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為何要理財 ?

為何要理財 ?. 我們是 【 三明治 】 的一代 奉養父母的最後一代 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 睡覺理財 : 理財的最高境界. 睡覺理財 : 簡單、高枕無憂 理財可以像睡覺一樣簡單、自然,理財後的財務自由可以像睡醒後一樣通體舒暢。 理財要簡單,避免複雜 拒絕作理財文盲 (financial illiteracy): 沒有不理財的藉口,因為每個人都要睡覺. 賺錢 = 專業 ?. 安德列托斯科蘭尼 : 「一旦踏入賭場或股市大廳,連最有智慧的人都會把才智擱在衣帽間」。 MBA 、社會名流、達官貴人的專利 ? 看得懂財務報表 ? 研讀技術線形 ? 不要被嚇跑.

Download Presentation

為何要理財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為何要理財? 我們是【三明治】的一代 奉養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

  2. 睡覺理財:理財的最高境界 • 睡覺理財 : 簡單、高枕無憂 • 理財可以像睡覺一樣簡單、自然,理財後的財務自由可以像睡醒後一樣通體舒暢。 • 理財要簡單,避免複雜 • 拒絕作理財文盲(financial illiteracy):沒有不理財的藉口,因為每個人都要睡覺

  3. 賺錢=專業? • 安德列托斯科蘭尼:「一旦踏入賭場或股市大廳,連最有智慧的人都會把才智擱在衣帽間」。 • MBA、社會名流、達官貴人的專利? • 看得懂財務報表? • 研讀技術線形? • 不要被嚇跑

  4. 真正致富的重點 • 不在於你的收入有多少,而是你如何處理所得 • 致富三招: 定期存錢 進行投資 妥善處理債務

  5. 股市沒有專家,只有贏家和輸家 • 善用自己的專長:敏感 • 人緣好、有許多朋友 • 包打聽 • 善於整理(外資的行為) •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最快致富是中樂透和繼承,如果都不是,就要理財。

  6. 2006年影響財富的五個經濟因素 一、經濟成長率 二、利率 三、美元 四、油價 五、通貨膨脹率

  7. 富翁的誕生從存錢開始 • 法蘭西斯培根:「沒有一種獲利能比節省手中的金錢這般確實可靠」 • 存錢是理財的起步,進入財富王國的入場券 • 台灣從貧窮小島到2400億美元的第三大高外匯存底國,靠的是儲蓄

  8. 存錢與消費的不同 • 王永慶說:「你賺的每一塊錢不是你的錢,你存的每一塊錢才是你的錢」 • 每存一塊錢,可以幫你賺更多的錢,與富翁的距離縮短一步 • 每消費一元,就與目標背道而馳 • 存錢與否,不在於你賺多少,而是你的決心有多少

  9. 存 錢 妙 方 • 一、設定存錢目標:10%至30% • 二、選擇存錢方法:零存整付、買保險、 定期定額買基金 • 三、遇上加薪、發年終獎金要多存錢 • 四、記帳 • 五、少用信用卡、謹慎消費

  10. 存錢妙方:快樂=財富/欲望 • 六、計算流失的財富 • 七、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 八、存錢愈多,愈早獲得財務上的自由 • 九、小錢也能成就大富翁,善用自動存錢機制

  11. 七二法則 • 複利可以讓你變成百萬大富翁? • 七二法則--複利的效果,投資倍增,用72除以年報酬率,例如年報酬率9%,則要八年(72/9) 隨著時間,小錢也會變大錢 • 愛因斯坦說:「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不是星球擊的力量,也不是核子爆發的威力,而是「複利效應」

  12. 通往財務自由之路沒有捷徑 •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署曾做過實驗,得出一個結論,就是發現財富累積多寡的差異,在於家庭存錢的額度 • 通往財務自由之路一定得通過存錢,沒有捷徑,也無法繞路

  13. 退休新主張「愛.勇氣.一些錢」 • 美國25歲至40歲的投資人調查,有八成的人說「為未來儲蓄」 • 台灣的所得替代率勞保和勞退新制只有28%,與理想的老年生活70%仍有很大的缺口 • 提早退休=未來儲蓄的時間變短=資產要支應長時間的退休生活 • 台灣的平均壽命76.3,65歲以上的高齡比率已達9.4% • 快樂退休方程式 C*{55-(A/3)-(RA/7)} C:目前的收入 A:現在的年紀 RA:退休年齡

  14. ~退休~ 新退休獨立時代  你準備好了嗎 ? 從前的人,依靠兒女成群; 現在的你,依靠年輕時的自己 從年輕時,開始投資未來,才是最穩健的依靠!

  15. 6 6 5.59人 5.59人 每 每 一 一 5 5 婦 婦 女 女 3.71 3.71 4 4 平 平 均 均 生 生 3 3 育 育 2.46 2.46 數 數 1.72 1.72 2 2 1.40 1.34人 1.24人 1 1 民國50年 60 70 80 90 91 92年 小孩愈來愈少 總生育率逐年下降 資料來源:內政部,台閩地區人口統計,

  16. 76歲 75.63歲 75.38 75.5 75.06 75 74.45 74.5 74.07 74 73.5 73 民國83年 85 90 91 92 壽命愈來愈長

  17. 21年 20.44年 20.5 19.87 20 19.47 19.5 19.13 19 18.35 18.5 18 17.5 17 民國76年 80 85 90 92 六十歲以上老年人平均餘命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 92年

  18. 40% 35.5% 35 30 25 20.4 20 11.6 15 9.4 6.5 10 4.4 5 0 140年 70 80 93 103 115 老人越來越多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紅線係經建會預估

  19. 扶老比率 工作人口/老人 16人 14.5 14 12 10.3 10 8 7.6 6.4 6 4 3.3 2 1.6人 0 70 80 93 103 115 140年 資料來源:經建會人力規劃處

  20. 10年後 老年化來臨 1 ※ 20年前15個工作人口養1個老人※ 45年後1.5個工作人口養1個老人

  21. 養兒防老V.S.養錢防老

  22. 個人準備 企業 退休金 社會保險 理想:退休制度三支柱

  23. 93.7萬 100萬 80 72.9 60 53.9 40 0 87 90 91 92 94年1月 93年 歷年勞工保險老年給付金額 社 會 保 險 目前勞保老年給付 投保30年以上,至多189萬((15+15*2)*42,000) 保費負擔 政府:雇主:勞工 = 10%:70%:20% 資料來源:勞保局

  24. 企 業 退 休 金 勞動基準法 ( 舊制 ): 1).同一事業單位工作15年以上,且年滿55歲 者;或25年以上者。2).前15年每年2個基數,第16年起每年1個基 數,最高45個 資料來源:勞保局 只有0.2%的勞工領得到

  25. 如果領到退休金…~~最多只夠撐6年 • 91年度平均每位退休者只能領到勞保老年給付93.7萬元 • 在90年民營廠商員工平均領取的雇主退休為126.2萬元 • 將勞保及勞退的退休金加總平均領到的退休金僅219.9萬元,以每個月生活費3萬元在不考量通膨下,最多只能夠撐約6年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90年勞工動向統計調查報告,勞保局

  26. 企 業 退 休 金 薪資成長率3%、提撥20年、投資報酬率6% 所得替代率為15% 勞工退休金條例 ( 新制 ): 1).勞工年滿60歲。2).雇主每月至少為勞工提撥其工資的6%。

  27. 個人準備 個人準備 企業 退休金 企業 退休金 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 真相:退休制度三支柱

  28. 風險:不要讓你的資產暴露在風險中 • 根據自己的財務性格作資產配置 • 固定收益與資本利得的比重 • 債券基金熱賣---保本的需求 • 許多人不相信理財專員和保險規劃人員,主要在於沒有根據客戶的需求 • 交朋友勝於作買賣 • 了解客戶的需求,消費者需求, 不是推銷自己想賣的金融商品

  29. 風險是來自於你不知道你在做什麼~~~華倫‧巴菲特風險是來自於你不知道你在做什麼~~~華倫‧巴菲特 • 一般人資產大部份在股票,換了一種說法,把自己的資產暴露在極高的風險中 • 定期定額買基金---分批進場、平均投資成本 • 每年繳保費,20年後領回---強迫儲蓄

  30. 準備規劃了嗎? • 您辛苦一生所為何來? • 現在不做,將來會後悔! • 年輕力壯時創造財富, 年老事業有成之後必須 保全財富交給子孫!

  31. 在累積及管理財富的過程中 需要繳納的稅捐: 1.個人綜合所得稅 6.房屋稅 2.營利事業所得稅 7.土地增值稅 3.贈與稅 8.地價稅 4.遺產稅 9.契稅 5.證交稅 全部需要以現金支付

  32. 各項稅捐最高稅率 兩稅合一之後最高 計課稅稅率:40% 個人綜合所得稅:40% 營利事業所得稅:25% 贈與稅50%《年度贈與總額超過4,500萬以上》 遺產稅 50%《遺產淨額超過1億以上》 土地增值稅:60%〈土地增值200%以上者〉

  33. 誰是您辛勞累積資產的繼承人? 配偶及子女 不是 第一順位繼承人 國稅局 才是 第一順位繼承人

  34. 數百億遺產的遺產稅為 20億遺產的遺產稅卻繳了 2億 10億 新光集團創始人吳火獅過世時,數百億 的遺產,經財產的仔細規劃,要繳納的 遺產稅僅2億元。 永豐餘集團何傳先生過世時,留有20億的遺產,繼承人約繳了10億的遺產稅。 兩者之間就差在財稅規劃

  35. 如何規劃資產,才能節稅?

  36. 財務規劃的四個步驟 1合法移轉2創造稅源 3創造負債4降低資產淨額

  37. 繳稅的錢從那裡來?! 財產中變現力高的資產: 股票 存款 基金債券 保險

  38. 保險在稅法上的優惠 免遺產稅 遺贈稅法第十六條第九款規定被繼承人死亡時, 給付其所指定受益人之人壽保險金不計入遺產總額。 免所得稅 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七款規定人身保險的保險給付, 不論任何名目,免納所得稅。 人身保險法 人身保險法第112條規定保險金約定於被保險人死亡 時給付與其所指定之受益人者,其金額不得作 為被保 險人之遺產.

  39. 遺產稅之計算公式

  40. 人壽保險 節稅‧變現‧創造財富 普通 情況 10,000萬 × 50% - 1,450萬 = 3,550萬 (財產) (稅率) (累進差額)(應繳稅額)10,000萬 - 3,550萬 = 6,450萬(實際遺留財產) 10,000萬 - 3,400萬 - 2,156萬 + 8,000萬 (財產) (保費) (應納稅)(保險給付) = 12,444萬(實際遺留財產) 運用 保險 • 保費:(20年期 8000萬保障) 1,700,000∕年 × 20年 =3,400萬 • 運用保險後之應納稅:10,000萬 - 3,400萬 = 6,600萬6,600萬 × 41﹪(稅率) - 550.7萬 = 2,155.3萬

  41. 1.未成年子女財產增加500萬以上. 2.年齡納稅人(55歲以上)財產減少500萬以上 3.年齡 20~30歲納稅人財產快速增加者 4.一年內財產交易所得快速增加者 5.利息所得大量增加者(含短期票券重點不在利息在財產) 6.特定族群財產查稅檔 7.特別查核25歲以下購買不動產者 8.納稅人歷年所得與財產增加不成比例 9.二親等親屬間買賣 10.短期內同一筆土地有多次移轉記錄且為二親等間買賣 11.股票移轉價格與承銷價格差距懸殊 12.短期內銀行提領記錄超過100萬元者 國稅局查核方向國稅局針對贈予稅查核重點

  42. 投資是社會現象觀察 • 觀察人的行為、消費產品的趨勢 • 尋找日常生活的「hint」(暗示),致富的通關密語 • 光華商場的攤商產品敏感度勝過百貨公司的櫥窗 • 我不理財、財不理我 • 投資不是件難差事

  43. 從周圍找寶藏 • 有挖寶能力,要與理財行動連結 • 彼德林區逛街找潛力股—老婆用美腿蛋(L’eggs),他買Hanes股票 • 逛房子,買營業建 • 喜歡iPod,買蘋果電腦的股票 • 飾品的趨勢 • 老婆喜歡Coach,老公買股票 • 聯電秘書v.s.聯發科工程師

  44. 善用銀行的錢 • 善用銀行的錢,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到銀行搬錢恣意消費 是踏入貧窮的第一步 • 零負債的迷思 • 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說:「聰明的人向銀行借錢、愚笨的人把錢存在銀行」 • 理財最高的境界---OPM • 提升理財靈活度,舉債是催化劑 • 比較機會成本

  45. 告別薪水階級 • 存錢只是起步,要與大財富預約,就要進行投資 • 不要把錢全放在銀行,一年定存不到2% • 抓住機會 放手一搏 • 工作的附加價值

  46. 理 財 管 道 • 了解自己的財務個性去選擇工具 • 保險:保障、強迫儲蓄、節稅 • 債券交易:分離課稅 • 債券型基金:風險有限、打敗定存 • 海外基金:定期定額,分散投資組合 • 房地產

  47. 股票交易成本低、資訊取得容易 • 免課證券交易所得稅 • 千分之三的交易稅和千分之1.425的手續費 • 與股票相關的有認購權證(以小博大) • 選擇權 • 可轉換公司債(進可攻退可守) • 結構型商品(在有限的風險下,能夠打敗定存

  48. 投資的基本守則 • 北上列車,在屏東站上車 • 重大災難投資法 • 看大展找投資趨勢,從周圍挖寶 • 發揮菜藍族比價本事(價格決定一切) • 不要跟股票談戀愛(曾經擁有,不要天長地久) • 不要開雜貨店 • 在地雷區挖寶

  49. 投資的基本守則 • 全民運動 • 輕易可得的東西最危險 • 近距離接近大老闆 • 成也資訊、敗也資訊 • 解讀訊息的玄機 • 股市的節奏 • 懂得休息

  50. 在地雷區挖寶 • 錢(股價)才是最聰明的,財務報表只能僅供參考 • 看不懂財務報表的人,觀察現象: • 一、看企業主的道德品質,聽其言、觀其行 • 二、財務主管異動頻繁 • 三、更換會計師事務所 • 四、股價或營運表現異常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