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4

蛇籠怎麼堆最耐撞?

蛇籠怎麼堆最耐撞?. 報告人 李秉燊 陳大為 葉 毅 謝侑霖. 摘要. 利用細繩懸吊重物撞擊小型模擬蛇籠,模擬蛇籠受到的衝擊力,以小型蛇籠的位移量代表受創後的破壞程度,改變蛇籠數、堆疊方式、懸吊物重量;經由多次實驗找出最有效對抗土石流的堆疊方式。 實驗結果發現蛇籠組的總重量愈重,堆疊時底面積愈大且面對撞擊力的面積愈小,耐撞擊力愈佳。. 壹、研究動機.

Download Presentation

蛇籠怎麼堆最耐撞?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蛇籠怎麼堆最耐撞? 報告人 李秉燊 陳大為 葉 毅 謝侑霖

  2. 摘要 • 利用細繩懸吊重物撞擊小型模擬蛇籠,模擬蛇籠受到的衝擊力,以小型蛇籠的位移量代表受創後的破壞程度,改變蛇籠數、堆疊方式、懸吊物重量;經由多次實驗找出最有效對抗土石流的堆疊方式。 • 實驗結果發現蛇籠組的總重量愈重,堆疊時底面積愈大且面對撞擊力的面積愈小,耐撞擊力愈佳。

  3. 壹、研究動機 • 近年來,山坡地的濫墾濫伐導致水土流失問題日益嚴重,大地的反撲漸劇,土石流的威脅日益嚴重,身為國中生的我們,嘗試以最貼近自然的蛇籠工法,經由實驗提出最有效對抗土石流的堆疊方式,希望對水土保持有所助益;於是設計了以下的實驗。

  4. 貳、研究目的 (一)探討不同個數的蛇籠(1至6個)對抗土石流的能力。 (二)探討不同堆疊方式的蛇籠組(1至6個)對抗土石流的能力。 (三)探討增加重物擺動的距離對(一)的影響。 (四)探討增加重物擺動的距離對(二)的影響。 (五)探討同時增加重物重量與擺動的距離對(一)(7至10個蛇籠組)的影響。 (六)探討同時增加重物重量與擺動的距離對(二)(7至10個蛇籠組)的影響。

  5. 參、研究設備器材 (一)掛勾 (二)尼龍繩1捆 (三)空飲料紙盒10個 (四)捲尺 (五)細沙2200克 (六)寶特瓶1500ml一個 (七)粉筆 (八)濾水網10個 (九)橡皮筋數條 (十)膠帶一捲 (十一)漢白玉石(7分)5kg

  6. 肆、研究過程與方式一、蛇籠製作方式 (一)利用市售飲料之紙 盒保留底部裁減至 7cm*7cm*7cm。 【如圖一】 (二)套上兩層廚房用濾 水網,並裝入小石 頭至700公克重。 【圖一 模擬蛇籠的製作】

  7. (三)操作實驗時,不 同的蛇籠組一律 纏上兩圈膠帶定 型。【如圖二】 【圖二 模擬蛇籠組】

  8. 二、步驟 (一)安裝掛勾於實 驗室天花板上, 取適當長尼龍繩 (262公分),讓 重物恰可撞擊桌 面上的小型模擬 蛇籠(以下簡稱 蛇籠)。 【如圖三】 【圖三 實驗進行示意圖】

  9. (二)懸掛一個質量為M (裝水 1500公克重、 裝砂2200公克重) 寶特瓶。 【如圖四】 【圖四 懸吊的重物】

  10. (三)將捲尺固定在桌面 上,以便測量並蛇 籠之位移程度R。 【如圖五】 (四)組合蛇籠組成欲研 究之堆疊方式,用 粉筆在桌面畫一條 基準線。 【圖五 桌面畫基準線】

  11. (五)將寶特瓶向另一 側擺動,使寶特 瓶之水平位移達 r(100公分)。 (六)放開寶特瓶使其 撞擊置於桌上基 準線之蛇籠組。 【如圖六】 【圖六 撞擊蛇籠組】

  12. (七)用粉筆在桌面蛇籠 組最前端的位置作 上記號。 (八)測量基準線到記號 之位移程度R。 【如圖七】 【圖七 測量位移R】

  13. (九)改變蛇籠個數、蛇籠組堆疊方式、撞擊 物重量、撞擊物與鉛垂線水平距離,重 複上述步驟。 (十)使用Excel將數據製作成圖表 (十一)分析數據和圖表

  14. 伍、研究結果、數據和折線圖 第一部分實驗: (一)探討不同個數的蛇籠(1至6個)對抗 土石流的能力。 (二)探討不同堆疊方式的蛇籠組(1至6個) 對抗土石流的能力。

  15. 撞擊物擺長:262cm 撞擊物重量:1500公克重 重物與鉛垂線水平距離:100cm

  16. 撞擊物擺長:262cm 撞擊物重量:1500公克重 重物與鉛垂線水平距離:100cm

  17. 撞擊物擺長:262cm 撞擊物重量:1500公克重 重物與鉛垂線水平距離:100cm

  18. 撞擊物擺長:262cm 撞擊物重量:1500公克重 重物與鉛垂線水平距離:100cm

  19. 撞擊物擺長:262cm 撞擊物重量:1500公克重 重物與鉛垂線水平距離:100cm

  20. 撞擊物擺長:262cm 撞擊物重量:1500公克重 重物與鉛垂線水平距離:100cm

  21. 第二部分實驗 (三)探討增加重物擺動的距離對(一)的 影響。 (四)探討增加重物擺動的距離對(二)的 影響。

  22. 撞擊物擺長:262cm 撞擊物重量:1500公克重重物與鉛垂線水平距離:170cm

  23. 撞擊物擺長:262cm 撞擊物重量:1500公克重 重物與鉛垂線水平距離:170cm

  24. 撞擊物擺長:262cm 撞擊物重量:1500公克重 重物與鉛垂線水平距離:170cm

  25. 撞擊物擺長:262cm 撞擊物重量:1500公克重 重物與鉛垂線水平距離:170cm

  26. 撞擊物擺長:262cm 撞擊物重量:1500公克重 重物與鉛垂線水平距離:170cm

  27. 撞擊物擺長:262cm 撞擊物重量:1500公克重 重物與鉛垂線水平距離:170cm

  28. 第三部分實驗 (五)探討同時增加重物重量與擺動的距離 對(一)(7至10個蛇籠組)的影響。 (六)探討同時增加重物重量與擺動的距離 對(二)(7至10個蛇籠組)的影響。

  29. 撞擊物擺長:262cm 撞擊物重量:2200公克重重物與鉛垂線水平距離:170cm

  30. 撞擊物擺長:262cm 撞擊物重量:2200公克重重物與鉛垂線水平距離:170cm

  31. 撞擊物擺長:262cm 撞擊物重量:2200公克重重物與鉛垂線水平距離:170cm

  32. 撞擊物擺長:262cm 撞擊物重量:2200公克重重物與鉛垂線水平距離:170cm

  33. 陸、討論 一、何謂土石流呢?為何本實驗以小模型蛇籠組受重物撞擊後退的位移量,代表對抗土石流的能力呢? 二、根據實驗結果,蛇籠組哪一種堆疊方式最有效呢? 三、何謂蛇籠工法呢?有何優點呢?

  34. 一、(1)何謂土石流呢? 土石流為泥漿混合大量礫石受重力的影響沿坡地向下流動,因流速大、重量大,所經之處房屋、橋樑、道路,瞬間被沖毀或埋沒。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