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开展校本课例研究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凝聚团队智慧 改进教学模式 提升专业水平 打造高效课堂. 开展校本课例研究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2014.9. 凝聚团队智慧 改进教研模式 提升专业水平 打造高效课堂. 课例研究. 磨课也称为“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 课例研究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的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

hani
Download Presentation

开展校本课例研究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凝聚团队智慧 改进教学模式 提升专业水平 打造高效课堂 开展校本课例研究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2014.9

  2. 凝聚团队智慧 改进教研模式 提升专业水平 打造高效课堂 课例研究 磨课也称为“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 课例研究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的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 ——鲁子问

  3. 磨课,就是反复地推敲、打磨课改进教学的一种策略。磨课,就是反复地推敲、打磨课改进教学的一种策略。 • 磨课最重要的是来来回回推敲不断重复的打磨过程。 • 磨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永远是一个过程。 • 课例研究应着眼于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 • 问题引领过程。 课例研究 Lesson study 我的疑问:课例研究是否是一种把简单事情做复杂的过程?

  4. 课例研究的来世与今生 起始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风靡欧美日本香港等) 2002年上海教科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开始研究实践 2013年山东省开始研究并付诸实践

  5. 2013年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课

  6. 为什么开展校本课例研究? 改进教学 增长方式 远程研修 要求 形成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规范 改进集体教研、科研方式,改进听课、评课、观课方式,实现教学工作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六号公告】《关于做好校本研修阶段工作的通知 》 学校应组织研修组开展以“技术改变教学”为主题的协同磨课。11月30日前将生成的资源提交到平台。包括:①…②教学设计③教学实录(视频或文本片断)、④课堂观察报告⑤说明与反思等。 改进规范磨课的方式,形成一种改进课堂教学的规范策略(教研活动研什么?听课听什么,借助什么工具,从哪儿入手?评课评什么,怎么评?)

  7. 抓住校本课例研究(磨课),我们是否就是抓住了我们的根本——优化教学研究方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听课 专家引领指导 校本课例研究 集体教研活动 观评课 解决课堂教学问题过程 教师群体成长

  8. 校本课例研究的优势所在 精细化 专业性

  9. 校本课例研究的优势所在 接地气——以校为本(基于学校教师的充分自由发挥) 增效益——团队成长(最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力量) 凝智慧——集体才智(最充分体现每一个人的智慧) 借外脑——专家引领(借助外力发展自己)

  10. 03 活 动 目 标 02 01 凝聚起教师团队力量 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1. 重 点 突 破 01 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02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突出 03 课堂教学效益不高

  12. 研究团队组成 授课教师 研究问题

  13. 校本课例研究的一般流程

  14.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标题 总结反思 评课议课 二次授课 评课议课 一次授课观课 制定计划 具体研究流程

  15. 主要流程:三次备课两次打磨 确定研究问题 授课课题 1次授课教师自备 2次集体备课 研究团队2次观课2次议课 撰写总结报告、问题解决方案 授课教师2次授课 两次授课 观课议课 总结反思 确定问题 三次备课

  16. 时间安排 九月下旬 10月中旬 10月下旬 全面开展研究 二次观课 撰写成果报告 总结反思 启动 一次观课 11月上旬 10月上旬 10月中旬 “时间服从质量”,大体的时间安排,十一月底前必须完成。

  17. 组织与管理 学校全权负责本校课例研究工作 教研员负责本学科课例研究工作,兼职教研员至少参与指导一个课例研究团队工作

  18. 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原则上选择年龄相对年轻、有培养前途、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 (今年新入职的教师最好参与其中,但不能做授课教师) 01 上课教师 02 有一定的组织经验,沟通、协调能力强、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可以是非远程研修的组长,另行制定亦可) 研究组长 区级以上教学能手(必备条件),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指导 课堂教学能力强。(非远程研修的指导教师,本校教师为主) 03 指导教师 高校教育专家,市区级以上教科研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 水平和课程领导力(可选配) 04 课程专家

  19. 传统意义上的听课与专业观课区别 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带有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借助有关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从课堂情境中有选择地搜集资料、信息,并加以加工、分析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主要凭借的是听课者的经验和直觉,很容易囿于同水平的重复。

  20. 01 03 02 04 观课的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可百度搜索) 维度一:学生学习。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维度二:教师教学。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维度三:课程性质。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维度四:课堂文化。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21. 观课的是个维度和20个视角及其之间的关系

  22. 学生学习 以观课维度一为例: 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互动 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倾听 自主 准备 达成 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23. 研究问题 确定的研究问题必须是当前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取得研究实效性、有效性的关键)。

  24. 制定计划 精心设计课例研究计划,做到计划可行、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有利于凝聚团队智慧,发挥团队最大效益。

  25. 集体备课 每一个成员都要参与2次备课的修改,并提出改进意见。

  26. 观课 授课前做好观课的各项充分准备,摄像机、秒表、观课量表等。 每一个成员都要确定一二个不同的视角或观察点,利用观课工作对课堂进行观察,抓住一点分析透彻,撰写出观课报告。

  27. 评议课 每名教师都要对授课教师提出改进建议或意见。

  28. 总结反思 磨课结束后,每名教师都要撰写出一份总结反思总结(1000字以内。组长总结做为全体磨课组报告),总结反思中要有问题研究解决的意见办法问题解决策略报告(1000字以内)。

  29. 校本课例研究四项要求 • 精心设计一个研究计划,明确一个研究解决的问题。以问题研究解决为主轴,贯穿研究过程始终;明确分工,体现合作,精心设计每一个研究环节。 课例研究 Lesson study 我们的观点:精心设计计划,问题引领,以解决研究问题为主轴。

  30. 校本课例研究四项要求 课例研究 Lesson study • 遵循磨课程序,实实在在地按序推进。实实在在地做,做实实在在的事,杜绝简单应付。 我们的观点:实实在在地做,做实实在在的事,从解剖麻雀开始。

  31. 校本课例研究四项要求 • 磨课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但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3次备课、2次授课、2次观课议课,反复但不能是重复,每一次都要有提高,是不断地推敲,是质量的螺旋上升,而非简单机械地重复。 课例研究 Lesson study 我们的观点:反复但不简单重复,体现螺旋式上升。

  32. 校本课例研究四项要求 • 充分调动每一个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团队集体力量,凝聚团队集体智慧。 课例研究 Lesson study 我们的观点:发挥高智引领作用,凝聚团队智慧。

  33. 校本课例研究四项要求 • 不搞文字游戏,认认真真做研究,简简单单写材料(计划、总结、反思、策略,所有材料不能超过1000字),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课例研究 Lesson study 我们的观点:认认真真做研究,简简单单写材料(网上)。

  34. 观点 时间服从质量 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确保研究质量出发,不拘泥于形式、时间限制。 我们的主张:可以错过推荐省里的协同磨课推荐,也不能搞形式、走过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