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大学生的角色改变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角色改变与心理健康. 李宏翰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 广西心理学会理事长 广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Tel:13978331635 psylhh@126.com. 成为一名大学生,需要进行 心理适应 。 其实,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 角色适应 。 我认为:大学新生的 环境适应 、 人际适应和学习适应 ,归根到底是 环境改变 后的 角色适应 。 角色体现个体应对现实生活的必要途径和惯常模式,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中应当 认同 相应的角色, 表现 适当的角色行为。 否则,他的行为注定是怪异的、无效的,从而也是不适应的。.

hei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大学生的角色改变与心理健康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学生的角色改变与心理健康 李宏翰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 广西心理学会理事长 广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Tel:13978331635 psylhh@126.com

  2. 成为一名大学生,需要进行心理适应。 • 其实,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角色适应。 • 我认为:大学新生的环境适应、人际适应和学习适应,归根到底是环境改变后的角色适应。 • 角色体现个体应对现实生活的必要途径和惯常模式,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中应当认同相应的角色,表现适当的角色行为。 • 否则,他的行为注定是怪异的、无效的,从而也是不适应的。

  3. 在许多情况下,角色改变是极其自然的,以至于人们没有格外感到自己在进行这种调适。在许多情况下,角色改变是极其自然的,以至于人们没有格外感到自己在进行这种调适。 • 但是,也有一些时候,环境的变化使个体通过自发的“微调”已经不能对付,这就需要从深层次上改变其思想和行为模式。 • 凡是触及惯常思想和行为的改变,都将使人们产生失调,并有可能出现适应障碍。 • 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所遇到的环境变化非常突出,他们在改变角色时可能会产生较多的角色改变障碍问题。 • 这里,我们专门分析和讨论相应的问题。

  4. 第一节 大学生角色改变的一般问题 • 一、大学生角色改变的概念 • (一)大学生的角色 • 在心理学中,角色通常指期望于个人的、训练个人的,并鼓励其在一定社会情境中去完成的某种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行为模式。 • 角色可以有广泛的表现。 • 它们可能是暂时的,如比赛的失败者;也可能是在时间上难以界定的,如子女、父母;或可能是永久性的,如男性、女性。

  5. 因人际关系的不同,个体可以有不同的角色;人际和社会情境发生变化,个体的角色也会随之改变。因人际关系的不同,个体可以有不同的角色;人际和社会情境发生变化,个体的角色也会随之改变。 • 所以,角色具有多样性和相对性。 • 有些角色是自动获得的,如性别角色、年龄角色,称为自然的角色; • 有些角色却需要个体努力争取,如朋友角色、恋人角色,称为追求的角色。 • 大学生的角色就是作为大学生个体在一定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中被期望的各种身份。

  6. (二)大学生的角色改变 • 在四年大学的不同时期,个体所具有的角色不尽相同。 • 对于不同的角色,人们所赋予其某些期待性的行为特征也不同。 • 例如,大一的学生应该做什么,班长应该做什么,毕业生应该做什么,等。 • 大学生的角色同样具有可变性。 • 大学生的角色改变涉及个体在整个大学阶段所经历的一切角色及其改变情况,从心理适应的角度讲,主要是大学新生必然经历的那些角色改变。

  7. 角色改变的实质是个体主动地适应环境。 • 大学生适应环境的过程,就是逐步摆脱在过去环境中所形成的各种期望的生活及行为模式,逐渐形成适应新环境的生活和行为模式。 • 大学生的角色改变具有深层原因和特殊内容,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 二、大学生角色改变的原因 • (一)环境改变 • 如果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个体就必须在有关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

  8. 环境变化越大,对个体做出变化的要求就越强烈。环境变化越大,对个体做出变化的要求就越强烈。 • 如果个体自身的改变与环境变化不协调,就容易出现心理适应方面的问题。 • 大学生(尤其是新生)经历着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显著改变,从自己非常熟悉的地方来到自己相当陌生的地方,从一名中学生成了一名大学生,各个方面都充满了挑战。 • 这种现实要求大学生努力进行角色改变,以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和人际环境。 • 或者说,大学生之所以要进行角色改变,最根本的一点就是:

  9. 他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个体在新的环境里的意义与以前不同了,原来的行为方式难以奏效,需要形成新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他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个体在新的环境里的意义与以前不同了,原来的行为方式难以奏效,需要形成新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 (二)大学特点 • 大学本身的一些特点,也使大学生进行角色改变的意义更加突出。 • 首先,大多数人都将面临学业成绩相对下降的问题,产生认知失调。 • 其次,文体、艺术才能和社会阅历的差异变得更为明显了,而这些方面在大学里是非常受人瞩目的。 • 另外,人际交往技能的差异也显得十分突出,结果,在大学里对学业成绩的看重程度明显下降,原来不怎么看重的社交、文体能力却变得备受重视。

  10. 这种转变从根本上动摇了不少大学生赖以建立自信、自尊和形象的基础,个体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完成角色改变,才能适应大学现实。这种转变从根本上动摇了不少大学生赖以建立自信、自尊和形象的基础,个体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完成角色改变,才能适应大学现实。 • 所以,大学生进行角色改变,也是大学本身对他们的要求。 • 这个过程,我称之为“大学生化”。 • 三、大学生角色改变的内容 • 一部分自然性角色和大多数追求性角色都可能成为大学生角色改变的内容,它们涉及大学生在学业、生活和人际等诸多方面的角色改变。 • 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学业地位、生活自理和人际关系。

  11. (一)学业地位 • 大学是优秀学生荟萃的地方,强手如林,因此,大部分学生都将失去学业上的优势,从原来中学里的“尖子生”变成现在大学里的“一般生”,由大家关注的“中心人物”变成了“普通一员”。 • 不少大学生以前是非常看重学业的,他们保持着各科成绩优秀的记录,所以,可能无法接受自己成绩不优秀的现实,长期对某门功课较低的考分耿耿于怀,或者为了挽回昔日的辉煌,花极大的力气来学习功课,而忽视了社交、文体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 然而,大学已经不再是单以学业成绩论英雄的了,结果出现因学业地位改变而影响心理适应的问题。

  12. 常有大学生反映,自己在大学里受到的第一次打击是某门功课考试成绩不及格!常有大学生反映,自己在大学里受到的第一次打击是某门功课考试成绩不及格! • 自己成长的历史上出现了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使自己长期保持的纯洁经历毁于一旦! • 大学生的考试焦虑常由此而生,优等生的地位受到威胁,自信心明显降低。 • 如果不能顺利地完成角色改变,学业地位真成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病: • 过去学业成绩使他们建立自尊、自信,现在,学业成绩又使他们失去自尊和自信。

  13. (二)生活自理 • 大部分大学生都是远离家乡住校生活的,因此他们必须培养和具有自理能力,由受家庭保护的个体成为独立生活的个体。 • 生活自理要求大学生能够管理、使用自己的钱物,安排自己的娱乐活动,处理日常事务。 • 其实,适应大学的环境就意味着大学生必须学会对生活的自理,从学习、交友到衣食住行,全由自己独立地应对。 • 有些大学生没有购物经验,不敢单独上街买东西,担心买到质量不好的商品,敏感于此而生活得很不舒心。

  14. 生活是琐碎的,大学生需要自理的许多方面也是琐碎的,如果某些事情处理得不顺手,就可能长期受到困扰。生活是琐碎的,大学生需要自理的许多方面也是琐碎的,如果某些事情处理得不顺手,就可能长期受到困扰。 • 此外,还有一些生活技能,一个人如果没有具备,也可能由此而深刻体验到烦恼。 • 例如,骑自行车的本领,一般人不会把它当回事的,但是,假设班级组织骑自行车郊游,那些不会骑车的同学就要感受到焦虑和不快: • 自己本来在许多方面都是优秀的,怎么能让大家知道我居然不会骑车呢!

  15. (三)人际关系 • 进入大学往后,人际相处和人际交往变得十分重要,人际关系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含义比较狭窄,只是友谊或亲密关系的一种扩展,人际关系比较单纯。 • 但是,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决定了大学生不能仅凭个体好恶来决定人际交往。 • 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既是环境的要求,又是个体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

  16. 要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就不能仅仅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对方不能接受的。要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就不能仅仅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对方不能接受的。 • 大学时期的人际关系在个体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这一问题处理得好坏,不但影响大学生的当前生活,还会对将来产生很大的影响。 • 异性之间的交往,是大学生渴望而又难以把握的人际关系,大学里往往不会禁止恋爱,所以大学生有可能尝试恋爱,从而具有恋人角色。

  17. 此外,来自农村或边远地区的大学生,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适应城市生活的问题。此外,来自农村或边远地区的大学生,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适应城市生活的问题。 • 他们在行为习惯、言谈举止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存在差异,所以,接受、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是这些大学生角色改变的附加内容。 • 讨论:如果大学办在农村,情况又会如何? • 估计来自城市的大学生需要更为费劲的心理适应。 • 许多研究比较不同生涯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我觉得不太有意义。

  18. 第二节 大学生角色改变的主要特点 • 大学生的角色是其应对现实的心理和行为的反映,个体在四年大学中心理发展变化的总体特征实际就是其角色改变的主要特点。 • 一、大学生角色改变的周期性 • 处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具有明显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也就是说,大学生有一种年级角色,一年级学生不同于二、三、四年级学生,四年级学生也不同于一、二、三年级学生。 • 从角色改变的角度讲,可称为角色改变的周期性,或称大学生角色改变的年级特征。

  19. 大四学生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常常提到这样的感悟:大四学生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常常提到这样的感悟: • 大学阶段的每一年,乃至每一学期都有其独特的核心任务; • 通俗地说,大一最应该干什么,大二最适宜干什么,好像是有规律的,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大四去干大一或大二的事,不仅显得不合时宜,而且也影响大四事情的完成。 • 例如,一部分学生认为,大一跳舞社交,大二英语过级,大三专业学习,大四备战考研。 • 思考:你考虑过自己的四年大学该如何度过吗?

  20. 讨论:四年大学四部曲 • 大一:呐喊,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大二:伤逝,知道自己不知道; • 大三:彷徨,不知道自己知道; • 大四:朝花夕拾,知道自己知道。 • 作业:大学毕业前夕告诉我,你的大学是否这样度过的。

  21. 二、大学生角色改变的滞后性 • 在自己所处的环境改变之后,个体会有新的角色出现,要达到心理适应就必须及时完成角色改变。 • 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在角色期望的作用下,大学生某些角色达到认同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使角色改变表现出滞后性。 • 大学生角色改变的滞后性是不少大学生环境适应不良的根本原因。 • (一)角色期望 • 个体对自己在一定环境中可能身份的预期和愿望,称为角色期望。

  22. 角色期望与角色改变密切相关,既可以成为个体行为的动机,也可能成为个体适应环境的障碍。角色期望与角色改变密切相关,既可以成为个体行为的动机,也可能成为个体适应环境的障碍。 • 大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期望自己考入理想的大学,由知识渊博、说话睿智、风趣幽默的教授给自己上课; • 预期自己上的大学里现代建筑林立,实验设备精良; • 预期考入大学后彻底改变自己的面貌,实现自己的“才子佳人”梦,男生期望找到“窈窕淑女”,女生期望找到“白马王了”; • 预期大学里仍然是以学业成绩来品评个人的优劣; • 期望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能够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23. 但是,大学生预期的角色都是理想的、完美的,其中不少是难以如愿的。但是,大学生预期的角色都是理想的、完美的,其中不少是难以如愿的。 • (二)角色认同 • 个体在实际生活中对自己角色的接受和体现,即为角色认同。 • 角色认同与角色改变直接相关,角色改变的基础是角色认同,只有当个体认同了新环境中的角色,角色改变才能真正产生。 • 角色认同受角色期望的影响,现实与角色期望之间的差异越小,个体越易达到角色认同,从而越易出现角色改变。

  24. 所以,大学生的角色改变是其以角色期望为基础而进行的角色认同。所以,大学生的角色改变是其以角色期望为基础而进行的角色认同。 • 由于大学生的角色期望都很理想化,现实环境难以恰好符合,因此,角色认同存在一定的困难,使角色改变呈现出滞后性。 • 现实环境与角色期望之间的差异越大,角色改变的滞后时间越长,大学生也就更难适应现实环境。 • 角色改变的滞后性决定了大学生对各种环境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可能出现障碍。 • 大学生角色改变滞后性越明显,其适应环境就越困难。

  25. 三、大学生角色改变的差异性 • 大学生都要发生角色改变,但是他们角色改变进行的情况存在差异,或者说,有的进行得顺利,有的却要出现障碍。 • 大学生角色改变不仅存在速度方面的差异,而且存在内容方面的差异。 • (一)速度差异 • 大学生角色改变的速度不同,实际是大学生角色改变滞后性存在差异的表现。 • 角色期望内容与角色认同速度都可以成为角色改变速度差异性的决定因素。

  26. 将大学期望得愈美好,角色认同愈延迟,角色改变的速度就可能愈缓慢。将大学期望得愈美好,角色认同愈延迟,角色改变的速度就可能愈缓慢。 • 这方面的差异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大学生适应环境的速度不同,有的很快就可以适应,有的却要较长时间,甚至难以适应。 • (二)内容差异 • 大学生角色改变的内容存在差异性,即有的是大学生学习方面的角色改变,有的是人际方面的角色改变。 • 这种差异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大学生在学习方面适应而在人际方面不适应;为什么有的大学生在多个方面不适应,而有的只是个别方面不适应或各个方面都适应;为什么有的大学生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而自豪,有的却对自己是某类大学或某类专业的大学生而自卑。

  27. 第三节 大学生的角色改变与心理咨询 • 一、大学生角色改变障碍的类型 • (一)角色固恋 • (二)角色混乱 • (三)角色退行 • 二、大学生角色改变障碍的原因 • (一)转折太大 • (二)阅历不足

  28. (三)怀旧倾向 • (四)挫折遭遇 • 三、大学生角色改变障碍的心理咨询 • (一)学习有关的角色理论 • 1、角色期望与认知失调 • 2、角色认同与情绪波动 • (二)明晰适当的角色意识 • 1、角色意识与角色构念 • 2、角色意识与角色逃避

More Related