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术

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术. 三水区妇幼保健院 冯倩红. 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 概念: 心搏骤停又称心源性猝死,指心脏有效收缩和泵血功能突然停止而导致循环中断。 原因: 1. 心源性:多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 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心肌梗塞,以中老年人多见 2. 非心源性:意外事故,如电击、雷击或溺水;严重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麻醉和手术意外;药物中毒或过敏等。. 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表现. 突发意识丧失 颈动脉搏动消失 没有呼吸动作:胸廓无起伏、口鼻无气流 其次: 心音消失;瞳孔散大;测不到血压;面色发绀或灰白;心电图或心电监护示无心电活动;.

harach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术 三水区妇幼保健院 冯倩红

  2. 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 概念:心搏骤停又称心源性猝死,指心脏有效收缩和泵血功能突然停止而导致循环中断。 原因: 1.心源性:多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心肌梗塞,以中老年人多见 2.非心源性:意外事故,如电击、雷击或溺水;严重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麻醉和手术意外;药物中毒或过敏等。

  3. 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表现 • 突发意识丧失 颈动脉搏动消失 没有呼吸动作:胸廓无起伏、口鼻无气流 其次: 心音消失;瞳孔散大;测不到血压;面色发绀或灰白;心电图或心电监护示无心电活动;

  4. 心肺复苏术(CPR) • 为恢复心跳与呼吸而采取的紧急急救措施。 • 成功的心肺复苏: 能恢复心跳 、呼吸 恢复智能和工作能力

  5. 原则:争分夺秒,就地抢救---病人生命掌握在您手中原则:争分夺秒,就地抢救---病人生命掌握在您手中 • 一旦发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刻开始心肺复苏 • 抢救时间早1分钟,成功率将上升10%! Time is life

  6. 心肺脑复苏3个阶段 • 现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最重要) (basi life support BLS) • 二期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 (advenced life support ALS) • 后期复苏---持续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

  7. 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 操作者首先看天看地,判断周围环境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自我保护意识 • 看表,记住开始抢救的时间

  8. 判断意识 1、拍双肩,切勿摇晃病人 2、呼唤,对着左右两个耳朵大声呼喊“喂,你怎么啦?” 确定为意识丧失, 立即高声呼救 来人呐!救命啊!

  9. 摆放体位 • 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床上,去枕平卧,解开衣扣以暴露胸部,理顺身体。 • 如病人为俯卧位,先将病人双足交叉,再用双手托其肩、颈部,整体翻转病人。

  10. 俯卧位如何摆放体位? 1、判断意识 2、大声呼叫 3、翻转为复苏体位 4、开放气道

  11. 开放气道(A) 口腔内成形异物用手挖除 2.仰面抬颈法 (颈椎骨折禁用) 3.托下颌法 (颈椎骨折首选) 1.仰面抬颏法

  12. 一听是否有呼吸声; 二看是否胸廓起伏; 三感觉有否呼吸气流? 判断有无自主呼吸 时间<10秒

  13. 口对鼻呼吸 口对口呼吸 气囊-面罩呼吸 口对面罩呼吸 人工呼吸(B)-- 400~600ml/次,8~12次/分

  14. 胸外按压(C) • 按压部位:胸骨正中线的中下1/3段交界处或双乳头连线中央 • 快速定位法胸骨下切迹上两横指 • 正确手势:左手掌根部定位于按压部分,右手掌搭在左手背上,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互握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 • 按压频率: 100次/分钟(18秒30次) • 往下按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

  15.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手法及后果 • 按压时除掌根部贴近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易导致肋骨骨折; • 定位不当,若按压部位偏下→易导致剑突受压折断→肝破裂; • 按压用力不垂直,尤其是摇摆式按压→无效按压,并易出现肋软骨骨折等并发症; • 按压时抢救者肘部弯曲,用力不当→按压深度不够; • 放松时如手掌根部离开胸骨定位点,胸骨未能充分松弛→胸部仍承受足够的压力,致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

  16. 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 判断意识 • 立即呼救 • 放置CPR体位 • 开放气道(A) • 人工呼吸(B) • 胸外按压(C) • 判断

  17. 成人心肺复苏要点 • 开放气道时头后仰90°,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 吹气潮气量约400~600ml/次,频率8~12次/分,吹气时间1-2秒,间隔1-2秒,胸廓上抬维持≥1秒。 • 心脏按压用双手掌根法 • 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 • 按压频率100次/分---“1下、2下、11…30” • 按压深度4~5cm • 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2 • 5个周期B与C约2分钟,判断病人呼吸、颈动脉搏动,评估基础生命支持的抢救效果 • 为避免施救者过度劳累条件允许时,每2分钟转换一次,每次转换的时间均不应超过5秒

  18.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 1、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SBP>60mmHg; • 2、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 • 3、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 • 4、出现自主呼吸; • 5、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瞳孔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19. 医护配合抢救的程序(以CPCR为例)

  20. 一名护士配合CPCR的程序 • 置患者于复苏体位 ↓ • 通畅气道(清除口咽部异物) → 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使用呼吸囊,医生到达现场后,由医生做胸外按压) ↓ • 协助气管插管、气管内给药、接人工呼吸机 ↓ • 开放静脉通路 ↓ • 电击除颤、心电监护 → 头部降温 → 监测生命体征

  21. 护士(A)通畅气道(口咽部吸引,使用呼吸囊进行人工呼吸) 协助气管插管,接人工呼吸机 头部降温 多脏器功能支持 护士(B)胸外心脏按压(医生到达后, 由医生做胸外心脏按压) 开放静脉通路 电击除颤,心电监护 监测生命体征,负责各种记录 两名护士配合CPCR的程序

  22. 三名护士配合CPCR的程序 护士(A) 通畅气道(口咽部吸引,使用呼吸囊进行人工呼吸)→协助气管插管,接人工呼吸机→头部降温→多脏器功能支持 护士(C) 胸外心脏按压(医生到达后,由医生做胸外心脏按压)→ 机动 (巡回、维持秩序等) 护士(B) 开放静脉通路→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负责各种记录

  23. ABC制护士抢救配合分工图 • A护士负责呼吸道管理 • B护士负责循环系统、生命体征监测的管理 • C护士负责对外联系,做术前准备,补充物品药品。通过规范化、程序化的抢救合理分工制度,确保抢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24. 生命需要自救和他救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