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0

企業流程工程 (BPE) 與 再造方法 (BPR)

企業流程工程 (BPE) 與 再造方法 (BPR). 2010.07 汪維揚. 為何需要再造 ?. 亞當史密斯的 分工 論 效率低落的功能組織 後工業時代 ( 標準化 VS. 個性化 ) 再造 : 合工 的技巧. 什麼是改造企業 ?. 不是補破網 在現行的組織體系中 , 空談改造 怎樣做對組織最有利 市場需求 , 科技 , 重組工作 改變工作方式 , 打破連貫性思考 在 組織流程 上有徹底變革. 何謂流程 ?. 製造顧客所需產品的一連串活動. 企業改造的三股力量 (3C). 顧客 (Customer) 控制市場的力量,由製造商轉移到消費手中

hector
Download Presentation

企業流程工程 (BPE) 與 再造方法 (BPR)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企業流程工程(BPE)與再造方法(BPR) 2010.07 汪維揚

  2. 為何需要再造? • 亞當史密斯的分工論 • 效率低落的功能組織 • 後工業時代(標準化 VS.個性化) • 再造:合工的技巧

  3. 什麼是改造企業? • 不是補破網 • 在現行的組織體系中,空談改造 • 怎樣做對組織最有利 • 市場需求,科技,重組工作 • 改變工作方式,打破連貫性思考 • 在組織流程上有徹底變革

  4. 何謂流程? • 製造顧客所需產品的一連串活動

  5. 企業改造的三股力量(3C) • 顧客(Customer) • 控制市場的力量,由製造商轉移到消費手中 • 競爭(Competition) • 競爭的本質未變,但層面增加了 • 改變(Change) • 改變是常態

  6. 分工論流程的特點 • 工作簡單,分層負責 • 層層束縳,員工不能輕易”造反” • 沒有人了解整個流程與結果 • 很容易出差錯,那裡出錯沒人曉得 • 大家習慣對內、對上,卻沒人對顧客負責

  7. 改造企業的正式定義 • 根本重新思考,徹底翻新流程,獲得戲劇化的改善 • 根本(Fundamental):我們為何要這麼做? • 徹底(Radical):從根本改造 • 戲劇性的(Dramatic) • 流程(Process)

  8. 新流程的特點 • 整合工作流程 • 由員工下決定 • 流程多樣化 • 在最明智的狀況下執行工作(超越組織界線完成工作) • 減少審核、監督與折衝協調 • 提供單點接觸 • 集權與分權並存

  9. 企業系統鑽石圖 作業流程 工作與組織架構 價值觀與信仰 管理與評估系統

  10. 資訊科技的力量 • 演譯性思考 • 歸納性思考 • 先有解答再找問題 • 不在改善舊流程,而是創新工作方式

  11. 誰來改造? • 領袖:授權並推動改造的資深主管 • 流程負責人:負責某個流程專注改造 • 改造小組:分析、設計與執行 • 指導委員會:資深經理人所組成的決策團體,負整體改造策略 • 改造皇帝:管理整體改造,整合各部門改造,領袖的幕僚

  12. 只圖修補程,而不想徹底改造 未專注於作業流程 眼裡只有翻新流程 忽略價值觀與信仰 輕易妥協,胸無大志 半途而廢 劃地自限 企圖由下而上推動改造 吝於提供資源 分神在太多改造計畫上 把改造時間拖得太長 改造失敗的癥結

  13. 管理方法 企業改造(BPR) 企業減肥適形化(Rightsizing) 重組(Restructuring) 全面品管(TQM) 自動化(Automation) 比較項目 假設 重新根本思考企業營運方式 人員縮減 人員縮減 滿足顧客需求 利用科技自動化 變更之範圍 激進的組織變革 人事、工作權責 組織 由下而上 系統 導向 企業程序 部門功能 部門功能 工作流程 細步程序 改善之目標 劇烈徹底改善 緩和改善 緩和改善 緩和改善 緩和改善 資料來源:Manganelli and Klein, 1994 企業改造與其他管理方法比較表

  14. 如何進行企業程序再造 • 程序再造之設計步驟 • 建立企業遠景與目標 • 確定需要重新設計的程序 • 瞭解現行程序 • 確定資訊技術(IT)的功用 • 建立新程序的雛形

  15. 如何進行企業程序再造 • 企業程序再造的原則與實例 • 以結果設計組織而非以作業來設計組織 • 讓使用作業產出的人來執行作業 • 利用資訊技術去再造企業,而不只是讓舊程序自動化 • 把資訊處理與資訊生產的工作合併 • 將地區分散的資源加以整合 • 連接平行的活動以代替個別結果的整合 • 將執行工作及建立控制變成決策點 • 一次就從出處取得資訊

  16. 企業流程分析 • 建模(modeling) • 整合(integrating) • 最佳化(optimizing)

  17. 流程設計工具:IDEF • Icam DEFinition • IDEF0:記錄製造程序及每一步驟所需的資訊與資源。 • IDEF1:記錄環境所需的資訊。 • IDEF1X:擴充IDEF1,記錄分析企業流程。 • IDEF3:記錄工作流程。

  18. Mechanisms Inputs Controls 活動方塊 Outputs 流程設計工具:IDEF0 • 組成元件:階層式的圖與說明文件

  19. 流程設計工具:IDEF1X • 組成元件:ERD • Entity • Attribute • Relationship

  20. 程序方塊 (工作單元) 程序方塊 (工作單元) or 程序方塊 (工作單元) 流程設計工具:IDEF3 • 組成元件:程序腳本(scenario) 、程序流程圖(程序方塊(工作單元) 、交點、鏈結)

  21. Requirements definition Design specification Implementation description Data view Control view Function view 流程設計工具:ARIS • ARchitecture of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s • 描述企業程序(4個觀點) Organization view

  22. 流程設計工具:ARIS • 主要階段: • 程序設計(process design) • 程序管理(process management) • 程序工作流程(process workflow) • 程序應用程式(process application)

  23. 流程設計工具:OOA/OOD • UML • The use case diagram • The sequence diagram • The activity diagram • The class diagram • The component diagram • Object diagram

  24. 電子商務策略與方法

  25. 基本概念 • 什麼是電子商務? • 電子商務的意義?

  26. 什麼是電子商務? • 基本元素 • 數位化(電子化) • 網路化(Internet) • 影響是什麼? • 時間 • 空間 • 物質(非物質) • 關係

  27. 電子商務環境的企業流程 • 一組同時發生的業務邏輯 • 價值網絡 • 顧客為中心的企業流程

  28. 電子商務獲利邏輯 • 電子化企業流程 • 大量低成本的重複流程(資產流程) • 顧客關係 • 企業的識別流程

  29. 顧客關係 • 電子商務環境中的顧客可以獲得什麼? • 電子商務環境中顧客需要什麼? • 個人化 • 自我管理

  30. 市場/產業 • 市場與產業的傳統定義 • 區隔條件 • 電子商務的市場與產業 • 電子商務環境的區隔條件

  31. 資訊科技 • 企業對資訊科技的思維 • 電子商務環境下對資訊科技的思維 • 相互融合

  32. Strategy Customer Operational Process Technology type E-process Customer relationships Competition partners competitors IT 電子商務架構 Customer’s value

  33. Strategy Customer Customer’s value Operational Process Technology type E-process competitors Customer relationships partners Competition IT 策略邏輯 作業邏輯

  34. 網路行銷4C • 全套式解答(customer solution) • 成本(cost) • 便利(convenience) • 溝通(communication)

  35. 企業系統規劃(BSP)方法 資料來源:資訊管理(謝清佳,吳宗璠)

  36. 企業流程資訊系統 企業流程 需求模型 設計模型 資訊系統

  37. 組織規劃的層級 • 策略性規劃(5年以上) • 公司應經營何種行業? • 如何籌集資金? • 如何分配有限的資源? • 戰術性計劃(1年至5年) • 在實施長程計劃時,如何作投資的取捨,以獲得最佳的投資組合? • 關於生產設備的位置、擴充或停止使用應作哪些決定,以使利潤最大? • 哪些產品應加入產品線或從其中刪除? • 什麼是最佳產品定價方式?

  38. 組織規劃的層級 • 作業性計劃(1至12個月) • 什麼是最佳的作業計劃,以作為生產及發送貨品的依據? • 什麼是滿足特定的目標下,最佳的作業計劃?如原料獲得、產品來源、庫存量、分銷系統的配置、分銷型式與路徑等。 • 排程與派工(此刻) • 該進行哪些特定的作業或連續的作業以達到下一作業階段(如時、日、週)的所要求的輸出水準?

  39. 規劃的過程 • 確定組織狀況的描述架構 • 確定目前的組織狀況與資源 • 預測環境因素的未來變化 • 確定所期待的未來組織狀況 • 確定規劃模式 • 作出計劃

  40. 資訊系統規劃的內涵 • 資訊系統主計劃之內容 • 總目標、細步目標與資訊科技架構 • 現有資源分析 • 預測未來資訊科技環境之發展 • 細項計劃 • MIS主計劃之更新

  41. 資訊系統規劃理論 • BSP(IBM) • 產品-流程變化矩陣 • 發明 • 大量生產 • 持續改善 • 大量客製化 • 資訊科技與經營模式的調準 • Henderson的調準模型 • 策略方格

  42. BSP • 企業策略規 • 目標 • 策略 • 內外在環境 • 企業系統分析 • 企業功能 • 企業作業 • 企業活動 • 資訊系統規劃 • 定義專案 • 優先順序 • 排程計劃 • 資訊需求分析 • ERD 資料庫規劃

  43. 動態 大量客製化 發明 產品改變 穩定 大量生產 持續改良 流程改變 資料來源︰Victor, B., B. J. Pine II, & A. C. Boynton, “Aligning IT with New Competitive Strategies”, In: J. N. Luftman, Compet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穩定 動態 產品—流程變化矩陣

  44. 關 係 大量客製化 發 明 自動化 增補化 大量製造 持續改良 任 務 資訊科技的主要使用

  45. 企業策略 資訊科技策略 外部 經營 範疇 技術 範疇 架構 行政基礎建設 策略性適配 系統 競爭力 獨特 競爭力 流程 流程 技能 IT統制 結構 企業統 制結構 技能 自動化連結 內部 組織基礎建設及流程 資訊系統基礎建設及流程 企業 資訊科技 功能性整合 Henderson的策略調準模式

  46. 規劃中的資訊系統對策略的影響 低 高 目前資訊系統對策略的影響程度 支援型 (Support) 扭轉型 (Turnaround) 低 工廠型 (Factory) 策略型 (Strategic) 高 McFarlan-McKenney的策略方格

  47. 策略方格 資訊系統規劃過程之組織與管理 策略型 ‧有明確的規劃指導原則 ‧公司規劃和資訊系統規劃的整合 ‧高階主管領導具願景的專案 ‧高階主管承擔風險責任 ‧在資訊部門中建立創新的文化 ‧瞭解資訊科技長期影響 ‧事業單位對變革採開放的態度 ‧在資訊部門和事業單位間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扭轉型 ‧同策略型 ‧高階管理者參與較少 工廠型 ‧由公司整體計劃導引資訊系統 ‧資訊單位應有詳細系統作業規劃與系統容量規劃 ‧重視資訊系統的穩定性 ‧著重企業現有資訊科技基礎建設之應用 ‧要衡量資訊科技基礎建設和組織的配合度 支援型 ‧高階管理者幾無參與 ‧幾乎和公司整體計劃不發生關聯 策略方格應用於MIS之規劃

  48. 策略 規劃 組織資訊需求分析 資源 分配 規劃活動的三個階段 ‧企業系統規劃(BSP) ‧策略資訊規劃(SIP) ‧關鍵成功因素(CSF) ‧比較成本/利益 ‧應用系統組合 ‧內部計價 ‧指導委員會評價 ‧科技創新的組織文化 ‧先進科技小組 ‧關係經理 ‧策略規劃委員會 ‧依組織計劃導出資訊系統策略 ‧策略資料模式與策略資訊系統規劃方法 ‧策略選擇產生器 可用方法 資訊系統規劃的三階段模型及其可用方法

  49. 資訊科技策略規劃 • 先驅型公司的資訊科技策略規劃 • 塑造科技創新的組織文化 • 先進科技小組 • 關係經理 • 穩健型公司的資訊科技策略規劃 • 追隨型公司的資訊科技策略規劃 • 資訊科技策略規劃的方法

  50. 先驅者 (策略型) 穩健者 (工廠型) 追隨者 (支援型) 整體風格 率先採用新科技 採用主流科技 保守地採用成熟科技 資訊科技使用目的 取得競爭優勢 提高生產力 降低成本 承擔風險的態度 積極(高風險) 平衡(低風險) 謹慎(規避風險) 資訊密度 高 中 低 經營模式 大量客製化 持續改良 大量生產 資訊科技的管理方式 集中但賦權式 分權式 集中但嚴格控制 資訊科技的資金投注 彈性 易變 限定 企業採用資訊科技的三種類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