企業板)等成為中國證券市場中,外資企業在華上市的各種樣板。例如,台資企業目前有閩燦坤(深圳B股)、國祥制冷(上海A股)、成霖潔具(深圳中小企業板)等成為中國證券市場中,外資企業在華上市的各種樣板。 • 台灣正隆紙業原擬併購中國山鷹紙業,唯尚未完成,為另一種對外資開放的樣板。

  17. 大陸金融體系 • 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 • 銀行體系: • 政策銀行:國家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 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 • 股份制商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中信實業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福建興業銀行、深圳發展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國民生銀行 • 城市商業銀行 • 外資銀行:外國商業分行、外國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

  18. 非銀行金融機構: • 信託投資公司 • 金融租賃公司 • 財務公司 • 證券公司 • 期貨公司 • 保險公司 • 郵政儲匯機構 • 合作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

  19. 宏觀調控與貨幣政策 • 央行下設貨幣政策委員會,政策工具包括: • 要求金融機構按照規定的比例交付存款準備金; • 確定中央銀行基準利率; • 為在人民銀行開立帳戶的金融機構辦理再貼現; • 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 • 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國庫債和其他政府債券及外匯; • 國務院核定的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 不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購買、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 • 不對地方政府、各級政府部門與非銀行金融機構及其他單位和個人提供貸款(國務院特許之特定非銀行機構貸款除外)。

  20. 迄目前止,大陸主要宏觀調控的工具: • 調高存款準備金 • 公開市場操作,主要透過短期國庫券 • 調升再貼現率 • 大陸最近僅升息一次,且幅度相當小,主要是因為銀行持債與不良債權的原因。 • 大陸最近調升一次外匯匯率,採用「重估調整幣值方式」,並與美元脫勾,改「一藍子貨幣」的外匯政策。

  21. 台資金融服務業與中國市場 • 金融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證券等,中國採分業經營與督管。 • 台灣的證券與金融業若擬進軍中國金融服務業市場,必須兩岸先簽訂MOU(兩岸合作監理備忘錄)。 • 目前兩岸氣氛不佳,原先擬以民間團體採「兩岸交流委員會」的形式,迄今均未達共識。 • 迄今僅因保險業不需MOU,國泰人壽已捷足先登。 • 銀行則有華一銀行(上海、寶成集團)、富邦港基銀行採樣板或透過CEPA方式,進軍中國。 • 證券曾有數種方式的合作,均不得要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