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清洁发展机制的改革

清洁发展机制的改革. 段茂盛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2008 年 11 月 21 日. 内容提要. CDM 的基本概念 CDM 国际规则的进展 CDM 项目的基准线和额外性 CDM 项目周期 CDM 市场的发展 CDM 项目开发的成本和风险. 减排的成本有效性和灵活机制. 《 京都议定书 》 与量化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 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全球性 不同国家的减排潜力和成本不同 全球合作与减排的经济成本

hans
Download Presentation

清洁发展机制的改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清洁发展机制的改革 段茂盛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2008年11月21日

  2. 内容提要 • CDM的基本概念 • CDM国际规则的进展 • CDM项目的基准线和额外性 • CDM项目周期 • CDM市场的发展 • CDM项目开发的成本和风险

  3. 减排的成本有效性和灵活机制 • 《京都议定书》与量化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 • 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全球性 • 不同国家的减排潜力和成本不同 • 全球合作与减排的经济成本 • 京都机制:联合履行(JI, Joint Implementation)、清洁发展机制(CDM,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和排放贸易(ET, Emissions Trading) • 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JI和ET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CDM • 基于项目的合作:JI和CDM • 纯粹的排放权交易:ET

  4. CDM的基本概念 • CDM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合作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的基于项目的机制; • 双重目的: • 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对实现《公约》的最终目标作出贡献; • 帮助发达国家实现其部分温室气体减排和限排义务。 • 对CDM项目的基本要求: • 每个缔约方的自愿参与; • 产生真实、长期和可测量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 • 项目所产生的减排效益必须是额外。

  5. CDM国际规则的进展 • 2001年第七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了《马拉喀什协定》,规定了“清洁发展机制的方式和程序” • 该次会议同时选举产生了CDM的执行理事会(EB, Executive Board),EB到08年10月为止举行了43次会议 • 2002年第八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了适用于小型CDM项目的简化方式和程序 • 2003年第九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了适用于第一承诺期中的造林和再造林CDM项目的规则,同意定义小型造林和再造林CDM项目

  6. CDM国际规则的进展 • 2004年第十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了适用于小型造林和再造林CDM项目的简化程序 • 2005 年议定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了公约缔约方会议代制定的CDM国际规则 • 2005-,每年一次的议定书缔约方会议就CDM给出指导意见

  7. CDM项目的基准线和额外性 • 基准线(比较的基准):为了提供与CDM项目同样的服务,在没有该项目的情景下将出现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 额外性(额外的排放):没有CDM因素时,项目由于某些困难或者障碍不会实施,其所产生的减排量因而也不会发生(抵销机制)

  8. 设计 审定/注册 COP/MOP:议定书缔约方会议 DNA: 指定国家主管机构 EB: 执行理事会 PP: 项目参与方 DOE:指定经营实体 CER: 经核证的减排量 监测 核查/核证 CERs签发 CDM项目周期

  9. CDM市场的发展 来源:世界银行,碳市场现状与趋势2008

  10. CDM市场现状(2008/11/18)

  11. 项目分布

  12. 项目分布

  13. 我国 CDM项目开发的进展 • 到2008年10月8日,我国政府已经批准了1598个CDM项目,包括可再生能源项目(风电、水电、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生物质能发电)、燃料替代(天然气发电、锅炉燃料转换)、节能和提高能效项目(废气、废热和余压利用、节能改造)、煤层气回收利用项目、资源综合利用(水泥熟料替代等)、有机废水处理、林业项目以及HFC23和 N2O分解项目等 • 到2008年11月18日,我国注册成功的项目共有300个,申请注册中或者审查中等的项目共178个,被拒绝的项目7个,预计年减排量1.4亿吨CO2当量

  14. CDM面临的挑战 • 整个系统总体效率低下 • 复杂而不合理的方法学要求 • DOE的技术能力 • 项目审定、注册和减排量签发中的不确定性 • 类似项目的不同对待 • 市场需求和价格的不确定性 • 对技术转让的有限促进作用 • 2012年之后不确定性及其影响

  15. 与CDM相关的谈判进程 • CMP下的进程 • CCS(SBSTA) • HFC23分解(SBSTA) • 对CDM的指导意见 • 第9条下的KP审评 • AWG-KP下的进程 • 分析实现减排目标的措施 • 识别加强其有效性和对可持续发展贡献的方式

  16. AWG-KP下与CDM相关的进程 • AWG1:在其未来工作中将分析在灵活机制的有效性方面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并且在确定附件I国家未来承诺时,应考虑灵活机制的贡献 • AWG2:分析包括排放贸易和灵活机制在内的相关手段在附件I国家实现它们减排目标中的作用 • AWG3请:各方提交关于附件I国家实现它们减排目标的相关手段的信息和观点,以及关于相关的专题研讨会主题的观点 • AWG4(1-2):请秘书处汇总议定书和缔约方会议关于附件一国家实现其减排目标手段的规定和决定;工作日程

  17. AWG-KP下与CDM相关的进程 • AWG5.1: • 排放贸易和基于项目的机制可以继续作为附件I国际实现其减排义务的手段之一 • 可以进行适当的改进,包括但不限于议定书的环境完整性和灵活机制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 在其第五次会议的续会和第六次会议上,讨论对排放贸易和基于项目的机制的可能改进,涉及其范围、有效性、效率、可获得性、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产生附带效应的能力和技术转让等方面

  18. AWG-KP下与CDM相关的进程 • AWG5.2: • 召开了一个关于排放贸易和基于项目机制的圆桌会议 • 成立了接触小组主席,就需要讨论的问题清单进行协商,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既包括对相关机制在2012年之前的改进,也包括2012年之后相关机制的根本性调整问题 • 将各方提出的问题清单分成两个部分:和发达国家2012年之后承诺相关的本议题下应讨论的内容;在第一承诺期中可以讨论的问题。 • 对于每一个机制,相关问题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范围,有效性和效率,可使用性(accessibility),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以及促进共生效益和技术转让的能力等四个部分

  19. AWG-KP下与CDM相关的进程 • AWG6.1: • 以AWG5.2决定的附件II(即和发达国家2012年之后承诺相关的问题)作为谈判基础,但并未就此进行实质性谈判。 • 将这些问题划分为对附件I国家未来承诺指标有重要的问题和其它问题两类 • 就有重要影响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澄清。各国对于部分内容是否会导致对议定书的修改,以及这种修改是否超出本工作组的授权有不同观点,并体现在了会议决定中。

  20. AWG-KP下与CDM相关的进程 • AWG6.2之前: • 行业信用额度机制(sectoral crediting mechanism)、行业CDM(sectoral CDM)或者基于无悔目标的行业信用额度机制(sectoral crediting on the basis of no-lose target) • 为特定类型的CDM项目设立倍增系数,以加强环境完整性、改善区域分布、促进技术转让 • 减少毁林排放 • 基于行业的排放贸易 • 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区分

  21. 国际碳市场的前景 • AWG-KP下的谈判结果 • AWG-LCA下的谈判结果 • 碳市场的未来存在 • 规模的扩大 • 碳市场的进一步分割或者整合

  22. 谢谢大家! duanmsh@mail.tsinghua.edu.cn duanmsh@hotmail.com Tel: 010-6277 2596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