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 一、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 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发 和教育。 2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找到依据评价人物。 3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 .复述 “ 负荆请罪 ” 这个故事。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 .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廉颇. “ 将 ” 指 “ 相 ” 指. 蔺相如. 蔺相如 : 对事件能深思熟虑 , 随机应变 , 对

harsh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

  2.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 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发 和教育。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找到依据评价人物。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 廉颇 “将”指 “相”指 蔺相如

  4. 蔺相如: 对事件能深思熟虑,随机应变,对 秦王不顾生死,敢于斗争,对廉颇能顾全大局,忍辱退让,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因为他为维护赵国利益一再立下功劳,先后被封为上大夫,上卿. .

  5. 廉颇: 能服从赵王的调遣带兵奔赴 边界作好抵御秦兵的准备,使秦 王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计较个人 得失和蔺相如闹不团结,但知错 就改,并负荆上蔺相如府上请罪, 性格坦率。此后能和蔺相如一起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6. “将”指廉颇 “相”指蔺相如_ “和”的意思是 ________ 从“和”字可以 推想出什么?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7. 回答问题: 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时候, 主要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 战国 完璧归赵 渑池会见 负荆请罪

  8. 完璧归赵

  9. “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 后果是 。 秦王 依仗强势,要骗取宝玉。 宝玉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

  10. 从下面的话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 交付十五个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 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 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11. 从下面的话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 交付十五个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 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 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勇敢机智 答案:

  12.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 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 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 先把十五个城叫给我国,我国马上把 和氏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 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 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 得客客气气地送蔺相如回国。

  13.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 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 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 先把十五个城叫给我国,我国马上把 和氏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 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 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 得客客气气地送蔺相如回国。 答案: 不畏强暴

  14. 课堂练习: 1、蔺相如之所以说这块璧有点儿 小毛病,骗回和氏璧,是因为—— ——————————————— 蔺相如看出秦王的骗局

  15. 2、 用上“之所以……是因为……” 联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说一句话。

  16. 思考: “渑池之会”上秦 赵两国是打了平手, 还是分出了胜负?

  17. 秦王 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想占赵国便宜 “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前因是 , 后果是 。 秦王吃亏

  18. 从“渑池之会”可以看出蔺相如是 一个的人。 勇敢、随机应变

  19. 负荆请罪

  20. 廉颇 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气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前因是 , 后果是 。 负荆请罪

  21. 思考: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 “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 的发展, “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 “负荆请罪” 的起因。 答案:

  22. 思考: 蔺相如对廉颇的傲慢无礼是怎么做的?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避让。 蔺相如避让廉颇并非害怕他,而是 为了国家利益。 答案:

  23. 从“负荆请罪”可以看出蔺相如是 一个 的人。 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 识大体,胸怀宽广

  24. 思考: 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从“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 的人。 勇于改过,以国利益为重

  25. 作业: 复述“负荆请罪”这个 故事给家长听。

  26. 再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